用硬币的英文翻译英语怎么说-河北大巴坠河14人遇难
2023年11月7日发(作者:隔音符号)
小学数学教师跟岗培训心得体会(精选3篇)
小学数学教师跟岗 篇1
关于概率教学中的实验是否需要的思考
有的教师认为在小学第一学段有必要用实验,而到了小学第二学
段没必要进行实验,因为只需要思维就可以了,对学生来说并不是难
事,而且在实验的过程中有可能不出现我们教师所要的结果,课堂无
法掌握。通过7月20日的数学教材培训,再结合自己的教学来说一点
思考。
今年我教五年级数学,在“可能性”单元中,课本第112页有这
样一个题:在一个不透明袋子中,放入4个红球,3个黄球,2个蓝球,
(1)任意摸1个球,摸到哪种球的可能性最大?可能性是几分之几?
(2)任意摸1个球,摸到哪种球的可能性最小?可能性是几分之几?
在第1个班中教学时,由于这是自主练习的一个题,在上课时就
没有让同学们去做,而是从理性上来分析,学生分析的很对,课堂进
行的很顺利。但到了第2个班中,有一个同学提出来说不一定。为了
“确认是这样”,我请一位学生摸一次,结果摸到的是黄球。接着,
我又请一位学生摸一次,摸之前我请学生们猜一猜这一次会摸到什么
颜色的球,大部分学生认为应该是红球了!结果这位学生摸到的还是
黄球。第三次请学生摸,再猜,这时更多的学生认为一定是红球了。
但第三位学生摸到的竟然还是黄球!这样连续进行了五次,摸到的都
是黄球。这时,教室里一片惊讶声:“怎么会这样?”“这怎么可
能?”我的额头开始冒汗,心里也暗暗嘀咕:“怎么会这样?”一个
念头禁不住从脑海中冒了出来:“这课要上砸了!”这时下课铃响了,
我灵机一动,这节课就上到这里,课后自己思考一下,为什么会这样?
下一节课,我们继续研究,就这样匆匆下了课。
课下,我认真思考,并查阅了大量的资料,红球最多,就应该摸
到红球的可能性大,这反映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心理期望对随机现象
的理解产生的干扰。从数学角度分析,连续五次摸到黄球(甚至更多)
是完全可能发生的,这反映了随机现象的可能发生结果的随机性。事
实上,连续五次摸到黄球比摸到红球更有利于学生感悟随机现象的本
质。而在我的教学中,连续五次摸到黄球(这是可遇而不可求的)给
教学生成了精彩的、富有价值的材料,但我没有把它利用好,错过了
让学生感悟随机现象本质的绝佳机会。反思后,我认为,在五次摸球
过程中应及时组织讨论和反思。如在连续三次摸到黄球后,可以组织
讨论:怎么会连续三次摸到黄球?你有什么想法?通过讨论使学生感
悟到每次摸球的结果在摸之前是无法确定的,连续多次摸到白球也是
有可能发生的,前一次摸球的结果并不会对后一次产生影响,从而初
步感悟随机事件的发生和人的心理期望没有任何关系,进一步理解随
机现象的本质。
所谓“可能性”,本身就是不确定性,但有时同学们会认为,红
球最多,就应该出现红球,但出现了黄球,从而更能够感悟到随机事
积计算学生没有太多的问题,综合性的题目学生出错特别多,为什么
会出现这种现象?我认为一是学生对面积概念不清楚,二是审题不认真,
三是运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差。
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除了让学生理解概念以外,还要培养学生
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以及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利
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培训感想
今天是教师全员培训的第八天,会议由乐安实验学校的翟慧老师
主持。日程安排,首先由庞家镇和锦秋办事处的老师代表对教材单元
分析,汇报内容赢得了老师们热烈的掌声,之后翟老师的《概率》报
告,我受益匪浅,进一步了解了统计与概率的含义,对我以后的教学
起到了引领和指导作用。
韩老师的临场发言,更得到了老师们的阵阵掌声,他说出了每个
老师的心声,他还重点分析了老师们备课的现状,备课流于形式,不
注重时效性。在讨论交流环节,我们重点讨论了“如何增强备课的时
效性”这个问题,你言我语,各抒己见,老师们一致要求备课一定要
语文知识、人文素养、句式特点、旁白想象等,引导、训练、鼓励学
生确实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朴实的语言与清简的风格
无论是著书或是上课,薛老师的语言都具有朴实、清简的特点。
他所说的话是心里话,实实在在的话,不哗众取宠,不求石破天惊。
一切以教学为目标,以学生的感受为基石,说真话、说实话。正如他
所说的一样,真话不全说,假话全不说,违心之话即沉默。
薛老师的课清新、简约,他褪去了许多不必要的分析与讲解,学
