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词词典典译版权威词典官方网站-2015年12月19日
2023年10月2日发(作者:新东方游学)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5篇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篇1
一教材内容安排
冀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共安排了八个单元,“数
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活动”等四个领域的内容
安排如下:
(一)数与代数(共4个单元)
●第二单元——除法
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计算,连除、乘除混合和解决简单问题。
●第四单元——计算器
了解计算工具的发展历史,认识计算器,会用计算器计算及探索简单的数学
规律。
●第五单元——认识更大的数
结合具体事例,认识比万大的数,会用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了解十进制
计数法,会用数表示事物。
●第七单元——倍数和因数
了解自然数,知道奇数、偶数、质数、合数,知道
2、3、5倍数的特征。
(二)空间与图形(共3个单元)
●第一单元——升和毫升
认识升和毫升,在“玩水”实验的过程中,了解1升=1000毫升。 ●第三
单元——线和角
通过生活中熟悉的例子,认识直线、线段和射线,知道平角、周角,会用量
角器测量角,会画指定度数的角和用三角板画30?、45?、60?、90?角。
●第六单元——垂线和平行线
结合生活中熟悉的例子和画图,了解平面上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会用直尺
画一条直线的垂线和平行线。
(三)统计与概率(1个单元)
●第八单元——统计
认识众数,进一步理解平均数和众数两个统计量的不同意义,认识一格表示
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读条形统计图。
(四)综合应用(共4个活动)
●参观植物园——结合“除法”单元设计
选择学生比较熟悉的、感兴趣的“参观植物园”的事情,让学生通过小组合
作,综合应用知识解决参观植物园这个活动中租车和设计参观线路的问题。
●体验大数目——结合“认识更大的数”单元设计
通过用计算器计算心跳100万次大约多长时间,100万小时相当于多少年以
及100万张复印纸摞在一起有多高等,感受大数目。
●全家的休息日——结合“倍数和因数”单元设计
结合聪聪家三口人不同的休息时间,学习用数学的方法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
际问题。
●读书调查——结合“统计”单元设计
通过读课外书调查,经历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综合运用已
有的知识和经验估算读书的字数,并对读课外书进行指导。
二、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升和毫升
升和毫升是《数学课程标准》“空间与图形”领域中测量的内容,主要包括
认识“升”和“毫升”以及二者之间的换算关系。
第二单元除法
本单元内容是在学生三年级学习了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
及连乘的基础上安排的。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是小学阶段数学计算教学的重
点和难点,是本套教材最后一次安排整数除法的单元。主要内容是三位数除以两
位数和乘除混合运算及解决简单应用问题。
三线和角
本单元内容是《数学课程标准》“空间与图形”领域图形的认识中的内容,
是在学生认识了角,会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及对线和角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的
基础上学习的。主要包括直线、线段和射线,角的概念、角的度量和角的画法等
内容。单元最后安排了探索乐园,通过找规律的活动,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
简单的推理能力。
5、在操作、实验等探索性、挑战性活动中,感受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四计算器
本单元是在学生认识了万以内的大数,掌握了三位数加减法、两位数乘两位
数、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基础上学习的。主要内容包括:计算器的演变、用计算
器计算,最后安排了“探索乐园”,用计算器探索特殊运算中的数学规律。
五认识更大的数
本单元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万以内的数,理解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
位上数字表示的意义,会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计算的基础上学习的。这是本套教
材最后一次安排数的认识单元。主要内容包括:认识亿以内的数、用万、亿为单
位表示大数,了解十进制计数法,会用数表示事物等。单元最后设计了“体验大
数目”的综合应用活动。
六垂线和平行线
本单元是在本册教材第三单元初步认识了线段、直线、直角和用量角器测量
角的基础上学习的。主要内容包括:认识垂线和平行线;画垂线、长方形、正方
形和画平行线。
七倍数和因数
本单元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亿以内的数,掌握万以内加、减、乘、除计算的
基础上学习的。主要内容有:自然数、奇数、偶数;倍数和探索
2、3、5的倍数的特征;因数和和分解质因数等。这些内容是以后学习公倍
数、公因数、约分、通分、分数四则运算的重要基础。
八统计
本单元内容是在第一学段学生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有所体
验,会用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格表示一个单位)表示统计结果,能根据统计图
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初步了解平均数的意义和求简单平均数基础上
学习的。主要内容包括:求稍复杂数据的平均数、理解众数的意义和求众数、用
条形统计图(一格表示多个单位)表示数据和读统计图表等。
本单元教育目标:
1. 通过实例,了解平均数、众数的意义,会求数据的平均数和众数,并解
释结果的实际意义。
2. 通过实例,进一步认识条形统计图(一格代表多个单位),能用条形统计
图有效的表示数据。
3. 能从报刊杂志、电视等媒体中,有意识地获得一些数据信息,并能读懂
简单的统计图表,能用统计知识描述并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4. 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借助统计量、
统计图来表述和交流。
三、教学方法与措施
(一)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选择日常生活中学生熟悉的事物,帮助学生学习数学、理解数学。教材中典
型事例,是学生非常熟悉的、能够理解的,既帮助学生学习、理解所学的知识,
又能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时,要借助学生熟悉的典型
事物,让学生轻松、愉快的学会数学,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
(二)重视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
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发现实际问题中所包含的丰富的数
学信息,探索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鼓励学生尝试独立解决某些简单的实际问
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在数学活动中,发展学生的数感
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素材,并及时补充、丰富一些课程资源,
关注学生数感的培养,把学生数感的培养贯穿在数学学习的全过程。
(四)在操作和体验中学习数学
教学活动中,要重视这些操作活动对学生学习、理解数学的重要意义,给学
生一定的动手操作的时间,并充分利用操作过程学好数学知识,培养操作技能。
(五)把读统计图、表贯穿在统计学习的全过程。
数学活动中,要把过去“讲”知识,“教”作图变为学生的自主读书、观察
