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数学语言在小学数学中的运用
数学本身是一种语言,一种简约的科学语言。新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地提出了:“数学是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此同时,对于数学教育而言,语言活动是一项重要的数学活动。每天课堂内外的讲授、听讲、回答、讨论,还有看书、解题等等,都要同语言打交道,以语言为媒介,借助书面或口头的表达学会原理、概念、公式和方法。在这些过程中,语言是描述、表达意义的工具,思想交流的载体,甚至还被当做处理的对象,它有着不容忽视的功能。因此,我们应当把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和学习数学知识紧密地结合起来,将它看成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才能更好地锻炼学生思维的条理性、逻辑性和准确性。
一、 小学数学语言教学存在的普遍现象
长期以来,数学语言的教学在许多学校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很多老师对数学语言表达的教学地位存在片面性认识,认为语言表达教学应附属于识字、阅读、写作教学,并没有从思想上引起重视。因此在我们广大数学教师的课堂上,还存在重视学生书面表达,轻视学生口语表达的现象。导致学生因没过好语言关而学习起来困难重重。数学语言发展水平低的学生,
课堂上对数学语言信息的敏感度差,语言之间的转换不流畅,思维显得缓慢,从而造成数学知识接受、处理困难。大部分班级在交流时,只有几个学生争相发言,绝大多数学生变成了光听不说的“机器”,即使被迫发言也是吞吞吐吐,表述自己意见时,语言罗嗦、词不达意、条理不清,有的干脆站立不语。这是教学中出现的较为普遍的现象。许多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也是讲得过多,学生说话的机会少,有的甚至是“满堂灌”,把课堂教学的“双边活动”变成了“单向活动”。教学实践表明,数学语言发展水平低的学生的数学理解力也差,导至随着年级的增长在解决数学问题上出现了重重障碍,所以,数学思维的发展是离不开数学语言的同步发展的。
二、提高小学数学语言教学的策略
1.重点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要注意抓“扩展”与“压缩”的训练。所谓“压缩”就是在学生充分理解题意的基础上,让他们去掉事件的叙述,讲出题中的数量关系是什么,再把它变成文字题具体地叙述出来。例如,我讲一道分数应用题“三年级二班有女生15人,男生比女生多20%,男生有多少人?”通过分析题意,引导学生抽象出问题的实质并叙述出来:把女生15人看作单位“1
”,求男生有多少人,也就是求女生人数的(1+20%)是多少,进而叙述为求15的(1+20%)是多少。所谓“扩展”,即把简单的式子题用不同方式叙述成文字题,把简单的文字题再改编为应用题。这样不仅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分析应用题能力,促进了思维能力的发展,而且使学生感到,数学与生活是紧密相连的,促使学生主动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2.通过阅读感悟数学语言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会学习首先要学会阅读,一个阅读能力不好的学生,就是一个潜在的“差生”。如果在小学里没有教会学生阅读,那么他日后在学习中可能会遇到无法克服的困难。数学教育学家斯托里亚尔也说过:“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语言的学习是离不开阅读的,足见数学的学习也离不开阅读。要培养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就要让学生学会阅读教学,感悟数学语言,这其实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书看得多的人,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作文水平相对要好得多。
在日常教学中,对于数学书上的每句话,每个字我都安排学生在新知学完之后阅读,逐字逐句阅读,要让学生掌握数学阅读的方法,手拿笔,眼专注,逐字逐句读,圈出不懂的地
方,画出重要的部分,旁注疑惑。这样坚持训练,学生不仅会阅读,会用准确而有条理的语言表达,而且思考能力与提问能力同时得到了锻炼。
3.以数学语言促思维发展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人们借助语言才能对事物进行抽象概括,思维的结果和认识活动的成就又是通过语言表达出来的。所以,发展学生的思维必须相应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以促使思维更加完善、精确。 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引导学生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理解数学概念或通过数量关系,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从而掌握最基础的知识,这个思维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有利于教师及时纠正学生思维过程的错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特点组织学生讲述。有的教师在教学中只满足于学生说出是与非,或多少,至于说话是否完整,说话的顺序如何,不太注意,这无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数学教师要鼓励、指导学生发表见解,并有条理地讲述自己的思维过程,
让尽量多的学生能有讲的机会,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说的结果,也要重视学生说的质量,这样坚持下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如教“8加几”时,我让学生先边摆边说想
法。然后,指名说出计算的过程。要求语言清晰,表达清楚。有的学生不知该怎么说,我就及时帮助他说完想法,并表扬他想法不错,是个很能干的好孩子,老师很喜欢你。学生尝到了成功的甜头,感到无比兴奋,更
有表现的欲望,探究的动力更加强烈,思维也得到了发展。有的学生说出自己与别人不同的想法,我更是大力表扬鼓励。使学生在兴奋中、表现欲极强的情况下,自主地去追根求源,探究知识。
4.以实际操作强化数学语言
操作是学生动手和动脑的协同活动,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的有效手段,而语言是思维的外化,是思维的物质形式。知识的内化与相应的智力活动都必须在伴随着语言表述的过程而内化,因此,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动手操作。在指导学生动手操作时,要注意多让学生用数学语言有条理地叙述操作过程,表述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把动手操作、动脑理解、动口表达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促进感知有效地转化为内部的智力活动,达到深化理解知识的目的。例如在教学“圆柱的体积”时,为了使学生透彻体积的转换过程,理解“化曲为直”的数学转换方法,我让学生各小组通过“看、估、拼、算、推、说”这些步骤进行的。“看
”圆柱和哪些常见的容器相同,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估”出其体积,可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拆拼”圆柱模型,拼成近似长方体,观察、比较,最后“推”出圆柱体的体积公式说出其过程看到及想到的,并通过不断补充的形式,等等。这样,通过动手操作引发思维和用数学语言表达,不仅加深了对圆柱体积的印象,还可以检查学生掌握新知识的情况,同时也培养发展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学生通过操作活动,可以丰富感性认识,通过有条理地说操作过程,可以把外部物质操作活动转化为内部思维活动,以掌握事物的本质属性,使儿童的数学语言得到强化。这样,通过动手操作引发思维和用数学语言表达,不仅加深了对分数的意义的理解,还可以检查学生掌握新知识的情况,同时也培养发展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总之,数学语言的培养需在我们长期的教学工作中一点一滴地积累起来,要有足够的耐心、细心的引导,多种形式的教学技巧。它将使学生获得数学交流的机会,极力地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树立学习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促使学生的听说能力大大地提高。

更多推荐

学生,数学,语言,教学,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