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中的英文译语怎么说-chancery


2023年10月2日发(作者:新航道培训)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整理与复习+同步练习

第一篇: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整理与复习+同步练习

一、整理与复习

二、同步练习及答案

一、填一填。(每空1分,共20)

1.测量筷子的长度用()作单位,测量床的长度用()作单位。

2.测量物体的长度时,把尺子的刻度0对准物体的()端,物体的()

端对着几,物体的长就是几厘米。

3.学生尺上,从刻度06()厘米,从刻度412()厘米。

4.1米=()厘米 300厘米=()

125厘米=()厘米

5.铅笔长()厘米

木条长()厘米

6.估计下面的实物图各长几厘米,再量一量。

估计:()厘米

估计:()厘米

测量:()厘米

测量:()厘米

7.在括号里填上“米”或“厘米”。

茶叶盒高25()

打火机长8()

大巴车长10()

回形针长3()

门高2()

二、判断。(对的画“√”,错的画“×”;每题1分,共5)

1.只要有两个端点的线就是线段。

()

2.一棵大树高18厘米。

()

3.线段可以量出长度。

()

4.100厘米的铁丝比1米的铁丝长。

()

5.1岁的华华的身高有78厘米。

()

三、选择。(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每题2分,共10)

1.()比较接近1厘米。

①1本数学书的厚度

②1个文具盒的宽度

③1本《新华字典》的厚度

2.下图中是线段的有()条。

①2

②3

③4

3.如图,测量长度的工具有()种。

①2

②3

③4

4.连接每两个点可以画一条线段,右图可以画()条线段。

①2

②3

③4

5.下面测量长度正确的是()

四、数一数它们各有几条线段。(10)

()条

()条

()条

()条

()条

五、量一量,填一填。(每题7分,共14)

1.(1)

()号线段最长,是()厘米。

(2)

()号线段最短,是()厘米。

(3)

()号和()号线段一样长,是()厘米。

2.六、比一比。(16分,25分,共11)

1.880厘米

1100厘米 60厘米+40厘米1

20厘米1

210

199厘米

2.把他们的身高从高到矮排一排。

()>()>()>()

七、画一画。(每题4分,共8)

1.画一条比5厘米短1厘米的线段。

2.在右边3厘米处画一个,8厘米处画一面,10厘米处画一棵。

八、解决问题。(22)

1.汽车能通过这个限高杆吗?为什么?(5)

2.一支铅笔用去了8厘米,还剩12厘米,这支铅笔原来有多长?

(5)

3.量一量,小蜗牛要爬()厘米才能吃到树叶。

请你再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解答。(6)

4.小明身高1米,波比身高多少厘米?(6)

答案

一、1.厘米

2.

3.6 8

4.100 3 125

5.6 5

6.6 6 4 4

7.厘米 厘米 厘米

二、1.× 2.× 3.√ 4.× 5.√

三、1.① 2.① 3.③ 4.② 5.③

四、3 4 5 8 5

五、1.(1)

4(2)

2(3)

3

2.2 2 2 3 2 3 2

六、1.

2.128厘米>19厘米>1米>99厘米

七、略。

八、1. 3米<4

2.81220(厘米)

3.6 蚂蚁要爬多少厘米才能吃到米粒?9厘米。(所提问题不唯一)

4.1米=100厘米

100202060(厘米)

第二篇: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数一数同步练习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数一数同步练习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

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填空题

(10题;共16)

1.1分)卡片上的点合起来是8的有_______

2.2分)写出下列各数。

八百二十

写作:_______ 五百八十二

写作:_______

3.2分)数一数,有_______只,第_______只大雁是。

4.3分)看图,填一填,画一画。

1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5.1分)4_______10

6.2分)看图写数。

_______个十和_______个一。

7.1分)猜一猜。

我是一个每位数上的数字都相同,这个数字与5的乘积是最小的

两位数的四位数。

_______

8.1分)看图帮妈妈算鸡蛋有多少个。每个篮子里都是21个。

一共有_______个。

9.1分)每捆小棒是10根,9捆小棒是_______

10.2分)

这是_______个十和_______个一.

二、判断题

(5题;共10)

11.2分)

5只海豚在表演节目。

12.2分)405054

13.2分)判断(对的画“正确”,错的画“错误”).

相同的数字组成的两位数有10个.

