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话的英文译语怎么说-教育部考试中心网


2023年10月29日发(作者:英语4级报名)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角的初步认识 人教新课

教学重点:结合生活情形认识角是由一个顶点,两条边组成的;会画

出大小不同的角。

教学难点:区分角的大小并不是由两边的长短决定,而是由两边

叉开的大小程度决定的。

情感目标:在活动中,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使学生获得学习数学的信心和乐趣。

能力目标:初步学会用尺子画角,会比较角的大小。

思想目标:通过找一找、折一折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看、操作的

能力。

教具:活动角,多媒体课件,三角板,圆形纸

学具:学生活动角,三角尺或直尺,小方格本(①号本)圆形纸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出示线段,问:这是什么?

线段的两端有2个什么?生:2个端点.

师:画线段一定要用什么工具来画的?

生:三角尺和直尺

师:请拿起三角尺,问:三角尺上有什么?

①谈话:角不仅在三角尺上能够找到,在校园里也能够找到,请

大伙儿打开书本第38页。

问:图上有些什么?能找到一些角吗?看哪个小组找得最多!

生:球门上有角,爷爷的剪刀上有角,同学们做操伸手的双手形

成一个角,表的两根针形成一个角。红旗上有角,窗户上有角,教学楼......

(设计理念二:利用主题图里学生熟悉的生活和情形,利用小组合

作交流的学习形式,为学生创设了主动参与学习的情境,从生活中抽象出

数学知识,在找角的过程中初步体验到角这一数学知识就在我们周围。)

过度:大伙儿真棒,藏在校园里的角都让你们找到了。事实上,

生活中也有许多角,请打开书本第39页例1,你能从这三个物体上找出一

些角来吗?

师:角是如何样的?把它们脱掉外衣是如此的。

2、说一说

①师:角的中间是如何样的?两边又是如何样?请大伙儿拿起三

角尺,摸一摸,感受一下说给同桌听。

生:中间尖尖的,两边直直的。

②师:中间尖尖的叫顶点,直直的2条线叫边(边说边板书)

③电脑出示一个角,请学生说出顶点、边、边

④小结:一个角有1个顶点,有2条边。

⑤比较:线段的端点和角的顶点出示刚才导入用的线段

问:线段的2端叫什么?(端点)

角的中间那个叫什么?(顶点)

⑥让学生完成书P39,另外2个角。

⑦展现作业。(设计理念三:让学生赶忙进行反馈练习,促进对

新知识的同意。)

3拉一拉

①师:(拿起活动角)把角的两边拉开,那个角如何样?把两边

a师出示大小一样的2个角。

如图:

(书本第42页第三题).

同时把它们重合在一起,让学生观看。

b.课件显示:完全重合

再次让学生说出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长短无关系。

c、完成书本P433下面的两个角,哪个角大?哪个角小,用三

角板上的角比比看。

4、折一折

师:每人拿起你的预备好的O纸,看看能折出一些大小不一的角。

生:互相观赏,互相打分

展现:生1、我折了那个角

2、我折了那个角

全班比较:这2个角哪个大?哪个小?

5、画一画

师:我们差不多明白1个角有1个顶点,2条边。那么,如何样画

1个角来呢?

①请打开书第39页例工,读一读题目,然后讨论:第一步画什么,

第二步画什么?

②小组汇报,第一画一个顶点,画画2条边。

③师:什么叫从不同方向画

④师板出

⑤请学生用小方格画,1个角,并标上各部分名称,最好与老师不

同方向的。

⑥工人展现作业,师评,生生互评打分。

(设计理念四:通过让学生拉一拉,折一折,等多种实践开线,直

观感受认识角的大小,再通过画一画,逐步加深对角的认识。)

三、巩固练习

1、书P42.1(为提高学生的爱好,把该题放在课件里显现。)

2、查找生活中的角

让学生观看教室周围或同学的衣着,看看哪些地点有角,以小组

为单位说一说,同时用手指一指,然后上台交流。

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让学

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奇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

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存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

,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如此,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锤炼了学

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看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

鸟”的成效。 设计理念五:(通过让学生走出座位找角的活动,一方面

能够培养学生的观看能力,一方面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他们周围。)

那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要求学

生抽空抄录同时阅读成诵。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

,热爱生活,因此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能够分为人一辈子、价值、理想、学

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究、环保等多方面。如此下去,除假期外,

一年便能够积存40多则材料。假如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

,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 .全课小结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成?

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样在几年内就能识记

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

经纶的文人。什么缘故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

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

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成效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

,……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

的时刻,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只是关,岂非咄咄怪

!寻根究底,其要紧缘故确实是腹中无物。专门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

的学生都明白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差

不多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

明白“是如此”,确实是讲不出“什么缘故”全然缘故依旧无“米”“锅”

因此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

,不参考作文书就专门难写出像样的文章。因此,词汇贫乏、内容空泛、千

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那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

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存足够的“米”

生:我学会了一个角有一个顶点,二条边.

生:我找了许多角.

师:我们今天认识了角,请同学们回家后,和爸爸妈妈找一找家

里的角,看谁找得最多.

seem是什么意思m的用法读音典-开票打印机


更多推荐

小学二年级数学角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