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e是什么意思e在线翻译读音例句-南京英语培训机构
2023年10月23日发(作者:在线教学平台)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学问点
数与代数
1、百以内一位数乘〔除〕两位数的口算
2、一位数乘两、三位数的乘法和连乘;结合具体状况进展估算
3、一位数除两、三位数的除法和连除;乘除混合两步运算
4、解决生活中简洁的乘、除应用题
5、质量单位千克、克、吨
6、千克、克、吨之间的换算,简洁的实际问题
7、年、月、日与 24 时计时法
空间与图形:
1、从三个方向观看用小正方体搭成的立体图形外形;
2、周长的生疏
3、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
统计与概率
用“确定,常常,间或,不行能”等描述大事发生的可能性。
二、 单元课时学问点
第一节 小树有多少棵
学问点:1、把握口算一位数乘〔除〕整十、整百、整千数以及百以
内一位数乘〔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有确定的口算速度和技巧,体
验算法多样化。
2、能正确、娴熟地口算乘、除法,口算速度约为每分种 6-8 道,
正确率达 90%以上。
3、着重引导学生理解20×3 的算理,即先计算2×3=6,再在积的末尾
添上一个 0,从而得到 20×3=60。
4、进一步把题目扩展到整百数乘一位数,由学生自己去类推。
5、给学生适当的练习,用于稳固学生所学的学问。
其次节 需要多少钱
学问点:1、一位数乘两、三位数的乘法和连乘,结合具体状况进展
估算
2、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学会两位数乘一位数的方法。把握 0 和
任何数相乘都得 0 这一规律;
3、能正确计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及一个数连续乘两个一位数的乘
法,5 分钟 2-3 道,正确率达 90%以上。
4、使学生理解计算的过程,主要需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如何把两
位数转化成整十数和一位数的和,二是分别求乘积再相加的问题。
5、通过实力引入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问题,先让学生自己想
方法解决。
6、讲解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演示计算的过程。
10×3=30,2×3=6, 30+6=36,即先将 12 拆成 10 和 2,再分别与 3
相乘,然后将乘积相加。
7、出几个练习题让学生用所讲的方法来解答,在解答过程中觉
察问题并准时解决。
第三节 参与科技馆
学问点:1、把握计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除法的方法,5 分钟约 2
-3 道,正确率到达90%以上。把握0 除以任何不是 0 的数都得 0 这
一规律;把握用估算进展试商的方法;能用乘法验算除法。
2、通过实例实例引入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问题,先让学生
自己想方法解决。
3、讲解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演示计算的过程:
30÷3=10,6÷3=2,10+2=12〔这种方法用了上节课的整十数除以一位
数的学问。〕
4、出几道练习题让学生用所讲的方法来解答,在解答的过程中
觉察问题并准时解决。
其次单元 观看物体
第一课时
学问点:
1、举诞生活中的简洁物体让学生观看总结:同一个物体从不同的角
度看会有不同的外形。
2、引入由正方体搭建的立体图形,给学生示范书中供给的搭建活动,
边操作边讲解。
3、让学生分组进展操作,并赐予指导,引导学生观看所搭建的立体
图形。
4、总结:同一立体图形从不同角度观看会有不同的外形。
其次课时
学问点:
1.
示范书中供给的其次个搭建活动。
2.
让学生分组进展练习,在学习中学会如何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3.
