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中的剪纸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图形运动例4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剪一剪,剪出有规律的图形,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2、结合剪出的图形加深对图形的平移和旋转的认识。
3、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初步的形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用轴对称图形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欣赏作品,激发兴趣
1、展示老师的剪纸作品
介绍:剪纸是我国传统的民间艺术之一,被喻为“民间艺术之花”。欣赏了老师的剪纸作品,你想说什么?有什么感想?
生作答。
其实剪纸中藏着许多与数学知识有关的小秘密呢?
板书课题:剪纸中的数学
师:在老师展示的这些剪纸作品里,有些是轴对称图形,你们能找出来吗?
二、动手实践,探究规律
1、回顾剪一个小人的方法。
生说方法的同时,师剪出单个小人。
追问:为什么只画了半个小人,就能剪出一个完整的小人呢?剪一个小人时我们要注意什么?
明确:如果在开口这边剪,会出现两个一半的小人。谈话:看来即使是简单的剪纸也是需要技巧的,我们可以结合轴对称图形的知识,先画出半个图案,再剪,就能形成一个完整的图案,还要注意不要在折纸开口处剪。
板书:折----画----剪
2、探究剪2个小人
谈话:我们已经会剪一个小人了,你们怎样剪2个拉手的小人呢?先让学生试着折纸,思考。
明确:对折两次就能剪出2个小人。学生试着折纸,对折两次,在不开口处画出半个小人,画小人的胳膊时要一直延伸到纸的边缘,最后剪开。展示学生的作品。
3、自主交流,探究剪4小人的方法。
(1)我们已经会剪2个小人了,你们怎样剪4个手拉手的小人呢?组织学生分组剪一排4个小人,先让学生试着折纸,思考。学生操作时,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利用课间展示剪一排4个小人的方法。
明确:把长方形纸对折后,只画半个小人,小人的中线应都是折痕的一边,画小人的胳膊要一直延伸到纸的边缘。
(2)展示学生的作品。说说自己在剪的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
谈话:我们刚才剪出了4个小人并排手拉手的图形,你能想办法剪出8个小人并排手拉手的图形吗?学生思考,指名上台演示,试着说说剪的方法。学生分小组剪出8个小人并排手拉手的图形。
提问:这些小人之间的位置变化有什么特点?(平移)
小结:这些小人不管是4人并列的还是8人并列的,都是通过1个小人平移所得。
再观察感悟数学规律:每增加一次对折的次数,剪出
的图案个数就是原来的2倍.
三、巩固练习
课件出示:4个小人手拉手地站一圈。
1、同学们请看,这4个小人不是并排站着了,而是手拉手地站一圈呢,你能剪出这样的图形吗?小组合作试一试。先让学生动脑筋想想应采取哪种方法,想好了,再动手实践。提示:剪这样的图形需要的是什么样的纸张?(正方形纸)怎样折才能剪出来?(先将正方形纸上下对折,再左右对折。)师
利用课件展示剪一圈小人的方法。学生看课件演示,学习剪一圈小人的方法。(重点明确正方形纸的方法。)
2、组织学生分组剪一圈小人。学生操作时,师深入到学生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组织学生展示作品。学生互相评价,并提出自己在剪的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
4、组织学生观察:这些小人之间的位置变化有什么特点?(旋转)
四、课堂小结
师:你觉得本节课有哪些收获?学生自由发言。
师小结:这节课我们利用我们学过的轴对称图形的知识感受了一把兼职的快乐,剪出了平移和旋转的图形。根据图形的对称关系,我们只需要画出半个小人,就能剪出一串完整的小纸
人或围成一圈的小纸人。
再次展示老师剪纸作品:尚美中结束本节课。
学情分析
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轴对称、平移、旋转等知识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由于学生通过例1的学习也已经会剪简单的对称图形,为例4的教学做好了铺垫。低年级学生的思维又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在解决问题时,需要直观形象支撑。而观察与动手操作都是非常重要的手段。例4就是借助剪纸活动,感受图形的运动在生活中的运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美。本节课在教学中,首先突出了折纸的方法,以保证剪出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其次在对折之后的纸上画图时,要注意保证剪出的图形是手拉着手的,不能断。通过实践操作过程,培养学生反思与调整的能力。
效果分析:
本节课通过让学生探索如何剪出手拉手的四个小人的活动,,加深了对轴对称图形,平移和旋转等知识的认识,尽管学生在尝试剪2手拉手的小人时遇到困难,经老师引导分析原因,掌握正确的折纸,画图,剪的方法后,很快剪出四个一排手拉手和四个围成一圈的小纸人。在欣赏美丽剪纸作品时,领略了图形的变换之美,感受民族传统文化剪纸魅力,更感受到数学与生活密切相关。在作品展示环节,享受成功之喜悦。
这节课亮点是,老师展示出四个一排手拉手的小纸人,问要对折几次时,有的孩子认为要对折四次,有的认为对折3次,产生分歧,于是让孩子动手折剪验证,对折四次的剪出8个小人,对折三次的剪出4个小人。这样既让孩子经历了猜想、验证的数学实践过程,培养了孩子自主探究学习的精神。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节数学活动课。教材通过让学生利用轴对称图形的知识解决剪出给定的图案问题,
突破以往解决问题多安排在“数与计算”领域的局限,使得培养学生的“四能”的素材更为丰富。例4选取了中国民间传统艺术“剪纸”为素材,让学生探索如何剪出手拉手的4个小人,教材呈现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并在各个环节均有突破:在“知道了什么”环节,重在通过理解题意迅速调动有关轴对称的知识,进而抽象出数学问题;在“应该怎么做”环节,利用已有的剪一个小人的经验进行迁移,同时将问题转化为简单些的剪两个手拉手的小人的问题,以操作的方式探索折纸方法。画图方法,并经过不断的调整解决剪4个小人的问题;在“成功了吗”环节,教材呈现了解决问题应注意的事项,借以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这样既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又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同时鼓励学生在操作过程中积极思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测试:
一、认真观察图形再回答问题
(1)一个小纸人经过()可以得到其他的纸人。
(2)一个小纸人经过()可以得到其他的纸人
教学反思
周三下午接到通知,周五上午录课,匆忙紧张准备。这节课最初的想法是课的开始我就出示我剪好的
四个并排的小纸人给学生来欣赏,让学生猜一猜我是怎么剪出来的。从中知道了什么,发现了什么,然后根据自己的猜想,来动手实践验证猜想是否正确。在孩子动手操作时发现有困难,老师点拨引领,先从一个小纸人剪起,然后在研究2个连续的,等掌握了基本的剪纸方法之后再剪连续的四个小纸人。这样既让学生经历了猜想、验证的数学实践过程,也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精神,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思来想去,考虑二

更多推荐

学生,小人,图形,剪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