14.2分)(2013•尚义县)任何一个自然数,不是质数,就是

合数。

15.2分)20里面有2个十。

三、单选题

(5题;共10)

16.2分)比499991的数是()

A

.50000

B

.50001

C

.500000

17.2分)下面的数中,十位上的数比个位上的数小5的数是

()。

A

.62

B

.49

C

.23

18.2分)比3001的数是()

A

.301

B

.299

C

.290

19.2分)看图选数。

A

.2

B

.3

C

.4

D

.5

20.2分)小玲画了一排小花,其中一朵黄花从左数在第2个,

从右数在第3个,这一行花有()朵。

A

.3

B

.4

C

.5

四、应用题

(5题;共25)

21.5分)用

表示10,用△表示1,画一画,表示给出的数。

22.5分)数一数,填一填。

9995起,一个一个地数,数到10000

23.5分)看数涂色,数字为4

24.5分)看数位图填表写数

25.5分)小强为自己的日记设了一个四位数的密码。千位数字

是百位数字的2倍,百位数字是十位数字的2倍,十位数字是个位数

字的2倍,这个密码是多少?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0题;共16)

1-12-13-14-15-16-17-18-19-110-1、二、

判断题

(5题;共10)

11-112-113-114-115-1、三、单选题

(5题;共10)

16-117-118-119-120-1、四、应用题

(5题;共25)

21-122-123-124-125-1

第三篇:人教新版数学小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二课时》教案

数学使人高尚——培根

人教新版数学小学二年级上册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4页。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

2、会用米尺量较长物体的长度,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单位的

工具进行测量。

3、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让学生了解厘米和米之间的进

率,知道1米=100厘米。

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动手操作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

长度观念。

教学难点:

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让学生了解厘米和米之间的进率,

知道1米=100厘米。

教具准备:米尺、软尺。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提问学生自己的哪个手指的宽约是1厘米。

2、让学生在尺上指出2厘米、4厘米、5厘米、8厘米、10厘米

的实际长度。

3、让学生用直尺量数学教科书的长和宽,并回答量的结果。

4、一名用学生尺量黑板的长,一名学生用米尺量黑板的长。发现

了什么?引出米尺。让学生看看用米尺量黑板的长度要量几次,量完

后,提问:“用哪种尺量黑板的长度更方便一些?”“量操场的长用

哪种尺方便些?”

教师说明:“前面我们学习了长度单位厘米,知道量比较短的物

体的长度可以用厘米作单位。如果要量黑板或操场的长用厘米作单位

就不方便了,就要用比厘米大的长度单位来量。今天我们就学习用米

作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板书课题)认识米、用米量。补充:

米可以用字母“m”来表。”

板书课题:认识米,用米量

数学使人高尚——培根

二、自主探究:

1、教师拿出米尺告诉学生它的长度是1米,观察米尺有什么特点。

(米尺的刻度都是以10厘米为单位的)并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米尺或

1米长的小棍,让学生用米尺和自己的身高比一比,将两臂伸平,用米

尺量出1米的长度。

2、让学生看一看,想一想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

3、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绳子,两人一组量出1米、2米、3米的

长度给大家看。

4、在米尺上看看1米里有多少个1厘米?。

拿出米尺1厘米,1厘米地数12,3…..99,100。教师提问:

一共有多少个1厘米? 生;一共有1001厘米

师:那么“1米里有多少厘米?”“也就是1米等于多少厘米?”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1米=100厘米。并让学生齐读两遍。

三、拓展运用:

1、找一找你身边有什么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 2.选择合适的

单位。

我们的教室长6(),黑板长2()。小明身高124(),课桌高

90()。31米=()厘米 100厘米=()米 5米=()厘米 200

厘米=()米

4、完成练习一3-6

实践活动:试测量一下教室的长度。

四、归纳质疑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都有些什么收获? 板书

认识米

量比较长的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可以用“m”表示 1=100

厘米

教学反思:

1、通过观察、探究等多种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形成米的正确表象,

体验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1=100厘米。

2、学生能用手势分别表示出1米、1厘米的有多长。

第四篇:人教新版数学小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三课时》教案

数学使人高尚——培根

人教新版数学小学二年级上册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5-6页。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创设情境,让学生自己观察、感知线段,体验线段的两个特征

直的和可度量的。

2、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会量线段、画线段的方法。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操作能力、合作意识以及运用知识解决

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观察、感知线段,体验线段的两个特征:直的和可度

量的。教学难点:学会量线段、画线段的方法。教具准备:直尺、各

种直、弯的实物若干。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出示一幅图

有很多路有直的有弯的,问:走哪条路比较近?为什么?

