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献的英文译语怎么说-南开大学mba


2023年10月1日发(作者:郑州外国语中学招生)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全册教案

学校:

第一单元准备课

第一课时:数一数

教学内容:p2~p5数一数

教学目标

1、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使学生初步学会数学的方法。

2、帮助学生了解学校,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滲透思想品德教育。

教具、学具准备:挂图

教学重难点:指导观察方法,培养观察兴趣

教学方法:探究学习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小朋友们,你们已经是小学生了。从今天开始,我们要在学校里学习很多有用的知

识。这节课是数学课,我们要学习数学知识。

师敬礼、两个同学浇花;3个同学在踢球;有4朵葵花;宣传栏上有5个大字;花坛里有

6朵花;天空有7只鸟;楼边有8棵树;校园里有9个学生;10个人等)。然后让同桌再

互相说。

2.找一找,数一数:我们也有一个美丽的校园,我们也可以数数在我们校园里,教室

里看到的东西。

师:谁能把你自己观察到的告诉大家?(指名回答)

3.扩展训练:

(1)关于方位的认识:

提问学生,某某前边一列有几个同学?后边一列有几个同学?左边一行有几位同

学?右边一行有几位同学?

告诉你的同桌,你的左边一行有几个同学?右边一行有几个同学?前面一列有多少

的同学?后面一列有多少个同学?

(2)动脑动手:

1.你喜欢画什么,就在右面的空格里画什么,要画得和左边同样多.

2、练习2第一、二题

三、小结:

数学课有趣吗?你们喜欢上数学课吗?今天的数学课,同学们表现得很踊跃、很认

真。希望同学们以后也能像今天这样认真的学习数学知识。

四、课外观察作业

1、数一数在家里或在其他地方看到的东西,并记录下来,和同学们交流。

2、准备5个圆形、5个三角形、5个正方形。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比多少

教学内容:p6-p7、练习一1-4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知道“同样多”“多些”“少些”的含义,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

体的多少。

2.初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渗透“对应”思想。

3.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大胆探索的良好品质。

教具、学具准备:

圆形、三角形、正方形若干;学生准备5个圆形、5个三角形、5个正方形。

教学方法: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

一、复习:从1数到10

二、导入:昨天我们学习了数一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比多少。

(板书:

三、新课

(一)同样多

1、看图说话:教师贴出4个圆纸片,学生数一数有几个,再贴出4个三角形纸片,学生

数一数有几个。看着这图,你能说一句话吗?那你是怎么知道它们同样多的呢?

一个圆纸片对着一个三角形纸片,所以我们就说,圆纸片和三角形纸片同样多。

2、手比一比:在请伸出你的双手,我们用一个指头对着一个指头的方法来比较一下两只

手上的手指头是否同样多”

(师生一起做,然后同桌互相做)

3、动动手:教师在黑板上贴3个○(学生跟着在台下摆),要求对着○摆□,□要和○

同样多。

指名一人在黑板上摆,其余同学在下面摆,摆完后说说摆的方法。

4、同桌左边的同学摆任意个□,右边的同学摆△,使得□和△同样多。说说摆的方法。

5、找一找:在p6、p7的图中找出同样多的东西。

(二)多些、少些:

1、教师贴出4个三角形,学生说是几个,再贴出3个正方形,学生说有几个。问:三角

形和正方形同样多吗?你怎么看出来的?(教师伺机连线)教师引导学生:三角形有

剩余,正方形没有剩余,我们就说正方形少些,三角形多些,也就是说三角形比正方形

多。(板书:多些、少些)

2、教师在黑板上贴2个○和3个△。提问:怎样比较○和△谁多谁少?(同桌同学商量。

指名说。

3、找一找:在p6、p7的图中找出什么东西比什么东西多或少的。

4、学生动手操作:

①第一行摆3个○,在○下面摆△,△要比○多1个。

②第一行摆4个□,在□下面摆△,△要比□少2个。

③要使下图中第一排比第二排多2个圆,应该怎么办?

三、练习

1、p11、12练习一1-4

2、找一找我们教室里有什么东西是同样多的,什么东西是多些,什么东西是少些的?

四、小结:

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位置

课题一上、下、前、后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

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了解上、下、前、后的基本含义,会用上、下、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使学生形成辨别一定的空间方位的能力。

3、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现在,我们就和聪聪、明明一起进入神奇的数学王国吧!

2、揭示课题

聪聪问我们:“鼻子下面是什么?嘴巴上面有什么?”

同这们说得真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上、下。(板书课题:上、下)

2、小组活动

小组长发口令,其余的同学动手摆。如,把本子书放在数学书上面,把文具盒放在书上

面……

3、画一幅自己喜欢的能够表示上下关系的画

四、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认识了谁?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对位置。

教学难点:二者相比的相对性。

教具、学具准备:教师:录音机、磁带、课件等;学生:学习用品。

教学时间:第二课时

教学方法: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橡皮放在数学书的左边、尺子的右边。

摆在最左边的是什么?摆在最右边的是什么?

(3)小组内打乱顺序摆一摆、说一说,看看自己发现了什么?(我的左边有什么,你

的左边有什么?)

(4)师生共同活动:我举右手,小朋友也举右手,发现了什么?

三、练习:

1、第10页做一做第2题。

你的前面是(,后面是(

左边是(,右边是(

从前往后数你是第(

从左往右数你是第(

2、完成练习二

四、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作业布置:

说说你左、右是谁?

板书设计:

认识左、右

课后小记:

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共10课时)

第一课时:1-5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4~16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用1~5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知道1~5的数序,能认读1~5各数,建

立初步的数感。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体验与同伴互相交流学习的乐趣。

4.让学生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难点:1~5基数含义的理解。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初步学会写数字和建立数感。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1~5的数字卡片、点子图;学生准备1~5的数字卡片、5个小圆片、5

小棒。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方法:探究学习

教学过程:

一、从现实中抽象出数。

1.谈话:观察第14、15页主题图,你看到了什么?数一数有几个?

2.跟周围的小伙伴交流,同时教师到各组共同交流并指导。

3.学生汇报。

4.教师根据汇报情况把卡片1~5贴在黑板上进行认读,同时让学生找出自己的数字卡片,

并摆在桌子上。

二、反馈实践

1.老师说一个数字,你能用小棒表示出来吗?你还能用其他方式表示吗?

2.老师拿出3个苹果,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和老师同样多的苹果数吗?

3.同桌之间考一考。

三、感知数的顺序

1.逐次感知1~5的顺序。

学生先摆1个圆片,再摆1个是几?这个2是怎么得来的?(依次感知3、4、5的来源。

2.整体感知。出示点子图,请学生给它们5个排排队。

四、开放性活动

1.联系生活,丰富联想。

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事物能用1~5表示?请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事例。

(1)小组交流。(2)汇报。

2.猜数游戏。

提问:这个数比2大,可能是几?这个数比4小,可能是几?这个数比3大而且比5

小,可能是几?只有这一种可能吗?

3.用你们桌子上的圆片、小棒、卡片等摆出你喜欢的图形,并跟你的同伴说说分别用了

几个学具。小组活动。

五、练习写数:

1、这些数你会写吗,谁愿意上来写一写?

2、你认为写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

3、师示范,生学写。

六、小结:你学到了什么本领?

板书设计:12345

第二课时:比多少

教学内容:P17-P18;练习二5、6、7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观察,初步学会比较大小,使学生认识"<",">""="号。同时知道

这三种符号的读法和作用。

2、通过学生操作学会比较物体大小的一般方法。

3、培养学生操作、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具、学具准备:

椅子若干张、圆形纸片和三角形纸片10组(每组四个人)、学生的全家福照片(没有的

可自己画一张)

课时:1课时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说一说:指名读一读前面学的5个数字,说说我们教室里能用数字表示的事物。

2、动一动:听老师说数字,小朋友用小棒摆出个图形,并在草稿本上写出你用几根棒摆

的?

3、写一写:指名小朋友上黑板写数字。

二、过渡:

小朋友们真能干!不但能说出这些数字,而且还能把它们写出来,有的小朋友还写得

很好看!

三、新授:

(一)比多少:

1、动一动:小朋友们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动手贴一贴,把三角形纸片贴在圆形纸片上,

把纸片都贴完。(教师有意给的圆形纸片和三角形纸片数量不同)

2、说一说:小组汇报情况,说说通过动手贴纸片,你发现了什么?或在这过程中有什么

想法?

3、比一比: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如圆形纸片(5个)比三角形多(4个),所以54小,

(今天我们就来比较数的大小)板书:比大小)

板书)

6、做一做:p181让学生先观察图,在说一说,最后再填写。

(二)课中休息,玩游戏:

玩抢凳子的游戏,其实其中也渗透了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凳子少,人多,所以也有

比大小的知识含于其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让学生知道。

(三)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呀?或是你有什么想法呀?

(四)练习:

1、课本P17让学生自己动手填写。

2、P197教师指导完成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练习三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8页练习三。

教学目标:进一步理解比多少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进一步理解加谁比谁“多”或“少”的含义。

教学方法: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

第四课时:第几

教学目标

1、具体的情境图中,让学生学会区分基数和序数的,理解几个和第几的不同,并通

过生活实例使学生充分感知无论第几都只有一个,它表示事物的次序,而几个则表示事

物的多少。

1、初步感知

师:(1)请大家猜一猜谁最先进去?你是怎么知道的?

(2)那小朋友排在第几?排在他前面的阿姨呢?后面的两位叔叔呢?

(3)你是怎么知道阿姨排在第2的?

(4)请你说一说:两位叔叔排在第4和第5的理由。

2、初步感知基数与序数

(1)请大家数一数一共有多少人在排队买票?有谁能指一指排在第5的是谁?

(2)穿红衣服的阿姨买了票已经进去了,后面的人上前。问:有几个人在排队?这

时谁排3、小朋友排第几?解放军叔叔呢?

4、进一步体会基数、序数的含义

(1)请几位同学上讲台

先请大家数一数共几人?再说一说从左数第3人是谁?××同学是从右数的第几?

他还可以排第几?

(2)分小组做排队游戏

问:从右边看点了几个灯笼?

(2)老师提要求学生涂色。叫一位学生上来涂色。

左边第3个,左边3

右边第2个,右边2

问:这里的第2个和2个意思一样吗?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几和第几(板书)

“几”和“第几”是不一样的,“几”表示一共有多少个,“第几”只表示其中的

某一个。(板书)三、方法应用

1、举一些日常生活中关于“第几”的例子

4人小组互相说,然后向全班汇报。

2、投影出示:5只小鸟

把左边的4只小鸟圈起来,给从左数的第4只小鸟涂上颜色。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不仅检验前面对新知的感悟,还着重对几和第几的内容

通过学生动手画一画帮助理解能力较差的学生。

四、梳理知识,总结升华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五、课堂检测

(1)书第18页“做一做”的第2

看图片可以说一说:照片上共有几个人?从右数,爷爷排第几?奶奶和爸爸排第几

等?

(2)投影出示水果课件

说:告诉同学你喜欢吃的东西是第几个,让同学们猜猜你喜欢吃的是什么?

六、布置作业

数一数:你家有几口人,你是第几个?

第五课时:分与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4、5的分解与组成,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2、培养学生有序地分析问题的能力。

3、渗透相对性的观点。

教学重点:掌握4、5的分解与组成,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教学难点: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教学准备:小圆片、小棒、幻灯机、纽扣

教学方法: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

从而引入要把数分解。

2、动手分一分:教师出示4个圆片,把4个圆片作为一个整体,把它分成两份,每份都

有圆片,有哪些分法呢?(学生动手分一分,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分法)

3、汇报学习情况:指名学生上来摆一摆

学生边摆边说,4可以分成几和几

4、动动脑:说说自己还有什么方法来分数(如用手势、用事物表示等)

5、引导学生将图片抽象成数字,4可以由几和几组成?

说说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6、再一次玩刚才的游戏,指名回答。(答案有多种,体现学法多样化)

7、读一读:4的分解式,边读边做手势

(想一想,如果先说部分,再说整体应该怎么说?)

