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学科培训心得体会
跨学科老师培训心得随笔 篇1
跨学科老师培训,是在新教育形式下的一次尝试,这种尝试的价值不仅让我们进步了自身的素养,开阔了老师的眼界,更为重要的是蝴蝶扇动的双翅所有可能带来的对教育的探究和变革的风暴。
踏入讲台已经1年多了,但横亘在眼前的一道坎,让自己有点迷茫,自身素质的局限我想是最重要的,但本次研修让我的眼前一亮,真有醍醐灌顶的感觉,虽然研修的时间很短,教授们的讲座也只是让我们见到了冰山的一角,但仅仅是这一角已足以让我们在清晨醒来时不再朦胧这双眼了。
这次培训让我彻底明白在现有的条件下,葆有一份良知的必要性,不是说我们没有良知,而是我们应该无条件的对学生付出我们的爱,虽然在如今的社会条件下,我们都有着极大的职业倦怠,但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的所要坚持的信条应该就是对我们的教育寄予我们最大的希望,进步学生的素质在我们老师,而改变老师要从改变想法开场,高教授说“在教育的门墙上,不懂哲学者莫入。”
我想我们之所以倦怠有时是我们不能辩证的来看我们的世界,不能辩证的来看我们所从事的职业,“震惊是从哲学开场的”,我想本次研修的第一笔我应该从哲学开场!
无论我们如何倦怠,但生活总在继续,我们常说:痛苦也是一天,快乐也是一天。但这句话我们不能消极的来对待,杨存昌教授的“美感、美学与人生境界”让我们找到了答案,他说:“在诗意关系中生活的人,过得是诗意的生活!”是呀,虽然我们在教学中总会遇到一些不懂事的孩子,但老师最幸福的事情,不是和一群不懂事的孩子在一起吗?不懂事的阶段不正是我们人生当中最绚烂的时期吗?他们的不谙世事、不遵循社会的桎梏,不正是我们教育者所要追求的吗?
恍然!
所以请拿出我们的微笑,让我们微笑这对待那些不懂事的孩子,“一个人的微笑是反射阳光最和谐的时候啊”!
阳光与雨露不是我们教育的全部,佘瑞琴教授说过:在爱的根底上,对这些学生也要有我们的要求,但这种要求一定要循序渐进!对他们的要求一步到位,他们会有压力的,在教
学中我们讲究全体性原那么,对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要区别对待气质和性格不同的学生,宽容的对待每一个学生。要找到学生的长处,选择他们的开展方向,因为开展决定教育!而如何让学生开展,这个命题在曾教授看来,我们要擅长调动学生的内部动机,要运用适当的方法促进学生的个性开展,激发他们的潜能;也要调动学生的外部动机,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从而转化为内部动机。
拨云见日不是短时间可以实现的,但这次研修正如潘庆玉教授所出示的那张图那样,我们在乌云的缝隙间看到了星星和月亮!
跨学科老师培训心得随笔 篇2
为期6天的培训就这样完毕,突然觉得有些意犹未尽,犹记得第一天听到培训安排时的惶恐与不安,那时是那么的不自信,那么的害怕。我本身脱离课本已经好几年了,面对汹涌而来的知识,我突然手足无措,我害怕,害怕跟不上节奏,害怕完成不了培训目的,精神一整天都高度集中。晚上,失眠了,睡不着的时候想了很多,想到很远,培训的内容,校长们的鼓励与期许,跟不上节奏怎么办?任务完不成怎么办?要是培训不合格怎么办?诸多想法一遍一遍的在脑海中闪现,越想越着急,越想越心慌。当我想到在以后的某一天,我
以优秀老师站在讲台上传授知识的时候,我突然冷静了下来,是呀,我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老师,我必须为之努力,正在努力的时候就退缩,就害怕,遇到困难不敢往前冲,还能成就什么事呢?急躁了一天的心渐渐沉静了下来,不再犹豫,不再惶恐。
生命力的一切困难,挫折,都是建立内在力量的最好时机,问题和困难不是来找自己费事的,而是来帮助我,帮助我成为更优秀的自己。在这几天里,我一遍一遍的纠正自己错误的书写方式和发音方式,学习备课,克制一登台就紧张的情绪。“凡事你抗拒的,都会持续,而正是我们痛苦的根”,所以,我接纳了我自己的缺乏,正视了我与其他老师的差距,我努力赶超,每一天都发现比昨天的自己更自信,更沉着,我是进步的,在如此难得的培训时机里,我把自己当做一块海绵,努力挤压自己,以求汲取更多能量。
第一次登台讲课,紧张到差点说不出话,讲课完全没有逻辑,知识点衔接不顺畅,整堂课下来,自己讲了些什么都不记得了,我很无助。王校长说,你所有的不自信,都是于备课的不充分,把知识点自己背熟了,有些什么环节自己在家里都过一过,做到心中有数,这样上台后就不会出现无话可讲的情况。果然,第二次的备课任务一下来,我构思环节,梳理知识点,对着镜子一遍一遍的练习,最后,讲课比拟成功,比第一次讲课有了飞速的进
步。我太快乐了,这种感觉很奇妙,以前连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如今操作起来是如此游刃有余,每一天都比前一天的自己更优秀,每一天都有新的目的,这是件多么值得骄傲和自豪的事情。

更多推荐

学生,培训,老师,害怕,教授,讲课,开展,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