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放脚的英文翻译英语怎么说-鲁豫有约 米勒


2023年10月1日发(作者:文山在线)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15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1

课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的口算.

2.使学生能利用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进行迁移类推,提高学

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的计算方法,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十几减几的口算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

口算卡片、投影片等.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口算【演示课件“”】

29 38 47 56

39 48 57 66

49 58 67 76

1 54

59 68 77 86

2 )里应填几?【继续演示课件“”】

5+( )=11 4+( )=12 5+( )=14

4+( )=11 2+( )=11 3+( )=12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继续演示课件“”】

1)出示例1115=□.

①启发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②汇报时,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思维,开发学生思维.

想加算减;

数的组成;

因为1165,所以1156

……

③启发学生想:十几减5还有哪些题?怎样计算?

使学生明确:

1156

1257

1358

1459

2 54

15510

2)出示例1124=□.

①启发学生分级讨论、交流.

②联系本题,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③启发学生想:十几减4还有哪些题?怎样计算?

使学生明确:

1147

1248

1349

14410

2.教学例2【继续演示课件“”】

1)分级讨论、交流,十几减3、十几减2有哪些题,怎

样计算?

2)汇报时,使学生明确:

1138 1129

1239 12210

13310

3.引导学生对比.

启发想的计算可以怎样想?使学生明确.

想加算减;

3 54

想十几的组成;

想:115=6→11-6=5 ……

114=7→11-7=4 ……

113=8→11-83 ……

112=9→11-9=2 ……

三、全课小结.

略.

随堂练习

1.“做一做”第1题【继续演示课件“”】,投影出示,启

发学生说明图意,独立填写.

2.“做一做”第2题【继续演示课件“”】,口算,竞赛.

3.练习五第3题【继续演示课件“”】,分级讨论交流,独

立填写.

(此题渗透统计思想,必要时教师做一下说明.

布置作业

练习五第45题(图片“练习四”、“练习五”)

板书设计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2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熟练掌握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

位数的口算方法。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4 54

2、通过练习能说明和归纳相应的口算过程,逐步形成口算

技巧,提高口算能力。

3、在正确口算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提高数学学习的

自信心,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中,初步感受数学的应

用价值。

教学重难点:

熟练口算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

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计算练习巩固

1、算一算,比一比,说一说。(练习七第1题)

认真观察这几组算式,你能发现什么?

2、先估算,再计算。

出示课本练习七的第2题,请学生先说出得数是几十多,再

算出得数。让学生说一说,估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然后再让学

生独立计算。

小结;估计时既要看清要加的数是整十数还是一位数,还要

看清两位数的十位、个位上的数各是多少。

5 54

3、不计算,比大小。

出示课本练习七的第3题,

小朋友们,不计算你能比出两边的大小吗?47+247+20

怎么比呢?同样是47,要加上的数大和就大,要加上的数小和

就小。47+2得四十几,47+20得六十几。

二、解决实际问题

1、出示课本练习七的第4题,指名读题,全班齐读。怎样

列式呢?要求学生独立列式填空。交流结果

2、练习七第5题,集体读题,理解题意,独立列式,完成

交流思考过程和结果。

三、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在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的计算上

有了哪些进步?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3

课例类别:部分探究

学习课目:数学

学习年段:小学一年级

学习时间: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使学生能够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

物体和图形,能够识别这几种物体和图形,初步理解相关概念的

6 54

意义。

·能力目标:

1、通过学生的观察及操作,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操作实践

能力。

2、小组合作:搓、切、搭等,使学生形成一定的合作意识

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数学活动,让学生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情感目标:让学生这样自由捏橡皮泥并展示作品等练习设

计,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对

数学知识日益浓厚的兴趣。

二、学习资源

1、多媒体动画:故事内容为机器人(带音乐)叮当来到了

小朋友们的中间,还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篮礼物,想知道有些什

么吗?赶快打开看看,你认识什么,就跟组里的小朋友说什么,

每人都说说。

2、各种物品的演示。

3、把“形状相同的”放在一块。

4、生活中的物品形状、举实例。

1)冰箱、洗衣机、彩电、柜子。

2)鞋盒、肥皂盒、酸奶盒、易拉罐、笔筒、乒乓球、皮

7 54

球。

三、学习实施方案

·学习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第3233

页。

·组织形式:小组合作讨论。

·学习流程:创设情景—讨论探究—巩固拓展—实际应用。

·评价方法:目标评价、师生互评、小组讨论评议。

·教学重点:认识所学几何图形,并说它们的名称。

·教学难点:从生活中找出各种形状的物品说名称。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形状为长方体、

正方体、圆柱、球的生活用品及放置这些用品的用具,遮盖这些

用品的用具(布或纸)

2)学生每人准备一盒橡皮泥、积木一盒。

·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

目标:从儿童喜爱的机器人叮当如上入手,激发学生的探究

欲望,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数学与课本数学知识的密切联系。

过程:电脑出示动画(见学习资源)

针对学生提出的生活中的 物品形状,说说是怎样分类的?

8 54

2、探究释疑:

目标:让学生 自主探究分类的方法。

过程:

1)教师用电脑出示讨论题:

a、说说你是怎样分类的?

b、把你分的“形状相同的”每一类物品告诉大家,你觉得

它们分别长的是什么样子?

c、你是怎样感觉到的?

