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乳化的英文翻译英语怎么说-绝域
2023年11月6日发(作者:maybe)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合集九篇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合集九篇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教学要求:
1、在详细的情境中,学会8和9的加减法。
2、指导学生有条理地考虑和表达。
教学重点:
学会8和9的加减法。
教学准备:投影
教学时间: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出示情境图,说说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
二、提出问题,讨论
1、观察图提出问题。
2、指名答复,列出算式。
3、分小组交流算法。
三、画一画
1、同桌两人一组,一人涂色,一人记录算式。
2、组织全班交流,整理出算式。
第 1 页 共 24 页
四、练一练
1、说一说,填一填,先学生独立填写,再指名答复,并
说出这样列的理由。
2、口算,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3、凑成9,先指导学生看明白题目的意思,再连一连,
同桌检查连好的结果。
五、拓展练习,数学故事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猜一猜八戒吃了几块西瓜,说一说自
己是怎么想的,师巡回指导。
六、课外延伸
放学后,想一想写一写有关8和9的加减法算式,能写几
个就写几个。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教学目的:
1、通过练习,稳固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的算理及笔算方
法。掌握因数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的笔算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计算才能、估算才能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简单问题的才能。
3、进一步浸透热爱祖国、热爱科学的教育。
教学重点:
1、正确笔算,进步一次计算的正确率。
2、可以灵敏地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第 2 页 共 24 页
教学过程:
一、根本练习
1、口算。
15×6= 140×3= 29×2=
56×10= 17×30= 80×5=
140×6= 240×2= 5×24=
2、笔算下面各题。
629×53= 408×75= 1200×40=
注意:为防止丢进位数,在没有到达纯熟之前可以标出进
位数的方法,但必须在练习中逐渐锻炼用自己的脑子记住进位
数。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在学习中更容易出错,应该引起我
们注意,在订正时可以增加比照。
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要问清学生,为什么可以把0甩出
去进展简便运算。以1200×40为例,可以这样理解。
1200=12×100 40=4×10
所以1200×40=12×4×100×10
这就是”因数末尾有0时,可以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再
看两个因数的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数的末尾填写几个
0“的道理。
二、综合练习。36页第1题。
30×6 16×7 12×30 50×60
第 3 页 共 24 页
300×6 16×70 12×300 500×60
1、比一比谁算得快。
48×23 72×12 4102×15 56×456
603×3 425×11 2460×18 35×440
2、不计算,判断对错。
58×18=4534〔 〕 88×34=318〔 〕
150×40=600〔 〕 350×70=2450〔 〕
三、课堂作业设计
36页第4题、5题、6题。
板书设计:
体育场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教学内容:
相应的补充题,练习十五的10---14题。
教学目的:
1、进一步掌握简单应用题和复合应用题第类型及解题步
骤和方法,进步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2、经历交流、讨论、练习等学习过程,开展应用意识,
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方法。
3、开展应用意识,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方法,愿
意对数学问题进展讨论,进步分析^p 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才
能。
第 4 页 共 24 页
教学重点:
掌握解决问题的主要步骤,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方
法。
教学难点:
进步分析^p 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才能。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说说解决问题的主要步骤。
2、我们学过的解决问题有哪些类型?〔出示课题〕
二、解决问题类型
1、简单应用题的类型
简单应用题:指一步计算解答的应用题
2、复合应用题的类型
复合应用题:是用两步或两步以上计算来解答的应用题。
〔1〕归一问题
此类应用题中暗含着单一量不变,文字表达中多带有类似
照这样计算的字样,其解题的关键是从的一种对应量中求出单
一量〔即归一〕,再以它为标准,根据题目要求算出所求量。
第 5 页 共 24 页
例如:一台拖拉机2.5小时耕地2公顷,照这样,这台拖
拉机耕完4.8公顷的地需多少小时?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
〔2〕归总问题
此类题中暗含总量不变,即乘积不变。其解题的关键是先
求出总数〔即归总〕,再根据总数算出所求量。
例如:一批货物,每箱装36件,需要40只箱子。假如每
箱多装9件,可以节省几只箱子?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
〔3〕行程问题
根据速度、时间和路之间的关系,计算相向、相背或同向
运动的问题,称为行程问题。其根本的数量关系式为
速度时间=路程。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
①相遇问题,即同时相向而行并相遇〔或同时背向而行〕
速度和〔相遇〕时间=总路程。
②追及问题,即同时同向而行,速度慢的在前,速度快的
在后
速度追及时间=路程差
小学数学教案 篇4 教学内容: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教学目的:
第 6 页 共 24 页
使学生理解、掌握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并能正
确地,合理地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什么是公倍数,最小公倍数?
