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美术对折剪纸教学说课稿
一、说教材
《对折剪纸》属于人教版小学二年级美术第三册第七课中的内容,本课属于“造型•表现”与“设计应用”交叉进行的学习领域,旨在让同学们感受、尝试在“造型表现”创作中注意“设计”,在“设计应用”创作中不忘“造型”。在学生已经在数学课上掌握了对称图形的特点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学生在一年级已经学会了使用剪刀进行剪裁,了解了剪刀和纸的特性,本课的学习为以后剪纸镂空打下良好基础。
二、说学情
艺术来源于生活和自然,低年级段的孩子年龄小,好奇心重,对所有的事物都充满浓厚的兴趣,本课由一只蝴蝶画一半就能得到一只完整的蝴蝶激起孩子们的好奇心,继而展开丰富的联想,而画一半,剪一半却能得到对称的神奇效果对学生来说是一件非常有趣的活动。对称剪纸,其造型简练,简单易学,学生们不仅喜欢而且爱剪。
三、说目标
根据《课程目标》的要求和教材的编写特点,结合二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了解对折剪纸的方法与对称图形的特点,完成对折剪纸作品。
2、过程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观察和合作完成剪纸作品
3、情感态度目标:初步了解我国的剪纸艺术,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四、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为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我准备采用谈话法、小组讨论法等教法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探索新知,并在探索过程中,掌握本课重难点:
教学重点:找出生活中适合对折剪出的形象,并掌握对折剪纸的方法。
教学难点: 能把适合对折剪出的形象画在纸上,并剪下来。
五、说教法与学法
《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节课,我尽量使其体现达到最大化,为了突破本课的重难点,我设计了以下教法和学法。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策划者、组织者;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参与者;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根据教学内容的安排,为有效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考虑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和发展水平,并结合“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这节课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在同桌间通过独立思考,信息交流,抽象概括等数学活动,实现学习者自觉、积极、主动的构建新知,老师只是作适当的启发,引导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力求让全体学生全面参与,学得积极,学得主动。
六、说教学过程
基于上述设想,同时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1.第一个环节:激趣导课。我向孩子们提问:蝴蝶的样子漂亮吗?那你会画蝴蝶吗? 我们平时画的蝴蝶,都是要画出一整只蝴蝶,今天老师有一种方法只需画出半只蝴蝶就能得到一整只漂亮的蝴蝶,大家想不想知道呀?(课件出示课题——对折剪纸)。由于学生已学过了对称图形的特点具有一定的知识准备,以此作为新知的“生长点”,让学生复习为学习新课做
好铺垫。
2.第二个环节:新知探究。老师提问:下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四幅剪纸作品有何相同之处?(出示课件)引导学生观察形象左右两边的外形、图案、颜色从而得出“对称”,充分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老师适时引导。教师小结:中心线两边的外形、图案、颜色一样的图形就叫对称。过渡到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对折剪纸就是要剪出这样的对称图案。
3.第三个环节:巩固练习。师:下面老师做一个对折剪纸的师范:同学们仔细观察,告诉老师要完成一幅对折剪纸作品需要那几步?课件出示对折剪纸的方法:
第一步:将纸对折,找出对称轴。(折)
第二步:用铅笔沿着对称轴在纸的一侧描绘半个物品的图案(画)
第三步:我们就可以用小剪刀沿着我们画的铅笔线顺着剪。(剪)
第四步:展开抹平,贴在纸上。(贴)
师板书:折——画——剪——贴。
学生复述,对今天学习如何剪制对折剪纸加深记忆,随后小组四人讨论合作完成对折剪纸任务。
4、全课小结
这一环节,我给学生安排了两个问题:
⑴今天你有什么收获?(2)你还有什么疑惑?让学生互相交流,畅所欲言。目的是让学生不仅关注了学习结果,而且学会反思学习过程,从而积累丰富的数学经验。
最后我进行了课后延展,剪纸是我国的一种民间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剪纸的方法种类有很多,我们今天学习的是剪纸中的对折剪,是两面对称,在剪纸中还有三面、四面、五面、六面。。。。。等对称,希望同学们课后可以试试其他的方法,剪出更好的剪纸作品。
更多推荐
学生,剪纸,对折,学习,对称,教学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