2)让学生按以上步骤在小组中讨论,教师巡视。

3)交流:

探索的途径:指几生上台演示他们是怎样感知的,电脑再显

其过程(学习资源)

4)讨论与小结:

a、说说在你身边哪些物体的形状是这样的?

b、电脑抽象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几何图形、名

称。

3、巩固与拓展:

目标:利用电脑展示各种动态的练习使学生掌握认识所学几

何图形,并培养学生的积极的创造情感和浓厚的兴趣。

过程:

9 54

1)课本中的题改编:看图形,说名称。

2)数数制造叮当分别用了多少个长方体、正方体、圆

柱、球。学生可以独立数,也可以自由组合数。

3)搭学具:

活动:看看你们组的学具,并说说准备搭个什么?然后拿出

自己的积木,分工合作完成。

汇报:城堡、动物园、飞机、世贸大楼、航空的母舰……

4)转化:

其实,在我们生活中经常见的见到一些组合图形。比如说棒

棒糖吧,糖是球形、柄是圆柱形的。想想看,你能说出身边有哪

些是这样的例子?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4

设计思路

对于幼儿“>”和“<”看起来很抽象,实际上只要让他们

记住开口的方向,学习起来就容易多了,并且能增强他们学习的

兴趣和积极性,本课意在为幼儿创造一个 良好的学习氛围。第

一,根据“>”和“<”比较形象的特点,通过儿歌和身体感

知,让幼儿记住开口的方向;第二,以游戏贯穿活动内容。

活动目标:

1、认识“>”和“<”,理解不等式的含义,理解大小的

相对性。

10 54

2、学习把不等式转变为等式。

3、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和可逆性,锻炼幼儿运用数学知

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活动分析: 重点认识“>”和“<”,理解不等式的含

义,掌握相等与不相等的转化;难点是掌握“>”和“<”的方

向。

活动准备:

17只蜜蜂,5只蝴蝶的图片。

2、4朵红花、六朵黄花的图片。

3、数字卡片“7”、“5”、“4”、“6”以及“>”、

“<”、“=”卡片若干。

4、数字头饰两套,小猴子头饰若干。

5、数字小兔图一张,有关数字卡若干。

6、数字卡10张(装入猫头包内),铃鼓一个,磁带、录音

机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课题:认识“>”和“<”

1、问:“小朋友,现在是什么季节?”(春季)“春天来

了,蜜蜂蝴蝶飞呀飞呀,飞到我们幼儿园里来了,大家看一下,

飞来了几只蜜蜂?几只蝴蝶?”教师展示蜜蜂和蝴蝶的图片,幼

11 54

儿说出数量,教师贴上相应的数字卡。

问:“蜜蜂和蝴蝶比,谁多?谁少?”“那么,75

比,哪个数字大?哪个数字小?”

师:“我们可以在75之间放一个符号,让人一看就知道

哪边的数字大,哪边的数字小。我们以前学过‘=’号,能放

‘=’号吗?”启发引导幼儿,引出“>”,重点引导幼儿观察

大于号像张着嘴巴对着大数笑,大于号表示前边的数比后边的数

大,初步理解大于号的含义,说出“7”大于“5”。

2、问:“蜜蜂和蝴蝶的家在哪里?”(花园里),展示红花

和黄花的图片,让幼儿感知其数量的不同,引出“<”,重点观

察小于号像是在向左弯腰,撅着屁股的样子,屁股撅给小数瞧,

小于号表示前边的数比后边的数小,说出“4小于6。”

3、师:“大于号和小于号一个开口向左,一个开口向右,

很不好玩,我们得找规律记住它们。”启发幼儿找出内在规律:

“小朋友可以看一下,无论是大于号还是小于号,它们开口得方

向都对着哪一个数(大数),尖尖的小屁股对着哪一个数(小

数)。”

学习儿歌:大于号,开口朝着大数笑,小于号屁股撅给小数

瞧。

二、表演游戏:学做“>”“<”

12 54

找出4名幼儿做数字娃娃,戴上数字头饰,找两名幼儿分别

站在两个数字中间,用身体姿势表演>”“<”,幼儿读出“9

大于7”“7小于9。”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用凑十法计算6加几的题目,理解6加几的

计算过程并会口述.

2.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和迁移能力.

3.渗透函数思想,培养学生积极探索的精神和良好的计算

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6加几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熟练进行6加几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9加几,8加几和7加几的题

目,你们还记得怎么算吗?出示口算卡片: ,指名说口算过

程.(想:把8凑成10需要2,把5分成23

82等于1010再加3等于13

依次出示口算卡片,学生开火车口算.

13 54

投影出示

指名回答.

师:前一段时间我们学习了9加几、8加几和7加几的题

目,猜一猜今天我们该学习什么了?(6加几)

板书课题:6加几

二、指导探索.

1.教学例1

1)板书:

师:这道题该怎么算呢?请你们试着做一做.

学生尝试着完成.全班进行交流:

随学生口述的过程,教师演示课件6加几.

师:同学们能够用不同的方法计算这道题,说明你们很会学

习,谁愿意再用凑十法说说这道题的计算过程?

指名回答.教师板书:

问:为什么要把5分成41

2)板书:

指名回答.(如果有学生很快说出结果,要问他:你怎么算

得这么快?学生可能是由上一题 推算出来的,在此要给予鼓励

并引导学生用凑十法进行计算.如果没有上一题的结果,怎么算

66等于多少?)

14 54

学生分组交流.

指名回答,教师板书:

2.教学例2【继续演示课件6加几】

板书: □, □,

师:这几道题你会做吗?请你试着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后

交流:

(可能会出现几种做法:① ②想: ,所以

比较:哪种方法能很快说出得数?(用交换加数的位置,

来推算 比较简便.

三、巩固练习【继续演示课件6加几】

1

指名叙述图意:左边的叶子上有6只七星瓢虫,右边的叶子

上有5只七星瓢虫,一共有多少只七星瓢虫?

