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ns是什么意思在线翻译读音例句-成考分数查询


2023年10月13日发(作者:为你服务)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三疑三探教案

教案是教师上课的书面计划,课堂教学的设计方案,包含教师对

于教育教学的理解和感悟,就如同导演的剧本、建筑的图纸,其不仅

有备忘的作用,也是重要的资料积累。今天在这里整理了一些最新小

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三疑三探教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最新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三疑三探教案1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温度》(8788)

教材分析:

教材创设温度的情境,通过冷热之间差异的比较,来帮助理解正

负数的意义。温度计直观显现,就相当于一个竖直摆放的数轴,学生

可比较容易的观察到零上与零下温度或正负数之间的差异。

学情分析:

学生经常从实际生活、电视中接触温度,对温度不陌生,容易掌

握,主要是引导学生理解零上与零下的区别,在实际中怎样表示温度

以及零下温度的比较有一些难度。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利用温度的情境了解正负数的表达方法,感受引入负

数的必要性,了解生活中零下温度的表示方法,并会正确读写。

2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经历看一看、比一比、说一说、连一连、

排一排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概括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

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学生掌握比较两个零下温度高低的方法。

3、通过小播报员等活动,使学生了解冬季我国南北方气温存在

着较大差异。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会成功的快乐,感受数学与现实

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1

教学重点:

利用温度的情境了解正负数的表达法,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

会正确读写。

教学难点:

会比较两个零下温度的高低。

资源利用:

电子白板课件 温度计 温度计示意图 一杯冰水 一杯温水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景,引入新知。

1.首先,大家听老师描述两幅情景,闭上眼睛在脑海中浮现这两

种情景,听完后说说自己感受到了什么?

情景一:火辣辣的太阳炙烤着大地,知了不停地在树上吵着,尽

管街上的行人撑着太阳伞,尽管人们已经穿的短袖、短裤,尽管人们

嘴里还吃着冰淇淋,可是额头上的汗依然不停地在冒着。

情景二:寒风呼啸、雪花漫天飞舞,人们穿上了棉袄大衣,戴上

了棉帽手套,还围上了厚实的围巾,但是街上的行人依然紧缩着脖子,

瑟瑟发抖。

2.指名说感受。

3.引入课题:冷和热就是温度在发生变化,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

——温度

(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 温度的表示方法

1.听一段视频播报,明确要求:用彩笔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西

安、新疆这两地的气温。

2

2.播报:西安8℃至13 ;新疆-4℃至5℃。

3.教师巡视梳理学生的表示方法。

4.展示、交流、比较几种表示方法,优化得出“+-

①这个“-”在这里表示什么?(表示零下的温度)

师引导生观察比较得出,用一个正负号就把零上和零下这两种相

意思表达来,这就是数学所特有的简洁美!

②这里的“-”不是减号,叫负号,读作:零下1摄氏度或者负1

摄氏度。那零上9摄氏度该怎么表示?(5℃前写+)这个+号在这里

叫做正号,它表示什么意思?

板书:+5 -4 正号 负号

③通常的5℃前面写不写“+?

归纳出:正数前面的“+”可以省略,但负数前面的“-”不能省

略。

谈谈生活中你都见过哪些温度?

(1)冰箱门温度显示 ,认识温度单位:摄氏度

摄氏度是目前世界使用比较广泛的一种温标,用符号“℃”表示。

它是18世纪瑞典天文学家安德斯·摄尔修斯提出来的。后人为了纪

念他,用他的名字第一个字母“C”来表示。

(2)人体正常体温平均在3637℃之间(腋窝)超出这个范围就是

发热,38℃以下是低热,39℃以上是高热。39℃以上就有危险了。

认识温度计

人们是利用什么工具来测量温度的呢?(温度计)

小小的温度计竟能知冷知热,简直太神奇了,那么大家想不想了

解它?()

3

(1)各种温度计,让生了解不同样式的温度计。(课件出示)

(2)投影出示常用的测量室温的温度计,让学生仔细观察,在温度

计上都发现了什么?

