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礼服的英文翻译英语怎么说-客气英文
2023年10月12日发(作者:rough是什么意思)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教学计划篇一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简介:本册教材内容分为“圆柱和圆锥”、“正比例和
反比例”和“总复习”三部分。“总复习”包括4个单元。
(一)圆柱和圆锥:包括“面的旋转”“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体
积”“圆锥的体积”4个课题。
(二)正比例和反比例:包括“变化的量”“正比例”“画一
画”“反比例”“观察与探究”“图形的放缩”“比例尺”7个课题。
(三)总复习:包括“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
率”“解决问题的策略”。
2、教学目的和要求:
(1)使学生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它们的特征,认识圆柱的底面、
侧面和高,认识圆锥的底面和高,会求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掌握圆柱
(4)通过对生活中与科技相关问题的解决,使学生扩展数学视野,
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解决
问题的能力和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5)使学生比较系统地牢固地掌握有关整数和小数、分数和百分数、
简易方程、比和比例等基础知识;具有进行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运算的
能力,会使用学过的简便算法,合理、灵活地进行计算,进一步提高计算
能力;会解简易方程;养成检查和验算的习惯。
(6)使学生巩固已获得的一些计量单位大小的表象,进一步明确各
种计量单位的应用范围,牢固地掌握所学的单位间的进率,能够比较熟练
地进行名数的简单换算。
(8)使学生掌握所学的统计初步知识,能够看懂和绘制简单的统计
图表,能对统计数据作简单的分析,并且能够计算求平均数问题。
(9)使学生牢固地掌握所学的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和应用题的解答
方法,能够比较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地解答所学的应用题和生活中一
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学情分析:
任教的两个班有学生101人,其中男生有53人,女生有48人。从总
2、提高学生的分析、比较和综合能力;
3、培养抽象、概括的能力和判断、推理能力,以及迁移类推的能力;
4、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
5、培养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7、加强口算练习,学会解答比较简单的整数、分数、小数四则混合
运算,逐步提高学生四则计算的能力。
8、能掌握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和应用题的解答方法,逐步提高解答
应用题的能力。
不会解答了。所以在本学期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学习方法的指导,进一
步加强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内容包括:百分数(二)、圆柱和圆锥、比例、比例尺、统计、
以及小学六年来所学的数学内容的总复习。
教材在编写方面体现了以下特点:
1、在情境的创设方面注重突出数学情境。
3、精心设计数学活动,让学生在探索中理解数学知识、掌握数学方
法。
4、总复习的编写思路清晰、形式新颖。
三、教学重难点
圆柱和圆锥是本学期的重点,比例知识是本学期的知识难点。
4、结合比例尺的意义,明确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和比例尺三者之间
的关系;能运用比例尺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5、结合具体实例认识扇形统计图,知道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6、通过回顾整理,系统掌握统计图表、统计量及可能性等有关知识。
7、通过回顾整理,能系统地掌握有关整数、小数、分数、比和比例、
方程等基础知识;能熟练地进行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运算,会使用学过
的简便算法合理、灵活地进行计算;会解简易方程;系统掌握所学过的一
些数量关系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方法,能够比较灵活地运用所学的知识
解决日常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5、重视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的学习和理解教学;重视引导学生
自主探索,小组合作,集体协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提高
学习数学的兴趣。
六、教学进度
周次
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篇三
一、学生情况;
六年级三班共有学生79人,其中男生45人,女生34人,学生的听
课习惯已初步养成,班上同学思想比较要求上进,有部分学生学习态度端
正学习能力较强,学习有方法,学习兴趣浓厚;如李诗雨皮高宇皮雪丽王
政于淼张方舟袁滢王诗淳等同学;另一部分学生表现为学习目的不明确,
学习态度不端正,作业经常拖拉甚至不做。如陈宝鑫张子涵朱强强潘辰等
同学;从去年的学习表现看,学生的计算的方法与质量有待进一步训练与
提高。优等生与学困生的差距明显。故在新学期里,我们在此方面要多下
苦功,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
培养更多的四化建设的新型人才而奋斗。
(二)正比例和反比例:包括“变化的量”“正比例”“画一
画”“反比例”“观察与探究”“图形的放缩”“比例尺”7个课题。
(三)总复习:包括“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
率”“解决问题的策略”。
三、教学目的和要求:
1、使学生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它们的特征,认识圆柱的底面、侧
面和高,认识圆锥的底面和高,会求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掌握圆柱圆
锥的体积计算方法。
6、使学生巩固已获得的一些计量单位大小的表象,进一步明确各种
计量单位的应用范围,牢固地掌握所学的单位间的进率,能够比较熟练地
进行名数的简单换算。
8、使学生掌握所学的统计初步知识,能够看懂和绘制简单的统计图
表,能对统计数据作简单的分析,并且能够计算求平均数问题。
9、使学生牢固地掌握所学的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和应用题的解答方
法,能够比较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地解答所学的应用题和生活中一些
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教学措施:
1、进一步培养合理、灵活地进行计算的能力;
10、能掌握单位间的进率,能够正确进行名数的换算。
五、教学课时安排
教学进度表
周次
日期
教学内容
2.8-2.10
开学报名
3.26-3.30
总复习31课时
9
4.2-4.6
数与代数20课时
10
4.9-4.13
11
4.16-4.20
解决问题的策略1课时
16
5.21-5.25
期末复习
17
5.28-6.1
期末复习
18
6.4-6.8
期末复习
19
6.11-7.4
检测
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篇四
二、本册教材的教学任务、要求及重点:
(一)教学任务:
本册教材内容包括:比例,圆柱、圆锥和球,简单的统计,整理和复