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订正:你是怎么计算的?

2

学生自己叙述图意列式解答.

订正:你是怎样计算的?

3.指名口算.

4.学生独立完成下题.

15 54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

五、游戏:投篮【详见探究活动】.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6

教学内容:课本72~73页。

教学目标:

1、通过问题的解决,让学生学会“9+?”的进位加法,初

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 教师尊重学生独特的思考,并促进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培养,让学生有自己学数学的兴趣。

3、理解凑十法的含义,在游戏中培养与人合作的观念,并

且有互相谦让的合作能力。

教具准备:挂图

学具准备:小棒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1、凑十“对口令”游戏。

师:我和大家一起做游戏,我说一个数,你们也说一个数,

这两个数合起来是10(老师用凑十的方法和学生做游戏。

2、揭题。

师:小芳今天帮妈妈送牛奶,现在这有两箱牛奶,可一共有

16 54

多少瓶呢,聪明的你们能够告诉她“有几瓶牛奶”吗?(板书课

题)

生:我通过数数,知道共有14瓶牛奶。

师:让我们列个加法算式。

19+5

2:也可以是5+9

师:对,可以列两个算式。9+5=?你会算吗?

二、合作探讨计算规律

1、动手操作。

师:你能用什么办法很快知道这一共有几瓶牛奶?

1:我是11个数的。

2:我注意到一个箱子里有10格,一行有5格,2行有

10格,再加上4格,就是14格。

3:我有更简单的方法,左边格子只差1个就是10格,

可以从右边拿过来1个,那右边就剩下4个,一共加起来就是

14个。

师:现在根据你们所想的方法,用小棒试着摆一摆。

(学生各自操作,教师应引导学生边操作边口述操作过

程。

指定一个学生演示,并口述操作过程:我是这样摆的:右边

17 54

已经有9个,从左边的5个格子里拿出1个放进去,盒子里就正

好是10个,左边还有4个,这时可以很快地看出一共有14个。

师:为什么你先拿1个放在格子里?

生:因为91 好朋友正好凑成10

师:箱子里原来有9个,再添上1个正好是10个,这种方

法也叫“凑十法”,要把9凑成10,就要想9加几得1091

10,就从左边的5个中放进1个,和9个凑成10个。

板书:9 + 5 =

1 4

师:除了91可以凑成10,还有别的方法能凑十吗?

生:5的好朋友是55 + 5 = 10,从9里拿走5,凑成

十,9里面就剩下4了,结果还是等于14

板书: 9 + 5 =

4 5

师:要算9 + 5 等于几,可以把5分成1491等于

1010再加4等于14。也可以把9分成4555等于

1010再加4等于14

2、试一试。

9 + 3 = 7 + 9 =

(首先让学生用小棒摆一摆,算一算,再让学生用自己的语

18 54

言表达想法,理解凑十法的意义。

三、巩固练习

1、圈一圈,算一算

师;9 + 4 = ?请你们在图上用小棒圈一圈。(教师应先做

示范,引导学生明白此题是用凑十法,鼓励有不同的方法,如拆

大数或拆小数等。

师:4可以分成1331,还有22,为什么你们在

4 + 9的时候要把4分成31,而不分成22呢?

(小组讨论。通过讨论,使学生领悟“凑十法”的思考方

法。

2、比比谁算得快。

9 + 5 = 9 + 6 = 9 + 9 = 9 + 8 =

(学生独立完成,对个别学习困难的学生,可以让其通过实

物操作帮助计算,然后集体反馈计算方法。

3、“小猫数鱼”

师:有只小猫今天可高兴了,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生:因为它看到了鱼缸里的鱼。

师:对了,小猫看见鱼高兴极了,你们猜小猫心里在想什么

呢?

生:小猫在想:“这里一共有几条鱼?”

19 54

师:小朋友你们都来帮忙吧,写个算式来告诉它。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反馈)

1:可以列为:9 + 8 = 17

2:也可以这样列式:8 + 9 = 17

师:你能告诉小猫你是怎样计算的吗?

1:我是这样算的:91凑成10,从8里拿走1,就剩

7107等于17

2:我们可以教小猫一只一只地数。

3:也可以这样想:82等于10,从9里拿走2,剩下

7107等于17

四、数学游戏“找朋友”。

1、首先让学生弄懂题意,明白中间的9要与110这些数

交朋友。

2、以小组形式组织学生合作写出算式,应鼓励学生要按顺

序书写。

3、具体反馈。

五、

今天,我们学习的加法是9加几,得数都超过10,在计算

时我们都是用什么方法?(凑十法)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7

教学内容:

20 54

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试验教材第二册88页例题(第一

课时)

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的方

法。

2、过程与方法:进一步巩固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提高学

生的计算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⑴培养大家勤于动手动脑的良好

习惯。⑵引导大家热爱生活,关注身边的每个事物。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的方法。

教学难点:

使学生掌握两个竖式连写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铺垫

1、口算下面各题(并说一说计算顺序)

8+4+313-4-562-209+5+716-8-458-30

2、笔算下面各题(并说一说)

28+34

52-20

二、导入新课,学习新知。

我对大家刚才的表现非常满意,我国运动员们在2004年奥

运会上获得奖牌的情况让全国人民也非常满意,你们想知道他们

得奖的情况吗?

1、出示表格

金牌银牌铜牌

321714

2、根据表格编一道两步试题。

3、指名列式。32+17+14

4、小组内讨论该怎样计算?

