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EC是什么意思C在线翻译读音例句-新鲜造句
2023年10月2日发(作者:衡水中学英语作文字体)
教 学 设 计 修改栏
第八单元 6—9的乘法口诀
教材简析:
本单元的知识是在学生初步掌握2-5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由
于学生对如何编制乘法口诀的过程已经比较熟悉,6-9的乘法口诀中大部分口
诀在前面已经学过,新的口诀剩下不多,而且教材的编写结构与前面乘法口诀
的编排也相同,所以本单元教学应当给学生更多自主探索的空间,让学生运用
迁移的原理,掌握这个单元的学习内容。与前面“乘法口诀(一)”相比,本单
元要帮助学生形成有条理思考问题的习惯和初步的推理能力;在编制口诀的过
程中,逐步培养抽象与概括的能力;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在第二个单元学习了表内乘法(一),熟练掌握了2-5的乘法口
诀这部分内容。同时,一部分学生在学前阶段已对本单元内容也有所了解。因
此,教师应从学生的具体情况出发,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侧重于引导学生的
探索与讨论活动。在活动中,学生发现口诀的内在规律,并能根据规律解决生
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1、在学习2-5乘法口诀的基础上,编制6-9的乘法口诀,在探索规律的基
上记忆6-9的乘法口诀。
2、能正确地运用口诀计算表内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3、在实际情境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发展应用意识。
4、在具体情境中的培养初步的估算意识。
教学重难点 :
重点:1、编制6-9的乘法口诀。
2、运用口诀进行表内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熟练运用口诀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理念:
本单元注重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建立探索性学习方式,促进学生主动地
1
发展。创设情景,激发兴趣,体现数学无处不在。经历过程,全员参与,特别
注重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两个关系的处理。精心组织,
渗透方法,体现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教师引导学生参与教学全过
程,学生始终在主动地进行观察、推理、验证,交流等数学活动,体会到学习
成功的喜悦,同时也渗透了迁移类推的学习方法。
教学准备:课 件
课时划分:12课时
复习整理2——5的乘法口诀
第1课时
教学目标:通过游戏、交流复习2——5的乘法口诀。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结合解决问题的情境,体验运用乘法口诀的优越性。
难点 :进一步掌握 运用2——5的乘法口诀正确计算和解决简单的问题。
教学准备:学生乘法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5分钟口算
操作方法:同桌两人完成,第一人抽三张自制乘法口算卡片,第二人做题,
三题都做对在相应的表格内画红旗,三题后就由第二人出题,第一人做题。最
后小结做题的情况。
二、复习2—5乘法的意义
1、学生独立完成,并记录在本上。方法是:用数码方块扔出两个数,并写
出这两个数所表示的意义,然后画图、列式,最后写出口诀。
如:扔出2和4 表示:2个4或4个2
根据表示的意义画图:
列式:
口诀:
2、同桌两人交流自己的成果,并在全班汇报。
三、交流2—5乘法口诀的记忆方法
1、提出2——5的乘法口诀中有哪几句比较容易记,哪几句比较难记,为
2
什么?
2、四人小组交流难记口诀的方法
四、解决实际问题
小研究:
小熊要在他的花园里用方砖铺长方形地板,他要用12块方砖铺地板。
请你帮助他设计,可以铺成多少种不同的形状,并写出你的计算方法。
教师示范一种方法:
3×4=12
1、小组讨论方法
2、展示方法
学生方法可以多种:4×3=12 2×6=12 6×2=12 12×1=12 1×12=12
注:只要学生能做出结果,并符合题意即可。
五、作业:熟记2—5的乘法口诀。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3
第2课时 有多少粘贴画(编制6的乘法口诀)
教学目标:
1、经历独立探究、编制6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体验从已有的知识出探索新
知识的思想方法并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估计的策略以及它对计算的作用,培养估计
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6的乘法口诀
难点:编制6的乘法口诀
教学用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5分钟口算 抢答(教师口述学生抢答)
二、编制6的乘法口诀
1、复习1—5的口诀中与6相乘的几句,并板书:
1×6= 一六得六 2×6= 二六十二
3×6= 三六十八 4×6 = 四六二十四
5×6= 五六三十
2、出示书本中的“粘贴画”(出示6行,每行6个)
你们能算出这有多少“粘贴画”吗?请你估计一下?你是用什么方法去算的?