2、写出12、30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二、教学新课
1、提出课题:“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2、把12、30和它们的最小公倍数60,分别分解质因
数。
212230260
26315230
3515
5
12=2×2×3
30=2××3×5
60=2×2×3×5
观察上面各数分解质因数的情况,你发现了什么?
〔最小公倍数60的质因数里,包含了12和30公有的质
因数2、3,还有12独有的质因数2,30独有的质因数5。〕
第 7 页 共 24 页
3、利用上面的情况,用简便方法求12和30的最小公倍
数。
21230………用公约数2除
3615……….用公约数3除
25……..只有公约数1,不必再除
把所有的除数和商连乘起来,得到:
12和30的最小公倍数是2×3×2×5=60,也可以这样表
示:
[12。30]=2×3×2×5=60
4、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先用这两个数的〔〕连续去
除,一直除到所得的'商只有公约数1,然后把所有的〔〕和
〔〕连乘起来。
5、尝试练习
求下面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
12和16,33和22,16和20,36和54,30和45,10和
15
三、教学求倍数关系,互质关系的最小公倍数。
在下面各组数中找出倍数关系,互质关系
12和36,9和5,36和12,4和9,25和75,20和3,
51和17,8和11
1、倍数关系
第 8 页 共 24 页
2、互质关系
3、想一想
〔1〕假如大数是小数的倍数关系,那么〔〕就是这两个
数的最小公倍数。
〔2〕假如两个数是互质数,那么这两个数的〔〕就是它
们的最小公倍数。
四、稳固练习
书本第56页1至4题。
五、归纳
六、布置作业
反思:让学生理解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为什么要把两个
数的公约数还要各自独有的约数。这是本节课的重点。
小学数学教案 篇5 教学目的
1、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进一步体会负数的意义。
2、会用正负数的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知道正
负可以互相抵消,会解决正负相差的问题。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p ,提出问题和解
决问题的才能。
教学重难点
进一步体会正负数表示的是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能运用抵
消的思想处理数学问题。
第 9 页 共 24 页
教学准备
课件,练习纸
教学过程
〔一〕游戏感知正负数可以互相抵消。
1、师生游戏
师:同学们,剪刀石头布的游戏玩过吗?〔玩过〕好,我
们就来玩玩,谁愿意和我玩?
(师生游戏,其它学生当裁判,并要求做好记录)
师:谁来说说你的记录结果,你认为谁赢了?
师:比赛的时候还要给比赛双方记录成绩,你认为怎样记
录成绩好呢?
〔提醒课题〕
出示评分规那么:胜一局记1分,平一局记0分,负一局
记-1分。
【联络学生实际,创设情境,体验负数在生活中产生的必
要性,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能动性。】
〔师生共同记录比赛成绩〕
师:如今我俩的得分分别是多少?
师:你是怎样想?
生:+1和-1可以互相抵消?
师:抵消是什么意思?抵消的结果是多少?
第 10 页 共 24 页
2、生生游戏
师:你们想自己玩一次吗?两人一组,3局定胜负,必须
有一人记录成绩。
〔学生活动〕
〔反应比赛结果〕
3、深化理解抵消的应用
师:假如老师想反败为胜,你认为老师至少还要胜几场?
师:这时两人得分分别是多少?你是怎样想的。
师:除了像+1和-1,+2和-2这样的数相抵消结果为0,
你还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
师:+5和-3,-5和+3还能互相抵消吗?
