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痕的英文译语怎么说-学韩语
2023年10月26日发(作者:crowd)
长方体和正方体认识教学方法
这是长方体和正方体认识教学方法,是优秀的数学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
考学习。
长方体和正方体认识教学方法第1篇
教学内容: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现代小学数学”五年制课
本第十册第3~5页)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理解长方体与正方体的关系。
2.培养学生观察、操作能力及初步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能力。
3.渗透子集思想,并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长方体的特征及长方体与正方体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让学生说出已经学过的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等),指出
这些图形是平面图形。
2.出示长方体教具,讨论长方体和长方形的区别,揭示长方体是立体图
(一)长方体的特征
1.出示思考题
(1)长方体有几个面?它们各是什么形状?相对的两个面有什么特点?
(2)两个面相交的边叫做棱。数一数长方体有多少条棱。相对的棱长短
怎样?
(3)3条陵相交的点叫做顶点。数一数长方体有几个顶点。
【评:学生带着思考题去实践操作,目标明确,任务具体,便于操作。】
2.学生利用各自准备的长方体物体,通过看、摸、数,回答思考题的问
题,讨论长方体的特征。
(1)师提问①:长方体有几个面?你是怎样数的?老师注意比较学生的
不同数法,有意识引导学生按顺序数面的个数,使学生清楚知道长方体的面是由
前、后、上、下、左、右6个面组成。
【评:教者表扬了按顺序又对又快地数出长方体有6个面的同学,很快地
原来漏数或重复的同学,也能正确地数出面的个数。可见,教学生学会学习方法的
(3)老师通过对相对的棱和相交的棱的比较,指出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
顶点。并提问:长方体有几个顶点?学生回答,老师板书:顶点8个。
【评:学生通过手摸、眼看,手眼并用地应用多种感觉器官,对平摆、竖
摆的长方体进行观察、触摸、按顺序地数获得长方体面、棱、顶点的特点;并且师
生共同小结了长方体的特征及其学习的方法。在此过程中,教者创造情景恰到好处
地演示了实体和框架长方体模型,指导学生有的放矢的使用长方体学具。】
(二)画长方体立体图让学生观察长方体教具,知道不管在哪一个位置上
观察长方体,最多只能看到3个面,从而揭示长方体的画法。
【评:从美术课静物写生入手,导出长方体的画法,提高学生看立体图形
的能力。】
(三)长方体的长、宽、高
(1)让学生观察知道相交于一个顶点一定有3条棱。
(2)三条棱中任两条一定是同一个面的长和宽,指出这两条棱也是长方
体的长和宽,另一条称为长方体的高。并在图上标出长、宽、高。
(四)正方体的认识和正方体的特征
(1)利用长方体框架(或幻灯片),变动长方体正面的长,使之与宽的
长度相等,再变换长方体的高,使之与长、宽的长度相等,从而揭示长、宽、高都
相等的长方体叫做正方体,并出示正方体的实物图及画出立体图,指出正方体是特
殊的长方体。
【评:利用子集思想揭示正方体与长方体之间的关系,并进行辩证关系启
蒙教育,自然不生硬,易被接受。】
四、巩固练习
1.判断下面图形是不是长方体。
2.判断。
(1)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的物体不是长方体就是正方体。
(2)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3)正方体棱长总和是60厘米,它的每条棱长是5厘米。
3.说出下面各图形的长、宽、高(课本练一练第4题)
4.下面是一个由棱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体搭成的长方体的部分图,说出
长、宽、高各是多少厘米。并试说哪个面的面积是12平方厘米。
【评:练习内容丰富,多样,既加强了基础知识的训练,又提高学生的思
维能力。】
五、小结及布置作业
老师通过补充板书:学生通过小结本节课学习内容及结合板书,说出本节
课的“课题”、“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标在了这个长方
体哪个位置。从而加深对本节课主要内容的认识。
【评:总结的板书设计新颖,把本节的重点内容以图文表结合的形式生动
3.学生手脑并用,左、右脑协调配合,使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和谐发
展,促进了大脑功能的开发。此外,教学目标具体明确,易操作;教学内容丰富、
形式多样;教学方法灵活,不拘一格;板书设计新颖,教师语言精炼、准确,演示
动作果断、敏捷、给听课教师留下深刻印象。
长方体和正方体认识教学方法第2篇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2页的内容,练习十五的第1~4题。
教学目的:
使学生能直观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能够辨认这些图形。
重、难点:能辨认出不同状态下的长方体、正方体。
教学过程():
一、新课
1.初步认识长方体。
教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见到的物体有多种不同的形状(边说边拿出一
个6个面都是长方形的长方体的实物,如装墨水瓶的纸盒、火柴盒等)。大家看,
这是一个纸盒,谁知道它是什么形状的?”