师:日常生活中这样的事例还很多,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这个问

,它就是“线段”。(出示课题:认识线段)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教学例6

1、感受线段的“直”

1)看:(多媒体显示:桌面上的一条线“弯曲状”)问:这根

线是什么形状的?

2)猜:请小朋友猜一猜,如果用手捏住线的两头,向两边一拉,

这条线会变得怎样?(师作状后请学生猜)

3)拉:学生自己动手把线拉直。

4)比:这样拉出来的线与原来那跟线有什么不同?

5)多媒体演示并指出: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就是“线

段”。同时板书。问:线段是什么样的?板书:直直的

2、感受线段的“两个端点”。

数学使人高尚——培根

1)导思:用一手捏住线的一头能得到线段吗?(做动作)

2)指出:这两手捏住的地方,也就是线的两头在数学上叫做线

段的“两个端点”。问:线段有几个端点?(板书:两个端点)

3)请同桌小朋友互相指一指对方手中线段的两个端点。

4)认识线段的示意图。

3、练习第5页做一做第1

4、认识一些实际生活中的线段(渗透线段有粗细长短)

1)实际生活中的线段还有很多,下面请小朋友看一看、摸一摸

课前准备好的一些东西,找出里面长得像线段的物体或指出哪样物体

上有线段。与同组的小朋友交流。

2)小组讨论,指名交流。

3)学生举例。明确:如直尺、黑板、课桌和课本的每条边都可

以看成线段。同时要求学生指一指或摸一摸它们的每条边。

4)小结:是啊,线段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是。尽管它们粗细

长短各不相同,但它们都有两个端点,而且都是直直的。

5、线段可以度量吗?

试量课本第5页的线段,互相交流量法。师总结:先将尺子的0

刻度对准线段的左端点,再看线段的右端点对着尺上的刻度数是几就

是几厘米。

过渡: 小朋友们会量线段,那么你们会画线段吗? 教学例7:画一条

3厘米长的线段。

1、学生独立画线段,师巡视观察学生的各种画法。

2、交流画法,选择让不同方法的学生回答,并在黑板上示范画

总结:从尺的0刻度开始画起,铅笔尖沿着尺子的边一直画到刻

3厘米的地方,再标上两个端点,并且在线段下面写上3厘米。也

可以在对应的长度处先点两个端点,在连线。

讨论:用断尺怎样画出3厘米长的线段?

三、拓展运用:

1、完成第6页做一做12题。

2、下面是小明从家到学校路线图,你认为走哪条路最近?

3、画一条5厘米长的线段。

4、完成练习一第710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1、通过学习,你对线段有了哪些新的认识?谁来说说你心目中的

线段有什么特点?。对于线段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2、在量线段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在画线段的时候,我们又要注意

什么?

板书:

线段

直直的、有两个端点 可以量出长度

教学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认识了线段,知道了线段是直的,有两

个端点;还会用刻度尺来量线段和画线段。

第五篇:人教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复习重点

第一单元复习重点

一、《草原》

1、毯tǎn绿毯、地毯渲xuàn—渲染、渲腾勒lè —勾勒、勒索吟

yín——低吟、吟诗

—迂回、迂阔襟jīn—衣襟、襟怀蹄tí——马蹄、猪蹄貌

mào——礼貌、容貌 jū—拘束、拘留涩sè— 羞涩、苦涩跤jiāo—

摔跤、跌跤偏piān—偏远、偏见 yá—天涯、生涯蒙(měng)古包好

hǎo(好人)hào(好客)shì(似的)sì(相似)háng(银行)xíng(行走)同行

tóng háng:同行业。Tóngxíng:同路。

2、①、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一碧千里:一眼望去全部都是绿色。这句话写出了草原辽阔、碧

绿的特点。

②、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

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翠色欲流:指青草鲜嫩,颜色青翠,似在流动,富有生机。“渲