8、玩猜一猜游戏:教师两只手分别拿纽扣,让学生看见其中一只手里的数目,并告诉学

生总数,猜一猜另一只手里有几颗纽扣?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9、自学5的分解式:学生小组内合作学习,按照学习4的分解过程,可按照:摆一摆,

说一说,写一写,读一读的学习方法学习。

10、汇报学习情况:要求每组都要说一说

P17页第二题

教学反思:

第六课时:加法

教学内容:

p23~24,练习五第2

教学目标:

1、通过实践操作、演示,使学生知道加法的含义;能正确读出加法算式;使学生初步体

会生活中有许多问题要用加法来解决。

2、通过实践操作、表述,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

交流意识。

3、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知道加法的含义。

教具、学具准备:

小黑板、数字卡片、每个学生准备三个圆纸片和2个三角形,5根小棒

教学方法:探究学习

教学过程:

3、出示数字卡片,读数(排火车读、个人读、小组读等形式)

4、按顺序填数:1()3()5

二、新授

1、教师在黑板上先贴1张圆纸片,然后在贴2张圆纸片,指名上来在图下写数字,合起

来是几?

(同样请小朋友上来也可以)

2、从图象抽象出数字,把12合起来,在数学上我们用符号“”表书,板书“”3、

引导学生1+2是多少,用数字表示是多少?边说边写“?”4、我们把12合起来,用

加法计算。(板书课题:加法)

5、读一读加法算式(可跟教师读、小组内互相检查读、指名读等)

可边读边做手势。

6、教师引导学生,这幅图还可以怎么列式?让学生看图说一句话,并列式。

7、再举个例子,学生自学

8、小组内学习,动手摆摆,边说边做手势,全组一起说等于几,并把式子写下来

(要求每人都摆一次:1+2,2+1,1+3,3+1)

9、我当小老师:举个例子,给大家出加法算式题。

三、小结: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认识了什么新朋友?

四、作业:P251-3

第七课时:减法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初步理解减法的意义,认识“-”号,会读减法算式。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思想目标:培养学生团结友爱、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认识减法的意义,正确读减法算式。

教学难点

利用数的分解组成,正确地计算5以内的减法。

教学具准备:

红花、小圆片、小棒、学具、

课时:1课时

教学方法:探究学习

教学过程:

(1)复习:

1、每个小朋友拿出圆纸片摆一摆,说数的组成。

2玩拍手接力的游戏。(如:可小组之间玩,师生玩等形式)

3、复习加法,学生拿出铅笔,左手2只,右手3只,合起来是几只?用算式表示。

(3)过渡:

逆向思维:教师做动作,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老师所做,把5支铅笔拿走2支,还剩下3

只,可以用什么数学知识表示?

(教师按照学生回答,伺机板书:减法)

(4)新授:

1、教师一共有5支铅笔用5表示,拿走了2只铅笔用“-2”表示,3剩下3支铅笔用“=3”

表示(引导学生说出来,并认识减号“-”

2、说一说:学生看老师动作,说一说老师做了什么?能用什么方法计算?并列出式子

3、小组内学习:学生观察课本纸鹤图和气球图,小组内每个小朋友任选自己喜欢的一幅

图来说说图的意思,并用算式表示出来。互相检查列式真确了没有。

4、汇报学习情况:每组请一个小朋友说图意和算式。

5、巩固练习:贴红花图2,拿走1朵,列式计算;接着出示三朵,指名上来任拿红花,

列式计算,接着下去贴四朵、五朵红花,说说有几种拿法和算法。

6、我当小老师:小组内一人用自己喜欢的学具摆出用减法计算的图,考考大家,其它人

说说图意,并列式计算。

(要求每人都要摆一次)

7、指名小组汇报学习情况

(5)小结: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认识了什么新朋友?

(六)作业:P271-3

教学反思:

第八课时:练习五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方法: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

一、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

1.复习加法的含义。

出示P271题第一幅图。你知道图上说了什么吗?(2个小朋友在玩球,又来了1个小

朋友,一共有几个小朋友?)

谁能列出算式呢?2+1=3

你为什么用加法来表示呢?

出示第二幅图。这副图你能向你的同桌介绍一下吗?

哪位小朋友愿意上来说给大家听?

2.复习减法的含义。

出示P275题第一幅图。你知道图上说了什么吗?(原来有3只小羊,后来有2只小

羊回家了,还有几只小羊?)

谁能列出算式呢?3-2=1

你为什么用减法来表示呢?

出示第二幅图。这副图你能向你的同桌介绍一下吗?

哪位小朋友愿意上来说给大家听?

哪位小朋友会做啊?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2.完成37题,任选一题加法和一题减法说给组内成员听,各组派一个代表上台说一

题。

3、第10题,比一比谁做得快。

4.开小火车做口算卡片。

三.游戏:

1.教师出示一张卡片,学生根据上面的算式进行表演。

2.一半学生发一张卡片,上面写了一个算式,告诉他们这是一张车票,黑板上有5

辆车,要对号上车。其余学生做评委。然后交换。

四.小结:通过游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第九课时:0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9

教学目标:1.通过操作,准确体验0认识0,掌握0的写法。

2.通过直尺图使学生进一步熟悉数的顺序。

3.使学生初次感知0的含义,正确地理解。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0的含义。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实物投影、学具盒、直尺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方法:情景、启发

教学过程:

一、教学0表示没有的含义。

1.出示小猴正准备吃盘子里的2个桃子的投影片。

投影片上有一只猴子,一个盘子放了两个桃子。(板书:2)

小猴正准备干什么?(小猴正准备吃桃子。)

2.出示小猴吃了一个桃子的投影片。

图上小猴吃了几个桃子?盘子里还剩几个桃子?

小猴吃了1个桃子,盘子里还剩1个桃子。(板书:1)

3.出示小猴吃桃的第三幅影片。

小猴又吃了几个桃子,盘子里还剩几个桃子?

小猴又吃了1个桃子,盘子里一个桃子也没有了。(有的学生会说吃了0个桃子。)

教师小结:盘子里一个桃子也没有,我们可以用数字“0”来表示。(板书:0)这

个数字读作“0”,“0”表示没有。“0”和1、2、3、4、5一样,也是一个数。

4.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说“0”的用法和含义。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用到0这个数字,比如:妈妈买了5个苹果,吃了5个,

还剩0个。小华有了3支铅笔,用了3支,还剩0支。您们一定还会说出许多这样的例

子。现在我们分小组讨论,看谁说得最好。讨论后,指明4~5人说说。

二、教学0表示起点的含义

1.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小直尺。

刚才同学们说得非常好,你们对0有了初步的认识。0可以表示没有。0还可以表示

什么呢?请大家拿出你的小直尺。看一看,0在什么位置?在这里还可以表示什么?

2.出示直尺放大图。

请大家看放大直尺图,0在这里表示一段也没有。它还可以表示起点。表示量东西从

这里开始。

这个0应排在谁的前面?为什么排在1的前面?(因为0是起点。)

指名数直尺上的数:从0~5。齐读:0~5,5~0。

三、教学0的书写

教师边范写边说:0时,从上到下,从左到右,起笔收笔都要相连,成椭圆行。(学

生书空写0三遍,注意笔顺。学生在书上练习格描写0。)

四、有关0的加、减法。

1.一个数减去与它同样多的数。

“我们已经知道了0是一个数,所以它也像其他数一样可以进行计算。下面我们就

学习有关0的加、减法。”

小猴看见盘里有2个桃,他吃了一个,还剩几个?算式是:2-1

2个呢?算式是:2-2=得几?为什么?

看小鸟图列式计算。为什么?

练习4-4=2-2=5-5=1-1=

你有什么发现?一个数减去与它同样多的数得0。

2.一个数加0。

出示青蛙图。看图你知道了些什么?

一共有几只青蛙?你怎么知道的?

算式是:4+0=得几?为什么?

练习2+0=3+0=5+0=

从以上算式你知道了什么?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

想一想0+4、0+3、0+5等于几?

从这几道题中可以看出什么?(0加上一个数,还得那个数。)

想一想0+0等于几?

(3)一个数减去0。

想一想5-0等于几?(……)

5-0就是从5个东西里面去掉0个,也就是一个也没有去掉,所以还是5。

板书:5-0=5

4-0、3-0、2-0、l-0等于几?为什么?0-0等于几?

五、小结

我们这节课认识了数字0,知道了什么东西也没有就用0表示,0还可以表示起点。

我们还学会了0的写法,要注意,写0的时候,要从上到下,从左向右,写得要圆滑,

不能有棱角。最后我们学习了有关0的加、减法,知道了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一个

数减去0也得原数。一个数减去与它同样多的数得0。

六、作业:P30页“做一做”

教学反思:

第十课时:练习四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0页练习三

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0的意义及有关0的运算。

2.对学生渗透函数思想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0的意义的理解。

教学难点:渗透函数思想。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方法: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复习0的意义。

出示一盘放了5支比的盘子,问:你能用哪个数字来表示?

拿掉2支后,问:你能用哪个数字来表示?

拿完之后,你能用哪个数字来表示?为什么用0来表示?

0除了表示没有之外,还有什么含义?

还能表示起点。

2.排序。

每人拿出0-5五张卡片,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再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3.1除了表示一个物体之外,还能表示什么?完成P317题。

4、P304题。你能介绍一下这两幅图的意思吗?

5、根据3+0=30+3=3你有什么发现?

6、现在我们来比一比谁的数字写得最漂亮,等一下拿上来展示给大家看。

7、P316口算。

二.提高练习。

1、P305题。

独立完成,问:你们有什么发现吗?可以小组内讨论一下。

哪个小组愿意来汇报一下。

2、P303题。独立完成,同桌互相说一说有什么规律。

3.P318题。

谁能介绍这幅图得意思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4.P31思考题。

谁来做聪明的小猴呢?

三.小结:你今天又学到了什么?

四、家庭作业

第十一课时:有关0的减法

课型:练习课

学习目标:1、要求学生能够看懂图意,并说出图意

2、会计算有关0的加、减法

3、渗透空集的概念

教学重难点:理解0的含义和0的加减法、不借助图口算0的加法、减法

教具准备:电脑课件

教学方法: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昨天,我们学习了有关0的知识,有谁还记得,0表示什么?还有不同的说法吗?

师:即可以表示起点,也可以表示没有

二:探索新知

1、电脑出示小鸟图,让学生认真观察

1):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有三只小鸟正在鸟窝里聊天)

2)点击出现动画:三只小鸟从鸟窝里飞走了。

问:你又看到了什么?这时鸟窝里还剩下几只小鸟?

飞走的3只小鸟是从几只小鸟里面飞走的?

3)你能够把这个图的意思完整的说给大家听吗?

(先同桌互说,然后指名说,并比一比,看谁说的最好)

4)要还剩下几只小鸟有谁能列出算式?

板书:3-3=0

3、观察上面的两个算式:3-3=0

4+0=4

你发现了什么?

(各小组讨论,然后指名回答)

归纳得出:相同的两个数相减等于零,任何数与零相加或相减等于任何数

三、巩固练习:

1、老师左手拿5支粉笔,右手一支也没有,两手一共有多少支粉笔?(学生口答算式)

2、完成第29页的做一做

(全班集体评价)

3、第30页的第3、4

要求:同桌的两个同学先互相说图意,然后再列式计算。

评价要求:先同桌互评,再全班进行集体评价。

四、综合练习:

1、39页的第5

要求每个同学先说说每幅图的意思,然后再列式计算,蝚后集体评价。

2、第308、9题和思考题。

五、作业布置

31页第6

第四单元认识图形(一)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p34~p38认识物体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能识别这几种物体和图形,

初步理解相关概念的意义。

2、使学生形成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操作实践能力。

3、使学生形成一定的合作意识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

1、分一分:可是这些小宝贝太乱了,小叮当想让能干的小朋友们帮帮忙,每个小组都有

一篮子小宝贝,它们都混在一起了,有铁做的、塑料做的,大的小的,花的绿的等等。

和小组小朋友讨论,你们认为哪些是相同的分成一堆,看看能分成几堆?一堆堆整理放

好。

2、议一议:小组里的小朋友说说你们是怎么分的。

3、指名汇报讨论情况:“其它组小朋友要注意听他们是怎么分的,待会给他们提点建议。

“你们同意他们的分发吗?有什么不同意见吗?”

4、再分一次:这组小朋友把小宝贝分得很清楚,他们把形状相同的分在了一起,分成

4堆,你们也会和这组小朋友一样,按形状来分吗?现在请小朋友们再分一次,分完

的小组可邀请别组小朋友参观,介绍一下你们怎么分的。

5、再指名几个小组汇报。

6、出示课题:小朋友们真厉害,把原来乱七八糟的物体都分好拉。今天我们就来认识

物体。

友举高点!

9、操作感知各形状物体的特征:好啦!小朋友们都认识了这些物体的形状,现在请小朋

友拿出一个正方体和一个长方体,摸一摸它们的面、边,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和小

组小朋友说一说(指名汇报,如果有必要可伺机让学生区分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两兄弟

长得太像了,老师都把他们两搞混了,哪个小朋友能干!有什么好办法能认出他们呀?”