(3)指名汇报

①温度的单位℃ ②红色液柱,会升高下降

③中间有个0刻度,上面是零上温度,下面是零下温度

1小格就是1

⑤老师简介℉: 华氏度是1714年由德国人华伦海特制定的。

氏度和摄氏度都是用来计量温度的单位。

() 练习读写温度

1.读出温度计上显示的温度。(出示课件)15℃、0℃、-15

2.同学们会看温度计了吗?(利用屏幕幕布功能依次出现三个温度

计。)

指名依次先说出并写出三个温度计上所示的温度。

随机比较这三个温度,说说谁、谁最低。

()感知温度

1.出示温度计示意图

(1)指名让生分别读出零上和零下的一些读数。

(2)通过闭着眼睛试着说温度计上的读数这一活动,让生初步在头

脑中建立温度计模型。

(3)教师给出以下温度,以0℃为基准,让生用手比划是零上温度

↑或零下温度↓。

8 -5 15 -15 -20

2.测温度

(1)出示两个杯子:一杯温水,一杯冰水混合物。

4

(2)先估计它们的温度,再用两个温度计同时测量两杯水的温度。

3.认识0

(1)问一名学生:你今天带了几支钢笔?(0)

0什么意思?(表示没有)

那么0℃表示没有温度吗?

(2)指名谈谈对0℃的认识。

(3)小结:温度是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的,任何物体都有温度。0

摄氏度只是温度中的一个值,也是天气中零上和零下的分界点,在物

理中表示冰的熔点。大于0度,冰开始融化为水,小于0度,水开始

结冰。

科学家把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位0℃,读作:0

氏度。沸水的温度定为100℃。

4.用线把对应的温度连起来。(利用白板的书写功能)

零上12摄氏度 零下10摄氏度 零摄氏度 零下16摄氏度

-10 +12 -16 0

(1)先让生读出第一行的温度。

(2)指名汇报连线。

5. 读温度,使学生知道同一时间段我国南北方温度存在着较大

差异。

大家刚才表现的都很棒,为了奖励大家,老师决定带大家到哈尔

滨市的冰雪节看看。(课件出示)

!大家都为冰雕世界带给我们的视觉冲击感到震撼!

(1)那一天哈尔滨市的气温是多少呢?其他城市气温又如何呢?

看屏幕。

这是老师收集到的那一天几个主要城市的温度,谁能当一下播报

5

员,把这天的天气情况向全班同学播报出来?(国家地图)

(2)让学生当小播报员播报。(利用白板的探照灯功能)

(3)通过比较部分南方和北方城市的气温,知道同一时间段我国南

北方温度存在着较大差异。

三、巩固练习

1.估一估

(1)出示我们当地几幅不同季节的图片,与合适的温度连线。使学

生知道我们当地不同季节的气温情况。(利用白板的书写功能连线)

夏天短袖 毛衣外套 棉袄棉鞋(冰雪)

-8 36 19

2.比较-5℃与-20℃两个温度的高低。(出示教材88页练一练一的

情境图)

指名交流汇报。

3.下表是天气预报给出的我国部分城市某日的气温。(课件出示)

(1)北京与沈阳哪个城市温度高?

(2)把这5个城市的气温按照从低到高的顺序排列起来。(利用白

板的拖拽功能指名让学生排列)

lt; lt; lt; lt;

四、拓展延伸

指着板书:新疆气温5℃,最低气温-4℃,它的温差是多少?

(1)借助温度计示意图,让同桌讨论。(2)交流汇报。(3)归纳方法。

五、课堂小结

你本节课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困惑?

小结: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我们可以用学

到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很多问题。

六、作业布置

6

1.课后查资料搜集了解一些其他物体的温度。

(如:月球表面的温度、太阳表面的温度、一些金属的熔化温度等)

2.生活中除了有的温度带有“-”号,你还见过带“-”的数吗?

搜集一些下节课交流。

最新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三疑三探教案2

教学目标:

进一步认识中括号,会用含有中括号的算式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问题反馈

1.漫谈自学收获:同学们,课前我们已经观看了有关中括号的视

频,说说,你都有哪些收获?

(交流要点:有中括号的算式的计算顺序。)

2.预习单中的问题交流。

订正错题。这道题为什么错了?应该怎样改正?

