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小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新《数学课程标准》中,出现了大量诸如“描述”、“表达”、“说明”、“解释”等词语。这足见在小学数学新课程实施中,加强学生的“说话”训练,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已引起教育专家和广大教育同仁的高度重视。“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思维是语言的内涵,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小学生数学思想的形成、表达和交流是借助语言来实现的,而思维的发展又能促进语言能力的提高,由此可见,小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对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大有裨益。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通过说话的训练,帮助学生清除语言障碍,清理解题思路,从而达到训练思维的目的。
一、提供感性材料,激发学生数学语言表达的欲望
教学中,要使学生感到“有话想说,有话可说“,养成良好的说的惯,教师就要提供启发其思考价值的材料。
⒈精心设计问题,把握提问的时机和方式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问题是科学思惟的核心”。在课堂中,教师提出的问题应能吸引学生,
使学生进入所创设的情境。问题要新,要奇,难度适中,问在学生的疑问的地方,这样的问题才能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才能引起学生交换的愿望。如在教学人教版第九册《解简易方程》中,教师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得出算式X+3=9,让学生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X+3-3=9-3,这时候教师合时提问:“减去任意一个数都能使等式不变,为什么偏偏是减3呢?”这一问题的提出,使学生的思惟疾速活跃起来,小手如云。
⒉借助操作,让学生说得丰富
操作是学生动手和动闹的协同活动,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的有效手段,而语言是思维的内化,是思维的物质形式。知识的内化与相应的智力活动都必须伴随着语言表述的过程内化。因此,在教学中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用数学语言有条理地叙述操作过程,表述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把动手操作,动脑理解,动口表达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促进感知有效地转化为内部的智力活动,达到深化理解知识的目的。
二、教师要用标准的数学语言,对学生施以良好的影响
教师的语言和行动是一种不可估量的无形的教材。数学语言是最精确的,在这方面教师的
语言应做表率,教师的语言应用词准确、筒明扼要、条理清楚、前后连贯。教学语言规范的教师,他的学生表达能力强,表达准确、清楚、简练。有些教师偶尔也把不规范或不科学语言带进课堂,如:长方形的周长等于长加宽乘2;任何整数都可以化为分母为自然数的假分数。因此,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语言素养,通过教师语言的示范作用,对学生的初步思维能力的形成加以艮好的影响。XXX教授明确指出:“小学教师的任务在于有计划地发展儿童的语言,特别是书面语言和内部言语,丰富儿童的经验,特别是间接的经验,因为儿童的思维水平是在掌握言语和经验的过程中实现的。” 思维和语言相比,思维是抽象的,语言是具体的,语言有形、声、看得见、听得着,易于把握。思维能力和运用语言能力相比较,运用语言的能力易于培养和发展。
因此,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该以语言训练为主线,通过发展学生的言语,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我们应当把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和数学知识的研究紧密地结合起来。
三、创造机会,留出空间,循序渐进发展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小组讨论是课堂中常用的一种方式。在每个小组中选出小组长、记录员等,当研究中有疑难时,便可请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讨论后请一名代表交流。这样做,可以使每一个
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也有听别人说的机会;既有面对几个人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又有面对全班同学说的机会。学生为了表达本组的意见,更加主动地思考、倾听、组织,灵活运用新旧知识,使全身心都处于主动研究的兴奋中,同时也增加了课堂密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同桌交流非常方便,也是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发表见解、培养语言能力的好方法。特别是新授课时,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方法,需要用语言及时地总结。如名数之间的化法:1时20分=()分,因为1时=60分,60分+20分=80分,所以1时20分=(80)分。简单的两句话,通过同桌间的互相交流,使学生掌握思路,并能举一反三,灵活运用。而班级中的研究困难生,也可在同桌的带动下,逐步学会叙述,正确地解答。
小结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太小结能进步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模糊地回忆出本课的要点。小学生虽然表达能力有限,但只需正确引导,学生便能正确地概括。如在研究了小数的大小比较之后,课堂小结时,我问学生:“通过这堂课的研究,你有什么收获?”学生在回忆整理之后,纷纷举手发言,而且连平时不爱说话的和一些后进生也很积极。有些学生话虽简洁,却抓住了本节课的研究重点,不仅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也发展
了学生的研究能力。而且,经常进行有目的的课堂小结,可以进步学生的分析,概括、分类等逻辑思惟能力,达到智能并进,全面育人的目的。
多种形式的训练,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同时,学生把思维说出来,会有一种愉悦的感觉,也是自我表现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
四、运用分歧的办法,锲而不舍地对学生进行说话训练。
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要抓住每一节课的每一个教学环节,结合教学内容,有打算、有目的、有意识地进行说话训练,引导学生用数学的语言说算理,说思路,说解题过程,说操作过程,说分析过程。低年级可以要求学生先想后说,用完全的句子来表达。中年级可以要求学生有条理、连贯地表达自己的思惟过程。如在应用题教学中,可以利用教具图表直观演示,训练学生运用数学语言叙述应用题的条件、问题、分析思路和解题过程。让学生口头叙述解题思路,口头叙述数量干系式,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思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又进步了解题能力,发展了思惟的灵动性。高年级则可要求学生逐步运用数学语言准确、简练且有根据地进行表述。通过训练,不仅进步了学生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思惟的准确性。小学数学课堂的说话训练,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1.看图说话。
教学中可通过看图说话,表述图意对学生进行数学语言的训练。教学中要教会学生全面地看图,看清图上画的是什么。让学生能根据分歧图意学会说几句话,大概意思要说对,列式后说出列式的理由。
2.边做边说。如研究画角,画三角形,老师示范后让学生边画边说,画角:边说办法边着手画,这样会很好的掌握了办法和画法。把着手操作、动脑理解、动口表达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促进感知有效地转化为内部的智力活动,达到深化理解知识的目的。
3.XXX小结说话,小结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通过这节课的研究,我知道了什么,我学会了什么,懂得了什么等等。通太小结能进步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模糊地回忆出本课的要点。小学生虽然表达能力有限,但只需正确引导,学生便能正确地概括。如在研究了运算定律整理和复之后,课堂小结时,我问学生:“通过这堂课的整理和复,你有什么收获?”学生在回忆整理之后,纷纷举手发言,而且连平时不爱说话的和一些后进生也很积极。有些学生话虽简洁,却抓住了本节课的研究重点,不仅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也发展了学生的研究能力。而且,经常进行有目的的课堂小结,可以进步学生的分析、概括、分类等逻辑思惟能力,达到智能并进,全面育人的目的。对研究困难的学生,让他自己说
过后,老师或者同学帮他进行补充,再让他把这句话或者这段话重述一遍,久而久之,多多少少他就可以说一些重点了。多种形式的训练,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同时,学生把思惟说出来,会有一种愉悦的觉得,也是自我表现和完成自我价值的需要。

更多推荐

学生,语言,数学,能力,研究,训练,教师,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