如果再加这样的一行呢?(小组讨论编制6的乘法口诀。)
3、汇报6的乘法口诀
4、练习:完成书本79页练一练第1、2、3题。
三、巩固口诀
指名背诵,说说记忆的秘诀。
四、小结
板书设计:
4
教学反思:
第3课时 一共有多少天
教学目标:
1、学生能根据2——5的乘法口诀的编制方法编出7的乘法口诀。
2、初步熟记7的乘法口诀,能利用口诀进行简单的计算。
3、能用口诀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编制、掌握7的乘法口诀
难点: 初步熟记7的乘法口诀,能利用口诀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用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学生口算表内2---5的乘法算式题(并说出根据哪句口诀计算的)
二、问题探究
1、同学们,你们知道这周是开学第几周了?一周有多少天呢?那么9周一
共有多少天呢?请你先估计一下?
2、学生观察80页的情境图,你能帮笑笑他们算一算2周有多少天吗?3周、
4周„„9周有多少天吗? 学生独立完成课本80页说一说,填一填。
3、小组内根据所填表格编制7的口诀
教师板书:
1×7= 一七得七 2×7= 二七十四
3×7 = 三七二十一 4×7= 四七二十八
5×7= 五七三十五 6×7= 六七四十二
(1)你能根据以上口决写出两道乘法算式吗?
如:六七四十二 6×7=42 7×6=42
5
(2)看算式写口决
(3)同桌对口令
(4)找朋友 (一位同学拿算式卡片,另一位同学拿得数卡片,算式和得数
成立的两名同学站在一起。)
三、用7的乘法口诀解决问题。
1、学生完成课本81页第1、2、3题
2、根据算式6×7=42自己试着编写有关乘法应用题。
四、小结:
让学生说说这节课有哪些收获?
五、作业 小练册子第60—61页。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4课时 记忆应用7的乘法口诀(练习课)
教学目标:
1、会用乘法口诀计算表内乘法
2、会用7的乘法口诀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学会用7的乘法口诀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6
一、对口令。
三( )二十一 ( )二十八
二七( ) 五七( )
( )五十六 六( )四十二
( )六十三 七八( )
二、开火车。
7×5= 1×7= 6×7=
7×1= 2×7= 8×7=
9×7= 3×7= 0×7=
三、解决问题。
师:你能利用口诀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吗?
1、一捆有7根萝卜,7捆有一共有多少根?(你打算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分析:一捆有7根萝卜,7捆有多少根,就是求7个7的和是多少?
所以,用乘法:7×7=49(根)口诀:七七四十九。
2、一本书7元,明明买了8本书,一共需要多少元?
分析:一本书7元,买8本,就有8个7,所以用8×7=56(元),口诀:七八
五十六。
四、生活实例子。
(1)学生找。
谈话:小朋友真是好样的,解决了这么多问题,其实7是一个神秘的数字,我
们生活中有很多和7有关的事例,你发现了吗?
老师出示课件:“每”字有多少笔?9个“每”字一共有多少笔?
学生:7×9=63(笔) 口诀:七九六十三
师:你发现还有哪些生活事例和7有关?
(2)学生自由发言。
(3)课件出示:
请您欣赏:
①《西游记》:孙悟空在炼丹炉中七七四十九天,炼成了火眼金睛,取经路
上遇见妖怪,不管三七二十一举起金箍棒就打。
7
②一个星期7天„„
③“七”巧板。
④“七”星瓢虫。
⑤欣赏唐诗《绝句》
课件出示杜甫的《绝句》。
每句7个字,这样的诗又叫做七言诗
⑥钢琴键。
⑦七彩虹
⑧七仙女
师:你能将你发现的生活实例,提一个数学问题考考你的同桌吗?(学生活动)
五、作业:填练习册第 页。
第5课时 买球(编制8-9的乘法口诀)
教学目标:
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编制并掌握8和9的乘法口诀
教学重难点:掌握8和9的乘法口诀,理解口诀的意义,并正确熟练应用。
教学准备:课件、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师:小淘气和小明都是体育爱好者,他们来到体育用品商店。
看:(投影P82的插图)“你会提出哪些问题?你能帮他们算算吗?
二、问题探究
1、你能编出8和9的乘法口诀吗?
2、如何记忆这些口诀呢?引导学生联系学过的口诀记忆,根据乘法意义记忆;
根据相邻两句间联系记忆。
3、引导学生探索9的乘法口诀的规律。“看乘法口诀,你有什么发现吗?”
