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ing是什么意思ing在线翻译读音例句-2018年开学第一课直播
2023年9月25日发(作者:格雷魔法学校)
浅谈如何在实践中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
【摘要】小学是培养学生们数学思维的关键时期,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们不仅要教导他们
理论知识,我们还要紧跟潮流,改变以前课堂上只教理论知识,而忽略实践的格局,将实践
与理论知识相结合,从而真正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真正的数学尖子,尖的并不是个别的
题目,而是出色的数学思维。在课堂上引入实践,我们要从学生的生活出发,引入合适的实
践项目,引领学生亲身实践,并在最后指导他们举一反三,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到学生的学习
思维。
【关键词】实践;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
数学源自于生活,源自于实践。数学与实践的关系密不可分,脱离了实践的数学只是一
纸空谈。目前来看,数学教材的编排越来越贴近生活实际,很多知识点都从生活中的问题来
引入。这个事实说明了数学教学与生活实践结合是大势所趋。作为一名小学数学老师,我们
应该与时俱进,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要将课本上的知识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着重利用实
践来激发和培养学生们的数学思维。从现阶段的小学数学教学来看,虽然实践的重要性已经
引起了教育人士的注意,但是教学的过程中还是偏重于理念,和实践结合的部分还远远不够。
数学思维形式包括分析,比较,归纳,演绎,抽象,概括等多方面。小学数学教育,是为了
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让他们在生活中遇到问题时能够将书本上学到的知识融会贯通,并
应用到实际问题中,而不是单纯地教会他们做题和考试。既然数学教学的目的与实践息息相
关,那么教学的时候应该与实践结合在一起,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1.课堂上教学结合实践的重要性及常见问题
课堂改革势在必行,但是正所谓万事开头难,在改革的开始肯定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
与实践结合的数学教学常常出现这样的问题:
(1)先入为主,在引用生活中的实际例子的时候,常常列举一些学生不一定能够理解
的东西。这些例子的确源于生活,但是小学生的生活视角不同于成年人,有的东西成年人能
够理解,小学生却不一定。同样地,有些例子可能只有部分学生能够理解,并不是全部学生
都能理解。比如说,在引入直角这个概念的时候,举工地上工人用来校正垂直的线锥作为例
子就不太适合。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对这些东西的接触可以说基本为零。他们不容易去理解,
对于他们接受直角这个概念可能有反作用。所以,在与实践结合的同时,作为教师,我们要
注意不要先入为主,要从小学生的角度出发看待问题。
(2)华而不“实”,论而不“践”。在教学的过程中,的确是有引用到实际生活中的问
题,但是缺乏真正的“实践”,没有带领学生动手动脑,没让学生真正地用课堂上所学知识
去解决问题。这样的话,学生难以感受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用处,更不用谈要在实践中培
养学生的数学思维。部分教师容易忽略掉这个问题,小学生,特别是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
他们其实还是年纪很小的小孩。他们的具体认知能力,对于图片的理解能力要远远强于对于
理论的认知能力和对于文字的理解能力。
(3)没有好好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并不能让学生举一反三,同样不能说是培养了学生
1
的“思维”。培养一个小学生的数学思维是为了让他在生活中遇到问题的时候能够运用所学
知识独立解决问题。所以,在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的时候,要注意引导他们举一反三,从
所举的例子发散开来,让他们把握住问题的共通点。这样才算是真正地培养了学生的“思维”。
很多时候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经常会被忽略,特别是在课堂上,往往会兼顾不到。即使是注
意到了也常常出现引导不佳的问题,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对解决问题失去激情,又
或者是没有让他们注意到问题的共通点,无法利用刚刚解决首个问题的方法去解决余下的问
题。例如如果学生解决了“如何合理地分配20元购买笔和橡皮”的问题,却无法解决“如
何合理地分配人手清洁窗户和扫地”的问题,那就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这一教学原则
背道而驰了。
2.将实践引入课堂的实际应用
(1)“实践”要贴近小学生的生活。小学生与成年人的视角自然有所差别,特别是低段
的小学生。比如说他们对于游戏,颜色,花草树木等东西比较敏感,对于股票,汇率这些东
西则肯定接触甚少。又比如说,繁华地区的小学生可能对于耕种一知半解,大部分沿海地区
的小学生根本不清楚窑洞是什么样子。所以,一定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视人而定,视地区
而定,这样才能让“实践”真正地贴近学生们的生活。
在教导学生认识物体和图形的时候,我拿了很多生活中常见的物体来让他们辨别是什么
形状,例如说一些圆柱形的罐子,橘子,时钟,垃圾篓子等东西。当我告诉学生圆柱体的概
念时,我拿起一个罐子告诉大家,“这个罐子上面和下面都是圆形,两个圆形一样大,而且
是直直的,通常呢,我们把这样的物体称作是圆柱体。”这样具体的实物让学生比较容易接
受。接下来我拿出另一个比较扁的罐子发问, 让学生们更加深刻地认知“圆柱体”这一概
念。接着,我又拿出垃圾篓子(上下两个圆不是等大),让他们判断这是不是一个圆柱体,
进一步加深认识。这样来源于生活的物体,首先能引起同学们的兴趣,不像教学专用的圆柱