小结:意义想反的两个数,我们可以用正负数来表示,把
正数和负数合并起来,我们可以采用抵消的方法进展计算。
【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正负数的意义,理解抵消在正负数
计算中的应用,从而使机械的数学计算变得有趣。老师在数学
学习中只是起着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作用。】
〔二〕 从时间轴上求正负数的相差数。
〔课件出示:天宫神八交会对接〕
师:从这张图片你看明白了什么?
师:你知道太空人两餐相差多长时间吗?
师:你还能提出新的问题吗?
第 11 页 共 24 页
〔三〕综合运用知识,解决正负数问题
师:生活中除了赢分和输分这样的量可以用正负来表示,
你还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
师:正负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很广泛,只要你用心感受,那
么它就在你的身边。
〔课件出示:一个11岁儿童的标准身高150厘米我们把
它记作0,想一想你的身高是多少,应记作什么?〕
〔学生考虑后,全班反应〕
出示表格:
小学数学教案 篇6 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五年级
上册第48-49页
教学目的:
1、在自主计算、借助计算器计算的活动中,经历初步认
识循环小数的过程。
2、知道什么是循环小数,能指出哪些商是循环小数。
3、体会计算器的工具性,在借助计算器进展数学探究的
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师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
第 12 页 共 24 页
师生谈话,由树上结果实的话题,引出教材中的问题。老
师口述大枣、核桃的价钱信息,并板书出来。
〔设计意图:由现实生活中秋季结果的谈话开场,创造愉
快和谐的课堂气氛,自然引出要解决的问题情境。〕
二、解决问题
1、提出“估算一下大枣和核桃的单价哪个廉价一些”的
问题,要求说一说是怎样估算的,给学生充分表达不同想法的
时机。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课程资,为学生估算的时机,培养
学生估算意识和才能,开展数感。〕
2、平均每千克大枣多少元。
提出问题,让学生列式并尝试用竖式计算。当板演的学生
除到三位小数时,停顿计算。
〔设计意图:经历自主计算,初步感受商的特点的过程,
为认识循环小数感性材料。〕
汇报计算的情况,说一说发现了什么问题。给学生充分交
流不同结果的时机。
〔设计意图:在交流讨论的过程中,理解商中数的字3重
复出现的事实,初步感受循环现象,增强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好
奇心。〕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解释商重复出现的原因。
第 13 页 共 24 页
〔设计意图:以已有经历的根底上,带着问题经历自主计
算,发现商的特点的过程,为认识循环小数感性材料。〕
3、平均每千克核桃多少元。
提出问题,让学生列式并尝试用竖式计算。提示:边计算
边观察商有什么特点。
(设计意图:在展示交流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循环小数
的特点。)
交流计算情况,讨论除得的商有什么特点,要给学生充分
展示不同结果和想法的时机。
〔设计意图:在自主尝试计算、交流的根底上,引导学生
进展合理推测,培养学生归纳、推理才能,开展数学思维。〕
让学生观察竖式,并提出“想一想”的问题。
用计算器验算。
三、循环小数
1、写出58.6÷11,学生用计算器计算后交流计算结果。
〔设计意图:借助计算器,可使学生摆脱烦琐的计算,把
更多的时间用于循环小数的研究和学习上。〕
2、让学生观察58.6÷11的商,讨论商有什么特点。使学
生理解从商的小数局部,第二位开场,重复出现2和7两个数
字。
第 14 页 共 24 页
〔设计意图:在观察讨论中使学生体会到商中数字循环的
不同特点。〕
3、介绍58.6÷11商的书写方法和表述方式。让学生写出
10÷3、83÷11的商并交流。
〔设计意图:理解循环小数的书写方式是数学学习的需
要,写其他两个算式的商,既是书写练习,也为下面的讨论作
准备。〕
4、让学生观察三个算式的商,说一说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和不同点。给学生充分发表自己意见的空间。
〔设计意图:观察、讨论三个商的特点,为概括循环小数
的概念作准备。〕
四、课堂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
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教案 篇7 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统计表的知识的根底上进展教
学的,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整理和分析^p 的过
程,理解用画图的方法整理数据的优点。基于以上的安排,本
节课作了如下设计:
1.利用知识的迁移,充分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
流。
第 15 页 共 24 页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具有了统计意识,也形成了根
本的统计数据的才能,利用知识的迁移,着眼于“引”,启发
学生去“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生通过独立考虑、小组
讨论等方式探究新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开放性思
维。
2.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在教学设计上,通过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完成用画图
的方法整理数据的过程后,引导学生对数据进展分析^p ,
组织学生讨论和交流。一方面让学生从更高的角度认识用画图
的方法整理数据和表示数据的优点,体会新知识与旧知识的联
络和区别,进一步开展统计观念;另一方面引导学生根据数据
整理的结果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学生在观念和知识上都得
到提升。
课前准备
老师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猜一个谜语,好吗?它和
本节课的学习有关哟!
