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nor是什么意思or在线翻译读音例句-小学五年级英语试卷
2023年10月2日发(作者:阳光清洗)
二下数学第六单元教学方案和教案
教 学
六 有余数的除法
任 务
教 学
教学重点: 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重难点 教学难点:理解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本单元内容是表内除法学问的延长和扩展,是在表内除法的
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学内容包括体会余数的含义及利用有
教 学
内 容
简 析
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两大部分内容。教材留意联系同学已有
的学问和阅历,结合具体情境,选择数目小,同同学疏的事
物作为例题,配以实物图,让同学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把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 学 内 容 课 时 安 排
教 学
1.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 4
2.解决问题 3
3.小小设计师 1
课 时
安 排
单 元 复 习
单 元 考 试 1
机 动
第一课时 有余数除法的生疏
【教学内容】教材第 60 页例 1。
【教学目标】
1、学问与技能:使同学经受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
除法的过程,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以及余数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使同学在生疏有余数的除法和探究有余数除法计算
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操作、观看、沟通等学习活动阅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同学通过类推,培育同学的学问迁移能
力。
【教学重点】使同学通过平均分的活动抽象出有余数的除法,初步体
会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学预备】小棒、圆片。
【教学过程】
一.动手操作,初步感知
1、出示 10 根小棒
(1)
假如这 10 根小棒,每 2 根一份,可以分成几份?
(2)
同学动手分,并完整的说说 10 除以 2 等于 5 的含义。
(10 除以 2 等于 5 表示 10 里有 5 个 2)
2、分组操作,进行记录。
(1)
假如把这里的 10 根小棒,每人分 3 根可以怎样分?
同学动手操作,师指名说自己分小棒的过程、结果。
(10 根小棒,每 3 根一份,可以分成 3 份,剩余 1 根)
(2)
假如每人分 3 根,最终把 10 根都分完了吗?剩下的 1 根为什么
不连续分下去呢?比一比,同样是 10 根小棒,假如每人分 2 根或者每人分
3 根,分得结果有什么不同?
(3)
假如把这里的 10 根小棒,每人分 3 根、4 根、5 根、6 根,可
以怎样分?用算式表示结果。
3、汇报
(1)
指名汇报,同时将表格填写完整。
(2)
通过自己动手分一分,你觉得依据最终得到的结果不同,可以
分成几种状况?哪几种?
有剩余的状况毁灭时,你们为什么不再连续分下去呢?
4、沟通
(1)
依据分得的结果,可以分为正好分完的和分后有剩余的两种状
况,像这种正好分完的,你能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吗?
(生独立列式)
(2)
像这几种分后有剩余的状况,照旧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
如:把 10 根小棒,每人分 3 根,分给了几人,还剩几根?(生答)
问:按要求列式。(板书:10÷3)
为什么可以用除法计算?10 和 3 分别表示什么?
问:最多可以分给几人?也就是说明 10 里面最多有几个 3?有没有
全部分完?还剩多少?(板书:……1(根))
说明:没有分完的,在商的后面写上6 个点,再把剩下的数写上,这
个数叫余数。(板书:读作“10 除以 3 等于 3 余 1”)
(3)
生齐读算式,指名说说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问:这题为什么要写余数?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5、揭题:今日我们学习的就是有余数的除法。
6、小结:
在平均分时,假如分到确定程度,剩下的已经不够再分为一份时,就
可以用有余数的除法来表示。
二、教学教材第 60 页例 1。
1、出示例 1(1)
用算式表示,说说算式的含义。
2、出示例 1(2)
(1)
用算式表示。
(2)
说说算式的含义。
(3)
说说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4)
余数表示什么?
(余数表示在平均分时,假如分到确定程度,剩下的已经不够再分为
一份时剩下的。)
三、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第 60 页做一做第 1 题。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获得了什么?