5、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的?指名说师板书。

32+17+14=63

32

+17

49

+14

63

师:这几位同学真聪明,说出自己的方法,你们喜欢用这种

方法?好!现在你们就用这种方法来比试一下,看谁做的又快又

对!

6、完成

35+26+24

师:大家看一下,我们刚才在计算时用了几个竖式?谁能只

用一个竖式就能算出来呢?

你是怎样想的?师板书

35+26+24=85

35

+26

61

+24

85

师:真棒!现有我们把原来的两个竖式合成了一个竖式,比

原来简便多了,这就叫“简便写法”。

好!同学们真是太聪明了,连简便写法都能自己想出来。看

来下面的这道题也难不住大家了。不过也说不定,你们中间会有

个“小迷糊”,看看谁愿意当小迷糊!

7、试一试:

1)对学生提出要求:先叙说题用两个竖式来写,然后再

把两个竖式写成竖式的简便写法。

2)指名说计算过程,教师板书。

62-15-17=30

62

-15

47

-17

30

3、做一做

98-28-35

三、课堂总结

同学们,刚才我们所做的黑板上的这几个题,就是今天我们

学习的连加连减,师板书课题。在用竖式计算连加和连减的时

候,我们有两种方法,第一种用两个竖式来算,第二种把两个竖

式连起来写,叫“简便写法”。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8

教学目标:

1、通过调查、数数活动,初步体验数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2、能运用不同的方法数出百以内的数,知道1010

100

3、通过选择合适的数数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

设计思路:

1、体现数与生活密切联系,强调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出发认

24 54

识数。课前安排小调查,课中利用生活中常见物品分类、数数

等,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

2、促进学生主动、个性化地学习。数数中鼓励学生选用自

己喜欢的方法或自认为最快的方法进行,对于方法不作统一要

求,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学习。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老师今天第一次给一年五班的小朋友上课,先给大家来个自

我介绍吧!我姓吴,今年34岁,身高155厘米,体重46千克,

家住东山大道138号,每天上下班乘坐11路公共汽车。我平时

喜欢听歌,这不刚买了个MP3,花了我398元。

小朋友们能象老师这样说一句带有数字的话吗?(指名说一

)

看来生活中的数字可真多,你们会数数吗?谁能从1数到

20?(指名数)

谁能接着往下数?(数字接龙数到100)

除了一个一个地数到100,谁还有其它的数法?(指名22

个地、55个地、1010个地数到100)

小朋友们真聪明,今天老师就要和大家一起来认识100以内

的数。

25 54

板书课题:100以内数的认识

二、数100以内的数

课件演示主题图:春天来了,草原上来了许多的羊在玩耍,

猜一猜一共有多少只?(学生自由猜)

究竟猜得对不对呢,我们还是来数数看吧!(学生翻看书上的

主题图数一数)

汇报一下你们数得结果吧!(100)100可比我们以前学的数

多得多呢,你们是怎么数的呢?(学生汇报)

课件演示:10只羊圈在一起是一个十。教师边演示学生边

数:1个十、2个十、3个十……9个十、10个十)

10个十是多少呢?(学生齐答100)

教师板书:10个十是100

学生学着老师的样子在书上画圈再数一遍。

三、学生操作

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小物品,数出100个来,要求使人一看就

知道是100个,比一比谁数得又快又准。

学生汇报自己是怎样数的,并展示自己的物品。

四、数的组成

老师在黑板上摆小棒,学生观察,并说说一共摆了多少根。

师:谁能说说老师是怎么摆的呢?(先摆了2个十根,再1

26 54

1根地摆了9)那么29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呢?

师:你们能照老师的样摆一摆吗?

老师说一个数学生摆出来,并说说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

的。

五、巩固练习

完成课后相应的习题。

六、游戏

数字接龙:老师报一个数字,学生接着数出它后面的5个数

或前面的5个数来。

小学一年级数学第四单元经典教案汇总四:《整十数加一位

数及相应的减法》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计

;

2、巩固数的组成概念,渗透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渗透加

法交换律;

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和价值,培养学生助人为乐的思

想。

教学重点:

27 54

整十数加一位数的`计算及实践运用

课前准备:

口算卡、教学挂图(自制)、小红旗、小棒

教学流程:

一、沟通交流、兴趣导入

1、教师出示口算卡,进行口算练习

师:小朋友们,看谁算的又对又快?

10+20=20+10=10+()=30

()+20=30()+10=15()+()=30

2、夺红旗比赛

①、教师出示挂图,请学生看图写数。师:小朋友,加油

啊,写得又对又快的同学将会获得一面小红旗。

②、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珠子下面写数。

③、诱导学生说说以上几个数的组成。

3、兴趣导入

师:同学们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棒,老师很高兴,你们还想不

想解决更好玩的问题呢?

生:想。

师:好,那就让我们继续努力吧!

二、提出问题,师生互动

28 54

1、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观察

师:谁能告诉大家,他们都正在做什么呢?

1:他们正在买东西呢!

2:……

师:说得好!图上的小朋友叫小明,小明可喜欢喝牛奶啦!

几天,小明表现得特别好,特别听爸爸、妈妈说的话,他妈妈很

高兴,就带小明到商店去买牛奶。售货员阿姨先给小明妈妈30

瓶牛奶,再给小明2瓶牛奶。现在,老师想问大家,谁能提出一

个数学问题?

1:一共买了多少瓶牛奶?

2:一共花了多少钱?

3:小明喝了2瓶,还剩多少瓶?

师:你们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解

决下面几个问题吧!

教师从学生提出的问题中,选出“一共买了多少瓶牛奶?”