教师拿出模型让学生区分两者)

再拿出一个圆柱和球,玩一玩,摸一摸,滚一滚,和小组小朋友说说你又发现了什么?

(指名汇报)

10、教师举物体,全班一起说是什么这些物体是什么形状。(好!现在请小朋友们轻轻地

唱好吗?(教师放歌,学生跟着边唱边跳)

五、巩固练习:

1、搭一搭:小朋友,你们当过设计师吗?那我们现在就来当当小小设计师,用桌子上的

教学方法:情景启发

教学过程:

一、介绍“找物品”的方法

师:请同学们把课前准备好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拿出来,同桌同

学互相介绍一下自己收集的实物的形状。

同桌学生互相介绍完后,让他们把自己的每种形状的实物各选一个,集中起来放在一个

大桌子上或地上。然后把全班同学分成4组,每组同学各管一种形状的实物,把这些实

物分一分类。管正方体的要把正方体的实物归为一类。分好类后,各组同学摸一摸、说

一说本组那类实物的形状,再选两个代表在班里说一说实物的形状。对于非本单元所学

形状的实物,可以归为一类,交给教师,教师告诉学生:这些物体的形体不是我们这一

单元所学的,但是它们也是一种立体图形,以后我们在中学会学到。

活动结束后,教师将分好类的物体收拾好,以便在下面的活动中使用。

体图形,让他们摸一摸,说出拿出的是什么形状的物体。这样做两次后,让进行判断的

同学来出题摸实物。

三、介绍“拼积木”的方法

1.教师示范

教师用积木边拼边说:“我用4个大小相同的长方体可以拼一个大的正方体,还可以用2

个大小相同的正方体拼一个长方体。

炮筒。学生拼好后,教师选几件有趣的东西展示给全班同学,让拼的同学告诉大家拼的

是什么东西,各用了什么形状的物品。

教学反思:

第六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第一课时:67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967的数数和认数以及序数和书写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正确地数出数量是67的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数字67。

2.使学生知道7以内数的数序,会比较7以内数的大小。

3.使学生掌握67的组成。

教学重、难点:学生能正确数出数量是67的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数字。

教学难点:学生会正确书写数字6。

教具、学具准备:点子图、数字卡片、计数器、直尺图、鱼图、数学卡片、小棒、三角

形、课件、投影器。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方法:创设情境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我们以前学习了哪些数字?0、1、2、3、4、5(学生齐数)。

2.你想知道更多的数字吗?你想知道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吗?猜一猜我们今

天学习什么?(板书:6、7的认识)

学生活动:领读、齐读。

二、新授

(一)教学数数

师:(出示主题图)图上有些什么?

生:图上有人、桌子、椅子、黑板等。

师:请同学们数一数,图上有多少人?

生:……(学生报得数)。

师:你是怎样数教室里的人数的?

生:先数教室里面打扫卫生的同学和老师,5添上16。再数从外面走进来的

一位同学,一共7人。

师:还可以怎样数?

生:先数学生6人,再数一位老师,是7人。

师:数一数几张桌子和几把椅子?你是怎样数出椅子的数量的?

生:先数已放好的6把椅子,再数搬来的1把。6个再添17。

师:谁会从1数到7,从7数到1?(指名回答)

学生活动:同位互相数一数。

小结:小朋友,我们要做一个讲卫生、爱集体、爱劳动的小朋友,你能做到吗?

我们刚才按顺序数数的。在数数中我们发现:5以后再数1个就是6个,接着6再数1

个就是7,761,651。

(二)教学认数

师:同学们再数一数第42页下面的人物图和点子图,看分别有多少个。

生:……(学生报得数)。

教学活动:贴出数字卡片67。

学生活动:齐读并从数字卡片中找67。

师:仔细观察一下数字67的形状分别像什么?(指名回答)

活动:同桌互相说一说。(6的字形像哨子,7的字形像镰刀)

师:请你分别数出6根和7根小棒。

学生活动:学生自己分别数一数,摆在桌子上。

师:用你手中6根和7根小棒分别摆一摆,摆出自己喜欢的图形。

学生活动:学生摆一摆,并到投影器前面演示摆的图形。

(三)教学数序

教师活动:(用计数器)先拨1个珠子。

学生活动:齐数1、2、3、4、5。

师:5个珠子再添1颗是几?

生:516(齐读)。

师:6个珠子再添1颗是几?

生:6添上17(齐读)。

师:(用直尺图)只写出0、1、2、3、4、5、()、(),你知道填什么?67

应该写在什么地方?

生:填67,6写在5的后面,7写在6的后面。

师:谁能从1正数到7,从7例数到1?

学生活动:指名数,拍手数。

师:5的后面是谁?6的后面是谁?7的前面是谁?

学生活动:6、7、6抢答。

(四)比较大小的教学

学生活动:从学具袋里先数5个图片,再数6个图片,最后数7个图片。

师:你会比较它们的大小吗?比比看,谁比谁小?

生:56小,67小。

教师活动:板书:5○66○7。

师:它们用什么符号表示?

学生活动:填符号:5667。

教师活动:板书:5<66<7。

师:谁比谁大呢?谁会说呢?

生:65大,76大。

教师活动:板书:6○57○6。

师:它们用什么符号表示?

学生活动:填符号:6576。

教师活动:板书:6>57>6。

(五)教学序数

教师活动:教师奖励学生红花,先发5朵,再发1朵,问学生是几朵。

学生活动:6名学生到前面。

师:从左数6个同学指的是谁?从右数第6个同学是谁?

生:……

教师活动:(出示图)左数第6瓶有□条鱼,有6条鱼的是第□瓶,第7瓶有□条

鱼。

学生活动:数一数,填在书上,集体订正。

(六)指导书写

师:6的写法,下半圆要圆起来;7比较好写(板书67)。

学生活动:学生填在书上。

三、游戏

教师活动:小刺猬送给小朋友7个苹果,每个苹果中都有一个问题,让学生任选

一个号码出示一道题目。

①号23()5()();

②号5○66○7;

③号()()5();

④号5添上1是几?6添上1是几?

⑤号6○57○6;

⑥号数一数有几朵花?3、2;

⑦号从左数第6朵是什么颜色的?

学生活动:学生做以上题目:

234567;

5<66<7;

7654;

67;

6>57>6;

6;红色。

四、小结:根据今天学习的内容,用数字说一个故事,四人小组说一说。分组说说,

指名回答。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67的组成

课型:新授

学习目标:

1、认识67的组成。

2、通过学生动手操作,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3、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掌握6、7的组成

教具准备:小棒挂图苹果

教学方法:创设情境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昨天我们学习了67,说一说你观察到身边有哪些事物可以用67来表示的

二、新授

1、出示苹果和人像挂图

老师这有6个苹果,我想把它分给两个小朋友(或小猴)你能帮我分一分,有几种分法

吗?

小组互相讨论有几种分法?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

学生汇报,师板书分法

2、总结分法

看到这些分法,你能发现什么?我们可以将这些分法总结成这样3种。

看到每一组,你可以想到什么?

3、7的组成

刚才老师拿掉了一个苹果,应该是7个,7个苹果怎样分给2个小朋友的?请拿出7

个学具来分分看,有几种分法?

汇报分法,师板书分法,看到每一组,还能想到什么?

三、游戏巩固

1、猜数,师左手拿几个苹果,右手和左手合起来是6个,知道右手是几个吗?

2、一生出3个手指头,另一个出一个数能和他组成6(7)

3、拍巴掌,学小猫叫等游戏组成67

四、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6、7的组成,希望大家好好练习,对后面我们学习6、7的加减

法有很大的帮助。

五、布置作业

第三课时:67的组成及其加减法

教学内容:第45-46页做一做练习七,第4-8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根据一副图写出两到有联系的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并计算出得数。

2、掌握67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3、使学生能够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重、难点:6、7的组成及加减法

教学方法:创设情境法

教学过程:

一、67的组成:

(1)拿出6个门个类似学具,让同桌两个人合作,一个人分一分,另一个人写一写,

写出6的组成,然后集体汇报。

(2)教师提供17的物体图片,让学生将合起来是6的图片用线连一连,如15

合起来是6。然后再小结6的组成。

(3)教师提供点子图,有的有1点,有的有3点,让学生继续画点子,要合起来是6。

然后再小结6的组成。

注意:在小结67的组成,要简洁有序。

练习巩固:

(1)师生对口令。

(2)同桌互相拍手,记组成。

(3)在方块里填数

(4)填表:

小明参加套圈比赛,每人6个圈,套上的如下表,请学生说说没套上的。

套上的圆圈数35124

没套上的圆圈数

二、67的加减法

(1)复习67的组成

(2)请学生拿出总数是6(7类似)的红花、黄花

以小组为单位,看图相互说说得数是6的加法。集体汇报

(3)根据6的组成直接说得数是6的算式。

(4)从数字卡片中找数字,编编得数是6的加法算式。

注意:学生的汇报,教师要引导他们有序地说,同样教师的板书也要简洁有序

在加法的基础上,再来写减法算式

三、练习巩固提高:

1、(1)看图,说说图意,再写算式。

(2)口算,其中抽取几题让学生说说算理。

(3)游戏:找朋友等

(4)听算式,举得数卡片。

5)同桌相互出题,考考对方

2、写算式:教师范写,学生在本子上练习。

四、实践活动:老师请7个学生上台,请他们去给花圃的花浇水,锄草等,想一想有几

种分法?

五、课后延伸:找找生活中的67

六、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用图画表示的应用题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7页用图画表示的应用题;练习七第13、14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提高学生计算有关7的加、减法的正确率和速度。

2.使学生知道图上加括号和问号的用意,能从图里看清告诉了什么,要求什么,并

能列式计算。

教具准备:数字卡片,教科书第36页上两道例题的挂图(兔图、青

蛙图),让学生每人准备0~7的数字卡片。

教学方法:创设情境法

教学过程:

一、有关7的加、减练习

1.做移动卡片的练习。

教师在黑板上画上,将数字卡片由放在方格上面随意移动位置,

让学生说出加上下面方格中的每一个数的得数。

教师把依次换成随意移动,让学生说出加上下面方格中每一个数的

得数(移动时,只能移到0~2的上方)。时,只能移到0—3的上方;移动

2.让学生填写第11题的得数。

3.做第12题。

让学生用0—7的数字卡片,两人一组做第12题。一个学生随便举起两张数字卡片,

另一个学生从较大数里减去较小数,很快说出得数。练习5次后,交换角色再练5次。

4.做第13题。

教师说明题意:每组有4道式题,4个得数。要把式题和得数用线连起来。例如,

725,找到5,把“7—2”和“5”用线连起来。然后,让学生在书上连线,集体订

正。

5.做第14题。

让学生拿好铅笔,同时开始计算,教师按半分、l分、l分半、2分报时,让做完

的学生举手,以便了解学生的计算速度。然后对得数,发现错误及时纠正,对有进步的

学生给予表扬。

课间活动。

二、教学用图画表示的应用题

1.教师挂出教科书上第47页的金色的秋天的收获图。

提问:“图里告诉了我们什么?”

教师画括号、在括号下面加写“?只”。边画边说明:“括号表示让我们把两群

小兔合起来,下面加一个‘?只’表示让我们求出一共有多少只小兔。”

提问并指名回答:

“括号表示什么?”

“‘?只’表示什么?”

“谁能完整地说出图里告诉了什么?求什么?”指定两、三名学生回答。

“怎样列式计算?”填在书上。

“为什么用加法计算?”(要把4只和3只合起来,求一共有多少只,用加法。)

2.教师挂出教科书第51页上的青蛙图。

让学生仔细看图,想一想图里告诉了什么?求什么?分组讨论,然后回答。

提问:“括号下面写着‘7只’表示什么?”(一共有7只青蛙)“在荷叶上的青蛙

上面写着‘?只’表示什么意思?”(求在荷叶上的青蛙有几只。)

“那么图里告诉了什么?”“求什么?”分别指名回答。“谁能完整地说出来?”

指定三、四名学生回答。

“怎样列式计算?”填在书上。

“为什么用减法?”(要从7只里去掉2只,求剩下几只,用减法。)

3.做教科书第47页上“做一做”中的两题。

1题,先让学生看图,想一想:图里告诉了我们什么?括号下面的“?条”表示

什么?指名回答。然后,让学生在教科书上填写算式,集体订正。

2题,学生看图后,教师提问:

“图里括号下面的‘7只’表示什么?”

“‘?只’表示什么?”