五、作业设计
完成教材第 60 页做一做第 2 题。
【板书设计】有余数除法的生疏
10 根小棒,每 2 根一份,可以分成 5 份;10÷2=5
10 根小棒,每 3 根一份,可以分成 3 份,余 1 根;10÷3=3……1
读作:10 除以 3 等于 3 余 1
10 根小棒,每 4 根一份,可以分成 2 份,余 2 根;10÷4=2……2
10 根小棒,每 5 根一份,可以分成 2 份根;10÷5=2
10 根小棒,每 6 根一份,可以分成 1 份,余 4 根;10÷6=1……4
其次课时 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教学内容】教材第 61 页例 2,教材第 64 页第 1、2 题。
【教学目标】
1、学问与技能:知道余数确定要比除数小。会口算简洁的有余数的
除法。
2、过程与方法:经受操作、观看、争辩的过程,体会余数比除数小
的道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究余数和除数关系的过程中,学习简洁
的数学思考。
【教学重点】进一步体会有余数除法的意义,生疏余数小于除数。
【教学难点】在观看、操作、推理、验证、归纳的过程中发觉余数和
除数之间的关系,并理解应用其关系。
【教学预备】小棒、活动卡片。
【教学过程】
一、活动引入:
今日这节课咱们就来比一比谁是最棒的,大家有没有信念?(有!)
1、有三只小猴子知道同学们这么有信念,也想和大家一起学习呢!
瞧,它们来了。来之前三只小猴子各摘了一些桃子,预备包装好后,拿去参
与动物联欢会,可是在包装时却遇到一些问题,想请同学们帮帮忙,你们情
愿吗?
2、出示活动卡片一:18 个桃子,每盒装 6 个,可以装几盒?
师:第一只小猴子挠挠头说:8 个桃子,每盒装 4 个,可以装几盒?
谁能帮帮小猴子?
生:可以装 2 盒。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是算出来的,8 ÷4 = 2(盒)(师板书算式)
师: 你真会思考!
3、出示活动卡片二:9 个桃子,每盒装 4 个,可以装几盒?
来看看其次只小猴子的问题吧: 9 个桃子,每盒装 4 个,可以装几
盒?
师:谁情愿帮帮忙?
生:我认为可以装 2 盒,还剩下 1 个。
师:你真棒,要是能用算式表示出来就更棒啦!
生:能! 9÷4 = 2(盒)……1(个) (师板书算式)
师:为什么会余下 1 个?1 盒装几个?
生:1 个不够装 1 盒。
师:你真会动脑筋,小猴子可得感谢你呀!
4、出示活动卡片三:我摘了一些桃子,每盒装 4 个,装了也有多余
的。猜一猜,会余下几个桃子?
师:看,第三只小猴子迫不及待地说:我摘了一些桃子,每盒装 6
个,装了也有多余的。猜一猜,会余下几个桃子?
师:是呀,会余下几个桃子?你来猜。
生: 1 个、2 个、3 个、4 个、5 个、6 个、7 个、8 个……(生说,
师板书)
二、活动探究:
1、提出要求:用小棒外代表桃子来分一分,同座位 2 人分工合作。
2、拿出 10 根小棒,每 4 根一份,分一分,用算式表示分的结果。
10÷4 = 2(盒)……2(个)
3、拿出 11 根小棒,每 4 根一份,分一分,用算式表示分的结果。
11÷4 = 2(盒)……3(个)
4、同学分别拿出 12、13、14、15、16 根小棒,每 4 根一份,分一分,
用算式表示分的结果。然后汇报,老师板书算式。
12÷4 = 3(盒)
13÷4 = 3(盒)……1(个)
14÷4 = 3(盒)……2(个)
15÷4 = 3(盒)……3(个)
16÷4 = 4(盒)
5、观看沟通
(1)
现在请大家把小棒放在一边,然后认真观看你们写的这些除法
算式有什么特点呢?把你观看到的在小组内说一说。(生沟通,师巡察)
(2)
同学汇报:这些除法算式有什么特点呢?谁想说?
