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视的英文译语怎么说-this is how we do
2023年11月7日发(作者:zip是什么意思)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抓“点”提问
教学是教与学统一,每一节课教学都是一个有组织认知过程。课堂提问作为一种常见教学
方式,是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输出信息主要方式,也是沟通教师、教材、学生之间联系“铺石路”。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适时提出适当问题,可以使学生更主动、更有趣与更有剖析性地学
习数学。以下是我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抓“点”提问进行几点尝试。
一、抓准知识之间“联结点”提问
教材内容编排是循序渐进,前面知识总是后面教学内容基础。在教学新知识时,提问应紧
扣新旧知识“联结点”,要尽量挖掘新旧知识联系,找出新旧知识共同点,使提问达到“链环”
作用。这样既可以检查学生对知识内容掌握情况,又很自然地把学生思维引向知识“联结点”,
为学好新课内容奠定了基础。
例如,六年级上册“百分数”这个单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小数,特别是分数意义、
性质与实际应用基础上编排,学生在学习百分数之前已经积淀了相当一部分与百分数有关感性认
识与知识经验。例l“百分数意义与写法”是整个单元知识与后继学习重中之重,教材编排关注
了知识间内在联系对理解新概念作用。教学时,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联系,步步深入地设计问题:
“‘我们班有60%学生参加了兴趣小组’表示是什么意思?”学生在自主理解百分数意义后,很
容易借助已有分数知识,采用平分单位“1”方法来理解百分数意义。这样,教师充分启发学生
抓住新旧知识相同点,把学生思维引到新旧知识联结点上,帮助学生建构清晰而又准确理解。
再如,教学六年级上册《比基本性质》时,组织学生观察6:8=6÷8=6/8=3/4,教师可设如
下提问:
①前项、被除数、分子是什么关系?
②后项、除数、分母是什么关系?
③比值、商、分数值是什么关系?
④分数与除法基本性质是什么?
⑤谁能说说比基本性质,你是怎样想?
这样,通过剖析、比较,学生掌握了比基本性质,使这一概念在脑海中牢牢扎下了根,从而
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发展,并在以后学习中熟练运用这一学习方法。
二、抓准学生主动学习“兴趣点”提问
老师提问要富有情趣、意味与吸引力,努力创设一种新鲜能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境界,以引
起学生好奇心,激发他们强烈求知欲,促使他们在生疑、解疑过程中获得新知识与能力。
如,在教学一年级下册《找规律》时,教师在黑板上贴出一张画有红色气球纸卡,然后给
学生看第二张纸卡片背面。让学生猜纸卡上画着什么。因为没有任何提示,学生答案五花八门,
随意性很大。老师贴示纸卡,画中是一个蓝色气球。接着,老师出示第三张纸卡背面给学生猜(画
是什么)。部分学生猜出可能画是气球,但对于气球颜色不能确定。老师贴示纸卡,画中是一个
红色气球。同样方法,教师出示第四张、第五张纸卡,给学生猜之后先后贴在黑板上:蓝气球、
红气球。当老师让学生猜第六张纸卡时候,全班学生异口同声地说出了答案:蓝气球。当出示答
案与学生回答一致时,全班学生欢呼起来,兴致盎然。这时,教师故作钦佩:“同学们猜得真准
啊,那谁能说说你是怎样猜出第六张画是一个蓝气球呢?”学生说:“因为他们排列有规
律。”“有怎么样规律呢?”在老师点拨下,学生很快说出了“它们是红蓝、红蓝一组一组重复
出现”,并能够依照样子设计了几组有规律排列图形。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提问把枯燥无味数学
内容变得活泼有趣,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启动了学生思维之弦,使学生体会到了思考与创造快
乐与满足。
再如,教学三年级上册《分数初步认识》时,考虑到“平均分”是认识分数基础,因此我
精心设计了一些利于学生思考并能激发学习兴趣问题:
第 1 页
①把4个桃子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几个?
②把2个桃子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几个?
③把1个桃子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几个?
