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育的教学总结(通用8篇)
小学数学教育的教学总结 第1篇
本学期,本人担任二年级七班数学学科的教学工作。一学期来,本人以学校工作计划为指导;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师德水平为重点,以提高教育教学成绩为中心,以深化课改工作为动力,认真履行岗位职责,较好地完成了工作目标任务,现将一学期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工作中,认真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和政治理论水平;另一方面,认真学习新课改理论,努力提高业务能力。通过学习,转变了以前的工作观、学生观,使我对新课改理念有了一个全面的、深入的理解,为本人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打好了基础。
二、以身作则,严格遵守工作纪律
在工作中,一方面本人能够严格要求自己,模范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做到不迟到、不早退。另一方面,本人能够严格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关心爱护学生,不体罚,变相体罚学生,建立了良好的老师和学生关系,在学生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三、强化常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本学期,本人能够强化教学常规各环节:在课前深入钻研、细心挖掘教材,把握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教材结构、重点与难点;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力求在备课的过程中即备教材又备学生,准确把握教学重点、难点,不放过每一个知识点,备好每一篇教案;在课堂上,能够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向课堂40分要质量,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课后,认真及时批改作业,及时做好后进学生的思想工作及课后辅导工作;在自习课上,积极落实分层施教的原则,狠抓后进生的转化和优等生的培养;同时,进行阶段性检测,及时了解学情,以便对症下药,调整教学策略。认真参加教研活动,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同行学习,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平。一学期来,本人积极听课,完成了学校规定的听课任务。
四、加强研讨,努力提高教研水平
本学年,本人积极撰写教学案例、教学心得体会,及时总结研究成果,撰写论文,为工作积累了资料,并积极在教学中进行实践。撰写的一文获漱等奖,在课堂教学中,我能贯彻新课改的理念,积极推广先进教学方法,在推广先进教法的同时,大胆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尝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得到充分的发挥,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
五、正视自我,明确今后努力方向
本次期末考试,我所带班成绩相对其它平行班而言,有一定的差距,本人认真进行了反思,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但对学生基础知识的训练不够,致使课堂教学效率不高;
2、对知识点的检查落实不到位;
3、对差生的说服教育缺乏力度,虽然也抓了差生,但没有时时抓在手上。
4、教学中投入不够,没能深入研究教材及学生。
下学期改进的措施:
1、进一步加强对新课改的认识,在推广先进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2、狠抓检查,落实对知识点的掌握。将差生时时放在心上,抓在手上;
3、加强学生的阅读训练,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思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采取措施,加强训练,落实知识点。
5、加强对学生的管理教育,努力教学提高成绩。
总而言之,现在社会对教师的素质要求更高,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开拓前进,为美好的明天作出自己奉献。
小学数学教育的教学总结 第2篇
一、夯实基础。
今年小学数学试题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注重基础。扎实的数学基础是成功解题的关键,从学生反馈来看,平时学习成绩不错但得分不高的主要原因不在于难题没做好,而在于基本概念不清,基本运算不准,基本方法不熟,解题过程不规范,结果“难题做不了,基础题又没做好”,因此在第一轮复习中,我们将格外突出基本概念、基础运算、基本方法,具体做法如下:
1、注重课本的基础作用和考试说明的导向作用;
2、加强主干知识的生成,重视知识的交汇点;
3、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直觉思维、规范解题习惯;
4、加强反思,完善复习方法。
二、解决好课内课外关系。
课内:
(1)例题讲解前,留给学生思考时间;讲解中,让学生陈述不同解题思路,对于解题过程
中的闪光之处或不足之处进行褒扬或纠正;讲解后,对解法进行总结。对题目尽量做到一题多解,一题多用。一题多解的题目让学生领会不同方法的优劣,一题多用的题目让学生领会知识间的联系。
(2)学生作业和考试中出现的错误,不但指出错误之处,更要引导学生寻根问底,使学生找出错误的真正原因。
(3)每节课留5—10分钟让学生疏理本节知识,理解本节内容。
课外:
(1)除了正常每天布置适量作业外,另外布置一两道中档偏上的题目,给学有余力的学生做到拔尖补差。
(2)加强重点生中的缺腿生的辅导工作:
①判作业时对缺腿生面批面改;
②指出知识的疏漏,学法的不正;
③每周5天集中辅导,对普遍问题讲解。
三、强化学生“参与”“合作”。
1、多让学生板演,对于有些章节知识,选择六至八道,按难易程度分别让不同程度的学生板演,下面的学生尽量独自完成,无法独立解决的可以相互讨论。
2、让学生自我小结,每一章复习完后,让学生自己建立知识网络结构,包括典型题目、思想方法、解题技巧,易错易做之题;
3、每次考试结束后,让学生自己总结:
①试题考查了哪些知识点;
②怎样审题,怎样打开解题思路;
③试题主要运用了哪些方法,技巧,关键步在哪里;
④答题中有哪些典型错误,哪些是知识、逻辑心理因素造成,哪些是属于思路上的。
四、精选习题。
1、把握好题目的难度,增强题目针对性,所选题目以小题、中档题为主,且应突出知识重点,体现思想方法、兼顾学生易错之处。
2、减少题目数量,加强质量。题目数量过大,学生易疲惫生厌,没有思考消化时间,删减偏难怪,技巧过于单一、计算过于繁杂的题目。
五、复习内容具体安排如下:
8月16日——8月底集合简易逻辑、函数部分知识。
9月初——9中旬结束函数
9月中旬——9月底数列、不等式
10月初——10中旬三角
10月中旬——10月底平面向量解析第一章
11月解析第二章及立体几何
12月初——12月中旬排列组合、概率
12月中旬——月底统计、极限、导数、复数
复习不仅是知识的再现,而是从一个有机整体的角度对已学知识进行再认识,再认识过程是不断提高数学思维水平的过程,是不断积累解决数学问题的经验及提高能力的过程。
首先,扎实的基础知识是提高数学思维水平的基础。尽管高考强调考查能力和创新意识,但这些都离不开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对知识的理解、认识和运用的过程,就是数学思维水平和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
更多推荐
学生,知识,教学,题目,基础,提高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