和感悟,使学生既掌握统计知识,又培养自主学习、获取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篇2
一、学生现状分析
四年三班共37人,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比较感兴趣,接受能力较强,学习态
度较端正。但也有部分学生自觉性不够,不能及时完成作业、上课精力不能集中
等,对于学习数学有一定困难。所以在新的学期里,在端正学生学习态度的同时,
应加强培养他们的各种学习数学的能力,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解决问
题的能力,帮助孩子学到有价值的数学。
二、本册教材的知识系统及结构
本册教材包括:
简易方程,多边形的面积,因数与倍数,认识正负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对称、平移与旋转,分数加减法,统计,可能性。
教材的编写特点:
1、素材的选取具有现实性、科学性和时代性。
2、坚持:“情境串”带动“问题串”。
3、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解决问题的需要出发,优化知识结构。
4、注意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5、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拓宽学生的视野。
三、教学目的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方程的意义、等式的性质;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景中
的数量关系,回佣等式的性质解简易方程;能够运用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
题。
2、结合具体实例,知道2、3、5的倍数的特征;能找出100以内地、3、的
倍数;理解奇数、偶数、质数、合数的含义;会分解质因数。
3、结合现实生活,理解正负数的意义;会用正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
意义的量;借助温度计比较正负数的大小。
4、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分数的意义;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认识真分数、
假分数,并能够将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能运
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5、结合具体实例,理解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及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意义,
会找两个数的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和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结合现实素材理解约
分的意义,会约分;会计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及加减混合运算;会进行分数与小数
的互化。
6、初步了解简单的统筹法和优选法。
四、主要教改措施及思路
1、切实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重视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
中学习和理解教学。概念教学要联系实际,加强探索性,让学生在体验过程中加
深对知识的理解。
2、重视方程教学,初步建立代数观念。
3、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学习数学的兴趣。重视
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4、重视口算、估算的平日练习。
5、全面合理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篇3
一、班级情况分析
1、学习习惯和兴趣
我班共21人,整体上讲,良好的学习习惯已经初步养成,大部分同学都能
很好的完成作业,学习数学的兴趣浓厚,但个别同学的基础较差,学习的积极性
不高,需要老师的调动。培养动手参与、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的学习习惯。
2、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1)绝大多数的学生已经掌握上半学期所学的知识,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
简单的实际问题。
(2)少数同学的思维较灵活,有着探索规律的精神。
(3)个别学生从知识到实践的跨越有一定难度。
二、教学目标
1、学习习惯:
(1)进一步培养学生勤学习、爱动脑的好习惯。
(2)继续加强纪律教育。
(3)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和综合的能力。
(4)培养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能受到爱祖国、爱科学等方面的教育。
(5)认真听讲,按时完成作业,作业干净整洁。
(6)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重视学生养成检验的习惯。 2、知识与技能:
(1)经历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数及简单数量关系过程,了解小数的意义,认
识分数。
(2)经历探索物体与图形的形状、大小、运动和位置关系的过程,了解平面
图形的基本特征。
(3)经历数据收集、整理、分析和描述的过程,掌握一些数据处理的技术
3、数学思考方面:
(1)能对现实生活有关的数字信息做出合理的解释,会用数、字母和图形描
述并解决现实世界中的简单问题。
(2)在探索物体的位置关系、平面图形特征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收集的信息,并进行归纳、分析和条理。
(4)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
4、解决问题方面:
(1)能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2)能借助计算器解决问题。
(3)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
5、情感与态度方面:
(1)对周围环境中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务具有好奇心,能够主动参与教师组
织的数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与引导下,能积极地克服数学活动遇到的困难,有克服困
难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3)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借助数学方法
来解决,并可以数学语言来表述和交流。
四、方法与措施
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本册教材的重、难点,应采取以下教学措施:
1、教师本人要加强学习,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及《数学教参》,改变
以往的教学观念,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进步,使学生在学习态度上变得积极主
动。
2、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气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激发学生
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使每个学生在各自不同的基础上都
能得到提高。
3、认真备课,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充分利用教具和电化教学手段,激发学
生学习兴趣
4、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课内学知识,课外学技能,运用理论,使学生
真正做到将知识的掌握灵活运用。
5、对学生作业做到面批面改,抓住后进生,课上要多提问,课下多辅导。
6、精讲多练,熟能生巧.
