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治理的英文理翻译理英语怎么说-劳动节的意义


2023年10月1日发(作者:广东省考试服务网)

《小括号》说课稿

教材与教学目标

1、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74页例3及相关内容。

2、教材简析:小括号的认识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连加连减和加减混

合运算的基础上编排的。同时,小括号的出现也可以增加试题的变化,

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进一步掌握运算顺序。

3、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认识小括号,知道有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

里面的,能正确计算含有小括号的两步加减混合运算。

2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创造”小括号的过程,初步尝试用

符号进行数学表达和数学思考。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会数学符号的简洁性,统一性,

具有初步的符号意识。

1、教学重点:理解小括号的意义,能正确计算含有小括号的加减混

合运算。

2、教学重点:理解小括号的意义。

学生分析

在算式10-2+3上学生可能不知道怎样才能先算加法,这时通过让学

生思考在算式中添加适当的符号,表示要先算加法,让学生亲身经历

“创造”小括号的过程,理解小括号的意义

教法和学法

关于教法:

1 创设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愉悦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知

识。

2 通过认知冲突感受学习小括号的必要性。

3 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让学生经历“创造”

小括号的过程。

关于学法: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本节课的主要的学习方法,让学生经历独立思考、

动手操作和开展小组合作交流的过程,能正确计算含有小括号的两步

加减混合运算,并体验成功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 预习旧知

(二) 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利用课件动态展示例3的情境图:出示10个五角星,先减去2个,

再剪去3个。

2、提出问题,引发思考。

你能根据刚才的情境提出一个问题吗? 学生独立思考回答:还剩几

个五角星?

(设计意图:通过两次剪五角星的直观操作为理解运算顺序积累感性

经验)

3、通过动手操作或画图,确定解题思路。先让学生用手中的学具代

替五角星摆一摆或画一画,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然后,小组

讨论交流,确定两种不同的解题思路。第一种:先减去两个五角星,

再减去三个五角星,最后还剩几个五角星?第二种:先算出一共减去

多少个,再计算还剩多少个?

(设计意图:通过动手操作与画图,有利于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

4、通过认知冲突感受引入小括号的必要性。

首先请学生列出第一种算式:10-2-3=5,其次提出要先算“一共剪去

几个”,再算“还剩几个”应怎样列式? 学生回答:10-2+3

学生思考讨论,这样列式可以吗?这样能先算2+3吗?

(设计意图:围绕“10-2+3”能先算加法吗?进行讨论,使学生产生

认知冲突,从而感受引入新的符号的必要性。

5、认识小括号,理解小括号的意义。 1“创造”小括号,理解

提问:你能在算式“10-2+3”中添加适当的符号,用这个符号表示要

先算加法吗?

2)认识小括号,感受数学符号的统一性和简洁性。

教师肯定学生的想法,提出()这个数学符号,并板书:小括号

4 使用小括号掌握运算顺序

教师将小括号添上,提问:你能说说这个算式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吗? 学生回答

5 总结提升:

《十几减9》说课稿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时

‘十几减9 学生在一年级上册中已经学习了10以内的加减法》

以及《20以内的进位加法》。本单元要学习《20以内的退位减》。后

续还要学习《100以内的加减法》《万以内数的加减法》。十几减九

是二十以内退位减法教学的第一课时,它是在学生掌握了10以内的

加减法、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学习退位减

法的起始课,是学习十几减几的基础,既是为学生学习退位减法铺路,

又为四则运算奠定了基础。因此,本课在教材之中所占的位置是极其

重要的。

通过培训,我学习了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也形成新的认识,回来

后我们组内交流,认为数学基础教育重在培养一种数学能力,一种数

学思想,而非单纯的知识。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我的意见是让学生多

说多做,关注学生课堂生成的知识。

在一年级上册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学习了10以内的加减法以及

20以内的进位加法,对于相当一部分学生来说,他们在生活中已经

有了计算十几减九的知识经验,这部分内容,对于他们来说不是新知

识,而是旧知识。但是一年级小学生年龄小,以具体形象思维为特点,

而且有意注意时间短、爱说、爱动。因此,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之

间的差异,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采取有效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

兴趣,让他们在具体的情境中,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多种形式,

掌握新知识。

这节课我所思考的问题是:怎样让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中亲历知识

的形成过程?《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

的特点,更应该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

活经验出发……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

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因此将计算教学融入到学生感兴趣的现实

生活情境中,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中主动学习。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交

流算法中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基于以上的思考,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通过创设生活中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体会数学

就在身边。

2.通过动手操作、交流算法,使学生经历十几减9的过程,理解算

理,掌握算法。能正确计算。

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简单的推理能力、表达能力和解决问题

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十几减九的计算方法,正确、熟练的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经历十几减九的过程,感受算法多样化,理解算理。

教学设计:

经过一个假期的时间以及学生第一版块的学习与计算都没有太大

联系,所以我在导入部分对学生进行了课前复习,意图唤醒学生记忆,

为学生本节课计算十几减九想加算减方法做铺垫。

出图中的数学信息。虽然这一部分对学生来说比较困难,但我觉得在

每一节课上都应该给学生建立一种数学意识。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掌握十几减九的计算方法,正确、熟练的进

行计算,所以在列算式这一部分不用过多的渗透,只需要学生理解列

式过程就可以了,但是为了培养学生独立学习数学的能力,我在这里

没有直接的给出已知信息和问题,而是给学生时间自己发现问题,

而获得学习的乐趣。

算法的讨论和汇报过程也是本节课学习的过程。但是一年级学生

年龄较小,他们能想到的算法不一定很多,所以这讨论部分我所给的

时间并不多,主要把时间放在了汇报方法的环节。本节课最大的亮点

可能就是孩子们天真无邪的想法和语言的表达。

我觉得数学书下的做一做,设计的科学合理,所以我直接用做一

做来巩固练习学生本节课的知识。摆一摆,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圈一圈更有梯度的让学生有具体抽象到图形,算一算完全让学生从直

观计算转变到数学计算,也正是学生练习说算理的好机会。

在本课最后我设计了一个十几减九的巧算规律,可以帮助学生更

快的进行计算。

上海话方言词典上海话学习-车漆划痕修复


更多推荐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