预设:它们的除数都相同;这些除法算式有的有余数,有的没有余数;
师:为什么有的算式没有余数?而有的算式有余数呢?
生:正好分完……
师:这些算式还有什么特点呢?请各小组再观看一下算式里其它几个
数字的大小关系。
在小组内说一说。(生小组内争辩,师巡察)
师:哪一小组情愿把你们的新发觉说给大家听?
生:我发觉余数都小于除数。
师:你的发觉真了不起!请其他小组看一看你们的算式里也都是余数
小于除数吗?
6、分析缘由
师:为什么余数小于除数呢?请各小组争辩争辩。
生:我以 13÷4 = 3(盒)……1(个)这道算式为例,13 个桃子每
4 个分一份,可以分成 3 份,还剩下 1 个不够分一份,不够分所以余数比除
数小。
师:余数等于除数行吗?余数大于除数呢?
生:……
7、总结:通过学习,同学们发觉了——在有余数的除法里,余数一
定要小于除数。(板书:余数 < 除数)
三、巩固练习
1、回答第三只小猴的问题:我摘了一些桃子,每盒装 4 个,装了也
有多余的。猜一猜,会余下几个桃子?
(会余下 1 个或 2 个或 3 个桃子)
2、猜猜余数会有哪些?
(1)、当除数是 5 时,余数可能是 —————————;
(2)、当除数是 8 时,余数可能是 —————————;
(3)
、当除数是 2 时,余数可能是 —————————。
2、依据算式中的余数,猜一猜,除数可能是几?最小是几?最大是
几?
()÷(A)=()……3
()÷(B)=()……8
()÷(C)=()……4
()÷(D)=()……12
3、在一道有余数的除法算式里,除数是一个一位数,商是 7,余数
是 8,除数是几? (由于除数比余数大,且是一位数,所以除数只能是 9)
4、教材第 61 页做一做。
四、活动总结
今日这节课你有什么感受?有哪些收获呢?
五、布置作业:
教材第 64 页第 1、2 题。
【板书设计】
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8÷4 = 2(盒)
9÷4 = 2(盒)……1(个)
10÷4 = 2(盒)……2(个)
11÷4 = 2(盒)……3(个)
12÷4 = 3(盒)
13÷4 = 3(盒)……1(个)
14÷4 = 3(盒)……2(个)
15÷4 = 3(盒)……3(个)
16÷4 = 4(盒)
余数﹤除数
第三课时 除法竖式
【教学内容】教材第 62~63 页例 3、4,教材 64~65 页练习十四第 3~
6 题。
【教学目标】
1、学问与技能:让同学初步学会除法竖式的写法,会列竖式计算表
内除法。知道除法竖式各部分名称。
2、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分一分、摆一摆,使同学进一步理解有余
数的除法,把握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培育同学观看、比较、综合的力气。
【教学重难点】学会除法竖式的写法,并能正确列竖式计算表内除法。
【教学预备】13 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诀求商
24÷6= 28÷4= 49÷7= 35÷7=
2、11÷5=
3、加法、减法和乘法可以用竖式计算,除法也可以用竖式计算。这
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除法竖式。(板书课题)
二、教学写除法竖式。
1、出示教材第 62 页例 3:13 根小棒,每 4 根分一组,结果怎样?
2、同学动手分一分。
3、说说分的结果。想一想怎样用算式表示这个结果呢?
13÷4=3(组)……1(根)
4、说说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5、用竖式表示上面的过程。
(1)
板书竖式
4
1 3
1 2
3
1
(2)
这就是除法竖式,很惊异吧!认真观看,同桌相互说说有什么
不明白的地方。
同学质疑:①12 表示什么?②1 是从哪里来的 ?
