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狐的英文译语怎么说-史逸欣


2023年11月7日发(作者:功夫熊猫故事梗概)

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除法的初步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制二年级上

册第五单元信息窗1(森林里的故事·丰盛的宴会——除法的初步认

识·平均分P4850

【教材简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有了分东西的生活经验和数的分成及相同加数相

加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除法是数学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

部分,而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则是认识除法的重要前提。教材通过森林

里的故事——丰盛的宴会,引导学生在给小动物们分食物的活动中来

充分感知平均分,使学生在有趣有意义的情境中主动地展开学习,

验学习的快乐,并为后续学习除法的初步认识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分物体的探索活动中,初步感知“平均分”的过程,

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初步构建平均分的语言模型。

2.在用平均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

及语言表达能力,逐步养成有序观察思考的习惯。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

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并会运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建构平均分的语言模型。

【教具学具准备】

课本、课件、实物投影仪,学生每人10个小方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供素材

1.搜集整理数学信息

谈话:今天,小动物们要在美丽的大森林里举行一次有趣的聚会,咱

们一起 去瞧瞧吧?(课件出示情境图。)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能发

现那些数学信息?

预设一:学生把食物都说出来,但没有数字的描述。

提示:每种食物分别有多少个?

预设二:学生用完整的数学语言说出了所有信息。

鼓励:你说的真完整。

预设三:学生不能说出食物与动物之间的联系。

提示:这么多丰盛的食物分别是为哪些小动物准备的呀?

2.结合情境提出问题

谈话:看,熊猫哥哥和弟弟正目不转睛的盯着竹笋呢!它们现在最想

干什么呀?可是它们遇到了一个问题,猜一猜,它们遇到了什么问

题?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呈现:怎样分竹笋呢?

【设计意图】以故事开头,吸引学生注意力,符合二年级学生的心理

特点,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引导初步培养学生有序观察搜

集数学信息、能用数学语言完整的表述信息的能力以及问题意识

二、分析素材,理解概念

1.分竹笋——感受分东西的多种分法

1)过渡:该怎样分竹笋呢?

引领学生梳理熊猫和竹笋信息后,提出要求:用小方块代替竹笋,在

熊猫纸上给熊猫哥哥和弟弟分一分。

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了解指导,关注学生不同的分法。

3)学生交流分竹笋的方法。

预设一:每份分得的不一样多。指2-3名汇报,板书:4637

28……。

追问:为什么这样分?

学生可能用加法来说明如4+6=10,要引导学生用10 的分成来说明。

学生也可能说到哥哥让着弟弟,要赞赏学生是懂得谦让的好孩子。

预设二:每份分得同样多。

至少2名汇报,板书到上面:55

追问:为什么要这样分?学生可能用加法来说明如5+5=10,要引导

学生用10 的分成来说明。学生也可能说这样分公平,要赞赏学生真

是一名公正的小法官。

预设三:如果学生都只从数的分成来解释,最后引导:为什么给哥哥

这么少给弟弟多呀?那这种为什么分得同样多?

2.比较多种分法,揭示平均分。

1)谈话:同学们真了不起!想出了这么多分法,这里面有一种分

法有点儿而特别,

看出来了吗?

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得出55 的分法特别,追问:这种分法为什么特

别?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师指着板书引导学生在比较中初步理解46

3728……这些分法都是一分多,一份少,而55的分法是每

份分得同样多, 揭示并板书:每份分得同样多,这种分法在数学上

叫做平均分。

2)平均分竹笋

要求全班同学都将10个竹笋平均分给两只熊猫,后提问:现在每只

熊猫分到了几个竹笋?是不是平均分?为什么?

引导学生初次运用中理解平均分。

追问:什么样的分法是平均分?

3.练习中认识平均分。

课件出示自主练习1题,学生独立审题判断。

交流小猫分鱼时,追问:你怎么知道这是平均分?

交流小猪分西瓜时,追问:你怎么知道这不是平均分?怎么分才是平

均分?