看来同学们学得很不错。

二、疑难突破

那,在自学过程中,你还有哪些疑问?(引导学生提问)

师问:有了小括号,为什么还要引入中括号?也就是中括号到底

用在哪儿?是否是只计算来用?

当然不是了,很多时候,咱们学习的运算是为了解决问题服务的,

那这节课,咱们就来体验一下,如何用含有中括号的算式解决问题。

板书课题:中括号

三、合作提升

1. 出示情境:面包8/包,蛋黄派12/包,巧克力的单价是

面包与蛋黄派单价和的2倍。

7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巧克力的单价是多少?)怎样列算式?(出示分

步算式与综合算式)

小明带了80元,根据这个信息,你又能提出什么问题?

(可以买多少盒巧克力?)

2. 那个问题怎样解决?请你列出分步算式与综合算式。(将学生的

做法写在小板上,贴出来。分步正确的,综合错误的,综合正确的三

)

3. 交流

谁来说说你每步求的是什么?

辨析

80÷ (8+12)×2

80÷[(8+12)×2 ]

哪一种是正确的?为什么?

是呀,第一种算式只套了一个小括号,这里要先算小括号里的,

再应该先算除法,再算乘法,而我们应该先算乘再算除,这里已经有

了一个小括号了,再不能套小括号,那样就乱了,为了避免混乱,所

以就用一个中括号。

是呀,在已经有了小括号的式子里,当再次需要改变运算顺序时,

这时就需要另外一种符号,中括号就出现了。

对比:对比分步算式与综合算式,哪种算式书写更简洁?(综合算

)是呀,这就是人们为什么发明中括号了,它既能改变运算顺序,

时可以使我们的书写更加简洁。

4. 引申

你会用中括号吗?来试一试吧。先填空,再列综合算式计算

交流:为什么要在这里加上一个中括号?

5. 解决问题

8

看来,同学们已经会运用中括号列出综合算式了,那接下来的几

道问题应该都难不住大家。

(1)航模组有男生8人,女生4人。美术组人数是航模组的2倍。

合唱组有72人。合唱组人数是美术组的几倍?(列综合算式解答)

(2)小明包了18个包子,小刚包的个数是小明的2倍,小洁包的

比小明与小刚的和还多6个,小美包了20个包子。小洁包的个数是

小美的几倍?(列综合算式解答)

6. 拓展

老师这里还有几道题,你能说出每道题的运算顺序吗?和同桌说

一说吧。

这个对于大家都是小菜了,那咱们加大点儿难度。

象老师这样说

180÷4+2 ×3我们可以说1804的商加上23的积,和是

多少?

180÷(4+2)×3,这道算式可以怎么说呢?

(180÷4+2)×3

180÷[(4+2)×3]

还是这四道算式,如果编成应用题,又可能是什么样的应用题呢?

这个留作大家课后思考。

四、梳理总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括号是一种运算符号,它的作用在于表明运算的顺序.小括号( )

17世纪荷兰数学家吉拉特开始使用的.之前法国数学家韦达使用过

中括号“[

]改变运算顺序的除了以前学习的小括号,今天学习的中括号,

还可能有什么?大括号?同学们很善于联想。象这个就是大括号,你觉

9

得这道题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是的,很多知识都是相通的,只要我们善于思考,敢于联想,会

发现更多知识间的奥秘。

课堂检测

72÷[960÷(245-165)]

(960÷40-10)÷2

小军从家到少年宫走了14分钟。用同样的速度,他从家到学校

要走多少分钟?

最新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三疑三探教案3

教学内容

课本第13页中的例1、例2及相应的“说一说”“算一算”

“想一想”

教学目标

1、通过“购物”的问题情境,初步感受混合运算与生活的密切

联系,激发学习兴趣,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2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

3能正确计算有关(不含括号)的两步式题,掌握脱式计算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两步(不含括号)混合运算的顺序。

难点:按运算顺序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

1、例2情境挂图。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出示挂图,引导观察,问:你们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2、生汇报,谈话导入新课。

二、探究新知

10

1、教学例1

出示例1教学情境图,引导学生认真观察。

(1)理解图示内容。

问:从图上你能获得哪些些信息?问题是什么?

