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的英文译语怎么说-尊师重道的意思


2023年11月7日发(作者:六级成绩查询无准考证)

大数的认识

一、填空。

110个十亿是( ),10个( )是十亿;( )个百万是一亿。

考查目的:十进制计数法。

答案: 一百亿、一亿、100

解析:一亿是10个一千万,一千万是10个一百万,所以100个一百万是一

亿。

2.由6个十亿,2个亿,3个十万和51组成的数是( ),这个数读作

)。

考查目的:掌握数位顺序,亿以上数的写法和读法。

答案: 6200300005、六十二亿零三十万零五

解析:按照数位写数,注意0的读法。

3.下面算盘上拨出的数是多少?写一写,读一读。

考查目的:考查学生对计算工具的认识和用算盘记数的方法。

答案:250781369 二亿五千零七十八万一千三百六十九

73062000305 七百三十亿六千二百万零三百零五

解析:看清算盘的个位是哪一位,每一位上分别有几个上珠,几个下珠,一

个上珠表示5,一个下珠表示1

42013年初以来,我国发生大范围持续雾霾天气,通过四舍五入估计约有

6亿人受影响。受影响的最多有( )人,最少有( )人。

考查目的:“四舍五入”法求亿以上数的近似数。

答案:649999999 550000000

解析:如果是通过“四舍”得到的6亿,那么这个数千万位上的数是01

234中的一个,把这个数舍去尾数后是6亿,原数就比6亿大,如果是通过

“五入”得到的,那么这个数千位上的数是56789中的一个,这个数是

5亿多。而6亿多比5亿多大,因此,“四舍”中最大是4,要求的最大数是通

过“四舍”法求得近似数的,那么这个数千万位上最大是4,其他位上最大都是

9,那么这个数最大是649999999;要求的最小数是通过“五入”法求得的近似

数,那么这个数千位上最小是5,其他位上最小都是0,那么这个数最小是

550000000

5.用000013589九个数字,按要求组成九位数。

1)约等于10亿的最小九位数( )。

2)约等于9亿的最大九位数( )。

考查目的:求亿以上数的近似数和亿以上数的大小比较。

答案:1950000138 2938510000

解析:1约等于10亿的最小九位数,要最小,说明这个九位数用“五入”

法求近似数约是10亿,这个数的最高位上是9,千万位上的数大于或等于5

最小,应该是5138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分别写在百位、十位和个位,其

他各位都是0,这个数是950000138。(2)要最大,说明这个九位数用“四舍”

法求近似数约是9亿,这个数的最高位上是9,千万位上的数小于5,且是13

中最大的,只能是3,接下来三位上分别是851,其他各位都是0,这个数

938510000

二、选择。

1)( )是计数单位,( )是数位。

亿级 亿 亿位

2)最大的六位数比最小的六位数大( )。

1000001 899999

35150000>( )>5105000

51100005051000 5015000

)。 425600000元=(

2560万元256万元2560

5)读3000205这个数时,要读( )个零。

234

考查目的:1)区分数位和位数;(2)掌握有关自然数的知识;(3)大

数比较大小;(4)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的方法;(5)大数的读法。

答案:1)②③;(2)③; 3)①;(4)②;⑸①。

解析:1)一、十、百、千、万……是计数单位,计数单位所在的位置是

数位,如:个位、十位、百位、千位……(2)最大的六位数是999999,最小的

六位数是100000,相差8999993)先看清符号,是大于号,即所选的数要大

5105000而小于5150000,可是选项②和③中的数比5105000小,可以排除,

这样就剩下选项①。4)首先排除②,然后把25600000元改写成用“万”作单

位的数,再选则;(5)先分级,然后读出这个数,三百万零二百零五,最后数

数读了几个零。

三、解答。

1.用0002459这七个数字按要求组成七位数。

考查目的:根据要求写数,用变式的形式巩固中间、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

答案:2459000 2045900 2045090 2040509(答案都不唯一)

解析:所有0都不读,三个0都只能写在个级或万级的末尾;只读一个0

两个0在个级或万级的末尾,一个在数级的中间或个级的级首;读两个0,一个

0在个级或万级的末尾,两个在数级的中间或个级的级首;读三个0,三个0

不能在个级或万级的末尾。

2.省略“万”位后面的位数,求近似数。

1)□里可以填哪些数字?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6400060 295000300 4920050 2360025

2)□里最大能填几?

25713 1728517 699368700 3609032

考查目的:求近似数的变式题,考查学生“四舍五入”法的掌握情况。

答案:10 9 56789 5

29 4 9 1

解析:1)先分级,看清原数中万级上的数是否与“≈”后的一样,若相

同,说明用的是“四舍”法,千位上是01234,如果比“≈”后的数少

1,说明用的是“五入”法,千位上是5678964000的千位上是4

5小,要“四舍”,而“≈”后是60万,所以□里只能是02360025

万的思考方法相同。(2)方法和(1)相同,只是注意□只填出最大可能是几。

3.先用计算器计算前三道算式的结果,再按照规律写出后三道算式及其结

果。

考查目的:观察算式及其计算结果,找到规律解决问题。

答案:19999 19998 29997 9999×439996 9999×549995 9999×6

59994280 880 8880 9876×9488880 98765×95888880 987654

×968888880

解析:1)第一个因数999不变,第二个因数依次加1,乘积的中间三位是

三个9,首尾两位合在一起是算式中第二个因数与9的乘积。(2)先看算式,

算式中都是一个数乘9后减几,且这个数的最高位上是9,其次的每一位都比前

一位少1直到与减去的数相加能得1098×9298末位的82相加是

10。再看结果,结果都是几个8的末尾有一个0,现在需要确定结果中到底应该

有几个8有什么规律。通过观察可发现结果中8的个数与算式中减去的数相同,

98×92880,算式中是“-2”,而结果中就有28

41亿粒米有多重?

11000粒米约重25克,1亿粒米大约有多重?

2)我国大约有13亿人,如果每人每天节约1粒米,全国一天节约的大米

约多少克?

