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初的英文译语怎么说-洪烛
2023年9月30日发(作者:怎么挽留对象)
“互动式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课题研究报告
关键词:互动教学观 生生互动 课堂教学 自主学习
内容提要:
课堂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的场所;课堂是引导学生发展的场所;
课堂是探究知识的场所;课堂是教师教育智慧充分展现的场所。而这
一切都与互动有着必然的联系,因此互动式教学被视作教学的核心。
构建课堂教学生生互动的策略,课堂上通过生生之间的相互作用、相
互影响,包括讨论、互相评价、互相反馈、互相倾听、互相激励、互
为师生及合作与竞争等——即“生生互动”,使学生乐于表达,敢于
交流,善于思考,真正实现“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兴趣还给学
生”、“把灵魂还给学生”,培养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发展学生数学
思维,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达到让每个学生学会知识、培养能力、
真正提高课堂效率的结果,使课堂充满生机活力。
正文:
互动教学观认为,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的都是具有主体性的个
体,两者的兼容、互动和协调发展,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双方潜在的主
动性、主体性和差异性,使学生的学习更具有综合性、探究性和更富
挑战性,更有效地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勤于动手、团结互助、勇于创
新的精神,形成综合运用知识、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施课堂
互动教学课题研究,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社
会责任、和谐人格、创造意识和实践技能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研
究与实施课堂互动教学已成为当前新课程改革中的一个聚焦点。
第一、牢固树立现代教学观。
1、转变教师角色,建立师生交往、生生交往、共同对话的教学
观。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是新条件下教师角
色的重新定位。教学活动是人类交往的一种特殊交际形式,交往可以
看成是教学过程的一种本质。每个学生都是作为探究发现的主体而存
在的,每个人都是相互认识和交流的对象,教学活动便是教师与学生
彼此相互理解、相互接纳的对话过程。
2.实施“软设计”建立多元变通、动态生成教学观。
数学教学有“软”“硬”不同的设计,那些必须达成的教学目
标,必须实施的教学步骤,必须完成的课堂训练是带有刚性的“硬设
计”。而达成教学目标完成这些基本任务的途径、方法、过程、手段
则应根据具体的学情,灵活应变,现场处理。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
时必须准备多元变通的方案,尝试进行“软设计”,先预设学生有可
能出现的多种反应,并根据不同的情况设计出多种应对方案。
例如,在教学《假设的策略》时,因为不同的学生他们的认知水
平也不相同,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改变以往要求学生统一操作,而是
给学生提供一个广阔的探究平台。让学生在这一平台上自由飞翔。一
开始我以实物结合文字的方式出示题目储蓄罐里有12枚一角和五角
的硬币,一共4元,问一角的和五角的硬币各有多少枚?先让学生找
出题目中有哪些数学信息?同学们有办法解决这一问题吗?好好想
一想、试一试。让学生自主探索,选择不同的方式解决问题,根据自
己的实际情况采取的自主探索活动,这样的活动是他们必须经历的。
从学生的学习现状出发,创造了真实、生动的“学生”课堂。在完成
“硬设计”的基础上,精心设计“软设计”,使所有的学生的思维都
被激发起来,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第二、优化教学互动的科学设计。
1、设计大小问题结合的发散性问题,扩大互动空间。
学生是现实的、主动的、具有创造性的生命体,其学习的过程,
既是一个认知过程,又是一个探究过程,但探究需要问题的“参与”。
“疑是思之始,学之端” 问题既是探究的起点,又是探究的动力,
因此教师应重视研究课堂提问艺术,要能够提出富有思考性、挑战性
的问题,引起儿童的思考并在交往、互动中把问题一步一步引向深入。
要善于设计大小问题结合的发散性问题。所谓“大问题”即粗线条的
问题。这种问题具有很大的包容性和可选择性,它可以让学生对解决
问题作出策略上的选择、材料上的选择和思路上的选择,而不仅仅是
对每一具体操作方法的选择,可让学生对解决问题的设计作出多种假
想与推测,而不仅仅是按既定程序一蹴而就。如在教学地《长方形、
正方形和平形四边形》时,当学生掌握了长方形的特点后,在学习正
方形的特点时,我在大问题不变的情况下,让学生展开根据所提的问
题,选择不同的方法和材料进行探究,在汇报正方形的特点时,有的
学生说,我是用研究长方形边角特点时所采用用的量、比、折等方法
来研究正方形边、角的特点的。有的同学则是通过对折再对折来证明。
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受教师的“先入为主”的观念的制约,而是
在大问题不变的情况下结合部分学生自己的发现,在教师创设的探究
的环境中,享有广阔的空间,不时迸出创新的火花,拓展学生的互动
的空间,
2、设计多向合作的学习活动,拓宽互动途径。
心理学家认为,学生的行动里都潜在着互相帮助和互相协作的动
机。“在其驱动之下,学习者与学习者这间便能建立一种友好合作关