(3)
被除数 13 表示要分的 13 根小棒,怎么分的呢?平均分成 4 组,
每组 3 根,一共分掉了几根?(4×3=12)下面的 12 也就是分掉的 12 根。
一共有 13 根小棒,分掉了 12 根,分完了吗?用一共有的 13 根减去
分掉的 12 根,13 - 12 得 10,就在横线的下面写 1。1 表示分过后剩下的,
强调:这个 1 不是任凭写的,13 减 12 得 1,所以在横线下面写 1。别忘了
把横式等于号后的商写上。到这里这道题的竖式才算做完。
(4)
同学在纸上写一遍。
6、出示问题:16 根小棒,每 4 根分一组,结果怎样?竖式怎样写?
同学独立分,指导同学写出竖式。
4
1 6
1 6
4
0
说说竖式中的 0 表示什么?(正好分完,没有剩余)
7、强调:列除法竖式时也要留意相同数位要对齐。
8、练习:教材第 62 页第 1、2 题。
通过摆一摆,圈一圈得出结果,并正确写出除法竖式。
三、教学教材第 63 页例 4
1、出示例 4:43÷7=□……□
2、引导同学计算。
(1)
想 7 的乘法口诀。
(2)
想 7 和几相乘的积接近 43,并且小于 43?
(3)
列出正确的竖式。
(4)
思考:商 7 行吗?为什么?
(7×7=49,43 不够 49 来分,商大了。)
商 5 行吗?为什么?
(5×7=35,43 减 35 得 8,余数比除数大,商小了。)
四、巩固练习。
1、教材第 63 页做一做。
2、教材第 64 页练习十四第 3 题。
3、教材第 65 页练习十四第 4、5 题。
4、教材第 65 页练习十四第 6 题(上)。
(想除数和几相乘的积接近被除数,并且小于被除数)
五、总结:列除法竖式时商要和被除数相同数位对齐。想商时应当想
除数和几相乘的积接近被除数,并且小于被除数
六、布置作业:教材第 65 页练习十四第 6 题(下)。
第四课时 练习课
【教学内容】教材第 65~66 页练习十四第 7~15 题
【教学目标】
1、学问与技能:使同学进一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把握用竖式
计算的方法,能正确的进行有余数除法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练习,挂念同学进一步加深理解有余数除法的
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育同学观看、比较、综合的力气
【教学重难点】通过练习,挂念同学进一步加深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
义;进一步把握用竖式计算的方法,能正确的进行有余数除法的计算。能正
确的进行有余数除法的计算。
【教学预备】小棒
【教学过程】
一、揭题
1、口算
7×7 9×6 21÷3 3×4
24÷8 12÷2 35÷7 4×7
6×9 48÷8 18÷2 56÷7
2、口答。
15 里面最多有( )个 4 53 里面最多有( )个 7
44 里面最多有( )个 8 33 里面最多有( )个 6
3、今日我们就来练习有余数的除法。(板书课题)
二、巩固练习
1、教材第 65 页练习十四第 7 题。
(1)
同学分组争辩,题中两题是否有错误。
(2)
同学汇报
(第 1 题没写余数;第 2 题的商小了导致余数比除数大。)
(3)
余数为什么比除数小?
(余数是在被除数被除数平均分时多余的,并且剩余的不够 1 份。)
2、教材第 65 页练习十四第 8 题(上)。
点四名同学演板,其他同学独立练习。
强调:留意书写格式。
3、教材第 66 页练习十四第 9 题。
先计算,再分类。
4、教材第 66 页练习十四第 10 题。
发觉:除数×商+余数=被除数
用这一规律可以检验计算的正解性。
4、教材第 66 页练习十四第 11 题。
同学推断,说明理由。
5、教材第 66 页练习十四第 12 题。
6、教材第 66 页练习十四第 14 题。
余数最大是几?为什么?