7、建立学习小组,使学生互相帮助,互相促进,形成团结合作的精神。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篇4
一、学术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们学科的教学工作以新课程标准的新理念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
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线,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核心,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
力和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的能力为重点,以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为突破口,积极实践
“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学习,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大
胆创新,努力培养学习型人才。
这个教学班是四年级。全班34人,原数学基础在全镇中等水平。这个班一
半的外国学生是后进生。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后进生的培养和引导。
二、本学期本课程的教学目标、要求和任务
(一)知识和技能:
1、知道“十万”、“百万”、“百万”、“十亿”、“十亿”、“千亿”
的计数单位,知道自然数,掌握十进制的计数方法,按几级读写一亿以内和一亿
以上的数字,按要求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出一个数的近似值。体验和感受大
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数感。
2、我会把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写下来,再除以两位数,我会相应的估计
和检查乘除。
3、你可以用一位数数两位数(乘积在100以内),用一位数数几百个十,用
整十除以整十,再用整十除以几百个十。
4、知道直线、射线、线段,知道它们的区别;知道几个常见的角度,你会比
较角度,用量角器测量角度的度数,按照指定的度数画出角度。
5、认识垂直线和平行线,用尺子和三角形画垂直线和平行线;掌握平行四边
形和梯形的特点。
6、学习图形学的相关知识,结合生活情境和探索活动,发展空间概念。
7、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图,学习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了解统计在现实
生活中的作用。
(二)流程和方法
1、从现实生活中体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
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初步了解作战计划的思想,培养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形
成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2、养成认真工作,书写工整的好习惯。
焦点:
对大数的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二位数除,角度的测量,平行四边形和梯
形的理解。
困难:
通过简单的例子,让学生初步了解运筹学和博弈论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
用。
1、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在学好基础知识的前提
下,提出不同的问题,大胆质疑,努力创新。
2、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注重学习过程,注重思维能力的培
养,增强学生整合知识的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3、认真学习教材,了解学生提高课堂效率,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
生对数学的热爱。
4、在教学中,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提高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能力。
5、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终身学习的愿望。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篇5
【教材分析】
从本册教材和前后教材的联系,各单元教学内容在全册教材中的地位、作用
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认真进行全册教材分析。全册教材共安排9个单元。
1.“数与代数”领域一共安排了5个单元,分别教学“升和毫升”“两、三
位数除以两位数”“解决问题的策略”“可能性”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升
和毫升”主要让学生认识容量以及容量单位升和毫升,知道1升=1000毫升。这
是在学生认识了长度、质量、时间、面积等计量单位以及他们之间进率的基础上,
认识的有一类量。“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主要教学三位数除以两位数,是在
整数范围内最后一次学习除法计算。对学生完整地理解除法计算的方法,形成必
要的知识技能,以及将来进一步学习小数除法的计算都有重要意义。
“解决问题的策略”运用学过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是小
学数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在第一学段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初步了解同一数学问题
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积累了一定的解决问题的经验。为了帮助学生把这些具
体经验上升为理性的数学思考,体验策略的有效性和提高灵活运用策略解决问题
的能力,教材从本册开始,每册安排一个单元,相对集中地介绍学生在解决问题
时需要经常使用的、基本的解题策略。突出解决问题方法的选择、计划和运用,
通过对方法的反思、内化促进策略的形成,增强使用和选择“策略”的自觉性,
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册教材主要教学用列表的方法整理条件,分析数量关系,
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可能性”这部分内容教学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主要包括简单的随机现象,简单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以及可能性的大小。教材
