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站的英文译语怎么说-2014考研英语二


2023年10月22日发(作者:contrast是什么意思)

最新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单元备课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单元备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一、二单元》单元备课

第一单元位置

一、教材分析

儿童在日常生活中并通过前面的学习,对上、下,前、后,左、

右等方位已积累了一些感性经验,但不一定能准确地加以判断,因此,

本单元进行集中教学。帮助儿童学会辨别:上、下,前、后,左、右,

在此基础上再学习从两个维度来确定物体的位置

二、教材解读

1、地位与作用

位置的教学内容具有丰富性、开放性和鲜明的时代特点,它是人

们更好的认识和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

2、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有如下特点:

1. 依照儿童空间方位的认知顺序进行编排。

儿童空间方位的认知顺序:①先“上、下” -→再“前、后” -

最后是“左、右”。

②先以“自我为中心”区分方位-→再以“自然标志”区分方位-

→最后能以“抽象的形式”区分方位。

所以教材的编排是:先“上、下”再“前、后”最后“左、右”。

2. 提供丰富的生活和活动情境,帮助儿童体验空间方位。

让学生体验生活和学习环境中的方位。

让学生体验方位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课标要求

提供关于物体空间关系的更丰富的内容和素材,发展学生的空间

观念

四、教学目标

1.通过直观演示和操作,使学生认“上、下”、“前、后”“左、

右”的基本含义,初步感受它们的相对性。

2.使学生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

相对位置。

3.使学生能够在具体情境中,根据行、列确定物体的位置。五、

单元教学重、难点:

1.掌握“上、下”、“前、后”、“左、右”的基本含义,会描

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根据行、列确定物体的相对性

3、体会左、右的相对性。

六、学情分析

一般学生在6岁时就能完全正确地辨别“上、下”、“前、后”、

但以自身为中心的“左、右”辨别尚未发展完善。因此,对于“上、

下”、“前、后”,可以尽量放手让学生独立辨别,而“左、右”则

要引导学生从自身为中心过渡到以自然标志为中心进行辨别。教师可

以利用教材提供的资源自己创设活动,组织学生充分地体验,应避免

抽象地让学生判断。对一些一时不理解的学生,可以允许他们逐步理

七、教学建议

这一单元教学内容比较新,在教学方式上需要老师们进行有益的

探索,同时在教学中,要注意两点:

1. 注意根据学生认识空间方位的特点安排教学。

2.适当把握教学要求。(如对左、右的相对性只要求学生通过活

动初步感知,不要求进行抽象的判断,而对位置只要求学生能够用行、

列来确定物体的位置,不要求用数对来描述。)3.要注意联系学生的

生活实际。

九、问题研究

1.如何把握左右的相对性的教学要求?

2.在练习中如何判断左右的相对性?

第二单元

教材分析

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两个:一是十几减几需要退位的减法,

简称“20以内的退位减法”;二是用“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以前学

过的进位加法解简单的实际问题,即“用数学”。

一、教材解读

1、地位和作用

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对进一步学习多位计算和其他数学知识,

20以内的进位加法同等重要,都是基础知识。因此,学生学习这部

分内容时,必须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会计算方法,并通过合理的练

习达到一一的熟练程度,切实为以后学习打好基础。学会计算并运用

于生活中解决问题,对理解运算的意义,体会数学的作用,和逐步提

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十分有益的。

2、编排体系及特点

本单元的计算安排了两个例题,是分三个层次展开的。

第一个层次是用“卖气球”、“卖风车”、“猜字谜”、“套圈

游戏”等多个画面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

程中,感受20以内退位减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为学生学习提供丰富

的背景资源。同时,让学生在具体情景中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理解问题和初步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数学的作用,体验学习的乐趣,

为后面的学习做好情感上和思维上的准备。

第二个层次,通过系统学习“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为“十几减

几”的学习构建基本的学习思路。例1是用“摆一摆,算一算”的方

式引导学生通过摆弄学具、独立思考,展示多种计算方法和合作交流

的练习中,也通过“摆一摆”、“圈一圈”的方法引导学生理解算理

掌握口算方

法。在综合练习中,除加强计算方面的训练外,还注意计算与解

决问题的结合,让学生不断体会数学的作用。

第三个层次,借助“十几减9”的思维方法,运用知识迁移的办法,

引导学生学习“十几减几”其他多道题目的口算方法。例2利用学生

喜爱的“小猫观鱼图”,通过对话的方式引出13-813-5两道题目,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用不同思路思考,得到不同计算方法。由

于学生对“20以内的进位加法”掌握的已比较熟练,有了“想加算减”

的基础,再加上“想加算减”的方法比较快捷,又能同时计算出两道

算式的结果,所以教材在保证学生自由选择计算方法的前提下,重视

引导学生学习“想加算减”的方法。这一编排意图在“做一做”的练

习中和综合练习中都有明显的体现。另外,综合练习中,还突出了练

习形式的灵活、多变和富有童趣;以及计算与解决问题的有机结合。

本单元继续渗透一些集合、函数、统计等数学思想。如例1中渗

透集合思想;练习二中的第4题、第5题,练习三中的第3题、第9

题等渗透函数思想;练习五中的第7题初步呈现了简单的统计表的内

容。

教材中“用数学”的编排,除少量穿插在练习中编排外,还特意

安排了一幅情节引人,“资源”丰富,题材多样的大情景图(例3),

引导学生用学过的“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解

决现实问题,同时巩固口算。在解题要求上,从根据题意直接计算,

到根据情景提出问题再计算。在“做一做”的练习中,出现了扩大开

放性、增加信息量、给学生更大思维空间的综合情景图──“美丽

的大自然”,引导学生根据天上飞的鸟、地上跑的鹿、河里游的鱼为

素材,独立收集数学信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以培养

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综合练习中,有关“用数学”的

内容,一般都引导学生结合情景图理解题意,进行计算;或结合情景

图提出问题,再进行计算。

二、课标要求

1 20以内的退位减法”绝大多数学生应达到每分钟做810题。

2、数与计算的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体现算法的多样性

3、计算教学的要求和训练强度相对降低,单20以内退位减法的

教学要求并没有降低,单训练的时间和频度有所减少

四、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

20以内的退位减法。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五、教学重、难点

理解算理,掌握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

算单元课时安排

六、学情分析

口算20以内退位减法对进一步学习多位数计算和其他数学知识,

20以内的进位加法同等重要,都是最基础的知识。因此,学

南省的英文译语怎么说-wormhole


更多推荐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