7、教材第 66 页练习十四第 15 题。
提示:依据第 10 题得出的规律,先填除数,再计算出被除数。答案
很多。
三、全课小结
今日我们练习了有余数的除法,在计算时要想被除数中最多有几个除
数,还要留意余数确定要比除数小。
四、作业设计
教材第 65 页练习十四第 8 题(下)、教材第 66 页练习十四第 13 题。
第五课时 解决问题(一)
【教学内容】教材第 67 页例 5,教材 69 页练习十五第 1、2 题。
【教学目标】
1、学问与技能:让同学进一步加深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并能运
用相关学问,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生疏的生活事例的探讨和争辩,初步学会用
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洁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解决较简洁问题中,感知余数在生活中的
机敏应用,获得运用学问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运用恰当的方法和策略解决跟余数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让同学经受运用有余数除法学问解决问题,能够依据实
际状况对“余数”合理进行取舍。
【教学预备】小棒。
【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
1、( )里最大能填几?
( )×6<57 ( )×7<43 ( )×5<38
( )×4<31 ( )×8<26 ( )×9<60
2、用竖式计算
20÷6= 34÷5=
留意余数要比除数小。
3、20 个同学去划船,每条船最多坐 4 人。他们至少要租多少条船?
二、教学教材第 67 页例 5。
1、出示教材第 67 页例 5:22 个同学去划船,每条船最多坐 4 人。他
们至少要租多少条船?
2、说说题迥的条件和问题。
3、“最多”、“至少”是什么意思?
(“最多”是指一条船乘坐的最多人数,不能再多,多了出危急。但
可少坐,如 1 人、2 人、3 人。“至少”是指这 22 个同学一起划船不丢下一
人,但花钱少所需要租船的条数)
4、同学用小棒摆一摆,看看至少得租多少条船?
5、老师在黑板用画圈的方法得出至少得租多少条船?(至少 6 条)
6、思考:如何用数学算式来表示这一过程?
7、列式计算
22÷4=5(条)……2(人)
8、争辩:为什么计算与我们摆的结果不一样?是计算出了问题吗?
(1)
租 5 条船会毁灭什么状况?(有 2 个同学不能参与划船)
(2)
多的 2 个同学要划船应当怎么办?他们能租 1 条船吗?
9、他们至少要租多少条船?(至少 6 条)
10、检查:5 条船最多可坐 5×4=20(人),22 人确定坐不下。6 条
船最多可坐 6×4=24(人),22 人确定能坐下。解题正确。
11、计算一下:
假如题中的 22 个是 21 个,他们至少要租多少条船?
假如题中的 22 个是 23 个,他们至少要租多少条船?
12、小结:本题就是有余数的除法在现实生活中的一个应用,这类状
况需要在计算的商的基础上加 1。
提示同学:这只能运用在有余数的除法中,没有余数的不能这样。
三、巩固练习
1、教材第 67 页做一做第 1 题。
2、教材第 67 页做一做第 2 题。
(1)10÷3=3(个)……1(元)
(2)
多余的 1 元还能买到一个 3 元的面包吗?
(3)
本题是有余数的除法在现实生活中的又一个应用,这类状况计
算出的商就是结果,后面的余数不需要考虑。
3、生活中,遇到余数的问题,什么时候需要加“1”,什么时候不加
“1”呢?
这是老师和同学们收集的生活中的余数问题,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进行
争辩解决,你可以写写算算,也可以勾一勾、画一画。(每组 1 个题目,组
组各不相同,在沟通中加大信息量,多方位了解生活中的余数现象。)
为同学供应图文并茂的生活中的余数问题:
1、秋游搭帐篷,一共有17 人,每个帐篷住3 人,至少需要搭几顶帐
篷?
2、有 20 元钱,每块橡皮 3 元,最多可以买几块橡皮?
3、学校女生合唱队 25 人到宾馆住宿,每个房间只能住 3 人,请问:
至少需要几个房间?
4、潍坊萝卜格外好吃,我买了16 个,想装袋保鲜。每个保鲜袋装3
个,至少需要几个保鲜袋才能将萝卜全部保鲜?
5、17 米长的布做演出服,3 米做一件,最多做几件?
6、37 人乘车,每车坐 5 人,至少需要几辆车?
7、50 元钱买书,每本 7 元,最多可以买几本?