习等四个部分。
(二)教学要求:
1、掌握圆柱、圆锥的特征,掌握几何体体积的计算公式,学会正确
计算它们的体积。
2、学会绘制复式统计表和统计图,并能看懂、分析统计图表中的数
四、教学进度安排:
教学进度表
(一)第1周:一比例4
1、意义和性质4
2、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2
3、比例的应用2
4、复习1
5、活动课2
6、单元检测2
(二)第2~5周:二圆柱和圆锥
1、圆柱
2、圆锥
(四)第10~11周:四总复习
(五)第12周至期末
一、指导思想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
谐的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
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
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
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二、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整体学习习惯不是很好,基础差的学生偏多,对数学学习兴
趣不高。新的学期里,我将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采取不同的学习方法,
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够喜欢数学,我还要加强培养他们的各种学习数
学的能力,利用小组讨论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讨论中人人参与,各抒己
见,互相启发,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
在图形与几何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圆柱与圆锥的教学,在已有知
识和经验的基础上,使学生通过对圆柱、圆锥特征和有关知识的探索与学
习,掌握有关圆柱表面积,圆柱、圆锥体积计算的基本方法,促进空间观
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百分数(二)、圆柱与圆锥、
比例
等知识的学习,教学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
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
等活动,经历探究的过程,体会如何对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模型化”,
体会应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优越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发
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1、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2、能够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3、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会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和圆柱、圆锥的体
积,能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4、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
意义,能够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会用比例知识解决比较简
单的实际问题;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
画图,并能根据其中一个量的值估计另一个量的值。
5、会看比例尺,能利用方格纸等形式按一定的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
或缩小。
11、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百分数的应用、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圆柱
和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正比例和反比例、扇形
统计图、转化的解题策略以及总复习的四个板块的系列内容。
教学难点:圆柱和圆锥体积计算方法的推导、成正比例和反比例量的
判断、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众数和中位数平均数、解题策略的灵活运
用。
六、教学措施
让学生认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关系,使学生感到生活中时时处处有数
学,用数学的实际意义来诱发和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7、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引导家长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
的规律、科学育人。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勇敢战胜学习和生活
中的困难,做学习和生活的强者。
(二)学习方式:
1、预习教材,提出知识重点,自己是通过什么途径理解的,还有哪
些疑问。
2、通过查阅资料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作出认定和修正,初步感受数学思考的合理性,初步培养实事求是的
科学态度。
安全目标:在一学期的教学中,采取一切措施做到数学课堂教学和课
外探究实践安全无事故,并为学校的整体安全时刻尽好自己的责任。
教学内容
分析义教课标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下册P13—14页,例3、4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认识掌握圆柱基本的特征,进而在理解的
基础上掌握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教材是在学生掌握长方形
面积、圆的周长和面积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安排的,因而要以上述知识为基
础,运用转化、迁移的方法理解和掌握圆柱体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
法,并且能运用这一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另外学好这部分内容,
可以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以后学习其它几何形体打下坚实的基
础。
教学目标
1、理解圆柱的表面积的含义。
教具学具准备圆柱体的瓶子、剪子、圆柱的模型等。
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由于概念抽象,知识难懂,易使部分学生感到枯燥无味甚至越听
越迷糊。我根据学生由感知,表象,抽象的认识规律和教学的启发性、直
观性等教学原则,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以引导法为主,辅之以实物演示
法、设疑激趣法、讨论法等,让学生全面、全程的参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想象力,
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总结出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环节教学内容与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2、观察对比:观察展开的图形各部分与圆柱体有什么关系?