3如果一人一天吃500克大米,这些节省下来的大米约够一人吃多少年?

(一年按365天计算,可以用计算器算一算,结果可保留整数。)

考查目的:解决简单实际问题,感受1亿粒米的重量。

答案:1100000000÷100010000025×1000002500000(克)=2500

千克。

21300000000÷1000130000025×130000032500000(克)。

332500000÷50065000(天),65000÷365178(年)。

解析:1可先求出1亿粒米是1000粒米的几倍,1亿粒米的重量就是1000

粒米重量的几倍。(2)每人每天节约1粒米,全国13亿人一天就可以节约13

亿粒米,13亿粒米是1000粒米的几倍,13亿粒米的重量就是1000粒米重量的

几倍。(3)看32500000克中有多少棵500克,再除以365,就可算出够吃多少

年。

5.算一算:222222222×555555555

考查目的:能化繁为简,找到规律,解决问题。

答案:6543210

解析:2×51022×551210222×5551232102222×555512343210

通过观察可发现,0前面的数是对称排列的,且都是从1开始连续的数,所以只

要找到中间数就能求出结果。中间数就是因数的位数,222×555222555

都是三位数,所以结果中最大的数字就是3,再如2222×555522225555

都是四位数,所以结果中最大的数字就是4。找到规律后解题,222222222

555555555都是九位数,所以乘积中最大一个数字就是9,乘积是

6543210

《公顷和平方千米》同步试题

一、填空

1.边长是( )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公顷,边长是1千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 )。

考查目的:巩固1公顷和1平方千米的正方形表征。

答案:1001平方千米

解析:有助于学生建立1公顷和1平方千米的直观表象。

2.在( )里填上适当的面积单位。

1上海市的面积约是6340 2足球场的面积约是7000

3北京天坛公园占地面积约是273 4我国钓鱼岛的面积约4

考查目的:巩固学生对土地面积单位的认识,以及较大土地面积单位表象的建立。

答案:1)平方千米;(2)平方米;(3)公顷;(4)平方千米

解析:像城市、岛屿、区县等比较大的土地面积的测量,通常选择平方千米为单位。公园、果园、广

场等土地面积通常选择公顷为单位。同时,在选择单位时还要注意数据的大小。

3.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

1)一块长方形菜园占地面积是100平方米,( )块这样的菜园占地面积是1公顷。

2)某果园的占地面积约5公顷,( )个果园的占地面积约是1平方千米。

3)某运动场地的面积大约是2000平方米,( )个这样的运动场,面积大约是1

方千米。

考查目的:巩固平方千米、公顷与平方米之间的进率。

答案:1100;(220 ;(3500个。

解析:依据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进行解答。第3题可以先想5个运动场的面积是10000平方米,1

方千米=100 0000平方米,所以500个运动场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千米。

4.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

1 12公顷= )平方米 2 80000公顷= )平方

千米

3 500 0000平方米= )公顷= )平方千

考查目的:巩固土地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及换算方法。

答案:1120000;(28;(35005

解析:单位换算时要看清是高级单位换算成低级单位,还是低级单位换算成高级单位,从而选择正确

地进率进行换算。

5.在○里填上“>”“<”“=”。

1 5公顷 1平方千米 2 401公顷 400平方千米

3 6公顷 600平方米 4 2平方千米 2000公顷

考查目的:运用土地面积单位间的关系,比较面积的大小

答案:1 <;(2 <;(3 >;(4)<。

解析:比较时要看清面积单位,如果单位统一,直接比数据;如果单位不统一,要先统一单位再比较

大小。

二、选择

1.澳门特别行政区的面积约为33 )。

A 公顷 B 平方千米 C 平方米

考查目的:对不同土地面积单位大小的感知。

答案:B

解析:像城市、区县等比较大的土地面积通常选择以平方千米为单位。

2.平方米和公顷之间的进率是( )。

A 10000 B 100 C 1000000

考查目的:巩固不同面积单位间关系的认识

答案:A

解析:依据对土地面积单位“公顷”及其与“平方米”关系的认识,由于“公顷”和“平方米”之间

还有“公亩”这一面积单位,所以进率为10000,不要与其他面积单位间的进率相混淆。

3.某苗圃的面积是8公顷。它的长是4000米,宽是( )米。

A 20 B 2 C 2000

考查目的:土地面积单位间的换算及简单的长方形面积计算。

答案:A

解析:8公顷=80000平方米,80000÷4000=20(米)解答时注意面积单位间的正确换算。

4.学校操场长200米,宽100米,面积是( )。

A 200公顷 B 2平方千米 C 20000平方米

考查目的:土地面积单位间的换算及简单的长方形面积计算。

答案:C

解析:200×100=20000(平方米);3个选项的答案不同,选择时要看看清单位及换算结果是否正确。

5.如果1平方米能摆放9盆花,1公顷能摆放( )盆花;1平方千米能摆( )盆

花。

A 900 0000 B 900 C 90000

考查目的:巩固平方千米、公顷与平方米之间的进率,促进学生对“1公顷”和“1平方千米”表象

的感知。

答案:CA

解析:解答时看清单位,并能正确应用不同面积单位间的关系进行推算。

三、解答

1.一个正方形果园的周长是1200米,这个果园的占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合多少公顷?

考查目的:简单的正方形面积计算及不同土地面积单位间的换算。

答案:1200÷4=300(米) 300×300=90000(平方米) 90000平方米=9公顷

解析:根据正方形边长与周长间的关系,求出边长,然后依据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及平方米和公顷

间的进率进行解

答。

2.一架直升机在一片长方形树林上空喷洒药水(如图),这片树林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千米?合多少

公顷?

