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案模板汇总9篇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模板汇总9篇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出示104×4=4161003×4=4012
416÷4=□4012÷4=□
先求出积,再转化为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看看商有什么特点?
二、展开
这两道题商中间都有0,怎样用竖式计算?
1.学生尝试416÷4
2.师生共同列竖式计算,边讨论边板演计算:十位上为什么商0?
用4去除被除数十位上的1,不够商1,就要在十位上写0,把个位上的6移下来,再继续除。
3、4012÷4学生独立练习
中间有几个0?它们是怎么来的?
4、荣耀题:563÷8
学生独立尝试并验算,师板演
说:商末尾为什么会有一个0,这个0是怎么来的?计算时应注意什么?怎样验算?
5、讨论:什么时候用0占位?
三、稳固:
①1700÷5722÷3(先说商的位数再计算)
②练一练:1.
③改错:说说错误原因。
四、教学后记: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从前、后、左、右等不同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指出各个位置看到的物体形状。
认识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长方体或正方体形状的物体;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3个一样的正方体摆成的物体,初步进展物体与其正视图、侧视图、俯视图间的互相转换。
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4个一样的正方体摆成的物体,简单描绘看到的形状。比拟几个物体的正视图〔侧视图或上视图〕。
本单元教材安排一道例题和一次想想做做,都是观察4个一样的正方体摆成的物体。一道考虑题里观察的物体要复杂得多。
在三年级〔上册〕,学生已经观察了由3个一样的正方体摆的物体,初步学习从正面、侧面
和上面进展观察,并用图形描绘物体各个面的形状,这些都是继续教学本单元内容的根底。
从3个小正方体的拼摆至4个小正方体的拼摆,数量上仅多了1个小正方体,但拼摆时的变化却多得多。各种拼摆组成的物体形状各不一样,它们的视图有时一样,有时不同。假如学生理解这一点,他们的空间观念和观察物体时数学考虑的程度都能得到一次开展。例题出示三个都是由4个一样的正方体摆成的物体,由大卡通引导学生先从正面看这三个物体,比比看到的形状是否一样,再从侧面和上面看,也分别比比形状,这些活动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到达教学要求。
用4个一样的正方体摆成的物体不只例题中的三个,还有许多。因此,想想做做第1题让学生继续摆一摆、看一看、比一比并且画一画。这些要求既与例题自然衔接,又比例题适当进步。摆一摆让学生整体感知物体的特征,先摆再看便于学生理解物体某个方向的形状。例题和各道想想做做都有先摆一摆的要求,教学时要想方法为学生创造摆的物质条件,绝不能图省事以看教材里的实物图代替看摆出的实物。把看到的图形画出来,是表达观察、考虑结果的一种方式。对学生画图的要求不宜过高,能画出草图并根本正确就可以了。
想想做做第3题要求根据视图摆出物体,其中第〔1〕题的摆法各只有一种,第〔2〕、〔3〕题的答案是开放的。要鼓励学生摆出既符合视图要求,形状又不一样的各个物体。引导他们经历研究视图的结设想一想应该怎样搭动手拼搭验证搭成的物体是否符合要求的过程,这个过程既能开展空间观念,也能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与习惯。在进展第〔2〕、〔3〕题的拼摆时,可以分步进展。如先拿2个或3个正方体放成一排,再把其余的正方体放到适当的位置上去,想想有几种放法并检查摆出的各个物体的视图是否符合题意。第5题是第6题的铺垫,每个楼房模型都只要4个正方体就能搭出。学生在搭的时候,会自觉体会其中某个正方体被遮着,不容易看到甚至看不到,能理解那个看不到的正方体事实存在,也是空间观念的反映。第6题左边物体中的各个小正方体都能清楚地看到;中间物体中的个别小正方体不容易看到;右边物体中有个别小正方体被遮着,不能直接看到。说出三个物体各由几个小正方体摆成的难度不同,要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数、怎样想的。
考虑题是从前、后、左、右分别观察由6个正方体摆成的物体,供教学选用。要注意的是,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观察由4个正方体摆成的物体。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9~50页例3、例4。
【教学目的】
1.让学生经历探究简单排列规律的过程,体会找规律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观察才能和简单的推断才能,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创新意识。

更多推荐

物体,学生,正方体,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