安排了两道例题,先教学简单的随机现象,再教学简单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
大小。“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主要教学混合运算的顺序和列综合算式解答两步计
算的实际问题。本单元教学的都是两步混合运算。
2.“空间与图形”领域安排2个单元,分别教学“垂线和平行线”和“观察
物体”。“垂直和平行线”主要教学射线、直线,角的概念,量角,锐角、直角、
钝角、平角和周角,画角。这是在学生直观认识角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认识
直线的基础上,主要教学直线与直线间的位置关系,先教学平行,再教学垂直。
“观察物体”的主要教学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由5个、6个同样大的正方体
摆成的物体,以及两个简单物体的组合,使学生进一步学会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
的物体形状和相对位置,培养空间观念,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
3.“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领域安排一个单元,是第四单元“统计与可能性”。
主要教学分段整理数据,认识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体会游戏规则的
公平性。
4.“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结合相关内容,一共安排了3次活动,分别是“简
单的周期”“怎样滚得远”和“运动与身体的变化”。“简单的周期”主要引导
学生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探索并发现简单周期现象中事物的排列规律“运动与
身体的变化”结合统计教学,让学生设计方案,收集班级同学的年龄、身高、体
重、生日情况等方面的信息,并完成统计表或统计图。这一活动内容能激发学生
的兴趣,并让学生感受到身边有许多情况可以去了解和研究。“怎样滚得远”是
结合角的教学安排的,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物体从斜坡上向下滚动,在地
面上滚动的距离。有助于引导学生学会通过实验分析问题,并形成用数据说话的
严谨态度,培养实事求是的精神。
5.最后一个单元安排本册内容的“整理与复习”。
【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一)升和毫升;(二)两、三位数除以两位
数;(三)观察物体;(四)统计和条形统计图;(五)解决问题的策略;(六)可能
性;(七)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八)垂线和平行线;(九)整理与复习;
【教学目标】
1.是学生在具体的观察、操作活动中,认识容量以及容量单位升和毫升,初
步形成1升和1毫升的容量观念;知道升和毫升之间的进率,能进行简单的单位。
2.经历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笔算方法的探索过程,掌握试商和调商的方法,能
正确地进行笔算;能判断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商是几位数,能估计商的位是几。
3.能结合现实素材理解乘法与加减法、除法与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初步
理解小括号的作用,会脱式计算两步运算的式题。
4.初步认识射线和直线,能区分线段、射线和直线;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两条相交直线确定一个点;体会两点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知道两点间的距
离。
5.进一步认识角,知道表示角的符号和角的计量单位“度”。认识量角器,
会用量角器量指定角的度数,会画指定度数的角会用三角尺画30°、45°、60°、
90°的角。
6.进一步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知道平角和周角,理解锐角、直角、钝角、
平角、周角的大小关系。
7.能根据实际需要对数据分段整理,填写统计表,能对统计结果作出简单的
分析和判断。
8.在探索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笔算方法,进行有关的口算、估算的过程中,发
展类比迁移能力、合情推理能力,进一步发展数感。
9.在认识射线和直线的过程中发展空间想像能力;在研究角的度数,认识平
角、周角,认识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等学习活动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发展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
10.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学习有条理的思考,初步学习对结论的合
理性做出说明。
1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有效地与同伴合作,或者与同伴共同完成任务,
或者把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与同伴交流,体会合作的益处,进一步培养合
作意识。
12.通过数学学习活动,初步体验到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认识到许多
实际问题可以借助数学方法来解决,并可以借助数学语言来表述和交流,增加对
数学的亲近感。
13.在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猜测等数学活动中,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
性和挑战性,初步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增强理性精
神。
14.对不懂的地方或不同的观点敢于提出疑问,愿意对数学问题进行讨论,
发现错误能及时改下,初步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1.对三位数除以两位数进行笔算;正确判断商是几位数,商的位位是几。
2.能理解乘法与加减法、除法与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初步理解小括号的
作用,会脱式计算两步运算的式题。
3.定角的度数;画指定度数的角。
4.知条件想起或从所求问题想起的方法分析数量关系的学习过程。
【教学难点】
1.间隔排列的知识解决实际中的有关问题。
2.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作出正确的分析。
3.尺、三角尺等工具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或垂线。
4.习过程中对学生的分析、判断、创新等能力进行培养。
出糙率的英文翻译英语怎么说-室内设计培训班
更多推荐
小学数学上册四年级辅导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