然后,让学生在教科书上填写算式,集体订正。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习七第14题。

2、如果还有时间,可以让学生做第52页最下面方框中的思考题。先要让学生独立

做。然后,让学生进行讨论,说一说自己的做法、想法。

、教学反思:

第五课时:89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科书53—55页。

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正确地数出数量是89的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数字89。

2.使学生知道9以内数的数序,会比较9以内数的大小。

3.使学生掌握89的组成。

教学难点:学生会正确书写数字89。比较9以内数的大小。

教具、学具准备:点子图、数字卡片、计数器、直尺图、鱼图、数学卡片、小棒、三角

形、课件、投影器。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方法:创设情境法

教学过程:

一、教学新课:

1、出示主题图,从图上你都看到了什么?让学生数一数国中的人和物,得出它们的数量

89。今天我们就来认识数字8、9。

2、89的字形。

让学生展开想象,说说89的字型像什么?

3、数89。

(1)数出指定数量的物体

(2)数出8根或9根小棒,并创造图案

(3)从树叶图、红花图等图片中圈出指定的数,并说说自己是如何数的

(4)找找在教室里数量是89的物体

4、数的顺序

(1)在一把缺少数字的尺子上要求学生把数写完整。

(2)让学生操作学具,明确7的后面是8,8的后面是9。

(3)用猜谜的方法,如:一个数排在6的后面一个,它是几?(7)

5、9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1)教师直接出示点子图等,让学生填符号(也可用手势表示)

(2)同桌两人自己在点子图上涂色,然后再进行比较。

6、分清8和第8,9和第9

(1)让学生在书上填写,然后集体校对。

(2)游戏法:老师邀请十位左右的学生上台,听老师的要求,找同学起第8个是谁?

等等

(3)操作学具,听老师的要求摆学具:

如:摆9朵花,其中左起第8朵是蓝的,其余为黄的。

7、89的书写。

教师范写一学生评价一学生试写。独立写,教师巡视,展示优秀作业。

8、89的组成。

(1)8的组成。请你拿出8根小棒,把它们分成两堆。把你们的分法记录下来。谁来汇

报一下。

(2)9的组成。

出示9你能想到什么呢?

18

二.巩固练习:练习八的1—5题。

三、学习小结:

四、教学反思:

第六课时:89的组成

学习目标

1、使学生掌握8、9的组成

2、通过学生动手操作,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掌握89的组成

教具准备:星星,课件

教学方法:创设情境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课件出示:蔚蓝的天空上星星在闪,月亮奶奶想把星星摆成两份,如果是你会怎样分

呢?

学生看课件,背景乐《小星星》

观察,你能用什么办法记住每一种分法吗?

看到8可以分成71,你能想到什么?

如果是9颗星星,又可以怎样分呢?

学生动手操作后再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

师出示课件演示9的分成,学生填书上的空。

2、读一读

学生互相读8、9的分组成

3、做游戏

1、猜数

2、拍巴掌

3、小猴跳

三、练习

1、第55页做一做

课件出示,学生独立完成

2、第60页第3、4、5

3、第60页第6题完成找朋友的游戏

四、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又学习了哪些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第七课时:89的加减法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6~57页。

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89相关加减,掌握一图四式的列式过程。

2.通过观察、比较,使学生知道交换加数位置得数不变。

教学重、难点:掌握89的加减运算。

教具、学具准备:教师准备投影仪。学生准备小棒。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方法:创设情境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开火车口算。计算后请学生说说一道加法,一道减法是怎么算的?

2、投影出示89

1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8可以分成几和几,你会填吗?看到这个你还能想到什么?9的组成

呢?

3、今天,我们来学习和8、9有关的加减法。

二、教学新课:

(一)、学习一图四式。

1、学习根据一幅图写两个加法算式。

教师在黑板上出示8个梨,左边2个,右边6个。

谁能来看图问问题吗?能编不一样的吗?

其余学生根据问题写算式。2+6=86+2=8

为什么根据同样的一幅图,你们却写出两道不同的算式呢?

请大家观察一下,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特点?

2、学习根据一幅图写两个减法算式。

让学生根据教师的板书(将?写于不同处)编题,其余学生写算式。

8-2=68-6=2

这两道算式又有什么联系呢?

3、幅图,我们一共写出了几个算式?分别是哪几个?你发现了什么?根据一幅图,我们

可以写出4个算式,2道加法,2道减法。

4、你能根据一幅图来写出4个算式吗?请你拿出5个红色的小园片,4个黄色的小园片,

象我一样摆。你能根据这些小园片,写出4道算式吗?把你的结果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

谁来汇报一下。

(二)、教学89的加、减法。

1、出示P57摆一摆的图,这两个小朋友也在摆园片,他们写出了四道算式,你觉得对吗?

2、这些算式的答案你能算出来吗?你可以象这两个小朋友一样摆一摆小园片,也可以用

别的方法来算一算。谁愿意来汇报一下你的方法呢?

3、出示P57想一想,你会做吗?做完的小朋友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计算方法。

三、巩固练习:

1、出示小棒图,让学生列式计算。

口头反馈。4+5=95+4=99-4=59-5=4

2、看来,小朋友都会算了,那么我们来开一次小火车。

3、游戏(仿照P6316题)。全班做,小组做。

四、小结:你今天学会了什么本领?

五、教学反思:

第八课时:用数学

课型:新授

学习目标:

1、亲历从生活中提炼出生活知识的过程

2、熟练地进行计算

3、感受生活与数学的联系,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等方面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能够看懂图意,并能正确表达图意,进一步巩固对大括号、问号含义的

理解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方法:创设情境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请你看图说出图意,你是怎样算出图上的猴子的?

你能独立列出算式吗?评价,你们认为谁说的好?

走过猴林又来到小河边,看,河里有几只鸭子呢?

课件出示鸭子图

生说图意

全班交流

独立列式计算

评价:你认为他说的有道理吗?

三、课中操

同学们都是聪明的孩子,有美丽的小鸟和小梅花鹿都在为你们跳舞呢。

四、做一做

1、第58梅花鹿图和蘑菇图

六、作业布置

“10的认识及其加减法”

教学目标

分析性智力:

1、知道10以内数的顺序,知道如何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

2、写10的方法,掌握10的组成

3、知道如何用符号正确描述10以内数的大小

4、明确有关10的加减法的算理

创造性智力:能按照一定顺序和从不同方向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实践性智力

1、能利用有关10的加减法,解决生活实际中的问题

2、能数出数量是10的物体的个数,会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

3、会读写10

4、能用符号正确描述10以内数的大小

5、并能正确、熟练地计算有关10的加减法

第九课时:10的认识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理认识10的过程,初步建立10的数感。

2、学会10的数数、认数、读数、写数,比较大小和组成,对10的数概念获得全面的认

识和掌握。

3、结合数的概念的学习,感受热爱自然、保护环境和爱科学的教育。

4、引导学生感受数10与显示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食物投影、10的卡片、点子图、小棒;学生准备学具盒

教学方法:创设情境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复习已学过的数,比9大一的数是10。

1、谈话引入;师:我们已经学习了0~9的数,我们不仅能够正确的数这些数,还能读写,

知道他们的大小和组成。那么比9大的数大家认识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10”

2、板书课题:10的认识。

二、认识10

(1)出示主题图,指导学生看图数一数,抽象出数字10。

师:图书同学们在干什么?大家数一数一共去了几个同学?老师呢?一共去了多少人?

(10人)是吗?大家一起来数一数。

介绍你数的方法。(可以一个一个数,也可以几个几个数,发现只要有次序,不遗

漏重复数的结果都是10)

(2)数一数:

从学具盒中数出数量是10的任意一种学具。

教师示范数出10根小棒,并用皮筋捆好,问:这一捆里有几个1根?也就是几根?

使学生明确10个一是1个十。

找找自己身上哪一部分的个数可以用10来表示。

(3)10以内数的顺序

教师出示点子图。看书上的计数器的图,让学生感受9颗后面再加一颗就是10颗。

看书上的直尺图,你能说出10以内的数的顺序吗?

引导学生小结:明确9加上110,10去掉19,10排在9的后面。

按数的顺序,让学生把直尺上的数字填完整,再抽象出数轴,明确10以内的数序。

填空:书上P67页,第1、2两题。反馈第1题是按什么顺序写的,第2题呢。

(4)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

比较910

除了9以外,还有哪些数比10小?10比哪些数大?你是怎么想的?

(5)区别10和第10

自己画一画表示10的物体:画o,画好后请同桌同学数一数校对。师拿出学生刚才画的

OOOOOOOOOO,给左起第10O画上黑色和右起第10O画上红色。

(6)10的书写:教师范写一学生练习,说说写10与以前写的数有什么特别?

三、10的组成

l、10的组成

(1)同桌合作,学习10的组成,一个分,另一个记录。归纳10的组成。

(2)10的组成有几种?用什么方法能很快地记住它们?可用手指强化记忆

2、练习巩固:

(1)击掌组成10

(2)说数组成10

(3)连线:P65做一做

(4)10的组成和分解的运用如套圈活动:练习九第3

四、小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又增长了什么本领?

五、教学反思:

学生第一次写两个数字组成的数,学写中协调性比较差,写10时都是要求略斜,

组合后写成了尖尖的。如,问题在于前面写0时要求不够严格。

第十课时:有关10的加减法

教学内容;书P66,练习九第4、5

教学目标:明确有关10的加减法的算理,能正确、地计算有关10的加减法;能利用有

10的加减法,解决生活实际中的问题。

教学准备:点子图、学具、实物投影

教学方法: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

一、引入:复习10的组成,再编算式

二、活动展开:看点子图,编算式

(1)出示9+1的点子图,你能用算式表示图上的意思吗?

9+1=101+9=1010-1=910-9=1

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2)根据书上的点子图编写算式

(3)想一想:5+5=10-5=

三、归纳小结:一图4式;

练习九第4题。

四、巩固提高:

1、找朋友:师37是朋友,你还能找出哪两人是好朋友,连线。

2、练习第2题。]

3、学具操作:那出010这些卡片,象聪明的大象一样同桌说一说,哪两张卡片上的

数相加得10。

五:教学反思:

第十一课时:练习课

教学内容:练习九P67

教学目标:、能正确、熟练地计算有关10的加减法;能利用有关10的加减法,解决生

活实际中的问题。

教具准备:图片、学具盒

教学方法:创设情境法

教学过程:

1、口算:孔雀开屏第6题。

2、比较大小:

(1)比较第8题中▲和○的多少,说说你是怎么比较的?一一对应的方法。

得出71010710-7=3

(2)直接出示:练习九的第9题:3+6910-4○8……

你能直接比较出左边算式和右边数的大小吗?如果不能,该怎么办?

(3)分组讨论,尝试比较上面的两题。

(4)小组汇报,比比谁的方法好。生:先算出左边的得数,再用得数和右边的数进行比

较。

(5)用这个好方法比较其他几题。选择其中的两题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如:师,2+4○727比较吗?是4吗?生是2+4的得数和7比较。

3、看图编算式:

(1)第7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先说图上有……要求的是……)

(2)第10题:▲有(6)个,△有(4)个让学生列式,说说你的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6+4=104+6=1010-6=410-4=6

4、根据算式,编应用题练习第11题。让学生体会一个加法算式可以表示不同的内容相

加。花;人;鸟、石子

5、根据算式,找找生活中的例子。

6、挑战聪明题:P69

7、小结:这节课我们有增长了哪些本领?

8、教学反思:

第十二课时:“在括号内填数”

教学内容:一年级教材P70,练习十

教学目标:

1、知道括号的意义与用法;掌握在括号内填写未知数的方法

2、能用多种方法来解题

教学重难点:能熟练在括号里的数,能用在括号里填数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诱发参与:

1、课件展示:小猴子冲冲巷把书上结的又大又红的桃子装在盒子里送给自己的好朋友。

瞧,他已经装好了一些了,盒子里还没有满。冲冲决定再上山去采一些把盒子装满,你

愿意帮助小猴子算一算应该再采几个桃子吗?

2、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核子力已经装了几个桃子,一共要采几个桃子,列出含有未知加

数的算式:8+()=10

二、自主探究,体验合作:

1、教师:刚才很多小朋友以下子说出了应该再采2个绦子,你们异地功能有自己的好办

法,想和你小组中的同学交流一下你的想法吗?