3、小组交流:能用已有的知识计算它的面积吗?
4、小组汇报。(选出一个学生已经展开的图形贴到黑板上)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重点感受:圆柱体侧面如果沿着高展开是一个长方形。(这里要强调
沿着高剪)w
这个长方形与圆柱体上的那个面有什么关系?(长方形的长是圆柱体
底面周长、长方形的宽是圆柱体的高)
长方形的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即长×宽=底面周长×高,所以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S侧==C×h
如果已知底面半径为r,圆柱的侧面积公式也可以写成:
S侧=2πr×h
如果圆柱展开是平行四边形,是否也适用呢?
研究圆柱表面积:
1、现在请大家试着求出这个圆柱体茶叶罐用料多少。
给出数据:高10厘米,底面半径是4厘米。
2、圆柱体的表面积怎样求呢?
得出结论: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2
做两个圆形的底面再加一个侧面
(说说自己的猜想)
上节课已经学习过圆柱侧面展开图的初步知识,但没有细致研究侧面
展开长方形与圆柱高及底面的关系。在本节课,通过小组合作来共同研究。
动手操作,动笔验证,得出了同样适用的结论。(因为刚才是用自己
喜欢的方式剪开的,所以可能出现种种情况。此时可以让已经得出平行四
边形的学生介绍一下他的剪法,然后大家拿出准备好的圆柱纸盒用此法展
开)
小组观察讨论:侧面展开的。长方形的长是圆柱底面的周长,侧面展
开长方形的宽是圆柱的高。
理解长方形与圆柱的关系后,在老师引导下推导出圆柱侧面积计算公
式
并试着推导和理解圆柱表面积计算公式。
计算表面积。
要计算做这个帽子需要用多少面料,我们可以用求解圆柱体面积的方
法得到,那么,应该分哪几步?
指定两名学生板演,其他学生独立进行计算。行间巡视,注意察看最
后的得数是否计算正确。
指出:这道题使用的材料要比计算得到的结果多一些。因此,这里不
能用四舍五人法取近似值。这道题要保留整百平方厘米,省略的十位上即
使是4或比4小,都要向前一位进1、这种取近似值的方法叫做进一法。
小结:在实际应用中计算圆柱形物体的表面积,要根据实际情况计算
各部分的面积。如计算烟筒用铁皮只求一个侧面积,水桶用铁皮是侧面积
加上一个底面积,油桶用铁皮是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积,求用料多少,一
般采用进一法取值,以保证原材料够用。
五、拓展应用,巩固提高
1、填空。
圆柱的侧面沿着高展开可能是()形,也可能是()形。第二种情况
是因为()。
2、要求一个圆柱的表面积,一般需要知道哪些条件()。
4、教材第六页试一试。
分组讨论:是求圆柱形的表面积,但是需要少算一个底面的面积)
理解实际生活中计算圆柱表面积的几种情况:有时需要计算三个面,
有时只需计算一个底面和侧面的面积。
要视情况而定。
完成练习。
巩固所学。
作业设计(可附页)
一、填空题
1、用一张长4.5分米,宽2分米的长方形纸,围成一个圆柱形纸筒,
它的侧面积是(。
2、用一张边长是20厘米的正方形铁皮,围成一个圆柱体,这个圆柱
体的侧面积是()。
3、直圆柱的底面周长6.28分米,高1分米,它的侧面积是()平方
分米。(π取3.14)。
二、应用题
1、用一张长2.5米,宽1.5米的铁皮做一个圆柱形烟筒,这个烟筒
的侧面积是多少?(接口处忽略不计)
2、一个无盖的圆柱形铁皮水桶,高50厘米,底面直径30厘米,做
这个水桶大约需用多少铁皮?(π取3.14、得数保留整数)
个人调整意见
板书设计
长方形面积=长×宽
圆柱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S=2∏r×h
圆柱的表面积
长方形长宽
圆柱侧面底面周长高
一、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内容分为“圆柱和圆锥”、“正比例和反比例”和“总复习”
三部分。“总复习”包括4个单元。
(一)圆柱和圆锥:包括“面的旋转”“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体
积”“圆锥的体积”4个课题。
(二)正比例和反比例:包括“变化的量”“正比例”“画一
画”“反比例”“观察与探究”“图形的放缩”“比例尺”7个课题。
(三)总复习:包括“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
率”“解决问题的策略”。
三、教学目的和要求:
1、使学生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它们的特征,认识圆柱的底面、侧
面和高,认识圆锥的底面和高,会求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掌握圆柱圆
锥的体积计算方法。
2、使学生理解、掌握正比例、反比例的意义,能正确判断两种量是
否成正比例、反比例。学会使用数对确定点的位置,懂得将图形按一定比
例进行放大和缩小。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正确计算平面图的比例尺。提
高学生利用已有知识、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
周密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
8、使学生掌握所学的统计初步知识,能够看懂和绘制简单的统计图
表,能对统计数据作简单的分析,并且能够计算求平均数问题。
9、使学生牢固地掌握所学的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和应用题的解答方
法,能够比较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地解答所学的应用题和生活中一些
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教学措施:
1、进一步培养合理、灵活地进行计算的能力;
2、提高学生的分析、比较和综合能力;
3、培养抽象、概括的能力和判断、推理能力,以及迁移类推的能力;