小结:你用平均分的方法重新给小猪分了西瓜,小猪很满意。平均分

真是个公平的好方法。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分竹笋及展示交流的过程中感受分东西方法

的多样化,并初步认识平均分是其中的一种分法;通过判断小猫分鱼

和小猪分西瓜,促进学生对平均分的理解。

三、巩固拓展,应用概念

1.分桃子,应用中理解“平均分”

1)梳理信息,提出问题

过渡:聚会上熊猫分到了同样多得竹笋很高兴,一边的小猴子着急了,

他们想干什么呢?

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梳理有关信息,引导学生提出平均分的问题。

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相机板书:有20个桃子,要分给5只小猴子,

平均每只小猴分得几个桃子?

2)动手操作,体验平均分的过程

谈话引导:下面,咱们还是用小方块代替桃子,你能帮小猴子平均分

一分桃子吗?小猴子有20个桃子,可是我们手中只有10个小方块,

怎么办?

引导学生认识到小方块不够时,要同位合作。让学生先想一想怎么分,

再和同桌合作,比一比谁和同桌的合作最默契。

教师巡视了解指导,关注学生不同的分法。

3)展示交流分法,理解平均分。

谈话:谁想来展示一下你怎样分的桃子?

找几组学生在小磁黑板上展示分得过程,并要求下面的同学仔细观察

他们是怎么分得。

预设一:有的学生11个的分,分给5只小猴5份,每只小猴4

桃子。

分析:他们是11个的分的,第一只小猴子给了一个,后面的小猴

子也都给了?1个,分完一轮为什么还要接着分?20个桃子分完了,

小猴子们你们满意吗?为什么满意?每只小猴都有4个桃子。

预设二:有的学生22个的分,分给5只小猴,每只小猴4个桃子。

预设三:学生33个的分,再11个的分,分成5份,每份是4

个。

提问:他们开始是33个的分,怎么后来改成11个的分了?

预设四:学生44个的分,分给5只小猴,每只小猴4个。追问:

怎么想到44个的分的?

预设五:学生55个地分。让他们充分展示过程,使学生感受到分

多了,要少分一个。

小结:这么多得分法,虽然分得过程不一样,但是最后每只小猴都分

到了4个桃子,也就是每份分得同样多,这些分法都是?平均分

2.分萝卜,应用中深化“平均分”

1)梳理信息,提出问题

谈话:咱们帮小猴子都分到了桃子,一边的小兔子也着急了,他们想

干什么?可是小兔子有要求,我们每只小兔要吃4个萝卜,这里有多

少个萝卜?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随着学生观察交流,教师相机板书信息和问题:一共有12个萝卜,

每只小兔分4个萝卜,可以分给几只小兔?

2)动手操作,体验另一种平均分

先自己想一想怎么分,再和同桌先说一说,然后同桌合作用小方块分

一分。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分法,个别指导。

3)展示交流,梳理分法

学生展示交流分法,追问:为什么要一次拿出4个来分给一只小兔?

学生可能回答:每只小兔要吃4个萝卜

抽出分法:一次拿出4个萝卜分给一只小兔,再拿出4个萝卜给了第

二个小兔,还剩下了4个,又可以分给一只小兔。这样分给了3只小

兔。

提问:这种分法是不是平均分?为什么?

3.分松果,练习中提升思维

谈话:还剩下谁没分到食物啊?小松鼠有什么要求?

引导学生梳理有关信息,提出平均分的数学问题。课件呈现信息和问

题:每只松鼠分5个松果,可以分给几只松鼠?

谈话:如果不用小方块,你能想出可以分给几只小松鼠吗?

追问:你是怎样想的?这也是平均分吗?为什么?