考查目的:简单的长方形面积计算及面积单位平方千米和公顷间的换算及识图能力。

答案:4×3=12(平方千米) 12平方千米=1200公顷

解析:能够从图中选取需要的信息,并根据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和平方千米与公顷间的进率进行解

答。

3.修一条长25千米,宽40米的高速公路,这条高速公路占地多少公顷?合多少平方千米

考查目的:长方形面积计算及面积单位平方千米和公顷间的换算。

答案:25千米=25000 25000×40=1000000(平方米)

1000000平方米=100公顷=1平方千米

解析:审题时注意看清单位,在单位不统一时,要先换算再计算。

4.一块长方形的玉米地,长600米,宽300米。如果每公顷平均收玉米10吨,这块玉米地能收玉米

多少吨?

考查目的:巩固长方形面积的计算、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及面积单位间的换算。

答案:600×300=180000(平方米)180000平方米=18公顷,18×10=180(吨)

解析:审题时看清单位,如果单位不统一,计算前要进行不同单位间的换算。

5.有一块占地1公顷的正方形菜地,如果它的边各延长100米,那么菜地的面积增加多少公顷?

考查目的:巩固学生对1公顷的认识,提高学生灵活解题的能力。

答案:面积为1公顷的正方形边长为100米,延长后菜地的边长为100+100=200(米), 面积为200

×200=40000(平方米),40000平方米=4公顷; 可求增加的面积为:41=3(公顷)。

解析:解决此类问题,可依据题意画出示意图后进行解答。

《角的度量》同步试题

一、填空

15时整,时针与分针所组成的角是( )度。( )时整, 时针与分针成平

角。

考查目的:巩固对量角器原理的认识;巩固对平角的认识。

答案:1506

解析:钟面上有12个大格,每一大格所对的角是30度,5时整刚好是5个大格,所以是150度;时

针旋转一周是12小时,半周是6小时,所以当6时整,时针与分针刚好在成平角。

2120°的角比平角小( )度。比直角大( )度。

考查目的:加深对不同角的度数的认识。

答案:6030

解析:平角是180°,用180°—120°=60°;直角是90°,用120°—90°=30°。

3.写出下面各角的度数。

(1) (2)

(3)

考查目的:巩固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

答案:(1)40°;(2)130°;(3) 90°。

解析:读度数时要注意看清起始边对准的是哪条0度刻度线,并以此为依据选择内圈刻度或外圈刻度

读数。

41周角 = )平角 = )直角 =

度。

考查目的:巩固周角、平角与直角之间的关系。

答案:24360

解析: 可以依据图形的特点找到关系,也可以根据图形的度数推算出关系。

5.如果∠1 + 2 = 2 + 3,∠1 = 40°,那么∠3 = )。

考查目的:考查学生对等式的认识,鼓励学生借助数形结合的方法分析。

答案:40°。

解析:因为1和∠3加上同一个角的和相等,所以∠1=3=40°。

二、选择

1.一个锐角和一个直角可以组成一个( )。

A、锐角 B、钝角 C、平角

考查目的:考查学生对各类角的认识,巩固各类角的表象。

答案:B

解析:锐角小于90°,直角是90°,它们的和一定比90°大,又不到180°,所以是平角。

2.经过两点,可以画( )条线段。经过一点可以画( )多少条射线。

A1 B2 C3 D、无数条

考查目的:巩固对射线和线段的性质的认识,加深对直线、线段、射线特征的区分。

答案:AD

解析:学生可以通过动手画一画找到答案,同时在动手操作中深化对概念的理解。

3.角的两条边是(

A、直角。 B、线段。 C、射线。

考查目的:巩固角的概念及影响角的大小的因素。

答案:C

解析:借助画图或依据角的概念解答。

4.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A、一条直线长6厘米。

B、角的两边张开得越大,角越大。

C、钟面上2时整,分针和时针成锐角。

考查目的:考查学生对线段、直线和射线的认识;各类角的特征等。

答案:A

解析:直线可以向两端无限延伸,不能测量,所以答案 A的说法是错误的。

5.两个锐角之和一定是(

A、直角 B、锐角 C、钝角 D、不能确定

考查目的:巩固学生对各类角的认识,培养学生借助画图的方法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答案:D

解析:学生可以画一画,也可以用三角尺上的锐角拼一拼,就会发现当两个锐角相拼时,拼成的角可

能是锐角、直角,也可能是钝角,无法确定。

三、解答

1.量一量,算一算。

1)∠1 = 2 = )∠3 = )∠4 =

1 + 2 + 3 + 4 =

21 = 2 = 3 =

1 + 2 + 3 =

考查目的:巩固量角的方法,渗透三角形内角和180°、四边形的内角和360°及平行四边形对角相

等等知识。

答案:1)∠1 =130°∠2 =50°∠3 =50 4 = 130°;∠1 + 2 + 3 + 4 =360°;

2)∠1 =60° 2 =60° 3 =60°;∠1 + 2 + 3 = 180°

解析:量角时注意找准顶点,将顶点对齐量角器的中心,一边对齐0度刻度线,根据另一边所在的位

置读出角的度

数。

2.已知:∠1= 52°,求其余3个角的度数?

考查目的:巩固平角的表象,渗透对顶角相等,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

答案:2 = 128°,∠3 = 52°,∠4 = 128°。

解析:会看图,能够通过看图发现,∠1和∠2组成平角,∠1和∠4组成平角,所以∠2=4=128°;

同理∠3 =1 =52°。

3 写出下面各角的度数。

已知:∠1=3,∠2=140°,求∠1、∠3的角是多少度?

考查目的:巩固对平角的认识,熟练进行有关角的计算。

答案: 1=3=20°

解析: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要知道平角为180°。

4.求:∠1、∠2 、∠3的度数?

