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新立异是什么意思异在线翻译读音海-法制演讲稿


2023年10月16日发(作者:division)

加法结合律

学习目标

1.经历加法结合律的探索过程,会用字母表示加法结合律,培养

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2.能够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对一些算式进行简便运算,体

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发展数感。

编写说明

本节课的内容是加法结合律以及运用加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运算。

教科书在内容的编排和问题串的设计上,与交换律的呈现模式相同:

第一个问题让学生观察算式、发现问题,并尝试提出问题;第二个问

题让学生举出事例解释所发现的运算律;第三个问题让学生用字母表

示所发现的加法结合律;第四个问题根据运算律进行简便、合理的运

算。

·观察下面的式子,你能照样子再写一组吗?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通过观察算式,经历从特殊到特殊的类比推理和从特殊到一般的

归纳推理,发现加法的运算规律(加法结合律),并尝试描述所发现

的运算规律。用语言描述加法结合律提出的数学命题:三个数相加,

先把前面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所得的和,与先把后面两个数

相加,再加上第一个数所得的和是相等的。

·请你利用生活中的事例解释你的发现。

联系现实生活,寻找生活事例解释自己所发现的规律。教科书中

呈现了两个加法结合律的现实背景,可以用于启发学生的思路,展开

联想,举出更多的实例,验证所发现的规律。

·abc代表三个数,你能写出上面发现的规律吗?想一想,

认一认。

用字母表示加法结合律。在第一个问题中,用语言文字描述加法

结合律,语句比较冗长、复杂,但用字母表示加法结合律,就比较简

洁、明了。用字母表示加法结合律更容易理解运算律是改变运算顺序,

并确保计算结果不变的本质。

·怎样计算简便?想一想,算一算。

根据所学的运算律(加法交换律与加法结合律)进行合理、简便

的运算,这是运算能力的具体表现,也是本节所要达成的学习目标。

教学建议

本节课由于有上一节课的学习基础,学生容易接受探究式的学习

方式。教学时,建议更多地引导学生经历观察、比较、分析、抽象与

概括的探究活动,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质疑反思,培养学

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探索精神。

· 观察下面的式子,你能照样子再写一组吗?说说你发现了什

么。

建议直接出示教科书上的例子,让学生一组一组地观察:每组中

的两个算式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为什么可以把两个算式用等

号连接起来?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默默地观察和思考,不要急于交

流,要感受算式的特点,初步发现问题。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仿写一个算式,数据尽量与教科书上的不同;

