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如何 提高五年级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今教育的要求,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引起广大教师的关注,本文利用案例呈现的方式,从教师和学生的视角提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通过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营造生活化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借助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手段突破教学重点难点等方式,探索提升小学五年级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五年级;教学有效性
小学五年级是小学阶段学习中非常重要的阶段,小学生天生活泼好动,对外界的好奇心很强,在课堂教学中容易注意力不集中、贪玩的现象,对课堂教学不感兴趣,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不高,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改善教学质量。
一、以学生为教学主体,提高学生自主思考能力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不强,主要依靠教师的教学指导。这种教学模式导致学生对知识的被动接受,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学习积极性不高,不利于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和知识储备都呈上升趋势,可以尝试让学生独立思考,而传统的教学方法已不再适合五年级的数学教学。因此,教师需要跟上学生的心理发展,在课堂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师一步一步的引导下,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知识,并刺激学生的好奇心理和竞争力,从而达到有效的教学。例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提前准备一些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物品,如纸盒、文具盒、字典、魔方、药盒等,在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准备的学具看一看、数一数、量一量、剪一剪、比一比等方式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教师给出探究问题:“1、长方体有几个面?你是怎么数的?每个面是什么形状的?哪些面是完全相同的?你怎么知道的?2、长方体有几条棱?你是怎么数的?哪些棱长度相等?你怎么知道的?3、长方体有几个顶点?”通过小组内同学的探究发现正方体的边长都是相等的,而长方体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相对的棱长度是相等的,之后教师进行总结,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及其特征,建立起空间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合作探究意识。
二、生活化应用,调动学习激情
随着教育改革模式下,小学数学也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把小学数学与日常生活相联系展开教学,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实用性,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认知水平,但是还是容易被外界的事物吸引,如果课堂教学枯燥无味,学生会去寻找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导致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转移到做其他的事情,课堂教学效率下降,虽然学生天生的活泼好动,但是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结合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或学生身边的生活情境组织教学,则能够将其转变成教学优势,逐渐的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学生很容易被生活气息强烈、具有趣味性、启发性的教学情境所吸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例如,在教学“分数的意义”时,教师可以创设分蛋糕的情境,教师:“小明今天生日,爸爸妈妈为小明准备了一个生日蛋糕,并为小明邀请了6位小朋友一块参加,开始切蛋糕了,小明遇到了难题,小明加上爸爸妈妈和6位小朋友一共9人,每人分到多少呢?小明不知道该怎么计算了,运用四则运算1÷6是除不开的,那么每人到底要吃多少蛋糕呢?”接下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一张纸,对折一次,再对折一次,每一份用不同颜色的笔标注出来。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兴趣,在动手操作,观察思考,唤起学生关于分数的前认知,能够在活动中体会分数的意义,知道把一个物体、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1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这样的生活化教学方式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提高教学效率。
三、有效合理应用多媒体设备,突破教学难点
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技术不断进步,也成为了人们生活学习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中,多媒体技术是最为常用的辅助教学手段,并广泛的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在五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多媒体设备,能够将抽象难以理解的知识点变得形象化、生活化,教师在备课中将教学内容与视频、音频等相结合,为学生创设一个趣味性的课堂,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多媒体的应用还能将教学中的难点简单化,加强学生对抽象知识的理解。例如,在教学“图形的运动”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旋转的动图,如摩天轮、风车等,教师:“同学们,图上的运动方式在之前我们就学习过了,你们还记得这是什么运动方式吗?”通过多媒体的展示能够让学生对旋转的现象有了直观的认识,为接下来的课堂教学做准备。接着,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展示钟表指针的旋转,让学生认真观察从“12”到“1”,指针的变化,学生讨论,教师总结从“12”到“1”,指针绕点O按顺时针方向旋转30°,通过多媒体的展示,让学生更加直观的图形的旋转现象,通过观察、想象、操作,发展空间观念。除此之外,多媒体的应用还能够让学生了解课堂之外的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
四、运用数学游戏,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小学数学知识本身就是枯燥乏味,对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具有一定的要求,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只会使原本枯燥的数学课堂更加无味,长此以往学生对学习数学失去兴趣,只有在活跃、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中学生才能够积极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一个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才能让学生积极投入到教学中,不受外界干扰,学生才能够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展示自己,游戏情境可以解决这一问题。游戏活动可以充分激发小学生自主学习的强烈兴趣,增加课堂氛围,提高学习兴趣,另外增加游戏活动可以有效提高每个学生的理性思维逻辑能力,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能力去探索,激发学生好奇心理。例如,在进行“可能性”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游戏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游戏1:教师将一枚硬币握在手中,在背后交换位置,让学生猜一猜硬币在哪只手中,说一说你能确定吗?教师打开没有硬币的手,再让学生猜一猜硬币在哪只手中,同学们说一说你能确定吗?为什么?接下来,教师可以创设活动情境,让学生感知生活中的随机现象,以“元旦联欢会抽签表演节目”教师提前准备三张卡片“舞蹈、唱歌、朗诵”找三位同学来到讲台上进行抽签,让学生们进行分析,第一名学生能确定抽到什么节目吗?他可能会抽到什么节目?请说出所有可能性的结果,第一名同学抽完签后,展示抽签结果,然后让第二名同学进行抽签,他可能抽到什么节目?请说出可能发生的结果。最后让第三名学生进行抽签,你们能确定
他抽到的是什么节目吗?通过抽签活动,你们发现了什么?通过游戏的情境让学生初步体验到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通过猜测、实验、交流,提高教学有效性。
综上所述,数学课堂教学时学生主体发展的主营地,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离不开教师遵从学生的主体地位挖掘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教师不仅要有新的教学理念,还要因材施教,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中学习知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张亚红.利用新课程理念,有效开展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J].祖国,2017(18):267.
[2]黄文娟.关于如何在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教学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外语学法教法研究,2019,000(020):31.
[3]邓志平.浅谈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J].中外交流,2019,026(018):240-241.
更多推荐
学生,教学,教师,课堂教学,学习,提高,数学,小学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