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题  目:小学语文教材中儿童文学作品教学存在的问题
及对策研究
 
2015年11月6日
开题报告填写要求
1.开题报告作为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一。此报告应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在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前期内完成,经指导教师签署意见及系(部)审查后生效;
2.开题报告内容必须用黑墨水笔工整书写或按教务处统一设计的电子文档标准格式打印,禁止打印在其它纸上后剪贴,完成后应及时交给指导教师签署意见;
3.有关年月日等日期的填写,应当按照国标GB/T 740894《数据元和交换格式、信息交换、日期和时间表示法》规定的要求,一律用阿拉伯数字书写。如“2005年4月26日”或“2005-04-26”。
毕 业 论 文(设 计)开 题 报 告
1.本课题的目的及研究意义
目的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有的教师在教儿童文学题材的课文时,没有能够很好地抓住文中的童真童趣,忽视了儿童文学作品本身的故事性,有的教师甚至会过于强调道德意识,而忽视了文本本身的教学,这样学生就不能很好地跟随老师来把握故事情节。长期以往,学生就会丧失学习语文课文的兴趣。就这一问题,笔者拟将从事这一方面的研究,希望能给语文教师有所帮助。
意义:
理论上
游戏教学符合学生需要,对游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可以丰富有关理论、丰富教学资源,推动新课程的改革,为广大教师提供相关的理论依据;同时,也可以对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中使用游戏教学法的基本素养提出一系列合理的建议,尝试从理论的高度加以总结。这些建议可以丰富游戏教学的理论,对小学数学教师使用游戏教学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实践上,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可以让教师知道游戏教学法在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帮助一线数学教师把握游戏教学法的特点实施教学。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可以让教师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更好地教学。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可以让教师在教学中抓住游戏教学法的特点,改善以往游戏教学教学过程中的不足。
2.本课题的研究现状
通过“KI 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以“儿童文学作品”为关键词,在“社会科学∏辑 初等教育”类“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特色期刊”、“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里搜索到1961-2015年篇名含有关键词的论文共1127篇,经过筛选,其中107篇专门研究或部分研究涉及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儿童文学教学的论文。
国内:
国内对儿童文学教学的研究始于1961年,主要从四个方面来进行研究的:小学语文教学与儿童文学关系的研究、小学儿童文学教学的研究、对小学语文教材“人文性”的研究以及“儿童本位论”的研究。
1、小学语文教学与儿童文学关系的研究
陈晖在《儿童文学---小学语文重要的课程资源》认为:儿童文学在儿童品德教育、审美意识培养、语言能力发展等方面有特别的作用和功能,是优质的小学语文课程资源。
卓洪艳在《基础教育改革背景下的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育---以儿童诗为例》认为:儿童文学作品是小学语文课本的主要组成部分,儿童文学的最大特征是具有儿童情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体现这一特点,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2、小学儿童文学教学的研究
谢静在《苏教版小学语文儿童文学教学研究》中写道:教师要引领学生结合生活和阅读经验,从多个角度、用发散性思维解读文本,挣脱定式思维的束缚,而生成个性化的解读。
李远的《小学儿童文学教学》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分析儿童文学在语文教学中的现状,他建议,在教学中应多选择一些较有思考价值和能够充分发挥想象力的作品,来淡化道德训诫倾向;在重视理解性阅读的同时,也应关注儿童文学的审美性阅读。
3、小学语文教材“人文性”的研究
卞小勇在《语文学科的人文性与教师素养》提出,教师要以学生为本,努力提高自身文学鉴赏的能力,宽容对待每一位学生,为学生创造一个自由舒适的课堂。
郉大森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再思考》指出,当前教育存在着强调人文性,有意或无意地弱化工具性,或者从某一方面强调工具性而回避人文性这两大误区,认为应以两大属性为主,实现两大属性的自然统一。
王金禾在《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现状及对策》提出:要想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必须提高目前小学语文教师的儿童文学素养,增加小学生的儿童文学阅读量,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4、“儿童本位论”的研究
中国最早提出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育的关系的是周作人。1920年,他在孔德学校的演讲中明确提出所谓“儿童文学”就是“小学校里的文学”。同时对儿童观、儿童文学的价值、儿童需要文学的原因、校文学教育的作用及内容等问题做了系统的讨论。
朱自强在《中学语文教材中鲁迅作品解读:儿童文化视角》提到,为儿童文学作品解读提供了一个“儿童本位”的立场。
孙娜在《童心的回归与守望—论“儿童本位”视域下的儿童文学教学》中,立足于“儿童本位观”,对“儿童”和“儿童文学”两个方面做了论述,阐述当前小学语文儿童文学教学存在的困境,分别从教材、教学以及教师三个维度展开分析,了解基本现状,并剖析成因。最后提出对小学语文儿童文学教学的构建,分别从教材的改进、教学理念的确立、教学的策略实施以及加强语文教师儿童文学素养四个层面展开,致力于童心的复归。
国外:
18 世纪中叶,卢梭在《爱弥尔》中,第一次提出要尊重儿童,要顺应儿童的本性,要根据儿童的年龄、个性、性别等特点来进行教育。
19 世纪是一个世界儿童文学的第一个繁荣阶段,也是儿童文学的高产期。其中的《灰姑娘》、《白雪公主》、《小红帽》、《玫瑰公主》、《不莱梅城的乐师》等,以其丰富的想象、美丽的憧憬、善良的心灵和高尚的情操启迪了孩子们的心智。
20 世纪是世界儿童文学的第二个繁荣期。英、苏、美、法、意、瑞典等各个国家都涌现了大量优秀作品的涌现。英国的巴里创作的《彼得·潘》、瑞典的拉格洛孚创作的长篇童话《骑鹅历险记》等等一些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得“20世纪是儿童的世纪”这一预言在世界各国得到了广泛的证实。
通过对国内外的文献整理,研究发现:在我国,虽然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育关系紧密,但是小学语文教学还没有有效地融合儿童文学研究成果,系统的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学研究还未形成。目前,有关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重要地位、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提高儿童文学素养、儿童文学对小学生精神成长的意义是研究的比较透彻的,而对把握儿童文学本身故事性,抓住儿童情趣以突出文学性教学为中心,运用多种艺术手段教学等方面进行探讨,去指导小学语文中的儿童文学教学的研究几乎是没有的。所以,笔者以此为出发点做了《小学语文教材中儿童文学教学出现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笔者认为研究儿童文学作品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有利于教育质量的提高,因此本文立意对儿童文学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可行性解决对策,旨在为小学语文教师提供借鉴和帮助。
毕 业 论 文(设 计)开 题 报 告

更多推荐

教学,小学,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