考查目的:巩固对各类角的认识,熟练进行有关角的计算,提高学生的试图能力。

答案:1=180°— 15°=165°;∠2=90° ;∠3=180°—90°— 50°= 40°

解析:会看图,找到各个角之间的关系后再解答。

5.下面是一张长方形纸折起来以后形成的图形,已知:∠1 = 32,求∠2 =

考查目的:巩固对图形特征的认识。

答案:2=90°—32°× 2= 26°

解析:看图可知,∠22个∠1组成了一个直角,根据直角=90°,通过计算可以得到答案。

《三位数乘两位数》同步试题

一、填空

1

考查目的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一般笔算方法,梳理计算步骤的过程,懂得应如何有

序地进行操作和思考。

答案2227 30227 32227

解析:正确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每一步的含义。

2.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

考查目的:充分利用第一个空的结果和积的变化规律解决问题。

答案:

解析:第一组的最后一题答案不唯一,500÷5=100,其中一个因数÷5即可。第二组

2题积4000不变,其中一个因数乘几,另一个因数就要除以几,第二组第3题积4000

不变,其中一个因数除以几,另一个因数就要乘几。

3

考查目的:用复合单位表示单价,并会用统一的符号表示单价:(所花的钱数)/(数

量),学生体会用这样的符号表示一个物体的运动速度具有简明、清楚的特征。

答案:(1)每袋薯片5元(272/箱(32

解析:突出“单价”的内涵是总价÷数量。

4

考查目的:用复合单位表示速度,并会用统一的符号表示速度:(所走的路程)/(时

间单位),是学生体会用这样的符号表示一个物体的运动速度具有简明、清楚的特征。

答案:(1500千米/时(28千米/秒(3470千米/

解析:突出“速度”的内涵是单位时间内走过的路程。

5.学校购买了一些体育用品,请根据表中已有信息填表。

考查目的:理解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关系,构建数学模型:单价×数量=总价,并

应用它解决实际问题。

答案

解析:引导学生学会看表格找准对应的量,正确列式计算解答实际问题。

二、选择

1450×80的积的末尾只有( )个0

2 3 4

2.三位数乘两位数,积是( )。

四位数 五位数 四位数或五位数

考查目的考查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特殊笔算,因数末尾有零的乘法,积的末尾零的个数

的判定。

答案1 2

解析1.采用竖式计算的方法判断,也可以考虑0以外的5×8=40的计算结果。2.可

以用举例计算验证的方法也可以用估算的方法。

3两个因数相乘的积是360如果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10那么积是

3600 360 36

4.两个因数相乘(0除外),一个因数乘8,另一个因数除以8,积( )。

不变 8 64

考查目的利用积的变化规律解决简单的问题,培养学生整体考虑问题中已有的多个信

息,使解题思路更开阔。

答案3.③ 4.①

解析:引导学生将文字叙述的题目转化成数学算式,再思考解决问题。

5.成人平均体重65千克,150人一次性乘坐载重量1吨的电梯,会超载吗?(

超载 没超载 无法判断

考查目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特殊笔算的应用练习。

答案:②

解析:(1)利用估算判断。(2)利用先笔算在比较。

三、解答

1.下面是飞翔体育商品店2011年上半年部分体育用品销售情况

每种体育用品各卖了多少钱?

考查目的:应用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为后面抽象单价、数量、总价之

间的关系做铺垫。

答案:(1)篮球113×78=88142)羽毛球126×46=57963)乒乓球256×24=6144

解析:引导学生学会看表格找准对应的量,正确列式计算解答实际问题。

2

考查目的应用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加深对乘法

意义的理解,形成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技能,感受所学知识的一个用价值,增强应用意识。

答案24×186+230=4262

解析: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下面从图1到图2是下午刘芳的打字时间。

一份稿件5800个字,这段时间内她打完这份稿件了吗?

考查目的应用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加深对乘法

意义的理解,形成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技能,感受所学知识的一个用价值,增强应用意识。

答案110×60=6600,6600>5800,答:这段时间内她打完了这份稿件。

解析: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李大伯家的长方形菜园扩建,长增加到28米,宽不变。扩建后的菜园面积是多少平

方米?

考查目的强化对积的变化瑰丽的灵活应用,并渗透正比例函数的思想方法。感受所学

知识的一个用价值,增强应用意识。

答案:方法1:112÷14=8(米),28×8=224(平方米)

方法2:28÷14=2112×2=224(平方米)

解析: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5

如果他从山下到达山顶用了90分钟,那么再从山顶返回到山下要用多少分钟?

考查目的应用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加深对乘法

意义的理解,形成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技能,感受所学知识的一个用价值,增强应用意识。

答案80×90÷120=60

解析: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抓住总路程不变这一点,速度越快,所用时间越少。培养学生

解决问题的能力。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同步试题

一、填空

1)下面各组直线,( )互相平行,( )互相垂直。

2)过直线外一点可以画( )条已知直线的垂线。

3)在两条平行线之间可以画( )条与平行线垂直的线段,这些垂直线段的长度( )。

4)平行四边形对边( )且( );( )和( )都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5小聪和小明都用两根长6厘米和两根长4厘米的小棒摆了一个平行四边形,他们摆

的图形的( )一定相等,( )厘米。

考查目的

1)通过辨析每组直线的位置关系,考查学生对于平行与垂直概念的理解。

2)了解学生对垂线性质的掌握情况,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3)考查学生对平行线性质的掌握情况。

4)考查学生对于平行四边形特征、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和正方形之间关系的理解与

掌握。

5)考查对平行四边形特性的理解。

答案

1)(2.3.8)互相平行,1.7 互相垂直

2)一

3)无数 相等

4)平行 相等 长方形 正方形

5)周长 20

解析

1依据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即可解答,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

互相平行;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2)过直线外一点已知直线的垂线有且只有一条。

3)在两条平行线之间可以画无数条与平行线垂直的线段,平行线间距离处处相等。

4)依据在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可以知道:平行四边形对边平行且相等,而长方形、正方

形都是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所以长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5平行四边形虽然容易变形,但是四条边的长度不会发生变化,也就是说周长不变,