对学生搭建活动予以指导和确定,让学生在搭建的过程中学会描
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
4.指导学生多做几次搭建练习,稳固所学的学问。
第三单元 千克、克、吨
第一课:有多重〔生疏质量单位:千克、克〕
学问点:
1、质量单位克、千克、吨
把握克、千克、吨质量单位。感受克、千克、吨的实际质量,能结合
具体情景说出常见物体的质量。千克、克、吨的关系及其简洁换算,
解决简洁实际问题。把握千克、克、吨之间关系即:1 吨=1000 千克,
1 千克=1000 克,并能正确进展单位间换算。生疏质量单位千克、克,
了解它们的实际质量,建立千克、克的概念。
2、把握千克与克之间的进率,能进展简洁的换算。
3、通过称一称、掂一掂等活动使学生初步感知轻重,建立质量单位
千克、克的概念,体验它们分别有多重。
4、联系实际,使学生初步体验到,克和千克在生活中的应用,能为
物体选择适宜的重量单位。
5、活动中培育学生培育学生的估重力气。包括两方面的力气,一是
选择正确的重量单位,二是对重量的估量的准确性。
6、理解 1 千克=1000 克,学会简洁的换算
千克可记作“kg”,克可以记作“g”。公式可以记作 1kg=1000g。
7、同一的物体,可以用不同的重量单位表示,如:一个西瓜重 2〔kg〕,
也可以说这个西瓜重 2023(g)。
8、通过实际的称量,使学生生疏几种常见的称量工具:天平、
台秤、电子称。学会使用称量工具给物体称重。
其次节 1 吨有多重(生疏吨)
学问点: 1、感知并生疏质量单位吨,了解 1 吨的实际质量.
2、把握 1 吨=1000 千克,并能进展简洁的换算.
3、结合具体情境,提高对质量的估量力气.
4、在上节课的根底上,提高对物体质量的估量力气.
5、以大象等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为参照物,让学生感受一吨有多重,从而
建立吨的概念.吨用字母表示为“t”.
6、能区分出三个重量单位的大小,并能灵敏运用它们为物体选择适当
的重量单位.
7、把握三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1 吨=1000 千克=1000000 克.
第三课:搭配中的学问
学问点:
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使学生初步把握有序的搭配方法与策略。
2、培育学生有序思考问题的力气。
3、通过观看、猜测、动手操作、合作沟通等情境活动,在具体的生
活情境中,使学生初步把握有序搭配的方法和策略。
4、学生运用摆学具、画搭配线路图、画表格等多种方式解决搭配问
题。并从中抽象出有序的搭配方法。
5、培育学生有序思考问题的力气,使学生养成不重复、不遗漏的全
面思考问题的习惯。
6、通过教学培育学生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的意识,激发学生探究
生活中数学的愿望,培育他们学习数学的意识。
第四单元:乘法
第一课:购物
学问点:
1、探究并把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并
能正确的进展计算。
2、师引导学生在看懂图意的根底上,提取数学信息,提出问题,并
能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3、让学生经受独立思考、合作沟通的过程,探究两、三位数乘一位
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教师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列竖式计算乘法。4、
学问点:
1、探究并把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
的进展计算。
2、结合具体情境,逐步培育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力气。
3、理解“满十进一”的算理,进而类推出“满几十进几”的算法,初步
把握进位法则: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从个位乘起,哪一位乘积满
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4、培育学生对学问的类推力气和主动猎取学问的学习习惯。
第三课:乘火车
学问点:
1、探究并把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
正确的进展计算。
2、结合具体情境,逐步培育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力气。
3、在已有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乘法的根底上,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
连续进位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4、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第四课:0×5=?
学问点:
1、探究并把握“0 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 0”这个规律。
2、一个因数中间或末尾有 0 的乘法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3、借助“乘法的意义”“找规律”等方法探究并把握“0 和任何数相乘都
等于 0”这个规律。
4、因数末尾有 0 的乘法,当因数末尾有 0 时,计算时 0 可以先不参
与运算,计算完毕后因数末尾有几个 0 就在乘积后加几个 0。
因数中间有 0 的乘法,可以通过比照进展教学,如:402×3=1206,
307×8=2456,同样是因数中间有 0,为什么一个乘积中间有 0,而另
一个却没有。通过争论 402×3 积中间是 0 的那位,由于没有进位,积
当中就保存了 0,而 307×8,由于发生了进位,所以积当中的 0 就不
见了。
结论:因数的末尾有 0,乘积中确定有 0。
因数的中间有 0,乘积中不愿定有 0。
5、把握因数末尾有 0 的乘法竖式的写法。
6、通过小组争论,经受与他人沟通各自算法的过程,使学生逐步学
会合作学习。
第五课:买矿泉水
学问点:
1、学生已经把握了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根底上,探究多样的估算
和计算方法。
2、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并把握连乘的运算挨次,并能正确计
算。
3、在学生已经把握了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根底上,探究多样的估
算和计算方法。
4、结合买矿泉水的具体情境进展估算,并解释估算过程,逐步培育
估算意识和估算力气。鼓舞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进展估算。
5、在沟通算法的过程中,对于学生汇报的多种计算方法都要予以确
定,但要着重引导用连乘的方法解决问题,并把握连乘的运算挨次。
第五单元 周长
第一课时 什么是周长
学问点:
1、为学生创设具体的数学情境,通过描一描树叶的边线,摸一摸课
桌数学书的边线,再量一量自己的腰围和头围,从而知道了一个图形
一周的长度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
2、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可以画出并能计算出图形的周长。
其次课时 游园
学问点:
1、为学生创设游园的情境,引导学生体验用不同的方法去计算小公
园的周长。就是把围成小公园的全部线段加在一起。
2、算一算中消灭了 4 种不同的图形,鼓舞学生用多种方法计算,为
后面学习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作好铺垫。
第三课时 花边有多长
学问点:
1、学生要明确的条件和问题,然后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中沟通自
己的想法,鼓舞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从而觉察〔长+ 宽〕
﹡2 是求长方形周长最简便的方法。不必用公式化的算式去约束学
生,他们可以自己宠爱的方法去计算。
2、在做一做中消灭的两个不同的长方形可以让学生用自己宠爱的方
法求周长。
第四课时 地砖的周长
学问点:
1、学生要明确条件和问题,利用学习长方形周长的学问阅历, 学问
迁移到怎样求出正方形的周长,就是把正方形的四条边长加起来,
还可以用边长乘 4。
2、做一做中消灭的两个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可以放手让学生用自己
宠爱的方法去解决。
3、练一练中的第 2 小题要让学生明确求篱笆长多少米,就是在求正
方形试验园地的周长。
第五课时 练习六
学问点:
1、练习六中的 1——8 小题通过计算各种图形的不同周长,进一步稳
固学生已经把握的计算周长的方法。
而第 9 小题则是让学生觉察图形之间的变化关系,从而觉察这四幅图
形的周长是相等的。
2、在实践活动中,可以让学生先计算三个周长的大小,并说出估量
的过程或理由,然后再让学生自主选择测量工具和测量方式。可以独
立测量,也可以是小组合作进展,最终组织学生对其估量和测量的结
果进展比照,修正自己的估量和测量的结果。
第六课时 交通与数
学问点:
在这节实践活动课中,要引导学生认真认真的观看图片中的数学信
息,从而运用周长、乘除法、搭配方法等数学学问和方法来解决实际
生活中的简洁问题。
第六单元 除法
要点:
1、一样数位对齐,从最高位除起,除到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的
上面。假设被除数最高位比除数小就要看被除数的前两位,除到哪一
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的上面。每次除得的余数必需比除数小。
2、0 除以任何不是 0 的数都得零。
3、除到哪一位不够除就添 0 占位。
4、看清运算挨次,算式里只有乘除法,按从左到右的挨次进展计算,
要是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的。
第一课时 分桃子
