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鞭的英文译语怎么说-朴龙河为什么自杀


2023年10月1日发(作者:二年级数学上册应用题)

2021年春新人教版部编本一年级数

学(下册)

教学进度表和各单元(章节)教学设计

者:

级: 一年级

间: 2021·3

教学进度表

周次 教学内容 课时 备注

第一周 认识图形(二) 3

第二周 20以内的退位减法 3

第三周 20以内的退位减法 3

第四周 20以内的退位减法 3

第五周 20以内的退位减法 2

第六周 分类与整理 2

第七周 4.124.16 100以内数的认识 3

第八周 4.194.23 100以内数的认识 4

3.13.5

3.83.12

3.153.19

3.223.26

3.294.2

4.64.9

100以内数的认识(单

元测验)

想一想,摆一摆和人

民币的认识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一)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一)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一)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5.316.4

(一)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6.7-----6.11

(一)

第九周 4

4.26-4.30

第十周 4

5.15.5

第十一周 4

5.6-5.14

第十二周 4

5.175.21

第十三周 5.245.28 4

第十四周 4

第十五周 3

第十六周 找规律 4

第十七周 总复习 4

第十八周 总复习 4

第十九周 7.5---- 总复习测试 4

第二十周 期末考试

6.156.18

6.216.25

6.287.2

单元(章节)教学设计

1单元 题目:认识图形(二)

认识图形(二),这部分内容是在上学期“认识立体图形”的基

础上教学的,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区分常见的立体图形了,

这里主要是通过一些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平

行四边形、三角形、圆这些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与

立体图形间的一些关系。本单元教学的关键是让学生通过摆、拼、剪

等活动体会图形特征,感知图形间的关系。

1.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

和圆的特征,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辨别和区分这

些图形。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

间的关系,培养初步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与态度目标: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与他

人交往、合作的意识。

单元教学重点:

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

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

单元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培

养学生初步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1.充分给学生机会,让他们通过拼、剪等操作活动,在活动中体

会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

2.让学生感知平面图形间和立体图形间以及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

间的关系。

教具准备:课件、图形卡纸、实物等

5课时

单元(章节)教学设计

2单元 题目:20以内的退位减法

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两个:1十几减几需要退位的减法,2

“20以内退位减法”和以前学过的进位加法解决简单的问题,即“用

数学”。本单元的计算安排了两个例题,但实际分三个层次展开的。

第一曾用游园会的情境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和初

步解决问题过程,感受数学的作用与乐趣。第二层通过学习“十几减

9”的计算方法为“十几减几”的学习构建基本的学习思路。第三层借

助“十几减9”的思维方法,运用知识的迁移的办法,引导学生学习

“十几减几”其他多道题目的口算方法。

1、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够比较熟练的口算20

教学重点: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

教学难点:用加、减法的关系,计算20以内退位减法以及解答应用题。

尝试应用小学数学“读思练”课堂主体导学模式。 小学数学“读思练”

课堂主体导学模式

13课时

单元(章节)教学设计

3单元 题目:分类与整理

本单元由“整理房间”和“一起来分类”两个活动构成。“整理

房间”主要通过让学生经历对房间内物品的整理过程,感受到分类是

需要一个标准的,体会到分类在生活中的作用。“一起来分类”,一

方面,巩固分类需要确定一个标准;另一方面,体会分类标准的多样

化。通过这两个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到分类的必要性,初步掌握分

类的方法。本单元教科书编写的基本思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选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帮助学生体会分类的必要性。

2.充分经历分类活动,在活动中逐步体会分类思想。

教学重点:

能按给定的标准或自己选定的标准进行分类,体会分类标准的

多样性。

教学难点:

运用分类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相关的实际问题。

1、为学生提供充分地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使学生从中体会分

类的意义。

2、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设计学习素材。

2课时

单元(章节)教学设计

4单元 题目:

100以内数的认识

本单元的内容是100以内的数的认识。它包括数数、数的组成、数

位的含义、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本

单元教学的难点有三1数数过程中,当数到接近整十数时,下一个整

十数是多少。2数位的意义。3探索例7的百数图中有哪些有趣的排列。

内数的大小。

2、知道十位和个位的意义,能够正确的熟练的读写100以内

的数。

3、 结合数的认识,会计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1、能够正确的数出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

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

4、 结合具体事物,生感受100以内数的意义,会用100以内的

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教学重点:掌握100以内数的写法,理解各数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

教学难点:学会数数和理解数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

1 加强学生的实践活动

1)选取、提供每次活动的素材。(2)制订人人参与的、高效

的活动规则。(3)应及时引导学生将具体的活动抽象为响应的数学概

念。(4)对学生进行爱护学习资源的教育。

2 突出基本原理的教学。

3 继续重视培养学生的数感。

4 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情感、态度的健康发展。

9课时

单元(章节)教学设计

5单元 题目:

认识人民币

本单元的内容是: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和它们的十进关系,

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能看懂物品的单价,会进行简单的计算。让

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经掌握的100以内数的知识,学习、认

识人民币,一方面使学生初步知道人民币的基本知识和懂得如何使用

人民币,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加深对100以内数的概

念的理解;体会数概念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在本单元的教学

中,老师要创设具体地生活情境,让学生在购物的活动中认识人民币。

1、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并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2、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10角,1=10分。

3、通过购物活动,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

能和作用并知道爱护人民币。

单元教学重难点:

1)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及简单计算。

2)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

1、为学生提供本单元学习用的模拟钱币。

2、设计好学生的实践活动。

3、关于物品单价的教学。让学生知道:

1单价中小数点左边的数表示几元,小数点右边第一个数表示几角。

2)物品价格用这种方法表示是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交流活动中

总结出来的,它体现了数学的简洁美。

4课时

单元(章节)教学设计

6单元 题目: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100以内的加减法是生活中常用的数学知识,是生活数学的最好

体现,它的学习对学生学习多位数加减法以及乘除法的基础,同时也

是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心算。因此这一单元的教学是全册的重点,

这部分知识的掌握对以后的计算的正确和迅速程度产生直接影响,不

仅有利于学生在用数学中进一步领会加减法的含义,而且还可以为今

后发现和解决稍复杂的实际问题打下基础。本单元的计算按难易程度

分三段编排: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两位数

单元教学重、难点:

110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教学是本单元的重点

2)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和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计算

是本单元的教学难点。

教师:讨论

学生:合作 探究

17课时

单元(章节)教学设计

7单元 题目:找规律

本单元从形象的图形排列规律、颜色交替规律逐步过渡到抽象的

数列规律。本课主要让学生自主学会寻找简单的图形排列规律,为后

面课时的学习打好基础。

1、通过物品的有序排列,自主认识简单的排列规律,并能根据规

律指出下一个物体。

2、通过涂颜色、摆学具等活动,增强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3、在经历寻找规律过程中,体验规律的美和创造的快乐。

这一单元的排列规律,仅限于简单的:循环出现的、等差数列等,

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数学中存在着很多这样的规律就可以了,重在

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发现的意识,而不是在于难度。

女用单栓贞操带的英文翻译栓贞操带英语怎么说-imperative


更多推荐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