4、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
(一)圆柱和圆锥13课时
(二)正比例和反比例14课时
总复习31课时
数与代数20课时
空间与图形8课时
统计与概率2课时
解决问题的策略1课时
一、学情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____人,从总体上看,大多数学生学习态度比较端正,
能积极投入到学习中,上课能专心听讲,认真思考问题,能按时完成作业。
但是自觉学习习惯不是很好,依赖性太强,有的学生计算能力比较差,有
的学生动手能力比较差,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很差,存在很明显的两极
分化,后进生的面还是大,针对这些情况,本学期在重点抓好基础知识辅
导的同时,加强后进生的辅导和优等生的指导工作,全面提高及格率和优
秀率。
二、教材分析
(二)比例:包括“比例的认识”、“比例的应用”、“比例尺”、
“图形的放大和缩小”4个课题。
(三)图形的运动:包括“图形的旋转(一)”、“图形的旋转
(二)”“图形的运动”“欣赏与设计”4个课题。
(四)正比例和反比例:包括“变化的量”、“正比例”、“画一
画”、“反比例”4个课题。
(五)数学好玩:包括“绘制校园平面图”、“神奇的带子”、“可
爱的小猫”3个课题。
(六)总复习:包括“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
率”、“解决问题的策略”。
三、教学目标
1、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它们的特征,会求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掌握圆柱、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
4、比较系统地牢固地掌握有关整数和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简易方
程、比和比例等基础知识;具有进行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运算的能力,
会使用学过的简便算法,合理、灵活地进行计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会解简易方程;养成检查和验算的习惯。
6、使学生巩固已获得的一些计量单位大小的表象,进一步明确各种
计量单位的应用范围,牢固地掌握所学的单位间的进率,能够比较熟练地
进行名数的简单换算。
7、牢固地掌握所学的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和应用题的解答方法,能
够比较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地解答所学的应用题和生活中一些简单的
4、重视学法指导提倡学法的多样性,关注学生的个人体验,使学生
从“学会”向“会学”转变,达到“教是为不教”的目的。
5、改变观念,增强学生实践机会,使学生获得正确的图形表象,正
确计算一些几何形体的周长、面积和体积,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六、课时安排
1、圆柱和圆
锥…………………………………………………………………7课时
2、比
例…………………………………………………………………………7课时
3、图形的运
动…………………………………………………………………7课时
4、正比例和反比
总复习统计与概
率…………………………………………………………5课时
总复习解决问题的策
略……………………………………………………………15课时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教学计划篇九
一、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负数、圆柱与圆锥、比例、统计、数
学广角、整理和复习等。
二、教学重点:百分数的应用、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3.会看比例尺,能利用方格纸等形式按一定的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
或缩小。
4.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会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和圆柱、圆锥的体
积。
5.能从统计图表准确提取统计信息,正确解释统计结果,并能作出
正确的判断或简单的预测;初步体会数据可能产生误导。
6.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
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经历对“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
“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分析、推理的能力。
8.通过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加深对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的理解
和掌握,形成比较合理的、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
提高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
心。
3、比例(20课时)
4、统计(4课时)
5、数学广角(5课时)
6、整理和复习(27课时)
远处的英文译语怎么说-四川中考时间2021具体时间
更多推荐
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课本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