2、学生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想法,由小组长统计有几种不同的想法。

3、讨论结束以后,组织全班家六,小组进行汇报,学生可能出现的想法有:

(1)通过观察,发现盒子里还有两个空格,就知道要放2个进去了。

(2)联系前面学习的数的分合的知识,10可以分成82,就知道应该再采2个桃子。

(3)联系加法,知道108等于2,就知道还要再采2个桃子。

三、交流后,课件中出现冲冲的话:谢谢小朋友,我这就把盒子装满了送礼物去。

四、巩固练习、拓展思维

1、课件展示,冲冲带着礼物来到大河边,河山个的五彩桥是由许多块大石头拼成的,现

在小桥只有半边了,只有染两块石头上的数字相加的得数是10,才能拼好小桥走过去。

2、小游戏:找朋友。交换司发给、每个小朋友一张不同的数字卡片。出示如:7+(=10

这样的算式,教师执7问,我的朋友在那里,执3的同学就举3说,我的朋友在这里。反

复联系。

3、教师:刚才一直是老师出题,小朋友想自己出题考考大家吗?咱们来个小组间的竞赛

好吗?小组中先商量怎样出题,交换解答,最后展示出的题和答案,全班交流评价。

4、开放题:课件演示:小猴子过了桥,他的朋友就在里面,城堡上各有三把大锁,如:

()+()=9,六把大锁上各有一些数字,你能帮它选好钥匙吗?

五、课后练习:练习十,第1---3题。

六、教学反思:整节课课有故事情节贯穿,而且学生之前对数的组成基础比较扎实,教

学效果较好,但学生比较激动,组织纪律还需加强。

第十三课时:连加、练减

课型:新授

学习目标:

1、掌握两步计算的正确计算方法

2、初步体会计算的变化,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口算和计算能力

2、通过操作,培养学生数感和主动探索积极学习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掌握计算顺序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方法:创设情境法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课件出示小鸡,这是什么?

是小鸡吗?

如果让你来养小鸡,你会怎样做?

二、合作探究

(1)小明家也养了小鸡,咱们到他家去看看吧?

(出示课件)

看图上画有什么?

师:小明家是养鸡专业户,他们家养了很多鸡,他的父母靠知识和科技养鸡终于办起了

这个大型养鸡场,小明今年才7岁,却已经懂得了帮父母的忙经常会帮着喂小鸡。你瞧,

看图上画有什么?

师:小明家是养鸡专业户,他们家养了很多鸡,他的父母靠知识和科技养鸡终于办

起了这个大型养鸡场,小明今年才7岁,却已经懂得了帮父母的忙经常会帮着喂小鸡。

你瞧,(课件出示5只小鸡,引导学生说出:小明喂了5只小鸡)说说图上画有什么?

课件动画播放:又来了2只,现在呢?谁能说出图意?

为了区别先走的我们通常都用线划掉来表示,师示范○○

○○

表示再次去掉可以用虚线框起来

○○

○○

板书算式:8-2-2

想一想:这题应该怎样计算?

小组讨论后汇报解法。

2、练习:P72页的做一做独立看图,说出图意

三、练习:第73页的第1、2、4

74页的第5、7、8

四、全课小结

大家以后在做这样的题时,一定要看清题意以免出错。

五、布置作业

74页第6

第十四课时:连加连减

教学内容:P72-73,连加连减

教学目标:

1、鼓励在具体、鲜明的情景中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初步理解连加连减的

含义,掌握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培养口头表达能力。

2、能按照图的有序排列,找出规律,发展初步的探索意识和体验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并说出连加连减的含义。

2、按照图意,找出规律,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二、新知探索:

(一)教学连加:

1、出示喂小鸡的情景,教师分步操作,学生观察:

5+2+1=8

该怎么运算呢?生同桌交流,汇报:强调加了几次。

你会读这个算式吗?52再加1等于8

2、小结:像这样把三个数合起来的算式叫连加,在计算时,要先把前两个数相加的得数

记在心理,再用记在心里的得数加上地三个数,算出结果。

(这个连加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呢?你能用小棒当作小鸡来摆一摆,说一说吗?)

3、练习;

做一做:左边第一题:先根据图意思摆好小棒,边同桌讨论,边把算式写完整。

(二)连减教学:

1、连接上面的情景,让学生猜想,小鸡吃完食物会怎么样?

生:又去玩了,走开了。。。。。。

3、直接出示书上的连减图片:让学生看图同桌说说图意。请学生上台来指着图说说。有

8只小鸡吃完食物后走了2只,后来又走了2只,还剩下4只。

4、列式:8-2-2=4,这里的8、2、2、4各表示什么意思。读读这个算式;82再减2

等于4。

5、练习:做一做右边一题,看图列式说图意。不摆。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减去可以用划去或圈出来表示

反馈:你的算式是。。。。。,你是怎么想的?怎么算?学生相互评价。

6、小结;像这样连着减的算式叫连减。。。。。。

三、巩固深化:

1、完成练习十一第1、2、5

2、游戏;体育课玩游戏:

三个学生先包来3个,2个。5个;用完了放回去;减4、2、4

四、课外延伸:

1、生活中连加连减的例子。

2、气球破了2只,老师又去买3只,怎么列式。----加减混合。

五、教学反思:

第十五课时:加减混合

教学内容:一年级上册P72-73,连加连减

教学目标:

1、鼓励在具体、鲜明的情景中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初步理解加减混合的

含义,掌握加减混合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培养口头表达能力。

2、能按照图的有序排列,找出规律,发展初步的探索意识和体验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理解并说出加减混合的含义。

先计算下面各题,然后说一说计算的顺序。

3+2+1=5+3+2=8-2-3=10-5-3=

计算后先让学生说说计算5+3+210-5-3时分别先计算什么,后计算什么?

二、新课引入

1、在复习题后面的两道题的旁边出事如下两个算式:

5+3-210-5+3引导学生观察,并用复习题中的后两题和上面两题作比较,

看他们有什么不同。

2、教师谈话:上面这两题中既有加法又有减法,我们把这样的计算叫做加减混合计算。

这节课就来学习这样的计算。

3、板书课题:加减混合

三、学习新知识

1、学习例1。

(1)在屏幕上出现湖里有4只天鹅,又飞来3只天鹅的场面。

教师:屏幕上反映了什么内容,你能从屏幕上提出一个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湖里有4只天鹅,又飞来3只天鹅。可以提出湖里一共有几只天鹅的问题。

教师:要湖里一共有几只天鹅的问题。要怎样列式

教师板书:4+3

(2)屏幕上出现湖里有7只天鹅飞走两只的场面。教师:湖里天鹅的只数发生了什么变

化,现在还有几只天鹅?

教师配合学生的回答4+3的后面加写-2,把算式写完整。

教师:为什么要在43的后面在减2?

(3)引导学生结合屏幕上出现的画面,说说算是所表示的意义。

(4)学习4+3-2的计算顺序:引导学生讨论:结合屏幕上反映的湖里天鹅只数的变化过

程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学生混报交流讨论,并说出计算顺序。根据学生的叙述过程在屏幕上的算式4+3-2中表

明的计算顺序依次表示出这两部分。

教师:第2步是几减2,为什么是这个数减2?

学习例2:

(1)在屏幕上出现反映“湖里有4只天鹅,飞走了2只后,又飞来了3只”连续变化过

程的画面。

(2)引导学生根据屏幕上显示的内容,教师结合学生的叙述在黑板上板书:4-2+3=

教师:上面的算是应该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学生:先算减法再算加法,教师在配合学生的叙述板书。

师:为什么要先算减法?

学生:因为只有用减法先算出4只天鹅飞走2只湖里还剩下几只天鹅后,才能算出又飞

3只后湖里现在还有几只天鹅。

教师:第2步是那两个数相加。

学生:第二步是用第一步的得数23相加。

(3)引导学生总结夹剪混合计算的计算过程,谁能说说他们的计算顺序。学生:我们都

是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算的。

四、巩固练习。

1、完成75页做一做的练习。

(1)引导学生摆小棒,先在桌上摆7根小棒,再拿去3根,然后又增加4根.

(2)让学生根据摆小棒的过程把算式填写完整,并在最后的方框里填上得数.

(3)让学生结合摆小棒的过程说说算式7-3+4=8的意义和计算顺序。

2、计算:

5-2+3=8-7+8=

先由学生独立完成,再说说计算顺序和第2步分别是几加几。

五、课堂作业:

1、完成练习十二的第一题。

(1)学生分别观察第1题的插图,并说一说画面上反映的内容,重点说出小呀的数量先

增加后减少的过程。

(2)让学生根据画面的内容独立填写算式,并计算出得数

(3)学生交流计算过程。

2、完成练习十二的第二题。让学生观察插图,明确要求,然后用线把算式和得数连起来。

3、完成练习十二的第三题。由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检查指导学生写算式的格式。

六、课堂小结: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理解计算顺序

2、加深理解计算方法,增强对计算过程的感受

3、通过观察交流,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理解图意,正确列式

教具准备:口算卡片、小黑板

教学方法?: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

1、口算

3+1+46+1+21+3+610-3-7

7+2-18-3+45+2+33+0+7

10-2-510-3-68+2-35+1+4

3+2+28-1-49-3-210-7+2

4+4+14+1+52+3+210-5-5

二、练习

1、每天早上上班老师要坐车,在车上我发现了一些有趣的现象,咱们去看吧。

课件出示:公汽图

察,发现更多的数学知识。

三、巩固应用

1、第77页第5

练习,小黑板或课件出示

2、6将横行竖行的数相加,各得多少?

四、游戏

出示纸牌,3人一组,各出一张牌,或加或减算出得数为14,即赢。看谁赢的牌多

思考题,第77思考题

要拿出8角钱,有几种拿法?

五、全课小结

通过今天的练习,希望大家能熟练掌握加减混合的算法。

六、布置作业

第十七课时:练习课(二)

教学内容:教材P77,练习十二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集中巩固加强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计算方法的掌握,促进加减、连加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巩固计算:

1、回忆上节课我们学会了什么本领?这样的两步计算的题我们学习了那几种?连加、连

减、加减混合

2、出示练习十二第4题,请学生在书上直接写出得数。

集体校对,选择第2竖行的三道题,说说你是怎么计算的?

3、小结这样的题我们可以按照怎样的计算顺序来计算?计算中要注意什么?

从左往右计算,第一步计算后的得数要记在脑子里,继续计算。

二、联系生活,拓展思维。

1、出示练习第5题,看图,你发现了什么数学问题?公交车乘客上下车中的数学问题。

学生介绍。列式计算,并说出这个算式求的是什么?

2、想一想,说说你还知道生活中哪些现象要用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计算?先独立思

考再小组交流讨论,用什么方法来求?

3、学生汇报,教师引导。

4、根据学生提供的信息,整理成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计算题

5、小结:鼓励同学们用明亮的眼睛观察,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三、综合练习,加强应用。

2个图还可以斜着计算。

2、第7题,这个游戏是怎么玩的,请同学们自己观察,去发现。有困难那的可以小组讨

论。

反馈,交流得出游戏的规则。在书上模拟游戏,两人一组:5+3=8我跳8,8-2=6我跳6……

3、挑战聪明题;要拿出8角钱,你能想出集中拿法?比一比,谁想到的方法多。(7

结果)

四、学习小结:这节课你又长了什么本领?

五、教学反思:

学生思维活跃,学习兴趣比较浓厚。在联系生活中的运用时,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

有限,联系实际的举例比较牵强,诸如自己创设的情景比较多,如妈妈拿出8只梨,我

吃了一只,爸爸吃了2只,盘里只剩下5只梨。

聪明题学生想到的方法较多,但由于没有实际的操作,一开始有很多同学没有理解

题目的意思,想到8的组成去了。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这样的题一定要有实际材料操作。

第十八课时:10以内数的认识及加减法的整理和复习

教学内容:人教新教材一年级数学,P78整理和复习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系统整理和复习10以内数的认识及加减法的知识的过程,并在这一

过程中进一步感受不同数学知识之间的的联系和差异。

2、过整理复习进一步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水平。培养学生从数学的

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整理和复习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养成自觉整理所学知识的良好学习习惯。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

问题,多途径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及方法

教学方法:创设情境法

教学过程

课型:复习课

学习目标:

汇报:我们学了什么知识?

这就是我们所学的知识。

三、练习

课件出示

1、★△▲○●□☆

从左数,第5个是()☆排第(

2、94

5

3、△□△□△□

接下去怎么画?

4、小猴小兔必须沿1-10的路线回家该怎么办?

5、按规律填空

(1)2、、4、、8

(2)8、、6、

、8、(3)2、4、

(4)1、3、、9

6、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全课小结

今天你有哪些收获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好吗?

五、布置作业

1、练习第1题,排个队伍来学习,报数,小红排在第几个?

2、看图写出算式:出示课本练习十三第2题的鸽子图。师:从这副图中你可以知道

什么?在草稿本上列式。

反馈:学生列出两个加法算式,两个减法算式,说说你是怎么想的?这个算式求的

是什么?