三、体验感悟
1、组织学生对口令;完成练一练的第3题。
2、第2题,让学生理解图意,独立解答。
3、第5题,要求学生先看算式有什么特点,再利用口诀计算,体验乘法口
8
诀的优越性。
四、实践应用
1、小组玩“对口令”游戏
2、手指游戏
3、“口算游戏车”
比一比,看谁能用8和9的乘法口诀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结。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6课时 记忆应用8-9的乘法口诀(练习课)
教学目标:
1、会用乘法口诀计算表内乘法
2、会用8、9的乘法口诀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能灵活运用8-9的乘法口诀,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9
一、5分钟口算。
1×8= 9×9= 2×8= 7×8=
3×8= 6×8= 4×8= 5×8=
8×8= 2×9= 4×7= 6×9=
8×9= 7×9= 5×9= 3×9=
81+9= 7×6= 5×7= 6×5=
二、记忆乘法口诀。
1、对口令
2、抽卡比大小游戏
规则:每4人一组,4副数卡洗匀,每人发一副。第一人出2张数卡,第
2人所出的2张卡上的数的积必须大于第1人所出的2张卡上的数的积,第3
人所出的2张卡上的数的积必须大于第2人所出的2张卡上的数的积。。。。。。
一直出下去,如果不能大则该盘结束,到最后看谁剩下的数卡少,少者为胜。
三、解决实际问题。
出题考考你:两人完成,第一人出乘法算式(8或9),第二人编应用题,
第二人出一道应用题,第一人解题。第二次游戏则相反操作
汇报一些你认为好的题目
四 、作业
列式计算
(1)3乘6的积是多少? 两个乘数都是9,积是多少?
(2)6个8相加得多少? 两个乘数分别是4和7,积是多少?
第7课时 做个乘法表(探索乘法的规律)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对自己在本阶段所学的知识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及情感等方面
进行归纳总结与反思。
2、各小组准备一套1~9的乘法口算卡片。
教学重难点 :通过有规律地记忆乘法口诀,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
教学用具:课件。
10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1、“这段时间你学到了什么?”引导学生说一说。
2、组织学生在小组里整理乘法口算卡片活动,整理时想一想,把哪些算式排
在一起,为什么这样排?经过系统整理,把乘法表填完整。
3、引导学生观察乘法表,说一说发现了什么?
二、实践应用
1、找出乘数是3的乘法算式,并填一填,,先独立做,然后小组内交流。如
( )×( )=18的只需要填出一道,其余的通过交流获取。
2、说说淘气做的乘法表,他是怎么得到的?你能帮他填完整吗?学生填,
校对。
3、观察表格,你有什么发现?横着看,竖着看。
三、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四、巩固提升。
1、看图写算式。
(1)
一共有多少人?
______×______=______
(2.) 一只吃7个桃,6只吃( )个桃?
2、在( )里填上适当的数。
10 19 28 ( ) ( ) ( ) ( ) ( ) ( )
11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8课时 做个乘法表(练习课)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习整理知识的方法,初步发展观察和表达能力。
2、体验发现规律的快乐,感受乘法口诀的魅力。
教学重难点:进一步巩固乘法口诀。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口算。
36÷4= 45÷5= 9÷1= 5×4=
54÷9= 7×8= 32-8= 49÷7=
4×4= 6×7= 62-9= 36÷4=
二、练习。
第1题: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口诀的熟练程度,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
第2题:学生独立解答后可以小组交流自己的想法。要想完成这道题,需要
学生对乘法口诀非常熟悉。这道题有两种思考方法,一种是用3,6,9随遍组
成两个乘法算式,另一种是想18和27可以拆成哪两个数的积。
可以组成:3×6=18 6×3=18 18÷3=6 18÷6=3
可以组成: 3×9=27 9×3=27 27÷3=9 27÷9=3
12
第3题:先让学生看懂图意,在列式解答。要想知道座位不够,可以这样思
考:一桌坐8人,5桌就可以坐8×5=40(人)或5×8=40(人),因为38﹤
40,所以座位够。
第4题:教师最好做一个转盘在课堂上带领学生玩一玩,激发学生的学习
兴趣。当然,教师也可以直接利用插图,引导学生说出学过的乘法算式和乘法
口诀。
三、巩固提升。
1、把
口诀填完整,再写出两道乘法算式。
( )三十 二( )十八 二七( )
一( )得七 ( )八二十四 ( )三十六
2、算一算。
6×2= 3×6= 5+6=
6×4= 5×6+6= 9×3=
9×2= 9×1= 8×5=
8×3= 8×7=
四、作业。
第9课时 数学好玩
教学目标:
1、通过有趣的旧物交换和买卖活动,复习学过的乘除法及有关人民币的知
识。
2、能利用学过的乘除法知识解决旧物买卖和等价交换的问题,能够正确付
钱、找钱,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
重点:通过为希望小学献爱心活动,从小培养热衷公益的良好品德。
难点:在实践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回顾、整理与交流活动