染”“勾勒”均是绘画用语。这句话中,作者用上了比喻的手法,把

小丘的线条比作一幅中国画,突出了草原的辽阔碧绿,小丘线条的柔

美。

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

原的无限乐趣。

“回味”,细细地回忆,品味。这里是骏马和大牛的天然牧场。

在作家的眼中,草原的风光如诗如画,有着无限乐趣,因此连静立的

牛马,都似乎被陶醉了,像人一样在享受和回味。这种拟人的写法构

成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增强了草原风光的感染力。

④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

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

我们飞过来。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

带舞这些景象比作彩虹,不仅形似而且神似,写出了蒙古族同胞的服

装鲜艳,热情好客的特点。

⑤ 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涯,边际。天涯,天边,大地与天空相接的地方。这句诗的意思

是:蒙古族和汉族人民之间的情谊很深,怎么舍得马上就分别!大家站

在夕阳下无边无际的大草原上,相互倾诉着惜别之情。这句话既是全

文的中心句,也是作家情感的集中体现,同时给读者以回味的余地。

3、背诵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4、课文按照事情发展顺序,描绘了(草原风光图)、(喜迎远客

图)、(主客联欢图),通过这些画面,表现了草原的风光美、人情

美、民俗美,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之间的团结。

5、迂回:回旋,盘绕。文中指河像带子,弯弯曲曲的样子。

拘束:过分约束自己,态度显得不自然。

洒脱:言谈举止自然、不拘束。本文指草原辽阔平坦,开车的时

候随心所欲,不必担心有危险。

二、《丝绸之路》

1、第一段末“望着这座群雕,就仿佛看到了当年丝绸之路上商旅

不绝的景象,仿佛听到了飘忽在大漠中的悠悠驼铃声„„” 与课文最后

一段“两千多年后的今天,每当人们凝望‘丝绸之路’ 巨型石雕,无

不引起对往日商贸、文化繁荣的遐想„„” 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

浑然一体。

2、中国使者拱手致谢,高兴地说“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

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呀!”

中国使者的这句话点明了全文的中心。这条路将远隔千里的中国

颜六色,令人眼花缭乱。崇山峻岭:高大陡峭的山岭。文中用此词意

在说明路途遥远。

美轮美奂:轮,高大;奂,众多。形容房屋高大华丽。

三、《白杨》

1、晰xī——清晰、明晰伞sǎn——大伞、雨伞抚fǔ——抚摸、

抚养

shào——介绍、绍兴疆jiāng——新疆、边疆陷xiàn——陷入、

陷害

2、浑黄一体:都是浑浊的黄色,分不出界限。

高大挺秀:高大笔直,挺拔秀丽超出一般。文中用来形容茫茫戈

壁上的白杨树,在那样恶劣的自然环境中,仍能够长得如此高大,令

人赞叹。

3、主要内容:这篇课文写的是在通往新疆的火车上,一位父亲和

两个孩子,望着车窗外的白杨展开讨论的事。作者借白杨热情歌颂了

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的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

精神。

4、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

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

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这段话是全文体现借物喻人的典型句子。作者一方面描述了白杨

也不动摇。他的表白正是无数边疆建设者身上令人肃然起敬的奉献精

神。

6、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方

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在课文的结尾处,作者再一次通过父亲神情的变化,来借物喻人,

托物言志。爸爸自己已扎根边疆,献身边疆,他希望自己的子女如小

树一样经受锻炼,成为建设边疆的栋梁之才。反映了老一辈的西部开

拓者“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的博大胸怀。

7、夸夸文中爸爸那样的祖国的建设者和保卫者。

交警叔叔、阿姨为了维护交通,保证道路畅通,日夜坚守在岗位

上,哪儿需要他们,哪儿就有他们的身影,不管是烈日炎炎的夏天,

不管是寒风刺骨的冬天,他们总是奋斗在自己的岗位上。

四、《把铁路修道拉萨去》

1、银装素裹:素,没有染色的。裹,包,缠。从上到下没有一点

彩色,非常素洁。文中指风火山被冰雪覆盖的样子。七零八落:形容

零散稀疏的样子。

不翼而飞:形容东西突然丢失。

的绿毯、(柔美)的线条、(奇丽)的小诗、(无限)的乐趣、(各

色)的衣裳、静寂)的草原、(尖尖)的帽子(好客)的主人、(响

地材的英文译语怎么说-群益职校


更多推荐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