3、师根据学生的反馈板书545

9

5+4=94+5=99-5=4

4、第3题,列式计算,并说出你是怎么想的?

(从图上我们可以知道…求的是…用算式…来计算。)

三、独立计算练习

1、比一比谁算的又对又快,练习第4、5两题。

2、挑战聪明题:P81思考题,独立做,小组交流想法,再汇报。你先填哪个数,为什么?

你是怎么计算的?

四、综合活动:

1、先独立观察,书上第6题的图,小动物们在干什么?观察小鸟在干什么?小动物他

们在做什么游戏?我们也去参加。你如果知道就帮动物说出答案,写在书上。

2、小火车计算比赛:选出3名裁判,其余的5人一组,由老师给第一个同学一个数,听

老师发令+1或+2或-2,往下开,比比那组同学最团结,最能干。

3、练习小结:宣布获得优胜的小组,发给红苹果。小结这节课表现进步的同学,并结合

9+2=?8+3=?等题,延伸到下节课的教学。

教学反思

第十二课进:10以内加减法整理复习

课型:复习课

学习目标:

1、亲历整理知识的过程,感受不同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差异

2、提高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培养创新精神

3、让学生在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整理知识的过程

教具准备:口算卡片

教学方法: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口算卡片出示

10-34+410-62+55+3

10-58-77-49-09-8

6-69-28-24+63+6

9-02+39-50+74+2

二、整理知识

1、前面我们学习了哪些计算题?

分组看书整理后汇报

2、观察

A出示10以内加法题

这是我们学过的10以内加法题,它们按一定的规律排成这个样子,你能看看它们是怎样

排列的吗?

B练习,师任点几题让生回答

C照刚才的观察方法再观察减法表

它们是怎样排列的?

同座互相点一题考问对方

3、除了加减法式题,我们还学了图画式应用题

师出示P79熊猫图和书包图。

你能说出图意吗?大括号里表示什么意思?

三、练习

五、作业布置

第二十一课时:生活中的数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7和(46、57)页“生活中的数”

教学目标

1、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基础,精密联系学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

数,书就在我们身边。

2、让学生能用所学到的数序去表示生活中的实物的数量和顺序,体会用数学的乐趣。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人际交往的能力。

教师:生活中,你在哪些地方见过数?学生尽情说。教师播放课间中的录像。(校

内外学生熟知的生活场景)

看完录像你有什么感受?教师小结:数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方便,使我们人类的好

朋友,生活中我们经常要用到数来和杯人交流。

请学生把书翻到46页“生活中的数”,看看书上的小朋友正在向我们说什么?

小组中交流后再全班交流。

教师:这四位小朋友说的每一句话中都有数,你能向这四位小朋友一样,说出一举

带数的话吗?

摆一摆:

你会打电话吗?拨的数字就是什么?(电话号码)

你们知道家里的电话号码吗?请你们用学具盒里的数字,摆出家里的电话号码。教师巡

视,摆好后学生汇报。

数一数,你家里的电话号码是由几个数组成的?我们杭州的电话号码是8位的,这8

数字一个也不能少,你想知道其他同学家的电话号码吗?自由去记,也可以把你好朋友

家的电话号码抄在纸上。(教师播放音乐。)

老师介绍自己的电话号码,学生记下,有什么困难可以打电话给老师。

课间休息:说数字儿歌。

四、猜一猜:

课件出示,三个小朋友放学回家,从他们的话中你能猜出他们他们住在哪层楼?

根据你的经验猜出今天的气温大约是多少度?

五、算一算:

合作完成:教师出示一个数,让学生找出相应的口算卡片,同桌同学相互检查,分组做

游戏,组长举答案,其余同学找算式。

应用:妈妈上午买了4只鸡蛋,下午买了3只鸡蛋,一共买了几只鸡蛋?

妈妈买了6个苹果,小名吃掉了2个,还剩几个?

渗透:我们要从现在开始学好书学知识,在生活中牛能成为爸爸妈妈的小帮手。

全课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通过说一说,摆一摆,猜一猜,算一算,更加认识了生活

中的数。这些书不仅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方便,还能拼出很多美丽的图案。

六、展示数字拼图。

问:这些拼图是什么图案,你能看出是由哪些数字拼成的吗?

回去你也去拼一拼,看能摆出什么图案来?

七、教学反思:

第七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和加减

第一课时:11~20各数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4~85页,练习十四1、2两题

教学目标: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的物体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一个

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

教学重、难点:知道11~20各数的组成

教具、学具准备:直尺,20根小棒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方法:创设情境、合作交流法

教学过程:

一、新授:

(一)、教学数数:

1、师:(出示主题图)从这幅图上你看到了些什么?

生:图上有老师带小朋友过马路。

师:请同学们数一数,图上有多少人?

生:……(学生报得数)。

师:你是怎样数人数的?

生:先数同学有9个,再添上1个老师,一共是10个。

师:你还看到了什么?

生:……

师:谁会从1数到20,从20数到1?(指名回答)

学生活动:同位互相数一数。

小结:小朋友,我们要做一个遵守交通规则的好孩子,过马路要走人行横道线。

2、出示直尺,开火车读数。

3、P872题。下面我们来做一个连线画图的游戏,请你从120,按顺序把点连起来。

比一比谁连得又快又好。

展示连好的作品,全班一起按顺序读,检查。是什么呀?

(二)、数的组成:

1、教学计数单位“一”。

一根小棒表示1个“一”,两根小棒表示2个“一”,那么,三根小棒呢?师继续出示

4.5.6……

2、教学计数单位“十”。

请你数出10根小棒捆成一捆,10个“一”就组成一个“十”。

11是由1个“十”和1个“一”组成的,师示范出示小棒。

那么13呢?请你用小棒摆一摆。一生演示。

3、P871题。请你用小棒摆一摆。反馈时一边摆,一边说。

4、口述各数的组成。开火车练习。

二应用:

今天我们认识了11~20这些数,你在生活中见过这些数吗?谁来举例。

三、小结你今天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11—20各数的读、写法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6页,练习十四3、4、5

教学目标: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迅速地读、写11~20各数。

教学重、难点:正确的书写11~20各数。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方法:创设情境、合作交流法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P873题。

找到了吗?今天我们继续来认识11—20各数。

新课教学:

教学数的读法。

出示12,你们知道怎么读吗?为什么读十二呢?你能用小棒摆一摆吗?利用小棒进行操

作,让学生边操作边说数。左边的10根相成一捆,在右边一根一根地添加小棒,每添一

根小棒让学生说出一共是十几,并且说出这个数里有几个十和几个一。在学生理解数的

组成的基础上教学数的读法。例如12,因为有1个十和2个一,所以读作“十二”。

教学数位表。

(1)、每个计数器的上边都有一些小棒:左边有三捆小棒,是10根,就是一个十,对

着十位,用1个珠子表示;右边有几根小棒,是几个一,对着个位,用几个珠子表示,

合起来就是十几。因此,对着十位写1,表示有一个十,对着个位写几,表示有几个一。

(2)、在计数器上表示出11,让学生观察11的个位和十位上的“1”有什么不同?

教学数的写法。

(1)、出示1捆和4根小棒,并提问:这是多少根小棒?有几个十?几个一?随着学生

的回答,教师可以把1捆小棒放在计数器十位的上面,把2根小棒放在个位的上面。再

边提问边板书,有1个十,就在十位上写l,有4个一,就在个位上写4。最后,再着重

说明:十位上是1就表示1个十,个位上是4,就表示4个一。

(2)、P86做一做.师说一个20以内的数,请一名学生用数字卡片在数位表里摆出来,

其他学生可以在自己的座位上摆。

(3)、师范写,生在本子上练习写字。(写数时要求学生写得整齐匀称,每两个数之间

要适当空开一些,不要连在一起。写20时,要强调0不能丢。)

巩固练习:

P874题。

P875题。

师拨计数器上的珠子,生在作业本上写数。

P894题。最后一题你能介绍好方法吗?

小结:你有什么收获?

五、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8页,练习十五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熟练地口算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以及数感。

3、使学生知道加、减法中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能够熟练地口算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新课:

教学一图四式:

师左手拿一捆小棒,右手拿三根小棒,你能根据这些小棒来写算式吗?

10+3=1313-3=10

3+10=1313-10=3

教学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

加法算式中一共有3个数,它们分别有自己的名称

板书:10+313

加数加数

13-103减法也有自己的名称

被减数减数

同桌合作:先摆小棒写出4个算式,然后介绍给同桌各部分的名称。

你发现加、减法之间的关系了吗?

被减数就是和,减数是一个加数,差是另一个加数。

练习计算:

P891连线

P892知道怎么填大于、小于和等于吗?

计算比赛。

出示一些小园片,问:你能看出这儿大约有多少个小园片吗?

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1)独立完成P893题。

(2)同桌合作一人摆园片,一人估计大约有多少。

二、课堂练习:

P881P89-904、5两题

三、教学小结:这节可学会了什么?

第四课时: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8页,例六、练习十五

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够熟练地口算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1、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以及数感。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能够熟练地口算10加几、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方法:启发、创设情境、合作交流法

教学过程:

准备:

1、教师读数,学生写数,请一板演:

2、计数器的认识:

十位上拨下1颗,表示多少?再在个位上拨下3表示多少,这个数是多少?13十位上

2颗珠子,这个数是多少?

教师拨数学生读数。14、17、19、18、20

一、复习引入:

1、读数、写数:估算:您能看出图中大约有几个吗?练习十五第3、4题。

2、板书13、15、19、20学生读,选择13说说这个数3、1各在什么位上?小结:从右

边起,地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板书:个位、十位

3、复习一图四式及给部分名称:

根据第4题中的图1,看图写出4个算式:

板书10+3=1313-10=3

3+10=1313-3=10

加数加数被减数减数

从这四个算式中你发现了什么?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4、口算:10+4=14-4=14-10=6+10=16-6=

二、尝试迁移:

1、尝试计算:11+2=你是怎么想的?

数的方法,利用计数器计算:个位上加23,十位还是1,一共是13。

出示:13-2=你是怎么想的?

2、练习第5题:11+4=

3、试一试:13+4=6+12=16-5=11+7=18-6=

三、综合练习:

1、比较大小:第2

2、送信:动物园召开联欢会,聪明的小狗表演节目,你能知道小狗要把卡投到哪个信箱

里吗?

3、连线:接下来,很动物也想来试试,小朋友一起和他们想一想,哪两只动物的信是送

给同一个信箱的。第1题。

2、我们也来做游戏:这次活动是谁组织的?涂色。书P90

四、练习小结:

教学反思:

第七单元:认识钟表

第一课时:认识整时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P91、92内容,练习十六1—3

教学目标:

1、认识钟面,能准确、熟练的认出整时。

2、学会时刻的两种记录方法。

3、体验生活与数学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认识钟面,能准确、熟练的认出整时。

教学难点:时刻的两种记录方法,读法。

教具准备:电脑课件,一个钟面模型,一个实物钟,作息时间表.

学具准备:每人一个实物钟。

认识钟面。

(1)、小朋友们都带了小钟,是吗?请你仔细观察小钟的钟面(师拿起学生的小钟),看

看钟面上有些什么?

(2)、把你的发现和同桌的小朋友交流一下。

(3)、哪个小朋友愿意上来说说你们组的发现啊?(实物投影说)

(4)、小朋友们都讲的不错,我们来听听钟自己是怎么说的,好吗?(课件出示一个动

画钟自述。)谁能告诉大家刚才你听到了些什么吗?

(5)、出示模拟钟,生说师板书:

分针

时针

认识整时

(1)、拨1个钟面,进行整时认识。

看样子小朋友们都认识了钟面,那么看看这个钟面上指的是什么时候呢?

(2)、小朋友们真能干都知道是3点钟。

贴一个钟面到黑板上。

(3)、不错,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3,所以是3点钟。但3点钟是我们平时的说法,

标准的称法应该是3时(师板书),谁愿意来读一读,愿意读的都站起来读。

(4)、再拨7时,8时,10时,并把钟面贴到黑板上

(5)、仔细观察钟面,这4个钟面的分针藏着一个小秘密,你们发现了吗?

(分针都指向12)

(6)师小结: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就是?时(板书)

(7)再看3时这个钟面,除了可以这样记,你还看见过其他的记法吗?(板书3:00)

(8)学生试着写写其他3个钟面的时间(投影展示)

三、巩固应用:

1、投影出示几个钟面,说说这是几时,你在这时干什么?