和“还剩多少瓶?”的问题板书,逐一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2、教学30+2

师:妈妈一共买了多少瓶牛奶?用什么方法计算呢?

生:一共买了32瓶牛奶,用加法计算。

师:说得真好,那为什么要用加法来计算呢?谁来说说?

29 54

生:妈妈拿了30瓶,小明拿了2瓶,问“一共有多少瓶?”

就把妈妈拿的和小明拿的合起来,一共是32瓶。

师:你真棒!那谁来告诉老师,应该怎样列式?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列式(板书)30+2=32

3、教学32-2

师:现在我们已经知道妈妈一共买了32瓶牛奶,小明喝了

2瓶后,还剩下多少瓶?应该怎样列式呢?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32-2=30

师:谁能告诉大家,32-2=30,你是怎样算出来的?

教师引导学生采用多种算法,多让几位学生说一说他们的算

法,鼓励学生上讲台摆演用小棒演示计算过程。

4、教学2+30

师:同学们表现都很棒,现在老师想再出一道题考考大家,

比一比谁最聪明?

教师板书:2+30=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内互相交流,最后全班交流汇

报。

三、知识点拔

师:结果是多少呢?你是怎么想的?

生:……

30 54

师:我们以前已经知道“3+22+3”的结果是相等的,只

是变换了一下数的位置而已,所以“2+3030+2”的结果也是

一样的。这也是我们以后将要学习的“加法交换律”。

四、实践操作

1、摆一摆,算一算

①、教师先摆小棒,学生认真观察后写出算式,并计算

a、先摆3(每捆10),再摆6

教师巡视指导,指名摆演,集体纠正。

b、先摆3捆与5根,然后拿走5(教法同上)

②、教师先写好算式,让学生摆

a30+5=b6+40=c46-6=

教师鼓励学生进行板演,让学生自由发挥,引导学生自主评

价,集体纠正。

③、“小老师”写算式,学生摆小老师写算式,学生跟着

摆,小老师评价。

2、看图列算式

①、教师出示挂图引导学生交流,讨论。

如图:

先摆摆出

再摆拿走

31 54

一共□○□=□还剩□○□=□

请学生板演,并说一说这样做的理由,最后集体纠正。

五、巩固与拓展

1、数学小游戏(小马过河)

师:今天,同学们的表现太棒了!现在,大家愿不愿意用自

已所学的数学知识来帮助别人做一件好事呢?

生:愿意!

师:真是好样的!你们个个都乐于助人,都是好孩子。(边说

边贴出游戏图)

师:“三月三”快到了,马妈妈叫小马把节日的礼物送给外

婆,可是外婆家又住在智慧河的那一边,小马必须算完这些题,

才能到达外婆家。小马遇到困难了,让我们一起来帮帮它吧!

教师引导学生完成图上的题目,最后的三道题为开放题,没

有固定答案,应让学生多说一说,要鼓励学生用小棒进行演算。

师:同学们的数学学得真好,轻轻松松就能用自已的知识帮

助小马做一件好事,小马和外婆都非常感谢你们,还祝你们“三

月三”快乐。

2、小结

你们今天过得快乐吗?为什么?你又学到了哪些知识呢?小学

一年级数学教案9

32 54

——找圆形

课题:找圆形

课型:新授课

试讲人:张玲娟

学时:1学时

备课时间:20__-6-11

授课时间:20__-6-14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圆形的特征,能从不同的物品中找出共

同的地方(图案为圆形)

2、能力目标:幼儿乐意参加操作活动,能遵守操作规则,

并能独立画出圆形。

3、德育目标:利用观察法、操作法等来引导幼儿学习。教

学重点:

1、指导幼儿了解圆形的特征,并让幼儿能在图案中找出圆

形。教学难点:

1、幼儿需要发挥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学会画出圆形。教

学方法:

1、观察法2、示范法3、提问法4、操作法等。

教学准备:

33 54

1、若干个圆形实物图(硬币、眼镜、手表等)

2、铅笔、白纸(学生自备)

3、几张缺少轮子的图片

教学过程:

1、引题

教师:“小朋友们,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些有趣的东

西,大家想不想来看一看,都是些什么东西呀?”(老师拿出准

备好的材料)教师:“小朋友们,有谁告诉我这些是什么呀?”

(师生互动环节)教师:“小朋友都很聪明,认识这些东西,那

大家看一看这些东西哪些地方是一样的呢?都是什么形状的呀?

嗯,对了,大家真聪明,这个就是圆形。”

教师:“小朋友们认识了圆形,那大家要不要和老师学习画

圆啊?拿出大家带来的笔和纸,跟着老师一起来,好不好呀?小

朋友们,注意哦,画的时候不要弄伤自己的小手哦!”(教师提

醒小朋友安全问题)

2、找圆形

教师(出示放大的缺少轮子的图片):“小朋友看看图上有

什么呀?这些车子能开吗?为什么能开或者不能开呢?”(师生

互动)呀?教师:“小朋友眼睛真灵,原来呀,这些车子的轮子

都不见了,那怎么办呢?我们小朋友来帮帮忙好吗?找找看,应

该画在哪里?”(幼儿进行操作,教师进行指导)

3、找找生活中的圆形

教师:“小朋友们,刚才我们帮车子找到了它们的圆圆的轮

子。大

家都学到了什么是圆形,那小朋友们,今天回家之后,在家

里找一找圆形,然后指给爸爸妈妈看,好嘛?那今天的课就结束

了,小朋友们,再见!”