系,共同承担责任和解决问题,学生的行为倾向于维护这种良好的合
作关系,这样,相互间的交往与尊重就会促进学习和解决问题。”然
而受性别、个性、空间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一般地说,性别、个性相
同,空间位置较近的学生容易产生互动,根据数学课堂的教学特点和
互动规律。教学中先采用生生互动或组内之间互动,生生互动由于人
数少,则每个成员讲话的机会就越多,学生沉默的机会越少,通常可
以较快做出决定。而组内互动,人数较多则可以共同完成一项大任务,
由于组内成员在方法、性格、背景方面的多样性,更有利于生生之间
更充分地互动。
3、设计多样的教学环境,丰富互动内容。
教学中要真正实现生生互动,就必须精心设计教学情境,利用生
活化、情景化、信息化的多样教学环境。教师选择的主题内容能贴近
学生实际,符合学生的兴趣、需求,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学生可交流
的机会就会增多,生生互动易于产生。同时由于符合学生的兴趣、需
求,伴随着丰富的情感体验,通过互动碰撞更容易打开思路,往往会
产生“触一发动全身”的现象,这样有利于互动的深化。教师根据教
学内容的创设生动、多样的教学环境,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
的情感,并在教学前给学生提出收集各种相关信息的要求,使每个学
生都能积极提供信息,丰富互动内容,共同获得发展。
第三、提高教学艺术,促进生生互动
1. 捕捉课堂的有效信息,促进生生互动
课堂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师生之间或学生之间的认知冲突,或
疑问,或典型的疑问,或临时发生的意外事件,或学生中出现的思维、
创新的火花,教师必须善于捕捉细微之处的有效信息,敏感觉察其中
隐含的教育价值,适时调整教学,经过充实和重组整合,或许可以引
发出一场有意义的争论,把课堂教学互动推向高潮。学生们在互动中
促进了交流,在交流中学会合作,在合作中引发了争论,在争论中激
活了思维,认识越辩越清晰,思维越辩越敏捷,学习越辩越成功。通
过讨论、碰撞、合作发现等生生互动,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对事物
的认识理解加深了,合作学习的技能提高了,教学效益能达到最优化。
2、设计多种互动形式,促进生生互动。
⑴互看
如在教学生生拥有在探究过程上,一个教师要面对几十个学生,
常常会因时间问题无法迅速了解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所以教学中教
师可根据课题的需要,给学生创造足够的观察机会,引导学生主动探
索知识的形成的过程,感受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数学的魅力,使教
学过程成为师生拥有的充满快乐、涌动生命活力的生活世界。让学生
通过互看,达到相互反馈、自我校正的目的。不用教师的“千言万
语”,通过观察别人的作品或表现,一样能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不
仅了解情况,还使学生在互动过程中更加想学、会学,并经常得到帮
助,从而更容易掌握知识,形成能力。
⑵、互说
语言是思维的结果和工具,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必须相应地发
展学生的语言能力。主题探究教学中,我们要从学生实际出发,给学
生创设充分“说”的环境,使学生在教学中变“听众”为“主人”,
在同思共想,互说互议的过程中,使学生逐步达到思维有条理、说话
有根据,表达准确严密,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⑶、互辩
学生之间“互辩”能让学生共同参与、交流信息、互相学习、互
相促进、共同提高,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和启发性。在教学中教师应充
学态度和不畏困难、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创
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培养,科学素质得到提升,个性和特长得到最
大限度的张扬。使学生感受到发展自我、提高自我的重要性。
课堂中通过加强学生与同伴间的合作互动学习,学生学会了倾
听、交流、协作、分享的合作意识和交往技能,敢于在实质性的讨论
中运用所学知识表达观点,质疑不同见解。通过“生生互动”学习,
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也得到充分体现,尤其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在
“生生互动”合作中,学习兴趣提高了,自主学习意识也增强了。教
与学的关系变得更为生动活泼,学生把学习看作一件乐事,最终进入
“学会”与“会学”的境地。
我们教师只有根据数学学科特点并结合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
在课堂教学过程上下功夫,合理运用数学课堂互动的教学策略,才能
真正提高和发展学生数学能力,才能真正培养出具有创新素质的人
才,才能充分地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
参考书目:
1、皮连生:《学与教心理学》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2、“千人万课”全国小学数学生本课堂教学研讨观摩活动参会指
2009/4
3、苗琴:《浅谈课堂中的教学互动》
4、裘英鹂:让学生真正动起来 《上海教育科研》2004年第四
期
剪发的英文译语怎么说-faculty什么意思
更多推荐
小学数学教师必读书目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