生自己能读懂的,不教;教了也不懂的,暂时不教。这样的课堂完全
交给学生,以学定教,顺势而为,量化训练,一学一得,从而加强了
学生的理解。
学思结合与实践
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思结合是一条教师、
学生成长的必由之路。现在浮躁的社会已慢慢影响到教育的发展。静
心读书,潜心育人,等待花开的境界似乎与老师渐行渐远了。而薛老
师脚踏实地的去思考去实践如何教语文,如何发展学生的言语智能,
生兴趣的情景以此来达到有效。
我记得印象很深的是教学 “10的认识”,其实学生都认识10 ,
可我们书本上还是有这个知识点,怎样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能
饶有兴趣地听课从而使得我能很好地开展教学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我设计了这样的一个开头:我简单地操作键盘,屏幕上出现了数字娃娃
“0”,接着跳出
“1”“2”“3”“4”“5”“6”“7”“8”“9”,同时我自己配
音:“9”说自己最大,看不起“0”,“1”出来打抱不平,说:“如果
我与0站在一起,就比你大。” 学生一个个瞪大眼睛看着我操作,这
时我问:“小朋友,你们相信吗?”屏幕一闪,1和0 站在一起,把孩子
们紧紧吸引住了。自然地把学生引入新课:“10的认识。”效果出奇的
好。
二、从学生的学习方式谈有效。
记得在教一年级的时候,很多孩子已经熟练掌握了10 以内的加减
法甚至20 以内的进退位的加减,有的还能做100以内的呢。刚开学的
时候遇到有些家长他们会很自豪的告诉我他的孩子学数学应该没问题
的,因为孩子算题目很快。可是一段时间下来发现不是这么回事的,
那些以为算的很快的孩子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总是出现错误,考试成
绩也不怎么理想的。家长觉得很不能理解的,其实原因很简单,是他
们误解了数学。数学并不是能做几道加减法就可以的,通过数学学习
目的是要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最后能运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实
际问题。因此,作为老师我们课堂中更应注重的是学习方法的传授,
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这点优为重要,我们从一开始就给他们以准确
的学习方法,教会他们怎样听课,怎样参与课堂,通过“提问、合作、
动手、实践”等学习方式有效提高课堂效率。
三、有效课堂的实现还应关注以下三个方面的关系。
1、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这么多年的教学经历告诉我,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让学生喜
欢上你的课这比什么都重要。孩子因为喜欢你,他们就会在你的课上
表现的特别的积极,不管你让他们做什么事情他们都会很好的去完成,
师生间有了默契就会大大提高课堂效益。
2、教师与教材的关系:
我们每个教师对教材要有一个整体认识,把握好教材的体系、结
构、内容、重点和难点。然后根据班中学生的实际情况,规划好教材
上知识的呈现方式。认真备好课,上好课。可是真的是说说容易做做
难,往往是一节课上完总觉得有这样那样的遗憾,说到底还是我们没
把握住教材的编写意图,特别是现在的新教材,大家都是在摸索,有
时还会犯穿新鞋走老路的毛病,记得我在初讲两位数计算这节课的时
候,看完参考我觉得这个内容和以前的老教材没啥区别的,只是把以
前的表格式的两个条件一个问题改成了情景,由学生看完情景自己说
条件然后根据条件提问题列式解答。
于是我就按照原来教学的那套方式来进行,结果班级我发现课堂
气氛很沉闷,学生也不能按照我的要求去说条件问题,效果不灵,下
1、少而精。
2、具备典型性。
3、能集中体现教学内容的精华。
4、题量适当、恰到好处。
5、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作业分层布置,尽可能使各个层面的
学生都有不同的作业要求,提升作业布置的有效性。
总之,课堂教学必须是一种有目的的、讲效益的活动。有效性才
是教学的生命。一个学期的课堂实践有收获也有缺憾,在以后的教学
中我还将不断思考不断进取。我们教师只有踏踏实实立足于平日教学,
去除华而不实的花架子,去除追求短期效益的功利思想,在学习后反
轮渡的英文译语怎么说-累计折旧是什么科目
更多推荐
小学数学教学感悟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