教学反馈:

1、整个教学过程中,老师采用图片展示、现场教学等方式

来指导幼儿进行学习,这样更容易让幼儿接受所学知识。

2、本次教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而且也会很

好地锻炼幼儿的观察力,能在生活中得到运用。小学一年级数学

教案10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验统计的过程,掌握统计的方法,会根据统计

图回答问题。

2、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

教学重点

进一步使学生掌握统计的方法,体验和感受整理数据的过

程。

教学难点

观察统计图,回答提出的问题。

教具准备

投影片、图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

1)同学们,新年快到了,我们布置教室需要一些气球,

你们说是哪种颜色的气球可以多买一些?

红色黄色绿色蓝色

2)学生自由发言

问:多买的依据是什么?

学生讨论、汇报讨论结果

3)让我们来统计一下吧

二、制成条形统计图。

1)你想用什么方法记录?

红色黄色绿色蓝色

2)统计,制成统计图

3)回答问题

1、统计图中可以看出,调查了()名同学。

2、喜欢()颜色的人最多?喜欢()颜色的人最少?

36 54

3、如果你们班有一名同学没来,他最有可能喜欢()颜

色?

4、布置会场,多买些什么颜色的气球比较好呢?

三、实践活动:

每一位同学调查本组同学最喜欢的电视节目是什么?

动画片体育比赛电影新闻

做一次统计

四、总结:你今天有什么收获?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11

教学内容:

教科书P3233页做一做及练习五第2

教学要求:

1。通过观察和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

和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辨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创新

意识。

教学重、难点:

1。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及图形,初步

建立空间观念。

教具、学具准备:

37 54

16袋各种形状的物体。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质疑激 :

(1)同学们,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会见到形状各种各样的物

,今天老师带来了几样。(牙膏盒、肥皂盒、牛奶盒、易拉罐、

铅笔、乒乓球、魔方、笔筒、茶叶筒、弹球……)你们认识它们

吗?(一一说出物体本来的名字)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

学生边说教师边摆。

问:同学们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这样分呢?

(学生可能会说:分成几组,一组是长长方方的、一组是正

正方方的、一组是直直的像柱子、一组是圆圆的)

2)揭示概念:同学们说的非常对。

A:教师拿出大小不同、形状不同、颜色不同的实物长方

体:它是长长方方的,有平平的面。像这些物体它们都有个共同

的名字叫"长方体"

B:直接出示形状是正方本的物体,它是正正方方的,有平

平的面。它们叫"正方体"

C:出示形状是圆柱的物体:它们是直直的,上下一样粗

细,两头是圆的,有平平的面。它们叫"圆柱"

38 54

D:出示球状物体,它们是圆圆的。

活动1

1.请你高高举起球,互相看看拿对了吗?放回学具篮中,

依次出现:圆柱、正方体、长方体(长方体不放回篮中)

2.摸--感知"长方体"

1)请同学们仔细看一看,摸一摸你们手中的长方体,把

你看到的,摸到的长方体和同学们说一说。

2)汇报:

师:谁能用的声音告诉大家,你现在觉得长方体是什么样

子?你是怎么感觉到的?

1:长长方方的,有平平的面。

师:还有不同的感觉吗?

2:有6个平平的面。

师:还的吗?

3:相对的两个面一样。

师:谁能说一说长方体到底是什么样的?

生:长长方方的,有6个平平的面,相对的两个面一样。

3)感知"正方体"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体,现在认识一下正方体,拿出来

看一看,摸一摸。

39 54

汇报:你觉的正方体摸一摸后,你对它有什么新的认识吗?

1:正正方方。

2:有六个面。

3:每个面都一样。

4)感知"圆柱"

师:把圆柱找出来,摸一摸,你对它有什么新的认识吗?

1:直直的,上下一样粗细。

2:两头有平平的两个面,是贺的。

3:站的很稳,躺着会滚。

5)感知""

师:拿出球来摸一摸,看一看,你对它有什么新的认识吗?

1:圆圆的。

2;无论怎么放都会滚。

(学生每汇报完一种物体的特征教师提醒:请不是拿这种物

体的小朋友赶快找一个看一看,摸一摸,你有没有这样的感觉)

三.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1、由实物抽象实物图形。(出示长方体)

师问:去掉长方体美丽的花外衣,你还认识它吗?

(电脑依次演示将实物抽象成图形,依次认识正方体、圆

柱、球)

40 54

活动2

找相同: 教师拿出一个立体图形,学生找出和它一样形状的

物体。

2、记忆想象: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12

教学目标:

1、通过估一估、量一量,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学

会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培养估测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练习、讨论,使学生会使用一定的长度单位表示物

体的长度,在头脑中建立较为准确的长度概念。

3、为学生营造一个探究学习的环境,使学生在合作、探究

中受到锻炼,增强合作意识和探究意识。

4、在各种游戏中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激发他

们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通过练习、讨论,使学生会使用一定的长度单位表示物体的

长度,在头脑中建立较为准确的长度概念。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创设情境,实际测量教室的物品