所以计算四根小棍的总长度就是周长。

二、选择

1)哪幅图画垂线的方法正确?( )。

2)小明画了两条直线,这两条直线都和同一条直线垂直,这两条直线( )。

A.互相平行 B.互相垂直 C.相交

3)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平行线就是不相交的两条直线

B.两条直线相交,交点就是垂足

C.垂直是相交的一种特殊位置关系

4)一个梯形中最多有( )个直角。

A.4 B.2 C1

5)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一定能够拼成( )。

A.长方形 B.梯形 C.平行四边形

考查目的

1)巩固学生用三角板画垂线的方法、了解学生对垂线性质的掌握情况,培养学生初

步的空间观念。

2)通过辨析选择,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平行与垂直的概念。

3)明确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理解平行线和垂线等相关概念。

4)本题重点考查梯形的特征和分类。

5)考查梯形与平行四边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想象能力。

答案:(1A 2A (3)C (4)B 5C

解析

1)用三角板画已知直线垂线的方法是:利用三角板在边(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线

重合的基础上平移找点,然后沿另一条直角边画出一条直线,最后画直角符号。

2)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3)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两种:平行和相交。只有两条直线相交成直

角时才能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即: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直线的垂线。只有两条直线相交成

直角,交点才是垂足。

4)因为梯形的上底和下底平行,所以当为直角梯形时,最多有2个角是直角。

5)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一定可以拼成平行四边形。

三、解答

1)过点A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2)画一个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

3)在下面方格纸上画出两个不一样的平行四边形,分别画出它们的一条高,写清这

条高所对应的底。

4)分别画出下面梯形的高,并标出它们的上底、下底和腰。

5)李村离公路还有一段距离,想修一条水泥路连接公路。请你设计一条最短路线,

在图上画出来。

考查目的

1)考查过直线上(或外)一点画垂线的方法,通过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画垂线的方

法,培养学生的画图能力。

2)巩固画指定长和宽的长方形的方法,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

3)开放性练习,考查学生对平行四边形、底和高概念的理解,让学生借助小方格画

出平行四边形,巩固学生对于平行四边形特征的认识。通过画出它的一条高,标出相对应的

底,让学生掌握高和底的概念及相对应的关系。

4)考查学生对梯形各部分名称的认识、高的画法,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

5)此题主要考查垂线的性质和画垂线的方法,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巩固利用所学规

律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数学的价值。

答案

1)略

2

3

4

5

:沿图中的蓝色线段修一条水泥路,就能使修的路最近。

解析

1利用三角板在边(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线重合的基础上平移找点,然后沿另一条

直角边画出一条直线,最后画直角符号。

2)先画一条3厘米的线段,以这条线段的两个端点为垂足分别做垂线,截取2厘米,

连接两个端点,即可成规定的长方形。

3根据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对边平行且相等进行作图即可。在平行四边形中,从一条

边上的任意一点向对边作垂线,这点与垂足间的距离叫作以这条边为底的平行四边形的高,

习惯上作平行四边形的高时都从对边一个顶点出发作底的垂线。

4)梯形平行的一组对边分别是上底和下底,不平行的这组对边是腰;从上底边上的

任意一点向下底引一条垂线,这点与垂足间的距离叫梯形的高。

5)把李村看作一个点,公路看作一条直线,根据“点到直线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

最短”的性质,过李村向公路画一条垂线,沿李村与垂足之间的线段修一条水泥路即可。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同步试题

一、填空

1.计算239÷78时,把78看做( )来试商,商是( ),会偏( ),所以要把商调

整为( )。

考查目的:“四舍五入”调商方法。

答案: 802、小、3

解析:78看做80,239不够380,因此商2,但把78看大了,初商就会小,所以

要往大调1,所以商3

2.□70÷67,可以把67看作( )试商,如果商是一位数,方框里最大可以填( )。

考查目的:试商方法、商的位数

答案: 705

解析:用四色色五入法试商时,可以把接近整十数的数看成整十数,然后试商,同时在

试商时根据数据特点,会判断商的位数,可以检查商的位数对不对。

3.一个数除以38有余数,则余数最大是( )。

考查目的:考查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答案: 37

解析:根据余数与除数的关系——余数比除数小,因此比38小、且最大的数就是37

4.两个数相除,商是20,如果在被除数和除数的末尾都填上一个0,商是( )。

考查目的:商不变的规律的应用。

答案:20

解析:两个数相除,商是20,在被除数和除数的末尾都填上一个0,相当于被除数和除

数同时乘10,根据商不变的规律,商还应是20

5.如果4×50+6=206,那么206÷50= )……( )。

考查目的:被除数、除数、商、余数的关系及有余数除法验算方法。

答案:46

解析:被除数等于商乘除数加余数,因此乘法的两个因数应分别作为除数或商,一个为

除数那么另一个就应为商,现在50是除数,所以4应为商,而剩下的6应为余数,而且这

题,因为余数是64只能为商,不可以为除数。

二、选择

151除( )的商是6,余数是20

171 326 260

2a是一个非零的自然数,a÷73的余数最大是( )。

72 73 74

3 a÷( )=b……50。除数最小是( )。

50 49 51

4.如果A÷B=C,那么(A×40)÷(B×40=

C C×40 C÷40

5.选择正确的余数填在□里。

980÷40=24……□ 220

500÷60= 8……□ 220200

2700÷800=3……□ 330300

考查目的:1)被除数、除数、商、余数关系;(2)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算理及余数

与除数的关系;(3)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算理及余数与除数的关系;(4)商不变的规律;

5)商不变的规律及应用。

答案:1 ②;2 ①; 3 ③;4 ①;5.①20、②20、③300

解析:1.被除数等于商乘除数加余数,51×620=3262.余数要比除数小,也就是

73小且还最大,因此选择723.根据除数与余数的关系余数是50,而除数要比50大,

且最小,因此选择514虽然不知道AB具体的数据,但根据题目的描述A除以B等于C

现在AB同时乘40,商应该不变,所以选择C5.此题中的3个小题都是利用商不变的规

律进行简算,而且全用到的是被除数、除数同时除以一个相同的数,因此如果有余数,余数

应该乘这个相同的数。所以①被除数、除数同时除以10,余数是应为20;②被除数、除数

同时除以10,余数是应为20,③被除数、除数同时除以100,余数是应为300

三、解答

1

考查目的: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口算能力及数量之间的关系。

答案:150÷350() 400÷508(辆)。

解析:要求需要几辆这样的客车?关键得知道有多少人、每辆车可乘多少人,现在每辆

车有多少人不知道,因此通过运送150人需要3辆客车,可求每辆车能运送多少人,150÷3

50() 接着就可以求400里有几个50有几个50就需要几辆车, 400÷508(辆)

