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门市海南小学数学思维训练教学计划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
年级: 三年级                          负责人:   
总体目标:
1.通过数学思维训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开阔学生的数学视野,扩展学生的数学思维,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睛看世界,用数学的思维去解决问题。
2.配合教材内容,进行同步的延伸和拓展,通过教师的引领,启发学生善于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此同时,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操作能力、主动探究的意识和合作交流的习惯都得以提高或改善。
3.进一步让学生感受数学的魅力,体验数学的趣味性、科学性和实用性,激发学生对数学奥秘的探索,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
4.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交流碰撞的数学阅读活动中不断生成新的数学研究问题,
培养学生利用科学的学习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活动措施:
1.以课程标准为准绳,认真备课,选择适合三年级学生年龄特征的内容展开教学活动,数学性与趣味性相结合。
2.通过多种形式的动手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以思维训练和能力培养为重点,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教学中将选择可举一反三的题材,一题多变,多题一解,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分类、比较、归纳能力,收到事半功倍之效果。
4.以教师辅导为辅,学生自学为主。在教学中,穿插一些与本书内容密切相关的有一定深度的内容,注重渗透一些边缘知识,扩大知识面,课尾常设置一些要跳一跳才能摘到的桃子,让学生的思维有驰骋的余地。
 
教学内容
教学重难点
课时
备注
1
找规律填数
掌握常规的找规律填数的方法,如求相差数、求倍数、看间隔数等
1
2
“余数”当先锋
了解除数与余数之间关系,明确被除数及商的求值范围。
1
3
余数问题
掌握用余数来解答生活中的一些问题,用余数的排列来解答应用题。
1
4
排高低
掌握比较两个整数大小的方法,明确先看数位,从高位看起。
1
6
克与千克
熟练地运用质量单位,并能运用一些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1
7
等量替换
知道等量代换题的关键是找到相等的数量,学会把原来间接量之间的关系变成直接而易于求出要求的量。
1
8
看谁算得巧
(简便计算)
学会利用“凑十法”简便计算,注重认真审题,根据题目特点寻找最佳思路,巧妙算法。
1
9
24时记时法
掌握两种计时法的互换方法。
1
10
认识时钟
掌握求经过时间的一般方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1
11
符号表示啥
知道*、△、○等特殊符号,了解用特殊符号连接的数的运算,关键是抓住定义中是如何转换成熟知的的四则算式的。
1
12
解决实际问题(一)
能先找出应用题中的条件和要求的问题,在根据条件和条件、条件和问题之间的关系,找出解题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1
13
图形的分与合
能根据要求把图形按照一定的要求分成几个图形或合成一个完整的图形。
1
14
乘法趣题
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1
15
解决实际问题(二)
锻炼学生思维,培养认真读题、仔细分析的能力,找到正确的解题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
16
指导写数学日记
梳理学生的思维,增强书面表达能力,提高数学素养。
1
17
简单的加减混合应用题
用已学会的加减法解决生活中遇到的一些简单的问题。
1
18
常见的数量关系
熟悉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1
19
兄妹分苹果
理解并掌握这样的规律:两人的相差数正好是移动数的2倍,反过来说,要移动的数是两人相差数的一半。
1
20
制作数学小报
培养学生的动手、审美与数学思考能力。
1

更多推荐

学生,数学,方法,思维,问题,解决,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