同学沟通,在沟通中加深对生活中的余数现象的再生疏。
【设计意图:通过学习、体验,同学能够举出“进一”、“去尾”的生
活实例,那同学就确定是真正把握了,但是当同学虽然已经理解了但因受表达
力气、概括力气和生活阅历的限制想说又说不出来,举不出例子来的时候, 我们
以往遇到这种状况往往实行回避的方法。但我在这里用供应例子的方法给孩
子们一个支点,降低表达的难度,挂念同学构建起余数的认知框架】
四、课堂小结。
余数在生活中真是太顽皮了,有时候需要加“1”,有时候需要舍掉,
一不当心就会出错。在今后的学习中、生活中,我们确定会经常遇到余数,
那我们应当怎么办?
对!开动脑筋、静心思考,依据实际状况进行合理的取舍,做余数永
久的好朋友。
五、布置作业。
教材第 69 页练习十五第 1、2 题。
第六课时 解决问题(二)
【教学内容】教材第 68 页例 6,教材69~70 页练习十五第 3~7 题。
【教学目标】
1、学问与技能: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使同学明白在生活学习中的周期问题,可以通过用
有余数的除法这一学问快速精确得到解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同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到数学
好玩。
【教学重点】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学习中的周期问题
【教学难点】会利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预备】例题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口算: 33÷8= 34÷5= 64÷9= 28÷3=
二、教学教材第 68 页例 6
1、出示例 6:
依据下面的规律摆小旗。这样摆下去,第 16 面小旗应当是什么颜色?
2、说说小旗摆的规律。(颜色循环毁灭,每个循环三种颜色黄、红、
红循环。)
3、同座位摆一摆,照上面的规律摆小旗,第 16 面小旗应当是什么颜
色。(黄)
4、争辩:遇到这样的问题能不能用实际操作的方法?
(数小可以,数大就太麻烦了。)
能不能用数学方法来解决呢?(可以的)
5、在图中每 3 个圈一圈,有什么发觉?
(16 里面有 5 个 3 多 1)
6、这个过程可用什么数学方法表示?(除法算式)
列式:16÷3=5……1
7、说说除法算式中每个数表示的意思。
(16 表示第 16 面小旗;3 表示每个循环有 3 面小旗;5 表示按规律
摆了 5 次;1 表示按规律循环后剩余 1 面小旗。)
8、剩余 1 面小旗照旧是按规律摆的,在循环规律中第 1 面是什么颜
色?(黄)
9、假如余数是 2,那应当是什么颜色?假如没有余数,那应当是什
么颜色?
(假如余数是 2,应当是红色;假如没有余数,应当是红颜色。)
10、检查解答正确吗?
11、本题的 16 改成 27,答案是什么?
三、小结: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有很多类似的周期问题,都可以通过
用余数的除法这一学问去解决,这充分说明数学与生活是紧密联系的。
四、巩固练习
1、教材 69 页练习十五第 3 题。
2、教材 69 页练习十五第 4 题。
这样的题首先要找出摆的规律,每个循环有几个珠子?
3、教材 70 页练习十五第 6 题。
(1)30÷7=4(个星期)……2(天)
(2)
说说上面算式每个数的含义
(重点:4 表示有 4 个星期,也就是说这 30 天里确定有星期一、
二、……六、日各 4 个)
(3)
题中说有 5 个星期六和星期日只能是什么日期?
( “4”里面已经有 4 个星期六和星期日,还差 1 个,只能是这 4
个星期之外的时间,也就是这个月的最终 2 天,这样 29 日星期六,30 日星
期日,所以 6 月 1 日星期一。)
五、总结
六、布置作业:教材 70 页练习十五第 5 题。
题中第(2)问由同学说,最终统一:第30 盆应当摆什么颜色的花?