(出示6时、11时、1时、4时)

2、拨一个自己最喜欢的整时

3、师出示1个刻度不全的钟面,小朋友们都很聪明,看看这个钟面你们知道是几时吗?

连小花后面的数字你们也猜到了呀,真聪明。

4、现在的钟表除了帮助我们认时间之外,还有美化生活的作用。你们看,出示一些时尚

表,运动表等。

5、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本领?

6、课堂延伸: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会了如何看时间,那么你在生活中见过时间吗?电脑或

投影出示生活中的时间。(如:商店的营业时间8:00—22:00,汽车站牌,作息时间表

等等)

以后请你去生活中找一找。

第二课时:认识半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P93内容,练习十六4、5两题

教学目标:

1、能准确、熟练的认出半时,包括认电子表。

2、进一步巩固时刻的两种记录方法。

3、体验生活与数学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能准确、熟练的认出半时

教学难点:时间的读法。

教具准备:一个实物钟,一个钟面模型。

学具准备:每人一个实物钟。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方法:创设情境、启发、合作交流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我们已经认识了钟面,也学会了认时间,你能介绍一下,你早上起床的时间吗?

袁老师平时起床比较早,不过双休日,就要睡得晚一些,(出示7时半的钟面)你知道

我昨天是什么时候起床的吗?

这是我们以前学过的整时吗?今天,我们要继续来认识时间。

二、教学新课:

学会认半时及书写方法。

你是怎么知道这是7点半的呢?(时针在78之间,分针在6这里)谁听明白了?

说给你的同桌听一听。谁来说?

这个7点半,比较规范的读法应该是怎样的呢?(同时板书书写方法。7时半)

除了这种书写方法,还可以怎么写呢?(7:30)

出示2时半的钟面模型。

知道时什么时候吗?你是怎么看出来的?为什么不是3时半呢?

请你用两种方法记录下来。

反馈书写方法。

3、看来大家都已经会认半时了,那么这个时间你能认吗?(出示一个刻度不全的表,认

9时半。)

4、练习认时间及书写。P93做一做。

(1)你能看懂这位小朋友上学的时间吗,请你用两种方法记录下来。

反馈,表扬书写。

(2)这四个时间有什么共同的地方?为什么你认半时能认得那么快呢?

(3)小结:对分针指着6,就表示半时。这时时针在两个数的中间。

第八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

第一课时:9加几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6~98页。

教学目标: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的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9

几的各种方法;通过比较,使学生体验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使学生初步理解“凑十法”

初步掌握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提出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

教具准备:小棒18根。

学具准备:每人准备小棒18根。

教学方法:创设情境、启发、合作交流法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1

1.教师用投影出示课本P96~97的全景图。

教师说明:这是学校运动会的场面,从图中你看到什么?

(让学生自己看图互相说一说)

2.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运动会上,学校为了给运动员解渴,准备了一些饮料,已

经喝了一些,比赛快要结束时小明问:“还有多少盒?”

师:你们知道还有多少盒吗?互相说一说。

(学生互相说时,教师巡视,注意发现不同的方法)

学生可能出现三种算法:(1)数数法:1、2、3、4……12、13,一共有13盒。

(2)接数法:箱子里有9盒,然后再接着数10、11、12、13,一共有13盒。

(3)凑十法:把外面的一盒饮料放在箱子里凑成10盒,10盒再加上剩下的3盒,

一共是13盒。教师说明:你们说的几种方法都很好,这三种方法中你最喜欢哪一种?

3.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刚才有的同学用数的方法知道了还有多少盒饮料,也有的

同学是通过计算的方法得到的。下面我们一起看一看这些同学是怎样计算9加几的。

提问:要算还有多少盒饮料怎样列式?(板书9+4)

师:94该怎样计算呢?请同学们用小棒摆一摆。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操作:左边摆9根小棒代表盒子里的9盒饮料,右边摆4根小棒

代表盒子外边的4盒饮料。

教师边提问边指导学生操作:盒子里的9盒再加上几盒就凑成了10盒?这个1盒是

从哪来的?外边的4盒饮料拿走1盒后还剩多少盒?10盒与剩下的3盒合起来是多少

盒?所以9+4等于多少?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如下:10

师:谁能结合板书完整地说一说,刚才我们是怎样计算9+4的?

4.利用课本右边的资源提出用加法计算的数学问题。

师:同学们接着看图,运动会上有9个踢踺子的,还有6个跳远的,要求踢键子的

和跳远的一共有多少人,应该怎样列式?(板书:9+6)

师:9+6等于多少呢?自己用小棒摆一摆。

学生汇报后,教师启发:你们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每提一个问题,教师就让学生说一说一共有多少人。对于9加几的问题,还要

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二、练习反馈

1.圈一圈,算一算。(“做一做”第1

学生独立看图说意,并动手圈一圈,直接看图写出得数。

2.看图列式。(“做一做”第2

学生独立看图填写,订正时可以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3.教师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都会计算9加几了?

学生每说一个算式,就让学生说出得数。

三、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题目有什么特点?(板书课题:9加几)

教师指出:今天我们学习的是9加几,计算9加几的题目,可以用数的方法,也可

以用计算的方法。

四、课堂作业。(“做一做”第3

学生在课本上独立完成,个别有困难的学生,教师给予个别指导和帮助,也可以让

学生借助学具学习。

教学小记:

第二课时:9加几的练习课

课型:新授

学习目标: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9加几的口算方法,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初

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熟练计算

教具准备:习题中的情境图

教学方法:创设情境、启发、合作交流法

教学过程:

一、学生操作

学生用自己喜爱的学具摆一摆“9加几”并与同桌说一说。

师:谁来说说“9加几”的加法怎样算。

二、创设情境

小羊图(书上99页第1题)

师:天气晴朗了,小羊羔也出来玩了,你能算出一共有多少只小羊羔吗?

(学生列式计算,指名说说)

教师板书:9+7=16

指名板书,其他同学写在书上。指名说说是怎样算的?

三、用数学(书上100页第4题)

师:洋娃娃可爱吗?谁来说说这幅图的意思?

要求一共有多少个怎样算?

指名板书,其他同学写在书上。

师:(边演示边问)如果改变问号的位置你会算吗?

学生试做,然后集体订正。

四、针对学生练习情况进行小结。

五、作业布置:练习十七第2、6、7题。

第三课时:用数学“9加几”

教具准备:多媒体,算式卡片

学生每人准备两种颜色圆片各10个

教学方法:创设情境、启发、合作交流法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口算练习:出示卡片,学生口算

9+29+59+49+99+79+69+89+32

.拍手游戏教师拍的次数与学生拍的合起来是10。教师拍9下、1下、5下。

二,学习新课

1.教学例3

(1)放录音(合唱)教师:“好听吗?这是我们学校合唱队的小哥哥、小姐姐们在合唱,我

们一起去看看。

(2)投影出示,例3仔细观察,教师:“你看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告诉全班同学。”请学

生回答

(3)“老师想知道一共有凡人?谁来帮老师解决这个问题呀?”列式、板书:9+5(4)“那

到底一共是几个人呢?”

学生想计算方法,“可以用喜欢的圆片摆摆看”(两种颜色的圃片)

教师巡视

(5)学生汇报想到的方法

(6)你认为哪种方法最简单?说一说

2.完成“做一做”

(1)投影出示“图”

(2)小组合作,要求:

①观察图,看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记录下来

②要求什么?记录下来③怎样列式?

④怎样计算?(有几种方法?)

三、练习

102页第1、2

学生在课本上独立完成,个别有困难的学生,教师给予个别指导和帮助。

四,师生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五、作业布置

102页第3

第四课时:8、7、6加几

教学内容:103-1048、7、6加几

教学目标:

1、自主探索得出计算8、7、6加几的各种方法;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凑十法”,并能正

确熟练地口算8、7、6加几。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数学应用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自主探索得出计算8、7、6加法的各种方法,培养学生初步对知识的迁

移类推能力。

教学具准备:图、小棒、卡片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方法:创设情境、启发、合作交流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星期天上午,天气非常好,小文、小黎、小明等8个小朋友到公园去玩。他们来到公

园门口,正要买门票,又来了他们的5个同学。这时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应该买多少

张门票?他们想请同学们帮忙算一下。同学们相帮这个忙吗?先在小组里讨论如何解决

这个问题,好吗?

2、小组合作讨论。

3、小组汇报交流。

数出来的、8后边继续数、凑十法(82、55凑十)

教师小结:同学们想出的这几种方法都不错,这4种方法你最喜欢哪一种方法?

二、动手操作,自我感悟,探求新知

1、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如果用计算的方法,应该怎样列算式呢?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8+5。

2、8+5应该怎样计算呢?请同学们在小组里用小棒摆一摆。

小组汇报交流,由于学生有了9加几的基础,所以很容易想到用“凑十法”来解决这个

问题。我们小组先摆

8根小棒,又摆了5根小棒,然后从5根里拿出2根放入8根小棒里凑成了10根小棒,

10根小棒再加上剩下的3根,就等于13根小棒。

3、一个小组汇报操作的情况,边板书边小结:同学们真聪明,都想到了从5根里拿出2

根放入8根小棒里凑成了10根小棒,10根小棒再加上剩下的3根,就等于13根小棒。

这种方法真不错。其他小组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4、刚才我们通过摆小棒,计算出了8+5=13,现在我们不摆小棒,只看算式,你能计算

8+4、7+6、6+5的结果吗?

4、学生汇报,因为计算85时,学生用摆小棒的方法研究过了,所以用“凑十法”计

算这三个算式应该没什么问题,教师这时应多让几个学生说想法。

5、师小结“凑十”的方法:同学们刚才都是把8、7、6分别凑成10,然后用10再加上

剩下的数,这也就是我们今天共同研究的主要内容8、7、6加几的计算方法。(板书课

题)

三、巩固内化,发散思维:

同学们真不简单,自己想出了做8、7、6加几的题的方法,这种方法跟我们学过的9

加几的方法有什么关系?(一样)那老师这里有一组题目8+9,看那个同学想到的方法

最多?汇报:28凑十、9

1凑十、因为9+8=17所以89也等于17

四、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1、圈一圈,算一算。

=

+=+=

2、公交车上原来有6个人,又上来了7个人,这时车上有多少人?

五、小结:今天你学会了什么?了解到什么?

教学反思:

第五课时:练习课

课型:练习课

学习目标:使学生会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训练学生用不同方法解决

同一个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的算法多样化

教具准备:口算卡片

教学方法: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口算(抢答)

6+56+78+69+38+89+8

6+87+49+48+58+77+9

2、练习十九第5题,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写得数,教师巡视,并订正。

二、创设情境

1、练习十九的第3

先出示转盘,让学生弄清题意,转动转盘,知道用中心的数依次去加外面的每一个数。

然后让同座相互说,在让四人小组进行接力赛,看哪组算的又对又快。

2、练习十九的第4

用课件出示贝壳图。让学生讲图意,问:一共有多少个贝壳?

你会用算式表示吗?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7+5=12

问:谁来说说是怎样算的?

3、练习十九的第8

出示螃蟹图,你们知道图上画的是什么?指名说一说图的意思?

指名板书,其余同学在书上完成。集体订正。

三、用数学(练习十九的第6题)

采用送信的方式,以第6题为主,另加一些得数是12、13、14、15的算式。在加几个得

数不是12、13、14、15的算式。使学生明白不是所有的算式都有一个“朋友”,有的有

几个,有的一个也没有。

四、小结本节课的学习情况。

五、作业布置

练习十九的第7题,

第六课时:用数学

教学内容:教材107页用数学及做一做中的习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养学生用不同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

3、步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学具准备:挂图、5个信封、5种数量不一的小动物、5幅情景图、5块黑板、5只粉

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用不同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的能力。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方法:合作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今天老师请来了好多小客人,想知道他们是谁吗?那就打开信封,请他们出来吧!

都有哪些小客人呀?

小客人都是第一次来我们班做客,同学们想不想和他们玩呀?不过小客人有个要求,就

我们重点来看一下小马图,除了按左右来分,还可以怎么计算?

(按颜色分,5+22+5;按大小分,1+66+1)

小结:同学们真太聪明了,能从左右、颜色和大小这三个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来

解决“一共有多少匹马?”这个问题。你们真棒!