学生能回答可由学生回答。如果学生回答不出,教师可以告诉大家,再板
书:长方体。教师让学生拿出带来的长方体形状的纸盒(教师可将自己预先多带来
的纸盒分发给没有带来的学生),并提问:“大家仔细数一数,长方体有几个
面?”(大部分学生随意地一个面一个面地数,个别学生会有顺序地数。教师行间
巡视时,要注意发现会有顺序地数的学生。)
教师:“长方体有几个面?”如果有学生回答错了,让他再数一数。教师
再叫会有顺序地数长方体多个面的学生来数一次。
教师:“我教你们一种不容易数错的方法,(边指着长方体的模型,边
说)长方体有上、下两个面,前后两个面,左、右两个面,一共有六个面。”
教师再出示一个长方体实物,其中有两个面是正方形的。教师问:“这也
是一个长方体,它有几个面?相对的面一样吗?”教师让学生拿出带来的长方体实
物(教师注意调配一下学生的长方体,使每个学生手中都有不同形状的长方体)。
这样使学生明确长方体有6个面,相对着的两个面的形状相同。
2.初步认识正方体。
教师出示一些正方体的实物,如魔方、正方体的积木块(或小木块)和药
盒等。提问:
“谁知道它们是什么形状的?”边说边在黑板上板书:正方体。要求学生
拿出带来的正方体实物,让学生看着实物,教师提问:“正方体有几个面?”进行
观察、分析,并要求学生分别回答上面的问题。使学生明确正方体也有6个面。
3.出示长方体图和正方体图。
教师先出示长方体图,并且将长方体图跟同样大小的长方体模型加以对
比。使学生知道这样的长方体模型画出的图应该是教师出示的图形的样子。
学生认识正方体图的过程同上。
4.辨认长方体和正方体。
教师出示一些长方体、正方体和一个棱柱体、一个圆柱体的实物。提问:
“哪些是长方体?哪些是正方体?”并让学生从中挑出长方体和正方体。
教师:“平时你还看到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的?哪些是正方体的?”
课间活动。
5.做教科书第72页上的“做一做”。
先让学生说一说中间一行的每一个图形的名称,再让学生把是长方体或正
方体的实物跟它们所对应的几何图形用线连起来。
二、巩固练习
1.做练习十五中的第1题,先让学生独立判断,然后集体核对。
2.做练习十五中的第2题,让学生列举自己熟悉的长方体或正方体的物
品。
3.做第3、4题。做第4题时,教师先提问学生,正方体的6个面中每个
面的大小怎样?(每个面都一样大小。)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摆。
三、小结
教师要学生回忆长方体有几个面?相对的面一样吗?
接着回忆正方体有几个面?