2.星期天,四年级170人去公园划船。

考查目的: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笔算及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能力。

答案:170÷256() ……20(人)617(次)。

解析:对题目中的条件、问题要做到清楚:条件①共有170名学生要乘船,②每船可坐

5人,③有5条小船,④每次可坐25人;问题是求几次才能都坐上?要想求几次都坐上,

需要总人数和每次乘坐的人数,现在都知道,显然有5条小船、每条小船乘坐5人对于解答

此问题来说,不是必要条件,不要受其干扰。总人数和每次乘坐的人数分别是170人和25

人,就是求170里有几个25,用170÷256() ……20(人),此题的余数是20人,这

20人仍需1次,所以最后还要在6的基础上加1 617(次)。

3.小刚在计算一道除法题时,把除数15错看成了45,结果得到的商是24

考查目的:商不变的规律的灵活应用。

答案:45÷153 24×372

解析:解答此题,可以先帮助自己列组算式:□÷15﹦?□÷4524,然后观察发现,

它与商不变的规律有关,但是商不变的规律是被除数除数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商不变。

而此题,被除数没变,除数由153变成45商显然就会由□÷15的商除以3得到□÷45

24由此要求□÷15的商,就可根据□÷45的商24推到出来:45÷1533×2472

4

考查目的: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笔算及简单的数量关系。

答案:500÷657(组)……45(元),7×214(件),4535=10(元),141=15

(件)。

解析:显然要想用有限的钱多买运动衫,就要买65元两件的,500里有765,就是

72件,可以买14件;而买完这14件,还剩45元,虽然这45元不能买便宜的65

两件的,但还可以买35元一件的,45里有135,所以还可以再买1件,因此就可以买

15件了。

5578÷□□﹦□……18

考查目的: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笔算及简单的因数分解。

答案:答案不唯一,578÷807……18578÷708……18

解析:这样的训练练习了带余除法、简单的分解因数的知识。题目中知道了被除数和余

数分别是57818,但不知道除数和商,如果按一般的思路,此题是无法解答的,但不妨

我们换个角度想一想,我们知道了被除数和余数各是多少,其实也可以知道商与除数的乘积,

就这题而言,商乘除数是560,除数和商分别是一个两位数和一位数,那也就是把560分解

成一个两位数乘一个一位数,只有如下两种可能560=80×7=70×8。当然56还可以分解成

其他两个数相乘的积,但不符合题目的要求,也就不考虑了。

《条形统计图》同步试题

一、填空

1.填出下列条形统计图中一格表示多少,直条表示多少。

1格表示: 1格表示: 1格表示: 1格表示:

直条表示: 直条表示: 直条表示: 直条表示:

考查目的:会根据统计图的纵轴数据确定单位量。

答案: 540 1030 210 25150

解析:每一幅图的纵轴数量都不是逐格标注的,因此在审题时一定要认真看数据的标注

点,题目中的数据都是标注在双数格上,所以每题的单位量及数量分别是①540.②10

30。③210。④25150

2.根据统计图填空。

统计图中,1格表示( )票,得票最多的城市是( ),与得票最少的城市相差(

票,共有( )名代表投票。

考查目的:识图能力——单位量是多少,最多、最少的数据确定方法。

答案: 5、中国上海、3484

解析:先根据纵轴的标注确定单位量,然后对数据进行比较和运算。

3.根据统计结果填空。

这张统计图中每一格表示( )辆汽车,产量最少是( )月份,是( )辆;产量最多

月份, 辆;最多与最少的月份产量相差 辆汽车,下半年一共生产了

汽车。

考查目的:识图能力单位量是多少,体会一格代表多个单位量的用法。最多、最

──

少的数据确定方法。

答案: 300 900 2100 1200 8700

解析:先根据纵轴的标注确定单位量,然后对数据进行比较和运算。

4.根据育兴小学各兴趣小组人数填一填。

育兴小学校各兴趣小组人数情况统计图

每格代表( )比较合适,( )名同学参加兴趣小组。

考查目的:根据数据及实际情况,确定单位量。

答案: 5 238

解析:根据表中数据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以及统计图的实际大小,确定每格代表5更合适。

5.根据统计图回答下面问题。

四年级同学参加兴趣小组情况统计图

一共调查了( )名同学,参加( )小组的人数最多,( )小组的人数最少,相差(

人,参加( )小组的是( )小组人数的2倍。

考查目的:会看横式条形统计图。

答案: 35 足球 趣味数学 6 足球 趣味数学

解析:先看横轴和纵轴各表示统计的内容,然后再根据横轴和纵轴解决问题。

二、选择

1.杨树再种( )棵就和柳树同样多。

4 6 8

考查目的:会根据纵轴确,正确定个统计内容的数量。

答案:

解析:先看横轴和纵轴各表示统计的内容,然后再根据横轴和纵轴解决问题。

2.芳芳家下半年各月用水量最多相差( )千克。

5 5000 50

考查目的:会根据纵轴确,正确定个统计内容的数量、质量单位的进率、审题习惯。

答案:

解析:先看横轴和纵轴各表示统计的内容,然后再根据横轴和纵轴最多与最少间的差距,

然后根据质量单位间的进率,进行换算。

3.你认为鸿丰商场再进货应多进( )种矿泉水。

A B C D

考查目的:会看横式条形图、正确区分横纵轴所表示的意义。

答案:

解析:横轴表示数量,一格代表5,纵轴表示统计的项目,要注意从下网上看。

4.( )条河流是我国的第一大河,它大约长( )千米。

①长江、6000 ②黄河、6000 ③黑龙江、6000 ④珠江、6000

考查目的:会根据纵轴确,确定单位量。

答案:

解析:根据直条确定最大数据,再相应的到纵轴上找到对应的数量。

5.根据统计结果,你认为A选项的数值大约是( )比较合理。

10 12 16 24

考查目的:根据图中直条高矮程度,直条间的关系,做出推理判断。

答案:

解析:首先排除10后,同这时也相应的用10与其他直条做出比较a比直条高出的部分

肯定比4多,排除14,但a没有210那么高,因此排除24,所以最后选择16

三、解答

1.请你来统计。

下面是二(1)班同学最喜欢吃的蔬菜情况统计表

1)喜欢吃白菜的人数是喜欢吃茄子的4倍,喜欢吃白菜的有多少人?