41 54

师:今天,我们到学校新建的这个多媒体教室来上课,你感

觉怎么样呀

师:这里的课桌、黑板、讲台的长、宽、高都和我们教室里

的不一样,那么,它们到底有多长、多宽、多高呢谁愿意来估计

一下

师:那我们就来量一量吧!我们以小组为单位,你们可以测

量这个教室里的任何一样东西。先在小组内讨论决定你们组要测

量什么,再估计一下有多长,然后说说准备怎么测量,最后把测

量的结果记录下来。

(学生分头测量。

师:现在,到了交流汇报的时间了,哪个小组的代表先说

师:有没有哪个组测量的也是黑板和他们组测量的结果一样

师:能告诉我,这个一米三应该怎么写吗能让我看看你们是

怎么记录的吗

(投影仪展示学生练习本上记录的结果:1m3cm1m30cm

13m

师:还有没有哪个组测量的也是课桌的长

师:来,把你们组记录的结果也展示出来好吗

(用投影仪展示与上组不同的记录方法:130cm13

42 54

师:有这么多种记录的方法,谁能简单评价一下吗

师:其实,在这几种表示方法中,除了1m3cm是不正确的,

其他的几种表示方法都是可以的,在使用的时候你可以根据自己

已经掌握的知识进行选择。

师:那我们一起再来测量一次,看这扇门究竟是多高!谁能

出个主意,怎样才能看清多出来的是多少厘米我们应该怎么测量

(师生一起测量。

师:看来,你们估计得还比较准确,这扇门的高度是

2m10cm。那我站在门的旁边,请你们估计一下我有多高呢

师:你真善于观察,连我刚才测量的动作你都没有放过。

师:比较是估测时常用的一种方法,你以妈妈的身高为标准

来判断老师的身高,也是一种好办法。

师:刚才,我们在测量的时候,大家使用了米尺、软尺、小

尺子等测量工具,它们能帮助我们迅速知道一个物体的长度。

(二)活动二:寻找并使用自身的测量工具

师:当你需要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的时候,你的身边没有现

成的测量工具,你准备怎么办呢你知不知道在你的身上也藏有许

多这样的工具呢它们虽然没有尺子测量得准确,但是在很多时候

也能帮我们的忙呢!

师:你身上还有别的尺子吗刚才那个同学把妈妈的身高作为

43 54

标准来判断老师的身高,就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其实,你自己的

身高也是一个很好的尺子呀!下面,我们就来找一找我们自己身

上的尺子好吗

师:现在我来布置任务,请你量出自己的身高、步长和双手

平伸时两指尖的距离,可以自己量,也可以找同学合作。

(学生自己量或互相合作,并将量的结果填在书上。

师:测量好了吗下面我们就来试验一下看你们的尺子管不管

用。我请我们班的2位同学到前面来,请你估计他们的身高。

2名学生同时上台。

师:再估计一下这2位同学的腰围、头围是多少。知道什么

是腰围、头围吗

师:你能以自己身上的尺子为标准进行比较,说得挺有道理

的,我感觉你估计得应该是比较准确的。现在我想知道你们的腰

围和头围的准确长度,要怎么测量呢谁有比较好的方法

(学生测量。

师:你们测量的结果和你们刚才估计的结果比较一下,你能

发现什么

师:看来,我们身上的这些尺子还真管用。我们再来试一

次。你知道了自己的步长,请你以这条线为起点,估计一下10

米大约到哪里,自己做一个记号。

44 54

师:再来走一走,看这10米你大约需要多少步看着这么长

的距离,请你估计一下,需要多少个同学手拉手才够10米谁想

来试一试

师:通过这些活动,使你想到了什么你会对物体的长度进行

正确的估计吗

师:你们说得真是太好了,知识和能力就是这样在日常生活

中通过练习积累起来的。希望你们在日常生活中自觉地多做练

习,做一个生活中的有心人。

(三)活动三:练习

师: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做一个有关这方面的小练习。请同学

们打开书第19页,看第3题,你能看懂吗谁能说说看

师:那就自己完成吧!

(学生独立完成。

(四)活动四:总结

师: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13

教学内容:

做个加法表。(教材第50页)

教学目标:

1.经历小组合作,整理、交流10以内加法表的过程。

2.在教师的指导下,能把10以内的加法算式有规律地整理

45 54

在加法表中,能够发现加法表中的简单规律。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合作学习,体验与同伴合作的乐趣。

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小组交流,列出所有算式,对10以内的加法进

行归纳,从中发现规律。

难点: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经历研究与探索的

过程。

教具学具:

10以内加法算式的卡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10以内的所有加法,今

天我们就来总结一下。以前是老师给你们讲,今天请同学们自己

整理我们学过的所有加法算式。你们有信心吗?

设计意图:明确要学习的内容,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

为小组合作学习创设良好的氛围。

二、探究新知:

整理加法表。

师:现在同学们先在小组内把我们学过的10以内的加法算

式写在卡片上,注意写得越完整越好。

46 54

学生在小组内共同讨论写卡片。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14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能够熟练地一个一个

地或一十一十地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个数。

2)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

的。

2、过程与方法: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源于生

活,服务于生活。

2 培养学生观察、操作能力以及同学间的交流与合作的

能力。 教学重点: 弄清数的组成。

教学难点:

理解计数单位。

教具准备:

课件 ,小棒。

教学过程:

一、演示百羊圈,引入新问题,激发数数兴趣

1、师:蓝蓝的天,绿色的大草地,小朋友玩得多高兴啊!

47 54

看,山坡上下来一群羊,有几只? 又来了一群,几只?这两群

羊共几只?20是几个十?学生观察回答上述问题。

2、又下来一大群羊,成八小群。 师,羊真多啊!有多少

只?

我们来估计一下,现在草地上有多少只羊。大家交流,说一

说自己估计的结果。

3、师,我们的估计对吗?可以数。你会数吗? 今天学习数

100以内各数。(揭示课题)

二、操作、交流,学习数100以内各数

1、实物数数。

1)师:老师让你们没人带了100根小棒,快速地数一

下,是不是100根。

2)学生自由数 汇报,你是怎么数的?(有多种数法,可

以指名进行实际操作。

2、讨论。

1)师:刚才,有的小朋友是这样数的:每数10根捆成一

捆。 谁愿意用小棒再来演示,让全班都能看清楚?能不能试着

用刚才同学们提出的办法来数一下有多少根。提示:每数10

捆成一捆。一定要用皮筋捆好。

2)师: 一根一根地数,10个一是几?那十根十根地

48 54

数,10个十是几?