然后全班交流仿写的算式,说说这样写是怎样想的。在交流的过程中,

要适时地完成三件事:第一,教师挑选有代表性的例子板书,为学生

提供归纳的素材;第二,学生仿写的例子,如果扩大了数域,要表扬

学生的创新精神,对更大的数据要用计算器或再算一遍的办法,帮助

学生再验证;第三,学生可能受到交换律的影响,不自觉地将加数任

使

134+25+75=25+75+134,教师要提醒学生再观察教科书上等式的特

点,让学生知道教科书上的等式中,没有改变加数的位置,只改变了

运算顺序,这也是加法结合律独有的特征。

组织学生交流“发现了什么”,尝试归纳概括所发现的规律,得

出一般性的结论。结合律的表述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有的

学生只能意会,不会言传。教师要帮助学生有条理地表达,例如,左

边算式的意思用语言怎样表述?(表示“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

相加,再加第三个数”右边算式的意思用语言怎样表述?(表示“三

个数相加,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第一个数)一个一个表述算式,

学生的语言可能不够规范,只要用自己的语言表述明白就可以了。

·请你利用生活中的事例解释你的发现。

可以直接提出学习任务:不写算式了,你能找到生活中的事例,

解决问题的算式也存在这样的规律吗?交流时,让每个学生力争把事

例讲清楚,把算式说清楚,然后让大家判断,丰富加法结合律的现实

背景,感受它的客观存在,进一步确认所发现的规律。如果有的学生

有困难,或因时间有限,可以直接解释教科书中的例子,直观地感受

规律。

·abc代表三个数,你能写出上面发现的规律吗?想一想,

认一认。

由于有了前面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的基础,此处

学生不会有困难,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用含有字母abc的等式表

示所发现规律的任务。

讨论学生可能出现的两种写法:a+b+c=a+b+ca+b+c=a+

b+c,有的学生认为第一、第二个数不用加小括号,是多余的。教

师要给予解释,实际上都是可以的,加小括号是更强调“结合”的意

思,明晰加法结合律的基本形式。

建议教师此时再让学生结合字母表达式说说它的意义,揭示加法

结合律,明晰规律是什么。最后讨论:加法结合律和加法交换律有什

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让学生明确:加法交换律,改变的是加数的位

置,其他都没有改变;而加法结合律改变的是运算顺序,其他都没有

改变;前者一般有两个加数,后者有三个。发现知识间的这种横向联

系,有助于学生抓住规律的特点,加深对加法运算定律的理解。

·怎样计算简便?想一想,算一算。

先让学生观察57+288+43,说一说知道了什么。明确这是一道连

加算式,算式中5743这两个数据很特殊,相加的和正好是100

让学生首先明确算式的特点,感受加法结合律的基本形式(两步都是

加法)启发学生思考:按照现在的运算顺序,要先算57288的和,

5743不能先相加,怎么办?

在学生观察的基础上,提出任务:想一想,运用我们学过的加法

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知识,怎样算简便?写出简便计算的过程。

学时,要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探索时间。再在组内交流,组织每个小组

成员依次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每一步是怎样写的?运用了哪个运

算律?学生第一次学习简便运算,要让学生在独立学习的基础上,

享多样化的方法。然后每组推荐一种方法,准备向全班汇报。

全班汇报时可能会出现多种写法,例如,57+288+43=57+43

+28857+288+43=288+57+4357+288+43=288+43+57,都可

以,都体现了简便运算,只要学生讲明白了,知道运用了哪个运算律

就行。在交流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算式的等值变形。

教学时,要注意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运算,教师要有意引导学生

认真观察数据的特点,还要重视指导学生规范地书写过程。

练一练

“练一练”一共有5道题。1题鼓励学生结合具体事例讲一讲,

再次体会加法结合律的客观存在,感受运算律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

系。第2题侧重让学生在填空的过程中,通过具体的算式,巩固加法

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含义,体会算式的等值变形。3题鼓励学生独立

完成简便运算的过程,再次巩固运用加法的两个基本运算律进行简便

运算的方法,提高运算能力。第4题是结合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把

加法结合律基本形式中的三个数,拓展为四个数,加深对加法结合律

特征的掌握,体会运算律的广泛性。第5题是一道拓展题,不要求全

体学生掌握,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自主尝试和概括,意在让学生通过

迁移和类比,用举例子的办法把加法结合律拓展到对减法运算规律的

探索上,培养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感受运算方法的多样化。

1

鼓励学生自己解释,能说清楚就可以。

答案:10+7+13是先算手套和苹果一共花多少元,再算买完梨后

一共花多少元;而10+7+13)是先算苹果和梨一共花了多少元,再

算买完手套后一共花了多少元。这两种方法用的钱数是一样的,所以

等式成立。

2

鼓励学生说清楚运用了哪些运算律。

答案:1132512971517129

3)答案不唯一,如15853466

3

教师要提醒学生规范地书写关键步骤,并说说每道题计算过程中

运用了哪个运算律。

答案:288269600

4

简便运算既可以体现在计算环节,也可以体现在列算式环节。

果是几个数连加,可以怎样算简便就怎样列式。

答案:155+145+148+152=300+300=600(千米)

5

主要是让学生迁移这两节课体会到的探究运算律的方法,尝试探

索减法的一个性质并应用。连减法的运算规律是:用一个数连续减去

两个数,等于用这个数减去两个减数的和。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充分尝

试,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以及简便计算的意识。

足跗的英文译语怎么说-territorial


更多推荐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