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摘要:伴随着科技文明的进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逐渐成为教学的主要目标。教师在带领小学生进行数学知识学习时,可以先挖掘教材中的核心素养,并根据教材中的核心素养与学生的学习需求制订教学目标,基于此,本文对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概述以及重要意义、问题以及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策略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育措施
小学阶段是对学生进行数学素养培养的奠基阶段,也是让学生对理性认识世界的重要阶段,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核心素养的培养尤为重要。教师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结合学生的发展需求,发现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在不断完善教学中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1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概述以及重要意义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主要包含模型思想、推理能力、空间几何观念、数据分析、数感等。其中,空间几何观念要求学生能将复杂空间中的物体抽象为简单的数学几何模型、图形。也就
是说,学生能用几何知识描述现实中的事物,如国旗可以用哪些几何图形表示、一棵树又如何描述等。数据分析要求学生在遇到问题时能主动去收集信息,并从这些信息中寻找解决方案。核心素养的形成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而且能有效提升他们的逻辑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快速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 教师对核心素养内容理解偏差
数学核心素养反映的是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其虽然象征着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运算、抽象、概括、理解、总结、联系等综合能力,但是需要学生通过不断的练习与使用才能形成感悟,进而将核心素养从意识层面转移至学生的实际行为当中,以此促进自身不断发展。因此,核心素养既是一种抽象概念,又是学生的具体能力。然而个别教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却对核心素养内容产生了错误理解,将其认为是教学过程中的一种方法或是理念。如此一来,便往往忽略了学生的感悟过程,将完成目标的途径寄托在教师实施教学的能力上,导致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彰显,使其在课堂上虽然提高了数学知识技能,但没有把握住关键的活动思想。
2.2 教师忽略了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关注
核心素养并非阶段性的教学项目,而是伴随学生整个学习生涯不断发展且延续的过程。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对核心素养内容形成正确的认识,更要结合每一个学生的特点来对其实施分层教育,如此才能保证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使其在获得成长的同时,能够形成专属于自身的能力体系。而目前虽然教师对核心素养内容的理解不断加深,但是没有对学生的发展需求进行深入了解。这一现象导致教师常常采用千篇一律的标准对学生实施教学,并且没有设置清晰明确的学生成长目标,从而限制了核心素养育人成果的体现,更没有根据学生的不同特质来对其进行思维培养。因此,对于教师而言,贯彻“以人为本”理念,才是实施核心素养教育的根本目标。
3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策略
3.1 以探究式教学提升学生整体能力
现阶段,许多小学数学课程教学缺乏一定的探究性。探究性活动对学生学习数学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影响,学生只有具备探究能力,才能够提升自身的思维能力。学生对一件事情充
满了强烈的好奇心,那么自然也就会激发其探究意识,所以,教师要立足于核心素养的标准与探究式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整体学习能力。
所谓探究式教学,就是指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究,而教师对学生加以辅助和引导。例如,在学习加减法运算时,一些学生已经理解了两位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律,那么教师就可以设定相应的探究目标,让学生自主进行三位数加减法的运算,在自我探索的过程中寻求数学的奥秘,让学生在知识探究的过程中,学习到新的内容和学习方法,同时也巩固了原有的知识内容。
3.2 合理运用数形结合,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培养学生的数感,不仅会对学生后续更有难度的数学学习产生非常重要的积极影响,还可以改变学生传统的思维方式,对其个人思维能力的发展也是必不可少的。教师要想更加有效地结合数学教学的内容来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对学生数感的培养至关重要。对此,数形结合是非常有效的教学方式之一。教师不仅可以运用数形结合向学生传授知识点,还可以运用数形结合教授学生解题的技巧。教师在教学中合理地运用数形结合可以培养学生的数感,并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例如,教师在对千克、克、吨等单位进行教学时,可以先向学生展示事先准备好的秤,并在多媒体上展示多样的商品,同时标注好各个商品的质量。接着,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读出多媒体上商品的质量。之后,教师可以拿出所准备的物品,如:500克的牛奶、100克的苹果、1000克的矿泉水等,将物品放在秤上,并让学生读出物品的质量,同时可以在学生回答后继续提问:“500克的牛奶是多少千克的牛奶呢?”以此教授学生单位换算的知识。在学生猜测回答后,教师可以在多媒体上展示秤,并在秤上放一盒牛奶,以此使学生直观地了解单位换算的方法。教师可以继续问:“多少个500克是一吨?”并鼓励学生猜测,同时可以在学生猜测后,在多媒体上展示相应的牛奶数量。教师以此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数感,并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3 优化课堂教学
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极易使学生的思维僵化,而且学生对概念的灌输会产生厌烦,故而,教师必须优化课程内容,改进教学方式,增加课堂的趣味性,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同时也要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及时接受学生的反馈,实现核心素养培养的目标。例如,在讲解方程时,可以利用天平的原理演示“等式两边同时增加或减去相同的数,等式不变”的原
理,让学生能更直观地理解等式和不等式的意义。单纯的理论知识讲解,学生只能靠记忆力和习题训练来加深理解,导致学生思维僵化。
3.4 开展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教师在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素养时,应当着重强调两个方面:首先,小学生的生活基础薄弱,缺乏实际生活经验,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形成数据分析素养,教师应当重视课外实践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在实践中强化自身能力;其次,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掌握提炼数据的能力,使学生能够分析出数据背后隐含的相关信息。
例如,在学习“统计”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结合统计图形的不同特点,组织学生开展不同的数据统计活动,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程度,同时能够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例如在学习“条形统计图”之后,教师可以安排学生组成不同的学习小组,利用课余时间在班级范围内收集学生喜欢的电视节目的信息。学生独立完成数据的采集、整理、分析等一系列过程,可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应用情况。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师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的确立要结合教学内容来进行,也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内容与策略的 选择,并且把目光聚焦于学生个人数学水平、实际能力与综 合素质的提升上。 这样一来,就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并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浅谈智慧课堂下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C]//.课程教学与管理研究论文集(四).,2021:202-205.DOI:10.kihy.2021.036034.
[2]. 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关注度的有效培养[C]//.对接京津——行业企业 教育事业论文集.,2021:237-241.DOI:10.kihy.2021.038855.
[3]陈志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研究[J].科幻画报,2021(10):233-234.

更多推荐

学生,素养,核心,教师,数学,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