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IA是什么意思在线翻译读音例句-企业划分


2023年10月1日发(作者:牛奋男)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认识加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加法的意义,认识“+”号和“=”号,能正确读出

加法算式,能通过操作计算5以内数的加法。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看图说数字。

2.示图(幻灯片)

师:同学们认真观察这幅画,你看到了什么?

1:我看了小熊在打鼓。

2:我看到了5只小动物在跑步比赛,小兔跑在最前面。

3:我还看到一只小鸟在喊。

师:这只小鸟说了些什么呢?

教师领读,学生读:一二三四五“……

[一幅生动活泼的画面很快吸引了学生,打开”你看到了什么?

“这一话题,学生像小鸟归巢一样叽叽喳喳说开了,想表现的欲望非

常强。一组朗朗上口的顺口溜不仅使学生掌握了旧知,而且激发了学

生的学习兴趣。]

如果这一幅图制作成课件,配以动态展现,效果就更好了。

二、探究新知

1.引题。

师:请同学们注意观察,这时的情况发生了什么变化?(老师反

复操作活动片,如右图)生1:小狗和小猫赶上了小兔。

2:现在小狗、小猫和小兔排在一起跑。

3:原来小兔跑在最前面,现在小狗、小猫和小兔一起跑在最前

面。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1只小兔和2只小狗、小猫跑在一起,

就是合起来的意思(老师一边说一边用手势表示合起来)。

它们合起来有几只?

生:它们合起来有3只。

师:你们知道这是用什么方法计算出来的吗?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来认识它。

(板书:加法)

[通过演示,学生发现”1只小兔和2只小狗、小猫跑在一起“,

引出”它们合起来有3只“,很自然地产生”用什么方法计算出来的

“,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而且使学生明白了加法原来就在身

边。]

2.直观演示,感知含义。

师:1只小兔和2只小狗、小猫合起来用数字表示,就是几和几加

起来?

112加起来等于3

师:×××同学真聪明!在数学上,12加起来,用”+“表示,

等于3,用”=3“表示。

板书:1 2 3

加号等号

读作:12等于3

教师领读,学生读。

师:我们今天认识了两个新朋友,你准备怎么记住它们?

1:加号像一个+字架,等号像一双筷子。

2:我是这样记的:原来就有一横,后来又有一竖,它们合起来

就成了加号啦,上下两横一样长,是相等长的就是等号。

师:同学们的想法形象又神奇。

[学生张开想像的翅膀,提出了那么多新颖别致的想法,有从形象

上,也有从含义上的,这不仅对加号和等号有了进一步的理解,而且

培养了学生丰富的想像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观察画面,体会含义。

让学生看书上气球图。

师:谁来说说这幅图的意思?

生:3只红气球,1只蓝气球,合起来有4只气球。

师:与同桌一边说一边用手势表示,并且讨论怎样列式计算。

根据回答板书:314

让学生读一遍算式。

[反思:我觉得这一环节处理得不恰当,教师一步一步牵着学生走,

固定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学生对加法已有初步认识,完全可以放手让

学生自己去讨论、探究。]

4.发散联想,理解含义。

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事例,并用加法算式表示。

1:我妈妈给我买回1个本子,我爸爸又给我买回2个本子,我

一共有3个本子,123

2:我们家有2个大人,1个小孩,一共有3个人,213

3:我们学校一年级有3个班在二楼,1个班在三楼,一年级一

共有4个班,314

4:我们教室讲台上面有1盏灯,我们座位上面有4盏灯,一共

5盏灯,145

[从学生的回答可以看出,学生学得主动积极,思路丰富多彩,数

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

三、巩固提高

1.动手操作。

1)第23页”做一做“。

学生一边摆一边说,然后一学生上台在磁性黑板上演示。

2)看算式,摆小棒。

211122

教师出示口算卡,学生用小棒摆,同桌互相检查。

[教师注重采用多种形式的训练,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内化过程。练

习设计围绕加法认识这一重点,采取摆图片说算式,看算式摆小棒、

画填方格、独立笔答、开放题等形式,使学生的知识构建在活动中,

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达到了预

定目的。]

3)用5个△摆出不同的加法算式。

学生独立操作,然后汇报。

14324+1 ……

2.发展题(印发)。

1)看算式,先画○表示,再填得数(印发)。

①1+2=□_________。

②2+1=□_________。

2)直接填得数

21=□3+2=□1+3=□

3.开放题:□+□=5

【设计说明】

”加法“是在学生认识了15的数、比大小、第几、几和几(组

成或分解)后进行的,是计算教学的起始课。初步认识加法,知识虽

然简单,却对以后的学习计算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教学中,共设计

四个环节,层层推进。

1.直观演示,初步感知加法含义;

2.观察画面,体会加法含义;

3.发散联想,理解加法含义;

4.动手操作,巩固加法含义。

首先让学生观察小动物比赛情境,把观察到的在小组内交流,使

学生初步感知”合起来“就是”加起来“的意思,同时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及探究欲望。接着,通过观察书上”气球图“,同桌一边说一

边用手势表示图意,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加法的含义,培养学生合作交

流的意识。然后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列举用”加法“来表示的事例,

增进对”加法“含义的理解,使学生感悟到”加法“就在我们身边,

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最后是让学生动手摆学具,先是看算式摆,然

后是用5个学具摆出不同的加法算式,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

想像力和创造意识。

单纯的课本内容,并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通过补充,达到内容

的完善。在内容的选择上也要符合,儿童特点:如《狐狸和鸡》《小

鸭子学游泳》《后悔也来不及》《摘草莓的小姑娘》等,这些内容都

有一定的情节,都是一则有趣的小故事,通过生动的讲述,使学生头

脑中形成一幅画面,得到感染,并激发了作画的愿望。每个小朋友的

想法各异,通过互相描述,可进一步丰富想象,然后提供片段的描绘

(指导),给学生以一定的表象,再以补画的形式要求学生创造一幅

情境画(可采用故事画,也可采用连环画的形式空缺一张,要求补

上),我在启发学生作想象画的时候,启发学生做到:(1)范围往广

处想;(2)题材往新处想;(3)构思往妙处想:(4)构图往巧处想。

儿童画就本意来说,是为了用自己的画表现自己的意愿。因此,儿童

画,也可称为“儿童意愿画”,这种意愿画有很大的创造性,充分展

sarina是什么意思ina在线翻译读音例句-法国电影


更多推荐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