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开放式教学模式
摘 要:开放式教学是对教学改革的一种探索,它为学生思维向高层次发展提供了理论和实践基础条件,使学生能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地思考问题。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将逐步趋向于开放式教学。本文试图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开放式教学模式进行探究,可以使学生更好地进行数学学习,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数学 开放式教学 模式
一、开放式教学的内涵
开放式教学,最早源于科恩(hn)和斯皮罗(spiro)的人本主义和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模型,主要是以课堂讨论和开放课堂模型为主,同时还有随机通达教学和情景性教学等方式。
开放式教学从广义上理解,可以看成是大课堂学习,即学习不仅是在课堂上,也可以通过包括网上学习等方式来进行。开放式教学在狭义上可以说是学校课堂教学,就课堂教学题材而言,它可以来自教材、生活和学生;就课堂教学方法而言,个性化的教材使教学方法体现出灵活多样的特点。
近几年来,小学数学课程教学的发展趋势是由封闭走向开放。《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的学习和教学方法必须是开放而多样的,开放性是课堂教学评价的一条重要原则。
二、小学数学课堂存在的问题
首先表现在课堂纪律上,一方面,数学课堂中应用开放式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信心、活跃课堂气氛,将学生由被动式学习变为互动的主动式学习。另一方面,小学生思维活跃,自我约束性不强,思维不能长时间集中,容易有小动作。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能够结合实际情况而定,从而掌握开放式教学的开放程度。
其次,在课前预设上,有些教师课前备课不充分,导致课上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课前预设,一是分析教材,抓住教材的基本知识点、重难点,对目标进行准确定位。二是分析学生,找准教学的起点,在进行预设的时候进行换位思考。尽可能地完善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形,多想问题、多想困难。最后,要考虑到这些仅从理论或想象上进行的设计是不是真的切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更多推荐
教学,学生,进行,数学,课堂教学,学习,课堂,开放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