反馈练习,强化新知:

看到同学们玩的这么开心,小兔子们也想来咱们班做客,他们都等急了,让我们用掌声

请出他们好吗?(出示带问题的兔子图)

今天小兔子是带着问题来的,它问咱们什么?你会解决这个问题吗?小组合作完成,把

算式写在小黑板上。

分组汇报。

第七课时:图文应用题练习课

课型:练习课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看懂图意,并根据图意正确列式

2.在计算时,学生能够用多种方法“因题选择算法”

教学重难点:在计算时,学生能够用多种方法“因题选择算法”

教学方法:创设情境、合作交流法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1、看卡片说得数

9+39+49+68+57+48+77+9

9+98+47+68+97+56+56+7

6+87+49+97+98+50+910+9

开火车的形式进行,回答后并指名说一说8+46+5是怎么想的?

2、在()里填“+”或“—”

9()6=1511()1=107()5=1215()3=12

7()8=158()0=89()9=00()10=10

二、指导练习

1、练习二十第3

(1)问:这幅图是什么意思?

学生分组讲解图的意思,并派代表讲。

(2)引导学生回答书中的问题。

有()条鱼,游走()条。还有几条?

(3)让学生自己读题,理解意思,列式计算。并请小朋友说一说为什么?

2、练习二十第4

(1)问:你们爱游泳吗?说一说这幅图的意思?

(2)会列式吗?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并说一说为什么?

三、数学游戏

找朋友,出示口算卡片和数字卡片。让学生玩“找朋友”的游戏提高学生正确、迅速的

计算能力和判断能力。

四、全课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练习,同学们的观察能力有所提高,希望大家能够保持。

五、作业布置

练习二十第5

第八课时:5、4、3、2加几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10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让学生掌握5、4、3、2加几可以用交换加数的方法和想大数加小数进行计算。

能力和计算能力。

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和认真负责的态度。

教学方法:创设情境、启发、合作交流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9+5=9+3=8+5=8+3=9+4=

9+2=8+4=7+5=6+5=8+6=

2、板书8+9=?让学生口算并说思考过程,演示各种计算方法

同学们用了不同方法进行计算。这节课,我们继续用这些方法学习20以内的饿进位加法。

(板书:20以内的进位加法)

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1、出示5+7=,同桌合作学习。

A、独立思考

B、反馈:生15分成23,37等于10,10212,所以5+7=12

27分成52,5510,10212,所以5+7=12

37+5=12,所以5+7=12(以上3种板书)

C、小结:同学们在计算时喜欢用什么方法并能计算准确,就选择哪种方法。

2、小组合作,探究5+8、4+8、3+9

学生分析每道题的算法,把得数写在书上

汇报不同的算法,师板书

3、讨论:在20以内进位加法中除了例题中写出的,5加几、4加几、3加几、2加几的

题还有哪些?

4、做一做。

A看图列式(此题可以一图四式,学生说哪种都可以)

B7+5=9+5=8+4=

5+7=5+9=4+8=

9+4=8+3=9+2=

4+9=3+8=2+9=

学生自己做题,观察上下两题有什么规律。通过观察,发现加数调换了位置,和不变。

小结:这节课同学们运用了很多方法来计算5、4、3、2加几,有凑十法、还有调换加数

的位置,想大数加小数,只要计算准确,无论用哪种方法都可以。

巩固练习

先说得数,再说算式。(练习二十一第1题)

看谁算得又对又快。(练习二十一第2题)

时间一分半,答完之后对照投影自批自改。

学生自己出题,其他同学抢答。

全课总结。

第九课时:练习课(一)

2、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难点:正确、熟练的口算。

教具准备:口算卡片

教学方法:启发、合作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练习二十一第2

2、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5+710-74+813-35+910-9

2+93+84+74+93+95+8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根据学生情况分析错的原因)

二、指导练习

1、练习二十一第1

(1)学生说一说,再板书在黑板上,指哪个答哪个?

(2)并让算得快的学生说一说为什么算的快?他的秘密在哪里?

(3)指导学生书写算式

四、全课小结

有些同学的计算能力还要有待提高,对于这方面的口算练习大家还要多练习一些。

五、作业布置

第十课时:练习课(二)

课型:练习课

教学目标:

1、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正确率。

2、培养学生看图的能力,初步渗透统计思想。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重难点:练掌握计算方法并能够进行正确的计算,能够有效的提高计算: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方法:启发合作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92的数是(),比74的数是()

(2)写出得数是13的四道算式?

---------------------------------------------------

-----------------

(3)练习

8+()=159+()=1312-()=2

()+()=12()+7=14()+()=19

二、指导练习

练习二十一第4

(1)学生看书,弄清题目的意思。

问:这题是什么意思?

(2)分组讨论,并派代表说一说。

(3)教师板书,引导学生看统计表。

指导学生看表:表的第一竖行画有皮球、毽子、跳绳;第二竖行上面写着“一班有”,下

面的数就是一班有这三种体育用品的数量,即一班有7个皮球、5个毽子、4条跳绳;第

三竖行上面写着“一共有“,就是要求我们计算一班和二班一共有几个皮球、几个毽子、

几条跳绳,

(4)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鼓励他先说,再计算。集体订正。

三、数学游戏:

同座每人抽出一张数字卡片,然后根据这两张数学卡片说出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看看

谁说多,说的对。对于说的多和对的同学发红花给予鼓励。

四、全课小结

今天我发现咱们班同学的计算能力有很大的提高,老师很欣慰。希望大家继续努力。

五、作业布置

第十一课时:整理和复习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12

教学目标:通过整理、复习,能进一步认识20以内的进位加法,能很快地讲出答案。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能仔细观察事物,培养小组合作精神。

教学方法:创设情境、启发、合作交流法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课前组织:

1、背诵10以内的加法表。

2、口算:9+8,9+6,8+9,6+9,9+4,5+9,9+5,9+2,2+9

和一个一个大起来

横着看第一个加数一个一个小起来

第二个加数一个一个大起来

和一样

5、还有其他的发现吗?

1、这些题你是怎么计算的?(凑十法,调换加数位置,想大数加小数)

一、巩固练习

游戏:出示一些算术卡片,找得数是12的卡片(看课堂实际可多来几次)

教学反思

我们的校园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14---115

教学目标:

让学生参与多种活动,加深理解所学知识,并渗透统计的教学思想

让学生通过各种活动体验,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能从实际生活中提出数学问题

并能运用不同方法进行解决。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和创

新意识。

谈话引入:

教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我们的校园吗?为什么?

学生相互交流后,归纳:我们的校园生活、丰富多彩,同学们不仅能学到知识,交

到好朋友,还能开展丰富多彩的的课外活动。你知道哪些课外活动?

提出课题:我们的校园

教学反思:

总复习

总复习教学要求

1.通过复习20以内数的读写、数序、大小、组成和序数的含义,加深学生对数概念

的理解。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加减的含义。

2.熟练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正确较迅速地口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

3、会辨认常见的四种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知道整时和半时。

4.根据加减的含义和算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第一课时:20以内的数

课型:复习课

学习目标:通过复习20以内的读写、数序大小、组成和序数的含义,使学生加深对数的

理解。

教学重难点:20以内数的组成。

教具准备:数学卡片

教学方法:启发、交流、合作

教学过程:

一、复习读数、写数、数数、数序

1.教师出示数字卡片,指名学生读20以内的数。

2.教师报数,学生写数,如十九(学生写19)等。

3.学生一个一个地数,从7数到15。

4.两个两个地数,从2数到20。

5.填数,练习二十三的第1题。

学生在书上填,并指名学生口答,后集体口答,检查学生熟练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的情

况。

二、复习20以内数的组成

1.问: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什么位?第二位是什么位?

2.出示计数器,教师在计数器上表示11让学生读出这个数,并问这两个1表示的意思

相同吗?为什么?

2名学生回答。

3.问:谁会在计数器上表示“13'这个数?

指一名学生演示,然后问学生13这个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子。

4.学生做教材第118页的第2题。

5.师生对口令(1120各数的组成)

1个十和5个一组成几?十二里有几个十和几个一等。

三、复习序数的含义

1.出示教材第116页的第3题,先让学生口答,再在书上填写。

(1)从左边起,红珠子是第几个?

(2)把第14个珠子涂上颜色。

2.数学游戏,猜猜我是几。

(1)我是10前面的一个数,我是几?

(2)我比91,我是几?

(3)我是1214中间的一个数,我是几?

(4)我是19后面的一个数,我是几?

(5)我比181,我是几?

(6)我是由1个十和2个一组成的,我是几?

(7)我是由2个十组成的,我是几?

四、复习加减法的含义

1.让学生根据这幅图列出两个加法算式。

○○○○○○○

3+4=74+3=7(1)指名学生说算式,教师板书

(2)这两道加法算式各表示什么意思?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2.学生看这幅图,列出两个减法算式,并计算得数。

指名学生说两个算式表示的意义。

五、课堂练习

总复习的第1、2题。

1.先让学生在书上独立填写,教师巡视并针对情况讲解。

1.学生独立完成第2题。

六、小结

七、布置作业

练习二十三的第1、2题。

第二课时:20以内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课型:复习课

学习目标:通过计算使学生加深加减法的含义,提高20以内进位加法的熟练程度

教学重难点:20以内的进位加法

教具准备:数学卡片

教学方法:练习、合作

教学过程

基本练习

数学游戏

1、教师将1——10的两组卡片,打乱顺序,分放在两个纸盒里。

2、一个学生抽出两张卡片,较快说出得数,如果算对了,就把卡片留在自己手中,如

果算错了,就把卡片放回去,然后由另一个学生抽卡片,算出得数,这样轮流抽,直到

所有卡片抽完为止,最后手中得到卡片多的为优胜者。

二、指导练习

1、教材第119页的第6题复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

(1)把学生分成三人一组,一个学生出示口算题卡片,并做裁判,另外两个学生抢答,

看谁又对又快,给得胜的学生发红花,然后,三个学生交换角色,再玩。

(2)视算

7+52+95+87+46+6

三、作业布置

第三课时:认识图形、认识钟表

课型:复习课

学习目标:

1、使学生认识常见的四种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的几何图形的认识。

2、一方面巩固钟表中整时和半时的认识,另一方面通过看接近整时的钟面,使学生进一

步说出大约是几时。

教学重难点:认识图形,并能够形成对这些图形的表象

教具准备:钟面、平面图形

教学方法:练习、交流

教学过程

一、认识图形

1、出示第116页第4

(1)学生看书并回答有哪几种图形,教师板书: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2)问: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各有几个?学生再书上完成,集体订正。

(3)教师分别指出每种图形的名称,学生举起对应的几何图形。

(4)教师出示实物,让学生说出每种物品是什么形状?

(2)问:谁能说一说他们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引导学生观察:正方体的每一个面各是什么形状的?

(3)用同样的方法观察长方体、圆柱的面各是什么形状?

(4)完成书上第119-120页第7、8题,集体订正。

二.认识钟表

1、拨钟,分组活动,让学生利用钟表的学具拨出每个整时和半时,小组中同学相互检查。

教师巡视,提醒学生在拨表时,时针和分针一定要拨到准确的位置上。

2、认钟,教师拨钟,学生认;指名拨钟,学生认。

(1)引导学生观察整时:时针和分针没有正对着钟面上的数,而是稍稍偏了一点。告诉

学生:像这种差一点不到几时,或是几时刚刚过一点,我们就不能说正好是几时,应该

说“大约是几时”

(2)完成书上第120页的第9题。

同座相互说一说,指名说,并说一说为什么?

3、数字表示法

(1)问:你们认识电子表上的时间吗?请学生说一说怎么认的?如果我们要把钟上的时

第四课时:用数学

课型:复习课

学习目标:

1、培养学生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进一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合理利用各种信息解决问题的意识

教具准备:口算卡片

教学方法:创设情境、启发、合作交流法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指名口算

10-75-46-27-38-018-10

17-718-52+134+106+927-20

8+50+015+45-55+720+9

2、填未知数

学生做完后,问是怎样想的。

二、创设情景

1、出示书上第117页的第7题。

(1)学生观察,分组讨论,说说发现了什么?

(2)引导学生思考:根据这幅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3)问:为什么开来的汽车有一辆没有画完整?看着这幅图,你能准确地说出又开来

几辆汽车吗?

(4)引导学生看书中的小朋友是怎么说的?

(5)问:现在有几辆车?你会列式吗?学生说教师板书:9+6=15(辆)

(6)问:如果把“又开来了6辆”这句话去掉,让你们说又开来了几辆,你们会解答

吗?四人小组说一说,然后派代表说。

2、书上第121页第11题。

问:你们喜欢堆雪人吗?

分组说一说这幅图的意思?你知道一共有几个小朋友在堆雪人吗?

学生先思考,分组讨论,互说想法,然后再指名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四、小结

五、作业布置

119页第5

纵横捭阖的英文阖翻译阖英语怎么说-going home


更多推荐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