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自我发思能力。
教学用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3
选择答案序号填在括号内。
1、用“四五二十”这个口诀可计算( )
a.4×5=20 b.20÷5=4 c.20÷4=5
2、第一行画12个○,是第二行的2倍,第二行应画( )个○。
a.24 b.6 c.14
3、把72本书平均分给9名同学,每名同学能分到几本书?列式是( )
a.72÷9=8 b.72÷8=9 c.72+9=81
4、□是9的6倍,方框里填( )
a.15 b.45 c.54
5、除数和商都是9,被除数是( )
a.81 b.0 c.1
二、议一议 。
主要是引导学生在实际开展活动之前,先在小组内针对所提问题,讨论如
何分组、如何布置场地、想交换哪些物品、如何交换等问题,为接下来的活动
打下基础。
三、做一做。
淘气和笑笑的对话,帮助学生明确在开展活动过程中可以运用学过的乘法、
除法等数学知识。通过把自己买旧物的钱捐献给希望小学的小朋友的建议,培
养学生从小养成关心公益事业的良好品德。
四、想一想。
引导学生对活动过程进行回顾,通过“想一想”中的两个问题让学生谈收
获、谈感想。
五、自我评价
“自我评价”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在活动结束后对活动过程中自己的表现进行
针对性的评价。教科书在这里关注的是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因此,设计“认
真思考问题” “能够与同学交流合作”‘能够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提”3
个指标,主要对活动中是否积极思考、合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进行评价,体
现了对于这个活动中学生表现的主要关注点。
六、巩固提升。
1、在○里填上“﹥”“﹤”“﹦”。
14
24÷4○12 15÷3○5 12÷6○6 8÷4○8+4
18÷6○4 16÷4○8 12÷3○3 9×3○20
2、我会列式还会算。
画一画,算一算。
第一行:☆☆☆☆☆☆
第二行:
第二行画( )个星,第二行的个数是第一行的3倍。
列式计算:□ ○ □ =□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10课时 寻找身体上的数学“秘密”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了解人体中的有趣现象,从数学的角度感受人体中的秘密。
2、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在获得自己的一咋、一步的长度后,能估测一些物体的长度,培养应用意
识和估算意识。
教学用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量一量
利用情景图中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验证。通过测量发现拳头一周的长度和
脚长的关系,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索身体中其他秘密的兴趣。
二、填一填
15
引导学生自觉地把所学的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鼓励学生小组合作
进行测量,经历收集简单数据和整理的过程。
三、讲一讲
通过一组阅读材料,让学生感受用身体上的“尺子”能够估测一些物体的长
度,培养应用意识。
四、量一量
让学生尝试利用身体上的“尺子”和卷尺进行估计和实际测量。
五、巩固提升。
找朋友。(先写口诀再连线)
63÷9 五七( ) 35÷5
5×7 四六( ) 48÷8
45÷9 五九( ) 45÷5
24÷6 七九( ) 36÷9
6×8 四九( ) 24÷6
36÷4 六八( ) 63÷7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八单元测试题(两课时)
一、你能在3分钟内完成吗?(10分)
8×4= 24÷6= 21÷3= 7×9= 5×8=
6×6= 72÷9= 4×7= 14÷2= 24-8=
16
28÷4= 7×8= 27-9= 5×5= 18+6=
9×1= 56÷6= 49÷7= 48÷9= 54+8=
二、填空。(28分)
1、 表示把( )平均分成( )份,每份是( );还表
2、 表示()个( )相加得48;还表示8的()倍是48。
示( )里有( )个( );也表示45是( )的( )倍。
3、8的2倍是( ),8是2的( )倍。
4、 两个因数都是7,积是( );被除数和除数同样多,商是( )。
5、在( )里填“一定”、“可能”或“不可能”。
(1)明天( )下雨。 (2)太阳( )从东边升起,( )从西
边落下。 (3)小猫( )生活在水里。
6、 把口诀填完整:
二七( ) 二( )十六 七八( ) ( )七二十八
三( )二十四 六( )四十八 七七( ) 八八( )
( )八四十
三、列式计算。 (9分
1、5个9相加是多少?
2、把63平均分成7份,每份是多少?
3、32里面有几个8?
七、生活中的数学。 (37分)
1、快乐的动物 。(11分)
17
(1)涂一涂:
(2)一共有( )只动物。只数最多的是( ),只数
最少是( )。
(3) 小鸡比松鼠多( )只。 小鸭比小鸡少( )只。小
鸟的只数是猴子的( )倍。
2、
连环画的本数是故事书的几
倍?
18
3、
女生多少人?
4、
5、
你还能提出用除法计算的数学问题吗?
35粒钮扣可以
钉多少件衣服?
19
韩国伦理电,台湾美女贴图区的英文翻译么说-中文翻译
更多推荐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