(2)引导解决问题。

①先让学生独立解决。

②让学生试着用一个算式解决问题,并说说每一步的含义,从而

探讨运算顺序,强调书写格式。

③练习:99×11-900585÷9+15

2、教学例2.

出示例2教学情境图,引导学生认真观察。(1)理解图示内容。

问:从图上你能获得哪些些信息?问题是什么?

(2)引导解决问题。

①先让学生独立解决。

②让学生试着用一个算式解决“应找回多少元”这个问题,并说

说每一步的含义,从而引导探讨运算顺序。

③练习:52+12×4110-11÷79

3对比、发现

引导对比所练习题,发现有何相通之处?

从而引导归纳出(不含括号)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先乘除、后

加减。

4指导完成第3页“想一想”中的题。

三、巩固应用。

1、练习一第7页第3题:数学医院。

⑴先让学生说说运算顺序,找找错在哪?

11

⑵正确计算。

2、解决问题。

练习一第7页第2

四、全课小结。

说说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五、作业布置。

练习一第7页第1题。

最新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三疑三探教案4

教学内容

课本第45页中的例3及相应的“算一算”“课堂活动”中的

12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购物的情境,感受混合运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

学的实用价值。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到小括号的作用,能正确计

算带有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z

3、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购物情境,掌握混合运算与生活的联系。

难点: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括号的作用,能正确计算带有小

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

教学准备

3的教学情境挂图。

教学过程

一、前题诊测

12

1、提问:不含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2、计算:24+480÷6205÷5×8

432-23+5525×18-400

先指名口答运算顺序,再让学生独立计算,在此基础上进行全班

反馈、矫正。

二、探索新知

1、教学例3

出示例3教学情境图,引导学生认真观察。

(1)理解图意。

问:从图上你能知道了什么?

(2)引导解决问题。

①先让学生用分步式独立解决“儿童衣服多少元一件”这个问题,

组织全班交流,说说分步式中每一步求的是什么?

②让学生试着用一个算式解决问题,组织讨论213-78÷3这个

算式是否符合解决此题的顺序,进而探讨出用小括号“()”来帮忙。

③引导归纳出: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式题计算时要先算小括号里

面的。

2、练习。

让学生完成课本第4页中的“算一算”

先指名学生口答运算顺序,然后让学生独立计算,最后进行全班

反馈矫正。

三、巩固深化

指导学生完成“课堂活动”中的第12题。

四、全课小结

提问: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顺序是怎样的?请举例说明。

五、作业布置

13

练习一第7页第4题。

最新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三疑三探教案5

教学内容

课本第56页例4、例5,课本第6页“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

1、学会用线段图表示数量关系,分析具体的实际问题。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小括号的作用,能正

确计算带有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

3、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用线段图表示数量关系,分析具体的实际问题。

难点: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出示下列习题:

12÷4+25400-20×16

213÷(102-99)(120-63)×45

先指名学生口答运算顺序,然后让学生独立计算,最后进行全班

订正。

二、探索新知

1、教学例4

出示例4教学情境图,引导学生认真观察。

(1)、理解图示内容。

问:从图上你能获得哪些些信息?问题是什么?

14

指名回答,引导学生找出图中所提供的信息,明确所提的问题:

啄木鸟每天吃多少只害虫?

(2)自主探索

教师提示学生试着用线段图来表示图中的数量关系分析和解决

这个问题。

(3)合作交流

①指名板演,并说说自己的思考过程。

②教师引导分析,画图讲解,让学生明白题中的数量关系。

③探讨:为何表示“45只”的那一段要用虚线表示?

(4)即时练习。

指导完成课本第5页“议一议”

全班交流时,重点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表示“多45只”的那

一段要用实线表示。

2、教学例5

出示例5教学情境图,引导学生认真观察。

(1)理解图示内容。

问:从图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2)自主探索,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3)合作交流。

交流时重点让学生明白,要求小青有多少张邮票,必须先知道什

?

三、巩固练习。

引导完成第6页课堂活动中的习题。

四、全课小结。

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15

五、作业布置。

练习一第8页第5题。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三疑三探教案

16

PAC是什么意思在线翻译读音例句-jesse campbell


更多推荐

小学四年级数学电子课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