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段数学新授课课堂教学基本模式
一、基本目标
1、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2、使学生获得数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
4、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二、基本模式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导入新课——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建立数学模型——巩固练习,解释与应用——师生合作总结,完善知识结构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导入新课(约4分钟)
目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数学课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因此,课堂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原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富有现实意义和挑战性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同时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注意事项:
1)创设情景的原则
科学性原则  问题情景的创设不仅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原有的知识基础出发,更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数学学科自身的特点,不能为了情景而创设情景。
价值性原则  创设问题情景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让学生在问题情景中发现数学问题,然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解决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因此,问题情景的创设要有数学价值。
趣味性原则  问题情景的创设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融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激发学生
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使学生想学、乐学。
2)问题情景的内容
学生身边的人和事;
现代社会发展现实;
现代科技最新成果;
现代社会的热点、焦点问题;
重大节日、纪念日等。
3)问题情景的呈现方式
问题情景有两种,一种是真实的情景,一种是“虚拟”的情景。真实的情景就是实实在在的、学生亲身感受的客观情景。“虚拟”情景就是从客观情景中抽象出来的情景。

更多推荐

学生,问题,情景,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