2)完成统计图。

3)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列式计算。

考查目的:会看统计表、能按要求完成统计图的制作。

答案: 1202)略(3)全班共有多少人?101552050(人)答案不唯一。

解析:根据统计表数据先确定纵轴的单位量,然后再绘制相应的直条,并根据数据回答

问题。

2.调查你所在的小组成员,上周六的睡眠时间,然后绘制统计图。

学校 组成员上周六睡眠时间情况统计图

1)本周六你们小组( )的睡眠时间最长,是( )小时,( )的睡眠时间最短,是

)小时。

2)根据统计结果,你对小组成员的睡眠有什么建议?

考查目的:会根据收集到的数据来确定单位量,并能对统计结果进行简单的分析。

答案:12可建议睡眠时间比较少的同学多注意休息,劳逸结合(答案不唯一)

解析:一般四年级学生正常的睡眠时间在10小时左右,根据这个数据,结合统计的时

间为周六,统计图的纵轴为7格,因此单位量确定为2比较适宜。

3.完成统计图,并回答问题。

1)填出每个季度的产量。

2)全年共生产( )台。

3)平均每个季度生产( )台。

考查目的:识图能力。

答案:1)一季度1000台,二季度1500台,三季度2000台,四季度2500 2

7000 31750台。

解析:根据统计表数据先确定纵轴的单位量,然后再绘制相应的直条,并根据数据回答

问题。

4.请你根据数据完成统计表,绘制统计图。

1)该统计图统计的是( ),根据数据及统计图的实际情况,你认为统计图中1格代

表( )比较合适,请在统计图中把纵轴数据填完整,并完成统计图。

2)这一月有( )天,这个月的第一天是儿童节,你认为这幅统计图统计的是2013

年( )月的天气。

考查目的:明确统计的目的,经历统计的数据整理、填表绘图、简单分析的全过程。

答案:1)北京市2013年×月天气情况、2。(2306

解析:先要对原始数据进行分类整理,再根据提供的统计图的,确定纵轴的单位量后再

绘图。

5.明明是班级“图书角”的管理员,他把“图书角”的图书进行了整理,并根据相应

的数据,画出了条形统计图(见下图)。请你根据明明画出的条形统计图回答问题。

1)这个条形统计图中的1格表示( )本。

2从条形统计图上看,“图书角” 书最多, 本; 书最少,

本。

3)这个学期,班级又为“图书角”采购了一些新书,具体数量为:

请你根据小胖画的条形统计图中的数据和新采购图书的数据,画出新的“图书角”的图

书统计表和相应的统计图。

考查目的:会根据统计图、表中的已知信息,按要求完成统计图的制作。

答案:110 2)科普 75 故事40 3)教辅书75 漫画书75 科普书

80 故事书55

解析:根据已知统计图、表数据先确定相加的数量,然后再绘制相应的条形统计图。

《数学广角──优化》同步试题

一、填空

1.一张饼两面都要烙,需要6分钟,一只平底锅每次可以烙3张,烙熟5张饼至少需要( )分钟。

考查目的:解决烙饼问题,找到规律。

答案:12分钟

解析:先烙123号饼的正面,用时3分钟。 接着烙1号饼的反面和45号饼的正面,用时3

钟。再烙234号饼的反面,用时3分钟。最后烙5号饼的反面,用时3分钟。合计: 3+3+3+3=12(分)

2.丽丽每天晚上睡觉前要背诵成语6分钟,烧开水10分钟,泡好不烫的牛奶2分钟,喝牛奶5分钟,

那丽丽在( )同时可以( ),做完这些事情最少用( )分钟。

考查目的:哪些事情可以同时做,能同时做的事尽量同时做,这样才能节省时间。

答案:烧开水的同时可以背诵成语。 最少需要17分钟。

解析:烧开水的同时可以背诵成语。能同时做的事尽量同时做,这样才能节省时间。

3.小明给客人烧水沏茶。洗水壶要2分钟,烧开水要12分钟,洗茶杯要2分钟,拿茶叶要1分钟,为

了使客人早点喝上茶,按你认为最合理的安排( )分钟就能沏茶了。

考查目的用流程图的方式表示解决问题的顺序或方案,哪些事情可以同时做,能同时做的事尽量同时做,

这样才能节省时间。

答案:最少需要14分钟。

解析:

2+12=14(分)。

4.星期六吃过早饭,东东的妈妈要做几件事,请你帮她安排做事的顺序。

东东的妈妈做完这些事,最少要用的时间是(

考查目的:用流程图的方式表示解决问题的顺序或方案,哪些事情可以同时做,能同时做的事尽量同时

做,这样才能节省时间。

答案:最少需要65分钟。

解析:

1小时=60分钟,60+5=65(分)。

二、解答

1.小明和小亮是双胞胎兄弟,每天他们一块起床,一起上学。但弟弟小亮总是很慢,让哥哥小明等着,

耽误了大家宝贵的早晨时间,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考查目的:用流程图的方式表示解决问题的顺序或方案,哪些事情可以同时做,能同时做的事尽量同时

做,这样才能节省时间。

答案:最少需要23分钟。

解析:

弟弟小亮:起床3分钟 洗脸刷牙5分钟整理床铺3分钟听早间新闻广播20分钟

吃饭10分钟。

2.孙老师每天早晨到校后,要做这些事

如果800上课,那孙老师最迟几点到校才行?

