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低年级数学语言能力的培养
作者:张吉祥
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上、下)》2016年第24期
作者:张吉祥
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上、下)》2016年第24期
摘 要:语言表达能力是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不仅是语文教学的要求,也是数学的教学目标之一。
关键词:数学语言;激趣巧问;平等合作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24-055-1
在新课程改革中,我们应当把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和数学知识的学习紧密地结合起来,将它看成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那怎样才能提高低年级学生的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我在几年的低年级教学中逐步摸索出一些方法。
一、诱发学生说的欲望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六七岁的孩子,刚走进学校开始学习文化知识,还沉浸在童话故事的世界里。脑袋里想象着小动物的活动。所以我在每节课的开始都会根据教材的内容,会和学生“三言两语”,如联系生活实际,带着小朋友“逛逛”动物园,并让小朋友认真观察,请他们说说看见了什么小动物,数数各有几个,然后把自己看到的编成一段有趣的小故事,并提出问题,让自己的小伙伴来解答,学生一个个说得非常兴奋,头头是道,立马打开了学生的“话匣子”。要想学生说得好,首先要调动他们表达的“胃口”,使学生的表达是主动的、迫切的。乐于表达是善于表达的基础。对低年级学生来说,具体可感的、生动形象的生活情境、喜闻乐见的童话故事能唤醒他们的思维,激发他们表达的欲望。所以我把问题置身于他们熟悉的生活中,开启了学生表达的源流,为课堂成效奠定了基础。
2.巧设问题,逐层深入。
一年级学生刚走出无拘无束的幼儿园生活,他们生性活泼,善于表达自己,在教学中若能善于引导,将能发掘出巨大的潜能。例如简单的生活情境图导入后,教师随即抛出一个简单的问题:你能根据上面知道的提一个数学问题吗?这样的数学问题对于学生来说很简单,学生就很愿意去说,有话可说,使得交流的氛围变得浓厚。另外教师所提的问题要
呈现难度逐渐上升的趋势,使学生说的欲望更加强烈。例如在教学《倍的认识》时,先出示一包紫颜色、两包红颜色的糖。问学生红色糖的包数有几个紫色糖。告诉学生红色糖的包数是紫色糖的两倍。从每个包装盒里拿出糖,有四颗紫色糖、八颗红色糖。红色糖有几个紫色糖那么多,把谁看成一份,红色糖的颗数是紫色糖的几倍。随着问题的逐层深入,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解决了问题,给学生提供了说的机会,使学生循序渐进地应用数学语言,更提高了学生想说的欲望。
更多推荐
学生,数学,表达,语言,问题,生活,教学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