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等教育
—数学教研
教学案例
【摘要】小学数学是基础教育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应怎样提升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为小学生今后的数学和其它
学科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是我国现阶段教育行业工作者都极其重视的首要研究课题。鉴于此,本文主要针对思维导图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当中的应用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关键词】小学数学;高年级;思维导图
图文并茂画数学,独创多样学知识
——
—小学高年级思维导图应用研究胡可发
【恩平市恩城第三小学,广东江门
529400】
思维导图实现了学习方式上的创新,在各个学科中的应用十分广泛。而应用于数学教学中,可借助直观、形象的图示呈现原本复杂、抽象的数学概念,对学生数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能够产生极大帮助。就小学数学来讲,由于小学生身心尚处于不成熟阶段,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通过建构思维导图,可以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调动学习积极性。其次,思维导图还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联想力和创新能力。此外,还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
一、借用思维导图优化知识结构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与改革,现阶段要求小学数学教师着力培育小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在小学教学实践活动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对教学课堂实施人性化管理,确保小学生可以在轻松良好的学习氛围中进行学习,提升自身学习能力。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手段,将课文中的重难点知识详尽地讲授给学生。
小学时期是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时期,教师利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创建以思维导图为基础的教学过程,将数学教材中的各项重难点知识进行整合,将数学知识以更为直观、整体的方式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使学生可以通过这种更为便捷的知识结构学习数学知识。
例如在教学《正负数》知识内容时,对于正数与负数应当怎样区分,如何正确表述,这关系到学生后续的计算知识的学习。因此,在学习《正负数》时,教师应加强学生的知识结构。在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
通过建立思维导图的形式开展教学,从而使学生更为直观地理解和更容易接受这个知识点,同时在创建思维导图的过程中需要将正数、负数以及0用不同的色彩标出来,抓住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以此提高数学教学效率。
二、通过思维导图整理数学重难点
数学是一门具有逻辑性和抽象性的学科,对于小学生而言较难。虽然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已初步具有逻辑抽象思维能力,但是若想充分掌握数学教学中的重难点知识还是存在一定难度。假如数学教师仍旧使用对待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以教师为主体的单方面的灌输式教学或机械性的题目练习,学生就会很难透彻的理解掌握知识,也就不能充分运用所学知识。若教师可以运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来帮助学生整理学习过程中所遇见的知识重难点和难以理解的概念,学生就可以更为轻松地吸收课堂教学知识。
例如在教学《多边形的面积》知识点时,会涉及到四部分内容,分别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三角形的面积、梯形的面积以及组合图形的面积。这些图形的面积计算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但同时又有所
不同,从而增强了小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点的难度。为使小学生可以更好理解掌握这节课文知识点,教师可以在课前将学习清单抛给学生,清单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有:平行四边形可以分为几种?三角形可以分为哪几种?梯形又可以分为哪几种?组合图形可以由哪些图形组合而成?这几种图形分别具有什么特征?让学生通过微课形式学习完清单中的知识点,并将
97
初等教育
—
(上接96页)更能激发学生们的兴趣和探索欲望。小学数学教师可以根据这一特点进行合理的课堂导入,引导学生们自主研究、学习小学数学内容。例如,在学习《小小设计师》一课时,课文内容是让小学生们通过图形的剪切、粘贴与拼接,来进一步了解图形的概念。而由于数学课堂时间有限,大部分学生只能粗略地尝试一下。数学教师可以提前准备一些简单的图案,将图案画在纸上发给学生们作为家庭作业,让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对图形进行了解、设计与重新拼接,将新的图案画下来,并在第二天的数学课上向同学进行展示,同时教师还要鼓励学生们互相点评、交流作品。这种亲自动手的课
后作业,不仅不会让学生们感觉到课后作业带来的负担,还可以提升其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以及探索心理,同时也培养了
小学生们课后自主复习的良好学习习惯,增添了数学学习乐趣,加深了对数学教学知识点的理解。
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科学、合理地利用课堂导入,能让教师在教学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善用课堂导入不仅能增加学生们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提高学生们的数学学习兴趣,还能提高学生们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增进师生间的感情,从而营造出健康、热情、积极向上的数学学习氛围,使小学生们真正获得德、智、体、美等素质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苏淳良.浅谈小学数学课堂导入的方法探究[J ].数学学习与研究(教
研版),2015(14).
学习内容归纳制作成思维导图。上课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使学生通过出示思维导图来对这节知识进行讨论,并根据讨论结果不断改进自己的思维导图,用直观形象的图像来表示这些图形的面积之间的关联,从而让学生更为直观地发现规律,积极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
所以,由此得出,思维导图不仅可以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对于哪部分知识点所存在的不足,同时还可以让教师对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有一个具体的了解,从而知道应注重加强哪个知识点的学习,从而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去帮助学生掌握知识。
三、利用思维导图复习巩固知识
复习课作为教学环节中的最后一环,复习之前所学内容,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记忆,还可以提升学生学习归纳能力,学会将所学知识运用于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教师在开展内容复习教学时,利用思维导图可以大大提升复习的质量和效率。数学内部知识结构之间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
是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教师在讲解内容时,通常都是只重视这部分主题内容的相关独立性,而忽视了其存在整体性的联系。因此,教师在对知识进行复习时,可以立足于内容的整体性,系统地把各个内容整合为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从而达到内容再次梳理和复习的学习目的。
例如在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时,利用思维导图进行复习不失为一种高效而合理的方式。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概念、特征以及面积等进行类比式的复习。在进行类比之后,再利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进一步的探讨两种图形之间的外在表现和内在联系,从而支撑学生进一步理解和记忆这节内容的内在原理及结构,而不再是只是存在于表面的死记公式,进而可以做到灵活运用。
【参考文献】
[1]胡梦文.小学数学教学中思维导图的有效应用研究[J ].好家长,2015
(12).
[2]黎敏明.小学数学教学中思维导图的有效应用研究[J ].新课程(上),
2016(2).
98
更多推荐
学生,学习,教学,导图,数学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