考查目的:用流程图的方式表示解决问题的顺序或方案,哪些事情可以同时做,能同时做的事尽量同时

做,这样才能节省时间。

答案:最少需要65分钟。

解析:在办公室做清洁(10分钟)→到班里整理桌椅(5分钟)→批改昨日家庭作业(20分钟)→

听音乐(30分钟)→与班干部交流(5分钟)

同时

做健身操(10分钟)

10+20+5+30+5=70(分)

3.煎鱼。

煎三条小黄鱼至少需( )分钟,把你的想法表示出来。

考查目的:解决烙饼问题,找到规律。

答案:3分钟

解析:

1+1+1=3(分)。

四年级上册《总复习》同步试题

一、填空

1.一部小说有一百二十八万五千字,这个数写作( ),把它四舍五入到万位约是( )。

考查目的:大数的写法及求它的近似数。

解析:在写数时注意0的位置及个数,求它的近似数时看千位上的数字,再选择四舍还是五入法。

答案:1285000 129

2.与最小的六位数相邻的两个数分别是( )和( )。

考查目的:亿以内数的相邻数的数。

解析:在填写时注意两点:1.最小的六位数 2.相邻

答案:99999 100001

3.计算416÷52时,把52看作( )试商。商是( )。

考查目的:四舍五入试商法。

解析:此题用的是四舍试商法。

答案:50 8

4.王大爷家今年共收获小麦3070千克,平均每90千克装一袋,这些小麦可以装满( )袋,还剩(

千克。

考查目的:商不变的规律。

解析:要注意的是余数是被除数的一部分。

答案:34 10

5.要使□58÷ 32的商是两位数,□里最小可以填( ),要使473÷4□的商是两位数,□里最大可以

填( )。

考查目的:商的位数与被除数、除数的关系。

解析:根据商是两位数这个要求,第一题的被除数的前两位一定能除以除数,根据被除数的十位和除数

32,所以被除数的最高位填写3

答案: 3 7

6.若A×B=48,那么(B × 3)×(A×2= ).

考查目的:积的变化规律。

解析:这道题是两个因数都发生了变化。积应该×6

答案: 288

二、填空

12090000读作( )。

A. 二百零九 B. 二百零九万 C. 二百九十万 D. 二十点九万

考查目的:亿以内数有关零的读法

解析:读数时要先分级

答案:B

2AB是不等于零的数,已知A÷B=20,如果A扩大5倍,B缩小5倍后,商是( )

A. 4 B. 20 C. 100 D. 500

考查目的:商不变的规律。

解析:扩大表示×,缩小表示÷

答案:B

3.用可以放大10倍的放大镜看20度的角结果是( )度。

A. 200 B. 20 C. 2 D. 40

考查目的:角的读数与角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解析:角的度数只与角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答案:B

4.把699000改成用“万”作单位的近似数是( )。

A. 69 B. 70 C. 69 D. 70

考查目的:亿以内数连续进位的近似数。

解析:求它的近似数时看千位上的数字,再选择四舍还是五入法。

答案:D

5.把6900000000改成用“亿”作单位的数是( )。

A. 69 B. 69亿 C. 70亿 D. 6900000000

考查目的:亿以上数的近似数。

解析:求它的近似数时看千万位上的数字,再选择四舍还是五入法。

答案:B

6.下面各数一个零也不读的数是( )。

A. 6009009 B. 25070000 C. 1360009000 D. 2570009000

考查目的:亿以内数有关零的读法。

解析:读数时首先要对数进行分级,其次思考读与不读时零所在位置。

答案:C D

三、解答

1.用竖式计算,带“★”的要验算。

769×12=

考查目的:三位数乘两位数。

答案:9228

9190÷17=

考查目的:被除数前两位够除需要调商,商末尾带0

答案:540……10

646÷34=

考查目的:被除数前两位够除不需要调商。

答案:19

6004÷21=

考查目的:被除数前两位够除需要调商。

答案:285……19

2.用简便方法计算。

7900÷600

考查目的:商不变的规律的应用。

答案:13……100

3.脱式计算

841÷29+121 (42-23)×16 648÷(18×4 960-84÷7

四、操作题

1.过A点作直线的垂线和平行线。

考查目的:垂线和平行线作图的考查。

解析:在作图时一定要用三角板等工具。

答案:

2.李庄要修两条分别通往两边的公路,怎样修路最省钱?(画图表示)

考查目的:垂线段最短在生活中的应用。

解析:在生活中利用垂线段最短这个知识点。

答案:

五、解决问题

1.王师傅要加工690个零件,已经完成242个,余下的每小时加工32个,还要几小时才能全部完成?

考查目的: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和工作总量之间的关系。

解析:审清问题是求剩下的工作时间。用剩下的工作总量÷余下的工作效率

答案:690242=448(个),448÷32=14(时)

2.水果店运来480千克的苹果,一共装了2车,每车装了40箱,平均每箱装了多少千克?

考查目的:解决问题总份关系。解析: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解决此题

答案:40×2=80(箱),480÷80=6(千克)

3.一种饮料每箱12瓶,售价36元。照这样计算,买50瓶要多少元?用300能买多少瓶?

(先根据题目的条件和问题列表整理,再解答)

考查目的: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的关系 积的变化规律。

解析:根据已知条件找到一瓶的单价,再根据规律填写

答案:

4.甲、乙两车同时从A地开往B地,4小时后,乙车到达B地并且超过甲车56千米,已知甲车每小时

80千米,乙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考查目的:速度、时间和路程三量之间关系的考查。

解析:乙车所行的路程包括甲车4小时所行的路程和超出甲车的56千米两部分

答案:80×4=320(千米),320+56=376(千米),376÷4=94(千米)。

joaquin是什麼意思quin在線翻譯讀音例句-incident


更多推荐

小学数学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