出示谜语:小小两只船,没桨又没帆。白天带它到处走,
黑夜停在床跟前。
第 16 页 共 24 页
学生自主猜谜。
(假如没有学生猜出,师公布答案:鞋)
师:淘气和同学们想开一家小小鞋店,应该怎样进货呢?
我们一起来帮一帮他们吧!
(板书课题)
⊙探究新知
1.确定调查的内容。
选两名同学到前面模拟开鞋店的情境,请同学们帮助进
货。
师: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讨论一下,“进货”需要调查哪些
内容?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师巡视倾听)
个体汇报:
预设
生1:应进一些款式新颖的鞋。
生2:应主要考虑鞋号的问题,应调查一下同学们都穿多
大号码的鞋。
生3:我也认为应根据同学们的鞋号去进货。
2.以本班学生为例,对学生们的鞋号进展调查。
(1)小组讨论调查方法。
(2)指名汇报。
第 17 页 共 24 页
(3)选两名鞋店成员,一名调查女生鞋号,另一名调查男
生鞋号。
(4)用表格记录调查结果。
(5)学生汇报并展示调查结果。
师:看统计表,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
生1:男生鞋最大号码是38号,最小号码是33号;女生
鞋最大号码是37号,最小号码是32号。
生2:穿34号鞋和35号鞋的人比拟多。
生3:男生穿34号鞋的人最多,有7人;女生穿34号鞋
的人最多,有8人。
小结:通过统计表我们发现穿34号鞋、35号鞋的同学居
多。
小学数学教案 篇8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页。
【教学目的】
1.经历整理与复习的过程, 进一步加深对时间单位:
时、分、秒和长度单位千米、毫米的认识和理解,会运用时、
分、秒之间的进率与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来进展简单的换算。
2.能利用所学时间单位和长度单位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第 18 页 共 24 页
3.在整理与复习中进一步增强克制困难的信心,获得成功
的体验。
【教学重点】
1.能根据题意,选择适宜的计量单位。
2.根据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老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对本学期所学的计量单位进展
整理与复习〔板书:计量单位〕想一想,本学期的计量单位包
括了哪些内容?〔出示全册知识构造图〕,在这些知识中你还
有什么疑惑需要老师和同学的帮助?
二、整理与复习时、分、秒
〔1〕出示钟面,让学生仔细观察钟面,看能联想起哪些
数学知识。
〔2〕学生独立考虑后在班内交流想法,引导学生补充完
好。内容包括:
①时针、分针、秒针的认识;
②1时、1分、1秒在钟表上怎样规定的;
③知道1时=60分,1分=60秒,能进展简单的换算。
〔3〕做练习,出示课本132页第3题。让学生独立解
决,然后再全班汇报交流。汇报时,重点说说自己的想法。
第 19 页 共 24 页
三、整理与复习长度单位
〔1〕提问: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
些?相邻两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让学生独立考虑,再全班汇报交流,老师并板书:
千米〔1000〕米〔10〕分米〔10〕厘米〔10〕毫米
〔2〕做练习,出示第132页第4题。让学生独立观察图
形,说说每个图形各呈现了什么。
学生根据课本给出的信息,找出适宜的长度单位。窗户宽
120〔〕,三峡大坝高185〔〕,飞机每分飞行13〔〕,小朋
友每时步行3〔〕。学生独立填上适宜的长度单位后,在班内
汇报交流,说说为什么这样填。
〔3〕做练习第104页的第13题。让学生独立做,再全班
交流。
四、解决问题
我们前面整理复习了时间单位、长度单位的有关知识,下
面就利用这些知识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呈现课本第105页第15题。
A让学生仔细观察情景图,说说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B让学生考虑,梅花鹿、长颈鹿的高各是多少?
