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作者:李丹丹
来源:《新课程·小学》2019年第10期
作者:李丹丹
来源:《新课程·小学》2019年第10期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当中提升概念教学的质量,成为许多教师关注的话题。概念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基础,学生只有掌握了数学方面的概念,才能够更好地开展后续知识的学习。数学概念涉及多种多样的知识点,利用思维导图对小学数学概念进行展示,可以更加清晰地体现出概念当中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性,有利于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同时也可以推动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发展,主要探讨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当中的应用。
关键词:思维导图;小学;数学概念教学;运用
思维导图是一种可以对发散性思维进行表达的图形思维工具,它通过更加轻松活泼的方式与图文并茂的方法,呈现出各个层级之间的关系,同时也可以利用多种多样的色彩对其中的内容进行联系,帮助人们形成知识方面的体系,促进左右脑得到合理的利用和平衡的发展。思维导图,也被人们称之为脑图或者心智地图,主要是使用中央关键词或者想法引起人
们形象化的构造和分类,能够在人们的思维开拓当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之下,思维导图也成了人们进行复习和知识巩固时非常重要的一种手段和方式。
一、注重思维导图建设的方向多元性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主要是让学生经历概念的诞生和形成过程,从而理解概念并且了解与之相关的知识点,形成一个新的认知结构,这是一个从部分到整体的教学阶段,在这个教学过程当中,一般会把有关联的部分知识进行有效的整理,因此在思维导图运用的过程当中,要注重从横向和纵向的多元角度,引导学生把学过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操作方法等进行分类和合并,形成一个有效的知识网络。例如:在学习三角形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在黑板当中展示思维导图,通过思维导图呈现三角形的不同分类,帮助学生完善知识网络,了解三角形的相关概念及与之相关的内容分类。这样的一种教学方式,有利于提升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牢固程度,同时对于学生思维的拓展也能产生积极的作用和效果,帮助学生牢固掌握三角形的不同类型,能够在今后的习题练习当中达到正确的答题效果。
更多推荐
思维,概念,导图,学生,教学,知识,数学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