板书:长方体和正方体
长方体:6面,相对的面一样
正方体:6面,6个面都一样
长方体和正方体认识教学方法第3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通过动手、观察、合作、交流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知道长
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或棱长)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
方体的基本特征。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1)学生在观察与操作中掌握长、正方体的特征,在活动中提高学生的
实践能力。
(2)学生在观察、比较、发现长方体、正方体间的联系与区别。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让学生体会立体图形学习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感受其价值,增强数学
学习的兴趣和团结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棱长)的含
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
难点:理解长方体的长、宽、高与每个面得长、宽的联系。
教学具准备:
教师:课件、长方体模型、实物、土豆、小棒、橡皮泥()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大家看老师手中拿的是什么?(机器人)
它是由什么形状的物体组成的?(长方体)
以前咱初步了解了长方体,这节课,咱们一起学习认识长方体。(板书:
长方体)(意图:机器人取材于学生手工课上的作品,既贴近生活激趣,有很好的
导入新课。)
二、动手操作感知面、棱、顶点
(一)找生活中的长方体物品(学生说教师评价)(意图从生活实物入
手,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长方体,积累长方体的表象。)
(二)探究长方体的特征
1、操作实验,感知面、棱、顶点
(1)每个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长方体物品。
(2)师:老师没有忘记找长方体物品了,所以就带来了一个土豆,现在
要把它变成长方体。
①(切一刀)出现了面,请学生上来摸一摸,感觉平平的。(板书:面)
②(平面朝下,垂直向下再切一刀)观察你有什么发现?(两个面相交于
一条边)
师:这条边叫做长方体的棱。(板书:棱)
(2)指名说发现。
(3)学生演示。
(4)观看课件,再次体会长方体面的特征。
3、探究棱的特征
(1)师:刚才同学们通过自己的探索得出了长方体“面”的特征,想不
想知道长方体的“棱”有什么特征?
学生小组探究,教师参与活动。
(2)班内交流。教师从学生的交流中提取出“棱”的特征。
学生说自己的发现,补充。
(3)学生上台演示。
(4)观看课件,再次体验棱的特征。
(5)再次体验棱的特征。(意图:突破棱的认识这一重点,促使学生有
有针对性的研究,提高了探究的有效性。同时注意引导学生怎样有序观察、怎样操
作、怎样概括结论,通过一系列活动,培养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能力,小组合
作能力。)
4、探究顶点的特征
(1)请学生拿出长方体实物,摸一摸长方体的顶点,数一数共有几个顶
点?
(2)教师向位置不同的同学提问,得到最多能看到长方体三个面的答
案。
(3)课件展示用虚线画出的其他面。
7、利用小棒、橡皮泥等材料动手做长方体。(意图:学生在制作中将所
学知识加以实践消化,体验合作的快乐与成功)
(三)探究正方体的特征
课件演示长方体渐渐变成正方体。
师:(出示课件)看长方体现在在变,变成什么了?(正方体)
探讨:正方体有几个面、几条棱、几个顶点?它的面和棱各有什么特点
呢?请你用探究长方体特征的方法,同桌合作,看一看、量一量、比一比,然后再
小组中交流自己的发现。
学生汇报交流,多指定几个学生说。教师评价鼓励。
比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异同:
①让学生结合长方体和正方体实物进行观察、归纳,再同桌交流观察结
果。
②汇报交流。学生间相互补充。教师相机板书
③:引导小结出长方体与正方体间的关系
在以前我们学过的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师指着板书,我们可以得出结
论:正方体是一种特殊的长方体。
④学生看课件,用两个椭圆表示的长方体与正方体间的关系。(意图:学
生在学会了长方体后,教师采用半扶半放的方式认识正方体,让学生能够学会知识
(3)长方体中相交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分别叫做长方体的(),(),
()。
(4)在墨水瓶盒,魔方玩具,排球中,()的形状是长方体,()的形
状是正方体。
完成2题:说出下面每个长方体的长宽高
让学生互相指一指每个几何体中长、宽、高(或棱长)的位置,说说它们
分别是多少厘米。
四、小结、畅谈收获: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老师也参与谈收获,总体评价学生的表现,以此激
励学生。
五、作业:用一根铁丝围成一个棱长3分米的正方体框架,这根铁丝长多
少分米?
雍人的英文译语怎么说-心照不宣近义词
更多推荐
小学数学正方体的画法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