C班内反应,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列式和答案,重点让学生
说出自己的想法。
第 20 页 共 24 页
D学生解决第15题的第〔2〕小题,并全班交流。
五、全课小结
回忆这节课复习了哪些内容。
小学数学教案 篇9 教学目的:
1、经过实际的观察和操作,初步认识线段,会用自己的
语言描绘线段的特征,会数简单图形中线段的条数,会选择适
宜的工具画线段。
2、培养学生初步的理论才能,使学生具有积极参与学习
活动的心理倾向,以及与同伴合作的良好意愿,进一步感受生
活里的数学事实。
教学重点:
认识线段的特征,形成线段的表象。
教学过程:
一、直观感受,认识线段。
1、假如要把线段用图表示出来,它会是什么样子的呢?
请小朋友闭上眼睛,在脑子里想象一下线段的样子。
2、〔课件出示线段图〕线段是什么样子的? 师根据学生
描绘介绍端点。
3、学生完好描绘线段的特征。
4、再次闭上眼睛,在脑子里记住线段的样子。
第 21 页 共 24 页
5、这是刚刚的线段,〔课件逐步演示旋转〕它变了,如
今还是线段吗?为什么?你们发现了什么?
6、师:是啊,不管方向怎么改变,只要是直直的,有两
个端点,它就是线段。让我们来看看下面那些是线段。〔学生
区分线段〕
7、〔隐去非线段,留下线段〕这些都是线段,仔细观
察,它们有什么一样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8、师小结过渡。
二、回归生活,体验线段
1、我们的生活中藏着许多线段。〔尺〕你们看,这把尺
的一边,就可以看成是一条线段,这两端是它的两个端点。这
把尺上还有线段吗?
2、〔数学书〕你能在数学书的封面上找到线段吗?同桌
互相指一指。
3、黑板上有线段吗?谁把它找出来?
4、直尺、数学书、黑板的每一条边都可以看成是线段。
生活中的线段可多了,我们一起来找一找。小朋友两人一组,
你指给我看我指给你看。
5、全班交流。
三、理论操作,感悟画法。
第 22 页 共 24 页
1、生活中的线段太多,我们说也说不完,能不能想个方
法把它画下来呢?想一想,可以用什么来画线段?为什么?
2、请小朋友选择你喜欢的工具,自己试着画一条线段。
3、交流。你是用什么工具画的?〔指名演示画线段〕你
是怎样画的?
4、谁也是这样画的?你们是用什么工具画的?
5、谁画线段的方法和他们不一样?
6、师:我不同的情况下,可以选择适宜的工具来画,在
这么多工具中,你最喜欢什么?为什么?
7、师:尺子是我们常用的画线段工具,用尺画线段,不
仅画得好,还特别方便,尺的用途可大了,将来我们还可以用
它来测量、设计图纸。
8、学生用尺任意画不同的线段。全班评议、欣赏。
四、多种方法,深化认识。
1、〔出示纸〕你能用纸折出一条线段来吗?试试看。
2、交流。你折的线段在哪里?谁折的线段比它长
〔短〕?
3、几条方向不同的线段围起来,还能拼成我们认识的图
形。这些图形各是由几条线段围成的?〔学生数一数,填一
填。〕
第 23 页 共 24 页
4、反应。猜猜看六边形由几条线段围成?七边形呢?你
怎么知道?
5、小结。今天,我们认识了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下线段
吗?
6、师:一条线段看起来不起眼,很单调,几条方向不同
的线段能围成我们认识的各种图形,许多线段还能组成很神奇
的精巧图案。〔欣赏〕
7、漂亮吗?我们也来试一试,画一画,做一名小小设计
师。
第 24 页 共 24 页
皂化的英文译语怎么说-儿童卡通图片
更多推荐
小学数学目的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