3、引导学生一十一十地数到一百。

1)师:数100以内的数,可以一个一个地数,从一数到

一百,也可以十个十个地数,数了10个十就是一百

如果让你十个十个地数,你能从10数到100吗?10010

呢?

学生数10捆小棒:一十、二十、三十??九十、一百。

2)数百羊图。一只一只地数,再十只十只地数。(同桌一

个人数另一个人检查)

3)抢答:一十一十地数,三十前面是( )十,三十后面

)十。

八十前面是( )十,八十后面是 )十。

4)指名数:一十一十地数,从一十数到一百;从三十数

到七十,从六十数到一百。

三、接近整十数的数法

1、师:谁能很快地拿出三十五根小棒,说一说你是怎么拿

的?如果一根一根的继续往下数,你能数到四十二吗?试一下。

出示例2:从三十五数到四十二。

学生边添小棒边数。

交流:三十九后面的数是多少?为什么是40

49 54

学生将10个单根捆成一捆,得4捆,再接着数到四十二。

2、从五十六数到六十三,再从六十三数到七十二。 (注意

渗透组成知识,注意是否每数满十根捆成一捆。

3、不摆小棒,一一地数

从七十八数到八十八,再数到一百。(同桌轮流数,再指名

数。

回答:七十九、八十九、九十九的后面各是几?

四、学习100以内数的组成

1、例3:拿小棒3捆又5个单根,看一看,是几根小棒?

说一说35是( )个十和 )个一组成的。

2、第33页“做一做”的第二题。

3、同桌一人摆小棒,另一人说组成。

4、游戏:摘果子。(水果卡片)

四十二 )个十( )个一七十六 )个十( )个一

九十四 )个十( )个一六十 里面有( )个十 一百

里面有( )个十

想一想:其实生活中用到数数的地方可多了,想想哪里遇到

过?自由汇报。

如果这堂课的表现是100分的话,你觉得你自己能得多少

分?它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呢?说说你得分的理由。

50 54

五、小结

师:说一说,你今天学会了什么?

六、练习活动

先估计一下,有多少个球,再数一数,有多少个球。 你的

估计差不多吗?你是怎样数的?怎样数比较快?小学一年级数学

教案15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体验统

计的必要性.

2.认识条形统计图的另一种形式,并能正确填写统计图.

3.培养学生学会分析统计图,并能对可能性做出判断和决

策.

教学重点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教学难点

分析统计图,对可能性做出判断和决策.

教学准备

每人一张条形统计图和正方形纸片.教师准备一张大张的条

形统计图.

教学过程

51 54

一、引课.

1.“六·一”儿童节快到了,我们班要开展庆“六·一”

的活动,要作什么准备?我们的教室呢?

2.你用什么来布置我们的教室?

3.老师买回了一些气球,你们认为挂什么颜色的气球教室

才最漂亮,为什么?

4.气球很漂亮,但是小朋友只能选择你最喜欢的一种颜色

的气球,把它举起来.

5.大家都选择了自己最喜欢的颜色,但老师还是不能很准

确知道哪种颜色的气球是小朋友们最喜欢的.你有什么办法知道

吗?

二、新授.

活动一:讨论解决办法.

1.讨论一下,把你的想法说给同组的小朋友听.(学生之间

说)

2.请各组派一个代表说说你们的解决办法.(指名说)

3.大家想出了这么多的方法,待会就请用你们用询问的方

法进行统计.

活动二.认识统计图.

1.请小朋友们拿出你的统计图,谁是小老师说一说统计图

52 54

上有什么?每种颜色的气球用什么表示?每个格子代表什么意

思?统计图该怎么填?

2.统计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3.统计开始.

活动三:分析统计图.

1.请观察你的统计图,你从中发现了什么?把你知道的说

给你的组员听.(小组成员之间)

2.请各小组派代表上来向全班汇报.

1)从统计图中知道我调查了______人.

2)喜欢______颜色的人数最多,喜欢______颜色的人数

最少.我们小组最喜欢______颜色的气球、

3)喜欢红色的有______人,喜欢黄色的有______人,喜

欢蓝色的有______人,喜欢绿色的有______人.

4)喜欢______颜色的比喜欢______颜色的多(少)

______人.

3.你想把你从统计图中知道的告诉大家吗?请你拿着你的

统计图,把你知道的告诉你的好朋友听.

活动四:统计全班情况.

1.刚才我们统计了各小组的情况,下面让我们来统计全班

的情况.

53 54

2.请拿出小红纸,下面请同学分组上来贴.

3.观察这个统计图,你知道了什么?谁勇敢,上来做小老

师说给同学们听.

1)从统计图中知道我调查了______人.

2)喜欢______颜色的人数最多,喜欢______颜色的人数

最少.我们班最喜欢______颜色的气球.

3)喜欢红色的有______人,喜欢黄色的有______人,喜

欢蓝色的有______人,喜欢绿色的有______人.

4)喜欢______颜色的比喜欢______颜色的多(少)

______人.

4.通过刚才的统计,你知道我们班买什么颜色的气球比较

好吗?

5.你能根据统计图猜猜班主任老师最喜欢哪种颜色的气球

吗?为什么?

6.寻求答案.

三.小结.

1.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2.布置家庭作业.

54 54

false是什么意思se的用法读音典-京佳公务员


更多推荐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