小结:同学们真聪明,不用摆小方块也能平均分,在脑子里想一想,

15个松果,一次拿出5个分给一只小松鼠,这样拿三次,就可以把

15个松果平均分给3只小松鼠,每只小松鼠5个松果。这也是平均

分。

4.自主练习,构建语言模型

1)圈圈连连分石榴,初步认识平均分语言模型

课件出示后,先让学生在练习纸上圈圈画画分石榴。

交流过程中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说怎样分的石榴。课件动态演示分的

过程,可以一个一个的分,也可以55个得分。并出示平均分的语

言文本:10个石榴,平均分在2个盘子,每个盘子放(5)个。

用同样的10个石榴,课件演示另一种平均分,引导学生会用数学语

言描述,追问:这次问什么必须55个得分?课件出示平均分的另

一种语言文本:10个石榴,每个盘子放5个,可以放在(2)个盘子

里。

再用同样的10个石榴,再用课件演示第二种平均分,引导学生会用

数学语言描述,同时课件再次出示平均分的第二种语言文本:10

石榴,每个盘子放2个,可以放在( )个盘子里。学生现在练习纸

上做,后课件演示。

2)小动物们排排队,初步构建平均分语言模型

谈话:(课件出示)来了一群小鸭子?12个,他们要表演体操,你能

用平均分给他们排排队吗?先独立思考,再和同位说一说你想怎样排

队。

课件展示学生排队方法,提问:你能数学语言说说你是怎样排队的

吗?

【设计意图】练习的设计通过:分桃子,应用中理解“平均分”——

分萝卜,应用中深化“平均分”——分松果,练习中提升思维,仅仅

围绕平均分展开活动,感受两种平均分模型,逐步深入理解平均分这

个概念,提高了应用概念动手操作的能力。最后通过自主练习,引导

学生初步建构平均分的语言模型。

四、回顾总结,梳理提升

谈话: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觉得自己的表现怎么样?

1.每份分得同样多,就叫做平均分。

2.平均分可以用小方块摆一摆,也可以在脑子里想一想

3.分东西的方法很多,平均分是一种比较公平的分法……

4.分东西的过程中学会了合作,懂得了谦让。

小结:同学们的收获真多,生活中平均分的事情很多,你能发现多少

呢?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回顾梳理知识,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体会并提升平均分的方法,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平均分,感受平均分

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课本P18页,例4、例5和练习四的练习。

教学目标:

1、在建立“平均分”概念的基础上,引入除法,掌握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

名称(除号、被除数、除数、商),学会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2、通过观察、动手操作、探讨等学习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除法的意义。

3、能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除法的意义,并能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初步认识除法的意义,并能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简单的实际问

题。

教学过程:

一、新授。

1、教学例4:通过“平均分”操作体会除法产生的必要,理解除法的意义。

过渡语:今天喜羊羊特别高兴,因为家里来了四个小客人,喜羊羊从果园

摘了12个最新鲜的苹果招待客人。

12个苹果平均放在4个盘里,每盘放几个?

A 每个学生动手操作。

B 请一个学生上台展示平均分的过程,教师再用课件演示:

先拿4个,每个盘放一个,又拿出4个苹果,每个盘放一个,再拿出4

个苹果,每个盘放一个。

C、师:你能不能用一个算式表示出你分的过程?

学生可能出现各种表示方法:3Х4=1212-4-4-4=0……这些算式都有道

理,但有的方法很麻烦,而有的方法在别人理解起来没有统一的标准。

因此,有个数学家创造了一种新的表示方法----除法。

今天我们来初步认识除法。(揭题)

12 ÷ 4 = 3 (个)

除号

认识除号1659年,瑞士学者雷恩首先使用除号“÷”,他用一条横线

把两个圆点分开,恰好表示平均分的意思。这个符号简单又方便,使用

它是数学上的一大进步。

书写除号:除号先写一横,再在上下各写一个点,两个点要圆并且对齐。

请大家跟我一起伸出右手指,书空写“÷”。

读算式:跟我读这个算式:12除以4等于3。学生齐读。

理解意义:师:这个除法算式表示把12个苹果平均放在4个盘里,每

盘放3个。

同桌互相说说这个算式的意义。

师:你能说说这个算式中每个数的意义吗?

