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的运用分析
摘要:随着小学数学的不断变革,传统的教学方式过分强调学生的学习成绩,只把知识灌输到学生身上,已无法满足教育发展的要求。思维导图是一种由关键词和线条组合而成的图形,它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大脑的思维逻辑,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式的引导,并通过思维导图来激励学生学习。科学地使用思维导图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对数学的认识,提高他们的应用能力。
关键词:思维导图;小学数学;教学活动
前言
据调查,图片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图片的最大特点就是清晰、易于记住,配合不同的颜色和形状,能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此外,思维导图具有较强的相关性,有利于学生对其之间的相互关系的了解,这种优势在小学数学应用简答题中尤为明显,因为学生大脑还未发育完全,难以进行深奥的数学思考,因此,在课堂上运用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进行思考,使条件关系更为明朗。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减轻他们的困难,加深他们的印象。
一、思维导图的概念
思维导图并不是什么新奇的东西,思维导图是国外学者早就总结出来的,然后介绍到中国来的,思维导图是一种将思想通过图表等方式进行的模拟演练,让学生对英语的理解更加深入,从而提升学习的效果,而思维导图的使用也是有讲究的,要根据具体的情况来使用,思维导图是一种研究,它可以延伸出许多不同的分支。
思维导图可以通过图形和符号等直观的方式,把抽象和复杂的数学知识转化为直观的表达方式,从而减少学生对数学的认识。老师也可以在思维导图中用色彩丰富的核心词进行标记,给学生以视觉上的震撼,并刺激他们的联想和记忆,从而增强他们的数学思考能力。思维导图与学生的思维、认知特征相吻合。在数学教学中,思维导图有两大优点。第一,它可以通过生动的图画和丰富的颜色,把晦涩难解的无形数学知识,从直观、形象、明晰的角度,使学生的学习更加有效。第二,思维导图不断完善知识结构、加深对数学的认识、增强信息处理能力、发散思维、逻辑思维能力、全面发展等方面的作用。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应用思维导图的策略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思维导图色彩鲜艳,图案丰富,与白色和黑色的文字构成了强烈的对比。与传统的板书相比,思维导图简化了数学的难度,减少了学生对数学的畏难心理,增加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探索兴趣,课堂专注力也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得到了一定的提升。此外,将思维导图运用到数学教学中,可以增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由于大多数学生在课堂上理解能力较慢,有的时候,由于对公式和定理等理解较慢的原因,导致他们难以跟上老师的讲授,使他们不能投入到课堂中去。
(二)优化知识结构
用思维导图来理顺每一个知识点的联系,使知识系统更加完整。在新知识的学习过程中,要加强已学知识,防止忘记,提高教学质量。小学生的思维还处在发展的过程中,仅靠学生自身是很困难的,因此,要从全局出发,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优化他们的知识结构,提高他们的自信心,给他们创造一个广阔的学习空间。比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第7单元《时、分、秒》的第一节课时,老师就可以利用思维导图,从“时”、“分”和“秒”三个关键字出发,形成一套完整的知识体系。学生在学习时、分、秒等过程中,按照思维导图由浅到深,逐步学习相关的知识,使他们能把握时间,形成好的学习习惯。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确保了教学的质量。
图1
(三)快速复习旧知识
温故而知新,就是说及时复习知识,获得新的感想。复习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它可以使学生重新获得知识,同时也可以使他们对以前所学到的数学概念、原理有新的认识,从而使他们的发展更上一层楼。数学的知识点很多,涉及到的问题也很多,而且变化无常,学生们很难掌握,经常会忘记。思维导图中的知识相互关联,能使每个知识点都能很好地组织起来,有助于学生的复习。比如,在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第一节课中,老师可以用一个矩形的例子来解释边长的特点、封闭图形的判定依据、圆周的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同学与同学共同模仿矩形的思考导图,在教室里,同学不但能了解到关于矩形的知
识,而且也能有效地强化“旧”的矩形知识,两者之间的交互作用,促进了学生对四边形的记忆和掌握,以及对周长、边长、角等数学知识的运用。此外,这两张思维导图还可以为以后的复习提供一个很好的补充,老师要用它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让他们理解重点,从而使他们更好地发展。
(四)拓展数学思维能力
思维导图与学生的思维模式相一致,以思维导图为指导思想,强化思维,使其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比如,在介绍《分数的简单计算》这门课的时候,老师要求同学们参照十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然后自己画一幅计算分数的思路导图。老师可以向同学讲解词汇的抽取标准,例如:概念名词的定义,教材中的课程名称,计算方法等;然后,让同学们按照自己对知识的理解来排列逻辑,并标注出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最终,每个人都会得到一幅与自己的思维方式相匹配的思维导图,这种思路与老师们所使用的思路不同,是由学生自己设计的,让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知识,从而将思维导图的优点充分发挥出来。由学生自行设计的思维导图,有利于学生的思考,提高教学的针对性。
(五)数学问题的求解
思维导图的制作就是一个思考和创造的过程,老师可以教学生如何制作思维导图,让他们按照自己的兴趣来设计。在设计思维导图时,要充分考虑、组织数学知识,利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已有的数学知识、技能来探究数学问题,并寻求解决之道。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解决问题。同时,在复习过程中,教师还可以运用数学导图,有效地整理出一些重要的知识点,并对重点知识进行针对性的复习,从而提高复习的效果。例如,在四年级《倍数和因数》课程中,老师们可以运用思维导图来进行数列的横向比较,理清倍数与因子的关系及差异,加强学生的数学观念,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数学知识库。
图2
结语
总之,将思维导图运用到小学数学教学中,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保证数学教育的质量。教师利用思维导图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指导了他们进行分析,优化了课堂的知识结构,使他们更好地掌握了数学知识,使他们能够更好地进行自己的学习。数学与其它学科的区别在于,数学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因此,必须在数学教学中不断创新,建立有效的数学课堂。
参考文献
[1]林珍.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分析[J].天津教育,2021(36):122-123.
[2]逯冬.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的运用分析[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1(29):160-161.

更多推荐

思维,学生,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