体那样让学生觉得没有趣味,这样他们才能投入其中。生活中常见的东西对于学生们来说,
它们立体而不抽象,它们是可望可及的,不但让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而且让他们会去主动
观察生活中的其他东西,让他们看到一些物体的时候,会在脑海中向自己发问,这是不是一
个圆柱体呢?可以让他们形成善于观察,善于发问等良好的思维习惯。课堂的最后,我让学
生回家后做一份作业,将家里的他们认为是圆柱体的东西,小的话可以带到课堂上,大件的
可以通过图画表现出来。回到家,让他们去寻找“圆柱体”,这样一来,有利于他们回忆课
堂上讲述的圆柱体的概念。同时,在寻找的过程中,让他们去观察这些物体的特征,真正理
解和掌握圆柱体这一概念,这样才能够培养学生们的数学思维。
所以说,实践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非常重要,这样才能让学生产生兴趣,并且主动去
观察身边的事物,将其与所学知识结合在一起,否则,不但学生不感兴趣,而且学完知识之
后,没有好好应用到生活中,那么就没有达成“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初衷。
(2)要带动学生亲身实践,让他们亲身去操作去感受。要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
维,让学生去亲身实践是重中之重,这样能够让学生更加投入其中,并且能理解得更加深刻。
在课堂上,不但要演示给学生们看,清楚地解释每一个步骤,让他们清晰地理解整个过程,
并且还要引导,指导他们去做。对于学生来说,这毕竟还是外界的体现,要亲身操作才有深
刻体会,才能够激发自身的思考。试想,我们将一些有趣的,新颖的,贴近学生生活的实践
2
活动让他们去操作,他们对课堂是否会更感兴趣呢?只是听老师的空谈或是只能眼看老师操
作,难免让学生因失去兴趣而注意力不集中。连注意力都不集中了,就更不用谈培养学生的
数学思维了。
在让他们学习认知钟表,时间的时候,我就让他们亲身体验了一把真正的“实践”。首
先,在课堂上,我拿出自己制造的一个以纸皮为主要材料的“钟”,简单地做了两根指针,
用图钉将指针钉在“钟面”上。然后开始跟他们讲述如何去看时间。随后,我让他们自己也
去制造一个这样的“钟”。从同学们兴高采烈的情绪上,我感受到他们的确是对这样的实践
很感兴趣。我为他们演示做钟的每一个步骤,详细地为他们讲解。当然,因为过程中要用到
剪刀,图钉这样比较危险的工具,我提醒他们小心操作,或者是帮他们完成一些对于小学生
较为危险的步骤。最后我让他们自己拨动指针,然后向同桌发问这个时间是什么时刻。同学
们的兴致都很高。
教导他们认识“角”这一概念的时候,同样我也让他们亲自去做一个“角”出来。首先,
在课堂上,我拿出教学用的角尺,摆动它的两条边,缓慢地转动,然后形象地告诉他们在缓
缓变化大小的就是角,由两条边,一个端点组成。然后我拿出收集来的冰棍木条和图钉,让
他们动手做一个角。做好之后,他们都在积极地摆动角的两条边,我一边讲解,一边让学生
按照我的要求操作,这样,在学生们动手实践的过程中,进一步认识了角的大小这个概念。
最后,我还在课堂上表扬那些做“角”做得比较好的学生,无疑他们对这样的评比都很热衷。
既然是实践,当然要让学生们真正地去亲身体验,不然就是纸上谈兵,达不到应有的效
果。只有让学生们真正投入到所学知识里面,他们才会对这些知识产生浓烈的兴趣,明白其
实数学是源于生活,源于实践这个道理。在生活中遇到和知识点相关东西的时候,才会利用
所学知识去了解,认知以及去解决它,从而锻炼到数学思维。
3.将反思落实到实践教学之中
教师在数学课堂的实践中应注重“旁征博引”,引导学生举一反三。生活中的问题包罗
万象,千变万化,小学生学习数学是要学习数学思维,“以不变应万变”,利用所学知识,找
出问题的共通点,从而解决问题。正因为如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解决完一个问题之后,
要引出其他问题,并且要教导他们找出共通点,从而让他们自己解决这些问题。其中的重中
之重便是教导他们如何找出“共通点”。
例如,在教导学生连加连减和混合运算的时候,我首先告诉学生们,区别于以前学的两
个数的加减,我们今天要学的是三个或以上的数的加减,他们的运算法则是一样的,运算顺
序是从左到右。然后我举出例子,我给一些东西标上价钱,包括有笔,橡皮,尺子之类,向
同学们发问,按照不同的顺序购买不同的东西(三件或以上),那么总共花费多少钱呢。让
他们演算后,我让他们演了一出小小的“话剧”,我来当老板,他们是前来购物的小朋友,
让他们购买需要的东西,然后计算价钱。结束之后,我问他们,在生活中,我们除了买文具,
还需要购买其他东西,例如说零食,那么购买零食的时候计算价钱是否能用同样的方法呢?
让他们将思维转化到购买其他东西也要用到相同的运算法则这个点上。然后我巧妙地告诉他
们,连加其实实际意义是数值的一个叠加,这是所有连加的题目的共通点。最后,我鼓励大
家思考实际生活中还有哪些情况需要用到连加的,让他们都以小小“话剧”的形式表现出来,
他们在表演的过程中甚至有的也提及到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情况。
3
在实践中,我们要引导他们发散思维,这样才能让他们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真正地掌
握好每个知识点。在他们去寻找这些问题的关联和共通点的时候,才能真正地锻炼到他们的
数学思维。
结语:
生活中处处可见数学,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是素质教育里面重要的一个环节。教师要
将实践引入到课堂,改变以前传统重理论而轻实践的格局,切切实实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这是发展的潮流,也是素质教育进步的必然要求。教师应结合小学生的特点,耐心而且细心
地进行教学,提高课堂的效率和效果。
参考文献:
[1] 张琴《数学教育应注重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J].法制与社会.2009(10)
[2]罗慧《浅谈数学教学中渗透研究性学习》[J].内江科技.2005(11)
[3]许可荣《浅谈探究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J].学周刊.2012(08)
[4]林文富,杨振梅《浅谈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4(03)
4
村干部的英文翻译英语怎么说-查询英语四级成绩
更多推荐
小学二年级数学小论文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