生:“12”表示总共12个苹果,“4”表示平均分成4盘,“3”表示

每盘3个。

2、变式练习:18面“做一做”。

过渡语:吃过苹果,喜羊羊安排客人玩布娃娃。

A、有的小羊休息去了,只留下2只小羊。

喜羊羊把18个积木平均分给2只小羊,每只小羊分几个?

动手摆一摆,根据摆出的结果写上算式的答案。读一读算式,并说说

它的含义。

B、过了一会,有个小羊也加入了这个游戏。

喜羊羊把18个积木平均分给3只小羊,每只小羊分几个?

动手摆一摆,根据摆出的结果写上算式的答案。读一读算式,并说含

义。

C、好玩的积木游戏又吸引来了3只小羊。

喜羊羊把18个积木平均分给6只小羊,每只小羊分几个?

动手摆一摆,根据摆出的结果写上算式的答案。读一读算式,同桌互

相说含义。

观察比较这三个除法算式,你什么发现了规律:分的人数越多,每份

数就越少。

分的人数和每份数相

乘的积是18.

3、教学例5:会求份数,理解除法算式的意义。

过渡语:喜羊羊为客人们准备了20个点心。

仔细观察图,你知道他准备怎么分吗?

A、观察图片,怎么分点心?(每4个放一盘)

B、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能放几盘?)

C、学生动手在书上圈一圈。汇报。教师用课件进行演示,能放5盘。

D20个点心,每4个放一盘,能放几盘?”像这样的问题我们也可

以用除法来计算。

20 ÷ 4 = 5 (个)

E、说说这个算式的含义。说说每个数的含义。

F、除法算式中的每个数都有自己的名称,有谁知道?(请知道的同学

当小老师。)

20 ÷ 4 = 5 (个)

被除数 除数

G、学生读算式,说名称。

10÷5=2 15÷3=5 18÷2=9

H:今天我们都是用除法来解决问题,比较例4和例5,观察这两个题目

有什么相同与不同?学生思考、比较、讨论。

相同点:都告诉了我们总数,都是关于把一些物体平均分的问题。

不同点:例4是告诉了一共多少份,求每份有多少。

5是告诉了每份是多少,求一共有多少份。

4、变式练习:第19面“做一做”

过渡语:让我们和喜羊羊一起动动手、动动脑。

先圈一圈,再写算式。

每堆6个,分成了( )堆。

12÷ =

每堆3个,分成了( )堆。

÷ =

每堆2个,分成了( )堆。

÷ =

同桌说每个算式的含义。请几个学生汇报。

二、巩固练习:闯关救喜羊羊。

过渡语:懒羊羊在大伙玩游戏的时候,它在草地上睡着了,不小心又被

灰太狼捉住了。我们必须用今天学到的知识闯过灰太狼设置的三个关

卡,才能救出懒羊羊。让我们一起去救懒羊羊,你们准备好了吗?

1 一关(练习四第1题):“魔法卡片”

6÷2=3 12÷3=4 8÷2=4 15÷5=3 10÷2=5 9÷3=3

30÷5=6

学生读算式,说名称。师说名称,生说数。

2 二关(练习四第2题)“小帮手”。

独立看图,说说是要分什么,怎么分。

学生填写算式,同桌互相说说每个数在题中的意思,然后指名汇报。

3 三关(练习四第3题)“分西瓜”。

学生先独立思考并解决,然后交流:图中告诉了我们什么,要我们解

决什么问题?

说说你列出的算式,并说说每个数在题中是什么意思。

过渡语:知识就是力量,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终于战胜了灰太狼,

救出了此时非常感动的懒羊羊。喜羊羊代表它所有的朋友感谢你们的帮

助,让我们一起和他说再见吧!

三、课堂小结。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打工族的英文翻译英语怎么说-丽江大火


更多推荐

小学数学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