学问点:
1、教学两位数除以一位数
在教学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时候,分为被除数十位上的数能整除除
数和不能整除两种状况。前者可以让学生在创设的小猴子分桃子的情
景下,利用手中的学具摆一摆,找到算法,在汇报时通过比较找到最
好的方法。教师要指出列竖式也是解决问题的好方法,然后,要让学
生理解商“2”要写在十位上,商“4”要写在个位上的算理,还要引导学
生学会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局部学生可能会写成 教学中要指导学生
订正这种错误的书写格式。
2、在教学被除数不能整除除数的这种状况时,学生用手中的学具分
一分,进一步理解48/3,先将40/3,每一份只能得到一个十,余下的
一个十要和 8 合起来再除的算理。
第 2 课时 顽皮的猴子
学问点:
1、理解 0 除以任何不是 0 的数都得 0
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阅历,说说0/7、0/8…各等于多少,最终给出
0 除以任何不是 0 的数都得 0 的规律。
2 商中间有 0 或末尾有 0 的一位数除法
可以让学生独立计算,局部学生可能不会写商十位上的“0”,教师可
以从以下几方面指导:
估算。商大约是多少,商是几位数。
被除数十位上的“0”除以 4,得商“0”。
验算。
3 练一练
教师要结合具体的数学情境,进一步稳固“商中间有 0 或末尾有 0
的一位数的除法。”其中第 4 小题是运用学问解决生活中的简洁问题,
学生只要能想出买 5 瓶满足 6 人,买 10 瓶能满足 10 人…买 25 瓶正
好满足 30 人即可。
第三课时 练习七
学问点:
练习七中第 1、2、3、6 小题,在计算时要养成“先计算,再估算”
的良好习惯。为了提高计算的准确率,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展一次
“夺红旗”“过小河”等方面的数学竞赛,提高学生计算的速度。
第四课时 练习七
练习七中第 4、5、7、8 这四道小题教师要结合具体的情境,让学
生灵敏运用所学学问解决问题。教学时教师可以:
理解题意。
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组织沟通,让学生说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
第五课时 送温存
学问点:
1 被除数的最高位小于除数的一位数除法。
教师结合“送温存”这个具体的情境,提出当被除数最高位上的“5”
比除数“6”小怎么办?学生独立计算,然后小组沟通,说出计算过程。
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发言,理解“被除数的最高位上的数比除数小,就
要看前两位”的方法,并引导学生理解商“9”要写在十位上的算理。
2 试一试
在试一试中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 “被除数的最高位上的数比除数
小,就要看前两位。”
3 练一练
练一练中的计算题要让学生逐步养成先估算,再计算,最终再验算
的好习惯。第 4 小题,要让学生理解,余下的 6 袋,应再加运一次,
共运 8 次;而第 5 小题,剩下的 5 朵,不能扎成 1 束,所以不能加。
第六课时 买书
学问点:
1 连乘和乘除混合的两步计算式题
教师利用“买书”的情境,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教师要对学生提出的
问题赐予确定和鼓舞。然后学生独立解决 “平均每层放了多少本” 这
个问题,学生自己说说解决过程,进一步说清连除和乘除混合两步式
题的运算挨次。
2 练一练
第 2 小题 要引导学生理解“游了两个来回的意义”再让学生运用所学
学问解决问题。
第 6 小题 要引导学生理解题意,然后让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
共同进展争论、争论,再组织汇报沟通。除教材中的两个方案外,学
生还可能提出其他的方案,如调换短一点的文章等,只要学生说的有
道理,教师都应确定,并赐予鼓舞。
其他计算题要引导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再组织沟通,留意解题的准确
性。
第七课时 练习八
学问点:
本节课要完成练习中的 1——5 题。
第 2 题要引导学生感知被除数、除数、商和余数之间的关系。第3 题
则是连续培育学生先估算再计算的好习惯。一方面可以提高计算的准
确率,另一方面也可以培育学生估算的意识和力气。第5 小题,学生
独立计算后,可以让学生说一说每道题的运算挨次。
第八课时 练习八
学问点:
本节课要完成练习中的 6——11 题。
第 6 题可以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然后再组织沟通,让学生说说解决
问题的过程。第 7 题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图意,然后让学生独立解决
问题,再组织沟通,体验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第 8 题“果篮一
