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教学的应用
摘要:在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巧用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应用数学。因此,教师需要指导学生会看、会画,会用思维导图,以帮助学生提高数学学习效益。
关键词:思维导图;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
通常小学数学思维导图以图文形式为主。通过思维导图的绘制和分析可以促使教师准确的把握学生的思维漏洞,而学生在反观思维导图时也能够了解自己的思考认知过程。另外,通过图文形式的思维导图还可以作为分享素材,让师生、生生在交流互动中培养发散性思维能力,从而促使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和数学思维得到优化和提升。
一、思维导图要会看,教师先来做示范
教师初次使用思维导图时,首先要教授学生怎样看思维导图。学生只有会看会分析思维导图,才可以借助思维导图了解教师课程讲解思路,并准确的找出新知中的重难点内容。为此,教师可以通过示范的形式来教授学生看思维导图。而学生则需要掌握以下三点信息即可:
1.
把握基础核心。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将课程内容中的重点知识梳理出来作为思维导图的基础核心,并且只要示范的到位,那么学生便会在不同类型的思维导图中准确的找出核心内容。这就需要教师在准备思维导图的时候就要先将知识进行由浅到深的顺序排列,设定好框架后,将课程中的知识点以图文的形式呈现出来,并引导学生将它们进行有效的连接。这样便可以将复杂的数学理论知识简单化,线索化,学生依照脉络就可以完成新知的初步理解,从而大大的提升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促使学生的数学素养得到提升;
2.
把握脉络流向。在小学高年级的数学思维导图中,教师常常用图像来代替抽象思维过程。借助五大要素强化学生对数学定理和公式的记忆,从而帮助学生完成数学知识的系统构建。因此,观看导图的脉络流向是自主学习探究的重点内容之一。这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活动,增加独立思考和对比分析的经验,促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提高内动力;
第三,把握导图亮点。应用思维导图在小学高年级的数学教学中,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有效的放松。由于导图的表达方式具有一定的自由性,所以学生所观看到的导图一般都是由绘制者随看随记的内容。例如,在学习圆锥的表面积公式推导过程中,学生A与学生B的思路和推导层次都有所不同,这是由于高年级学生他们的数学知识储备量和应用数学技能的水平逐步趋近于成熟,因此,不同学生的思维方式也会有所差异,而利用思维导图却可以清楚的看到思维过程中的交叠点和思考亮点。
二、思维导图要会画,学生才能善表达
在小学数学高年级教学中,教师要想让学生将自己的思考过程有效的表达出来,一定要教授学生绘制思维导图。首先要鼓励学生,给学生增加绘制导图的信心。其次可以从两个方向入手:
一是让学生从简单的知识入手。当学生初次学习绘制导图时,教师务必要强调导图简洁明了的这一特征。为了让学生快速理解绘制导图的方法和技巧,学生可以从简单的入手。例如,小学数学中的《比》学习中,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教材内容进行思维导图的绘制。学生通过教材内容的先后顺序将比的意义和性质绘制为思维导图的第一项,接着将求比值、简
化比以及比例尺列为思维导图分项的第二、三项。这种通过教材内容以及教师讲解的顺序为相关内容绘制思维导图的方式较为直接简单,而且在绘制思维导图后,学生们可以对分项内容进行细致划分,如将比的意义与性质进行二次划分,详细标明比的意义即为两数相除又叫两数相比。通过细化分项可以帮助学生强化理论知识的记忆,提高学生对数学抽象概念的理解。另外,在导图中,比后用括号标明,后项不能为0,这可以促使学生在求比值和化简比的过程中格外注意后项。最后,第三分项比例尺,也属于比在实际中的应用性。通过简述比例尺,即图上距离:实际距离的含义,明确比例尺相关应用问题的核心知识点,促使学生在练习相关问题时根据比例尺的公式快速求得问题答案。由此可见,从简单的知识入手,依照教材内容及教师课堂讲解顺序完善思维导图的绘制,可以有效的提炼出各部分分项中的核心知识点,既帮助学生快速记忆,又可以提高学生对此单元内容的表达成效,从而使数学理论知识难度降低,并让学生的思路更加清晰。
二是让学生从内在的关系入手。在学生掌握了绘制导图的基本思路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从内在关系入手,使思维导图的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例如,安排学生们绘制了圆柱与圆锥的思维导图,以表明圆柱与圆锥之间的关系。从导图中可看出学生绘制的思维导图并不局限于表格框框,他们使用彩笔将圆柱与圆锥用不同颜色绘制出来,而又从两个图形的形成
以及特征入手做了细致的划分同时把圆柱与圆锥有关的体积公式、表面积进行了详细的记录,在特征中,从展开图、高、面做了详细的介绍。与其说这是一个思维导图,倒不如将其作为学生的一次创作。通过绘制思维到的将圆柱与圆锥之间存在的相同的与区别做了清晰的划分。另外,绘制这类思维导图可以促使学生将所学的新知同旧知在一个思维导图中有效的联系起来,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知识架构的整合性。
三、思维导图要会用,师生共同来探究
在学生学会看导图,懂得绘制导图后,教师则要教授学生怎样用导图。学生可以借助导图来提高对数学学习方法的正向提升,还可以借助导图来增加数学学习的交流沟通,从而获得更多的数学学习体验。正如上述例子中提到的,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中以小组的形式探讨数学问题的求解方法,并将自己的思考过程用导图的形式绘制下来。而与前面的例子不同的是,在讨论中每位学生需要根据自己的导图将思考过程进行剖析和讲解,然后小组成员依照导图推选出最佳解题思维方式。这种通过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可以促使组内成员十分清楚的了解到其他同学的想法和思考过程,同时也可以有效的提高师生和生生讨论交流时的质量和效率,并且也会影响同组成员的思考过程,利用导图弥补思维漏洞,组内成
员取长补短,从而促进学生数学思维模式的成熟和发展。另外,在应用思维导图的过程中,最常见的还是理论知识点的总结类思维导图,通过绘制和观察导图,学生们可以对单元类的课程内容有一个完整的总结,并且在考试前夕借助思维导图可以有效加强考前的复习效率。学生们通过观看思维导图可以快速复习该部分内容中的核心知识点,巩固各类公式,如上述例子中的圆柱与圆锥思维导图,其中圆柱与圆锥的表面积公式,体积公式等,还有比中的思维导图,其中比的后项不能为0以及比例尺的具体内容等,再如,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的思维导图也是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将两者之间的区别清晰的划分出来。学生们通过思维导图的使用使思路更加清晰,逻辑思维能力加强,这对于学生来说可以有效促进他们的数学素养的形成,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逻辑的缜密性,强化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使学生的综合素质获得显著的提升。
四、结语
总之,应用思维导图于小学高年级的数学课堂之中,可以促进教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帮助学生有效的处理新知,并提高学生对数学新知识的个性化理解和分析,同时还能够整合学生的数学知识构建。为此,小学数学教师可以积极尝试将思维导图应用于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会看、会画、会用思维导图,以助力学生学好数学,推进学生数学高效成长。
参考文献
[1]高永梅,刘晓丽.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9,35(08):49-52.
[2]王冬琴.刍议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16):156.

更多推荐

学生,导图,思维,数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