每个问题,要求学生用拍掌声表示结果,我把结果写在黑板上。对于最后一个问题,学生
已经不能果断地用很清脆掌声来表示结果了,有茫然,有犹豫着轻点掌心。这时我适时提问:“用
我们过去学过数字还能表示吗?(不能)那怎么办呢?”学生非常感兴趣,在后续兴致勃勃学习氛围
中,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培养了学生对具体问题具体剖析,并善于处理生活中数学问题能力。
三、抓准知识解决“关键点”提问
教材关键点是学习、理解、掌握知识最重要之处,每个单元、每个课时都有它重点、难点
与关键点。在教学过程中,要在问题解决关键点提问,引起学生注意,使学生弄清关键问题,突
出重点,分散难点,帮助学生扫除学习障碍,学会新知识。
例如,在教学四年级下册《四则运算》中三步计算解决问题中,教师出示例题:“‘冰天雪
地’滑冰场成人票是24元,儿童票半价。星期天,爸爸妈妈带着玲玲去‘冰天雪地’游玩。购
买门票需要多少元?”有些学生看到这么长题目就头痛,这时教师不要急于组织学生剖析“成人
票、半价”等词意思,更别忙着找解答方法。面对这种情况,教师要有计划地精心设计系列问题,
减缓坡度,突破难点。可以设计这样提问:
①题目讲述了谁去玩?大人几个?儿童几个?
②“儿童票半价”这句话意思是什么?是多少钱?怎么样列式?
③大人门票需要多少钱?
④玲玲一家需要花多少钱购买门票?
通过这样提问,就把学生思考焦点集中到求玲玲门票与两个大人门票上,而解决了这两个
问题就是解决了问题关键。
四、抓准学生思维“发散点”提问
提问要与学生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相适应。过易问题学生不感兴趣,则无益学生思维发展;
过难问题不能引起学生积极思考,挫伤学生学习积极性,从而产生畏难情绪。因此,要针对培养
学生发散思维能力问题,创造性地进行课堂提问。所提问题要在学生思维分散点处,以阶梯性问
题,引导学生一步步延伸、扩展思维,让他们努力达到“最近发展区”,取得“跳一跳,摘桃子”
教学效果。
例如,教学五年级上册《三角形面积》时,教师采取这样步步设问,组织学生展开学习活动:
①两个完全一样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什么图形?这个新拼成图形面积计算公式怎样表示?
②拼成图形底与高分别是原来三角形哪一条边?
③三角形面积是拼成图形面积多少?
④怎样表示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
⑤为什么求三角形面积要用底乘高再除以2?
这样启发性提问,不但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方法,进而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
题,又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理解,促进了思维发展,很好地解决了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
再如,六年级上册学过分数除法中“比”这个知识后,教师出示“甲数与乙数比为3:4”,
根据这一条件创造性地提出如下问题让学生思考回答:
①乙数与甲数比是几比几?
②乙数比甲数多几分之几?甲数比乙数少几分之几?
③甲数是乙数几分之几?
④甲数是甲乙两数与几分之几?乙数是甲乙两数与几分之几?
⑤甲数是甲乙两数差几倍?乙数是甲乙两数差几倍?
这样提问既有逻辑性又有启发性,充分利用了教材中数学问题。多角度提出问题,体现其内
第 2 页
在教育价值。
此外,在课堂教学中,还可以经常对学生进行一题多解训练,丰富学生数学体验,对学生数
学建构无疑是有着积极意义。通过一题多解讨论,启发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去观察、思考问题,
多问几个“你是怎么想?”“还可以怎样想?”让多种信息互相交流,开拓学生思路,使学生思维
得到发散。这样既训练了学生发散思维能力,更培养了学生创新意识。
课堂提问看似简单,实施起来却有一定难度,它既是一门学科,又是一门艺术。在小学数
学课堂中,抓准恰当“点”进行提问,对于准确了解学生学习状况,启发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
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都有着积极作用。
(责编林剑)
希望以上资料对你有所帮助,附励志名言3条:
1、上帝说:你要什么便取什么,但是要付出相当的代价。
2、目标的坚定是性格中最必要的力量源泉之一,也是成功的利器之一。没有它,天才会在矛盾
无定的迷径中徒劳无功。
3、当你无法从一楼蹦到三楼时,不要忘记走楼梯。要记住伟大的成功往往不是一蹴而就的,必
须学会分解你的目标,逐步实施。
第 3 页
少师的英文译语怎么说-white lie
更多推荐
怎么教小学数学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