第七课时 练习课
【教学内容】教材 70~71 页练习十五第 7~11 题。
【教学目标】
1、学问与技能:使同学进一步把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解
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练习,让同同学疏数学来源生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育同学宠爱数学的感情。
【教学重点】使同学进一步把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实
际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余数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27÷9= 56÷7= 30÷8=
2、竖式计算
70÷9= 45÷5= 34÷6=
3、按下面的规律排列,第 26 张是什么样的脸?
二、巩固练习
1、教材第 70 页练习十五第 7 题。提示:有几个 3 厘米?
2、教材第 70 页练习十五第 8 题。
(1)
每束花是怎样组成的?
提示:每束花的组成不能变。
(2)
分别求出每种花各包含几个组成 1 束花的枝数
(3)
回答题中问题
(4)
为什么要以最小的那个为答案?
3、教材第 71 页练习十五第 10 题。
(1)
复习余数加 1 的状况
(2)
第(3)个问题一般是先住满大房,剩余的住小房。
4、教材第 71 页练习十五第 11 题。
(1)
求出在 10~20 之间比几个 3 多 1 的数。
(13、16、19)
(2)
求出在 10~20 之间比几个 5 多 1 的数。
(11、16)
(3)
数 16 重复说明什么?
(两个条件都符合,这就是题目的答案。)
三、总结
本单元结束了,你知道了些什么?
(为什么余数要比除数小,在用除法解决问题时,答案有时要用商加
1.……)
四、布置作业
教材第 71 页练习十五第 9 题。
第八课时 小小设计师
【教学内容】教材第 72~73 页。
【教学目标】
1、学问与技能:会用供应的图形通过平移和旋转设计自己宠爱的图
案。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设计图案,挂念同学进一步理解什么叫“平移”
和“旋转”。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育同学的审美观念,提高同学的审美力气。
【教学重点】通过设计图案,挂念同学进一步理解什么叫“平移”和
“旋转”,同时通过平移和旋转图形,设计出秀丽的对称图案。
【教学难点】鼓舞同学创新,设计与数种不同的、带有个人风格的、
自己宠爱的秀丽图案。
【教学预备】图案资料、正方形纸、剪刀。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今日这节课,老师为大家带来了几幅精致的图案,让我们共同来
观赏,好吗?
2、出示放大的图案,同学观赏。
3、你在什么地方见过类似的图案?(桌布、墙纸、地板等)
4、说说这些是怎样设计出来的?
(它们都是由一个图形经过轴对称、平衡、旋转等方法变换得到的)
二、揭示课题
三、剪图案
1、打开课本第 123 页,剪下上面的 4 个图案。
2、将剪下的每个图案剪成一个个独立的图形。
(老师演示)
提示同学:留意使用剪刀时的平安。
四、设计新图案
1、老师演示图案的形成过程。
2、鼓舞同学用剪下的图形设计图案。
(1)
看一看。我们刚才一起动手用剪下的图形设计了一幅图案,同
学们,你们也能这样吗?
(2)
观赏完别人的设计,现在请你们自己当设计家,设计出自己宠
爱的图案。先想一想用哪些图形,按什么规律排列。将设计好的图案放在教
材第 123 页的方格图里。
(对不同的同学提出不同的要求,他们可选择适合自己的工具或自己
宠爱的工具,完成各自的作品。)
(3)
比一比。将完成的作品呈现出来。请同学们走一走,看一看,
你最宠爱谁的作品,就静静地告知他。
五、呈现同学作品
对一些有独创性、设计新颖、美观的作品,可在展台上呈现完后再贴
在黑板上展览,对于其他同学也要赐予鼓舞。
六、总结
今日,这节课我们一起观赏了图形的美,感受了美,并用双手制造了
美。老师期望大家在今后的生活中,不仅能画出秀丽的图案,还能够用美的
语言、美的行为和美的心灵去装饰我们的生活!
七、布置作业:
课外设计自己宠爱的图案(不愿定是教材供应的那些图形)。
肇州的英文译语怎么说-扇贝的做法
更多推荐
小学二年级人教版数学下册教案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