样大,价钱却不同”这是个开放性的问题,可以让学生独立给果篮配
上适宜的水果,再组织沟通。配水果的方案各种各样,只要学生说得
合理,教师要赐予确定和鼓舞。第 11 题是一个综合性的实际问题。
教学中可以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提出购置奖品的方案,并组织
全班沟通,留意呈现各种不同的购物方案。逐步培育学生的创意识, 提
高学生的实践力气。
第七单元 年 月 日
要点:
年: 平年:全年 365 天,闰年:全年 366 天
月: 大月:1、3、5、7、8、10、12 月
小月:4、6、9、11 月
平月:平年 28 天 闰年 29 天
日历:学会看日历,知道某年某月是星期几
钟表:24 时记时法 12 时记时法
第一课时
学问点:
1 生疏大月和小月
教师依据学生已有的学问阅历,让学生观看年历,并进展填空、计算、
比较觉察各月份的天数具有确定的规律,再引导学生进展沟通,生疏
大月和小月。
2 生疏平年和闰年
让学生观看附页中的年历,填出各年份中 2 月份的天数找出其中的特
点:只有28 天和 29 天两种状况。然后组织学生与同伴沟通,让学生
在沟通中觉察年份中消灭 28 天、29 天的规律性:每四年中有一年的
二月份有 29 天,其他年份的二月份都只有 28 天。在此根底上让学生
知道 2 月份是 28 天的是平年,2 月份是 29 天的是闰年。
3 练一练
在练习中连续稳固大月、小月、平年、闰年的推断方法;第3 题则是
更进一步让学生生疏季度,通过练习知道每个季度中有哪几个月。
第 2 课时 看日历
学问点:
1、说一说 是让学生学会看日历,生疏星期。教师可以为学生每人预
备一份今年的日历,让学生在单独观看的根底上从日历上知道某年某
月是星期几。
2、找一找 是让学生了解我国的一些重要节日。教学时先让学生在日
历中独立找一找,找到这些节日,然后与同伴说一说,各个节日是几
月几日,是星期几。
3、练一练 学习推算时间。可以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填一填,再在小
组内沟通各自推算的结果与方法。
第 3 课时 猜生日
学问点:
创设过生日的情境,让同学们间接的说一说自己的生日,然后再请其
他学生猜一猜,并说一说是怎样猜到的。这样的活动是培育学生的数
感和推算的力气。
填一填
第 2 题是让学生加深了解 2 月 29 日是个特别的日子,只有 4 年才消
灭。
第 4 课时 一天的时间
学问点:
1 看一看 利用电视屏幕上的“节目预报”这一情境,让学生“看一看”
大风车、闻联播、天气预报、焦点访谈等节目的具体时间,并说说18:
30、19:00、19:33、19:38、19:55 等表示晚上什么时刻。
知道表示时刻的两种不同表示方法,初步生疏 24 时计时法。并深入
引导学生学会 24 时记时法与 12 时记时法的相互转换的方法。
2 练一练 在练习题中消灭的各种情境,都是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把握
24 时记时法与 12 时记时法之间的转换方法,要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
根底上,再沟通解答。
第五课时 时间与数学〔一〕
学问点:
1、教材创设了一家人具体休息的时间和情境,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
个材料,引导学生乐观参与探究活动。教学过程可以是:
(1) 让学生按要求在日历上分别标出父亲、母亲、飞飞的休息日,
然后进展反响。
(2) 围绕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再进展小组沟通。
(3) 指导学生将日历中的带有标记的日期填到相对应的图中。
(4) 引导学生依据表示“父亲休息日”“母亲休息日”“飞飞休息日”
的三张图填出表示“父子共同休息日”“父母共同休息日”“母子共同休
息日”“全家共同休息日”的韦恩图。并沟通填的方法。
(5) 利用教材中所供给的九月份日历,引导学生进展充分的观看,
查找规律,培育学生的观看力和开放性思维力气。
2 练一练 习题中的规律可以让学生利用已有的学问阅历找到规律,
完成问题。
第六课时 时间与数学〔二〕
学问点:
第 1 题先让学生看居民身份证,说说这个人的诞生年、月、日和年龄,
再说说是怎样获得这些信息的,在沟通过程中教师进展具体的指导。
第 2 题允许学生有不同的结果要依据一个月、半年、一年的具体天数
而定。
第 3 题解决“至少需要〔〕分干完这些事”这个问题。教师要启发学生
合理设计工作流程,在时间上统筹兼顾,提高工作效率。
第 4 题是一个争论性学习材料,目的是使学生对生活中的现象能用科
学的态度、科学的方法进展思考和探究争论。
第八单元 可能性
学问点:用“确定、常常、间或、不行能”等词语描述大事发生的可能
性
①直观感知生活中有些大事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大事的发生是不确
定的,大事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
②能结合具体情境对一些简洁大事的可能性大小进展定性描述;并进
展初步的猜测和推理。
凤鸣的英文译语怎么说-洞穴portal
更多推荐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