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两种常见的数量关系》
教案及反思
1.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两种常见的数量关系》教案
一、教学内容:两种常见的数量关系P52——P53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熟悉单价、数量、总价以及速度、时间、路程的含义,在详细生活情境中理解和把握这两组数量关系。
2.熟悉这些常见的数量关系中各种不同数量的求法,会应用这些常见的数量关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初步培育学生运用数学术语的力量和综合、抽象、概括的力量,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观点。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使学生初步熟悉单价、数量、总价以及速度、时间、路程的含义,在详细生活情境中理解和把握这两组数量关系。
难点:初步培育学生运用数学术语的力量和综合、抽象、概括的力量,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观点。
四、教学预备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谈话:同学们,这有一些物品的价格信息,请你来做售货员,算一算要花多少钱?(出示教材P52例4)
(二)民主导学
1、教学例4
(1)篮球每个80元,买3个要多少钱?
(2)鱼每千克10元,买4千克要多少钱?
学生尝试列式解答,指名汇报并板书。
师:说一说,这两道题的条件有什么共同的特点?都是求什么的问题?
总结:两道题都是讲的买商品的价钱问题,题中篮球每个80元、鱼每千克10元,这样的每一件商品的价钱是单价(板书:单价),买3个、买4千克这样买的件数是数量(板书:数量),求一共用的钱是总价(板书:总价)。
师:找一找,数学书的单价是多少?你还知道哪些物品的单价。
师:说一说第(1)题中篮球的单价、数量、总价各是多少,怎样求总价?(2)题呢?
从上两题中你能发觉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关系吗?生概括并板书想一想假如知道总价、数量怎样求单价呢?生汇报
假如知道总价和单价又该怎样求数量呢?生汇报
总结:我们在识记这一组数量关系时,只要记住“单价×数量=总价”
就可以依据乘法算式各局部之间的关系,就能想出“总价÷数量=单价”“总价÷单价=数量”
2、教学例5
出例如题,独立解答
(1)一辆汽车每小时行70千米,4小时行多少千米?
(2)一人骑自行车每分钟行225米,10分钟行多少米?
学生尝试列式解答,指名汇报并板书。
师:说一说,这两道题的条件有什么共同的特点?都是求什么的问题?
总结:两道题都是讲的行程问题,题中每小时行70千米、每分钟行225米,这样的在一个单位时间里行的路程,是速度(板书:速度),所用的4小时、10分钟是行走的时间(板书:时间),求出的280千米、2250米,这样的一共行的路是路程(板书:路程)。
师:说一说第(1)题中汽车的速度、时间、路程各是多少,怎样求路程?(2)题呢?
从上两题中你能发觉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吗?生概括并板书。
想一想假如求速度,又该知道哪两个条件呢?怎样列式?生汇报
假如求时间,又该知道哪两个条件呢?怎样列式?生汇报
总结:我们在识记这一组数量关系时,只要记住“速度×时间=路程”就可以依据乘法算式各局部之间的关系,就能想出“路程÷时间=速度”“路程÷速度=时间”
(三)检测导结
1、目标检测
教材P52-P53做一做,指名汇报
2、结果反应
集体订正,准时纠错
3、反思总结
说一说你有什么收获。
两种常见的数量关系
单价×数量=总价速度×时间=路程
总价÷数量=单价路程÷时间=速度
总价÷单价=数量路程÷速度=时间
2.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两种常见的数量关系》教学反思
常见的数量关系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单价×数量=总价,速度×时间=路程这两个常见的数量关系,学生在日常生活和以前解答各种应用题时都遇到过,只是没有加以概括,形成规律性的熟悉。本课的关键是如何通过实际的例子,使学生理解和把握以及能用术语表达这些数量关系,并能在解同意用题和实际问题中加以运用。
小学生具有剧烈的奇怪心和要求独立的意识。因此,在课堂上应把内容放手交给学生,为他们供应独立思索,独立解决问题的时间和空间。在本节课上,我并没有简洁地把数量关系告知学生,而是让学生找找黑板上
的这些题有哪些一样点,引导他们通过小组合作,争论,共同探究出单价×数量=总价,速度×时间=路程这两个数量关系,使每一个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仆人。在教学单价×数量=总价时,让学生找出例题的共同点,学生的答复出乎我的意料,几乎不用怎么引导,学生就找出了共同点,而且,给共同点命名,只有总价是教师加以引导,单价和数量都是学生自己命名;速度和时间是一名学生直接说出,由于在平常的讲课中我有涉及到,学生记忆深刻,我在表扬学生生活阅历积存丰富的同时,让学生找出速度、时间和路程,还让学生列举大量的生活实例,进一步熟悉单价、速度等概念。
3.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两种常见的数量关系》教学反思
1.本节课既关注了学生的学习过程,表达了学生的自主探究,又使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在沟通评价的过程中获得了丰富的体验,较好地表达了事先的教学设想。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经过合作和谈话,自觉地构建了比拟的方法,不仅使学生初步感知了两种数量的关系,加深了对学问的理解,而且能使学生在解题时学会运用转化的思想,提高解决问题的力量。
2.鼓舞学生认真观看、动脑思索、发觉规律,让他们把发觉的规律说给同学听,然后全班沟通,总结常见数量之间的关系,为今后学生应用这些关系式解决实际问题做预备。
4.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两种常见的数量关系》教学反思
今日上了一节特别舒适的数学课,之所以舒适是由于孩子们都能够乐
更多推荐
学生,数量,单价,关系,时间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