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初中数学课程教学中的困惑与对策
新课改强调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因此作为对传统教学组织形式的一种突破和补充的合作化学习,我校是一所镇级农村中学,越来越多的教师正广泛地把它运用于课堂教学之中,但通过近几年的课堂教学观摩和调查,缺乏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借鉴的初中数学教学目前仍存在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合作化学习浮于表面流于形式、学生学习效果差、效率低、厌学情绪严重……一系列问题表明追求有效的课堂教学,提高农村初中数学教学效率刻不容缓。
一、困境及其原因分析
(一)学生
1.生源基础差,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被动。
我校是一所镇级农村中学,大多数优等生都进城“留学”,许多同学学习基础差,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主动性和自觉性。课堂上心不在焉,课后作业马马虎虎甚至不做。根据家访,大多数学生回家缺少监督,学习不自觉,基本不复习。练习、作业中同样的问题一错
再错,反复更正评讲但收效甚微,事倍功半。
2.学生求知欲不强,缺乏良好的学习情感体验及个性品质。
通过数学学习让学生获得自信和更多的成功感,是课改后数学教学目标中极为关注的一方面,而这一点在数学教学中往往得不到体现。受周边社会环境的感染及影视媒体的影响,相当部分的学生缺乏忧患意识,缺乏竞争意识,抱着无所谓的态度整天无所事事,作业练习马虎应付,抄袭了事。
3.学生学习方法落后,缺乏科学的学习习惯.
根据调查了解,相当一部分学生升上中学继续沿用小学的学习方法和习惯。由于学习科目、内容、要求的明显变化,直接影响学习的效果和效率。大多数学生解题时不遵循步骤,或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过程缺乏逻辑性,对知识不会灵活运用,对方法不会归纳总结。
(二)教师
1.教育观念、教学方式、教学风格两极化
由于缺乏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借鉴,课改后许多教师对新理念的认识不够深刻、全面甚至出现偏差,要么教学方式两极分化,要么教学方法今天改明儿变,学生无法适从。一部分教师严格遵循教材,上课循规蹈矩,不敢越雷池半步,课堂气氛沉闷;一部分教师敢于尝试,善于标新立异,但不分析教材的编写意图,随意改换内容,想方设法迎合新课程倡导“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与课改理念,表面上课堂气氛活跃,实际上学生学习漫无边际,课后一无所知。课堂教学低效是两者的共同结果。
2.对学生评价观念落后,过分关注考试成绩.
我国教育从孔孟至今历经多年,历史源远流长。受传统应试教育观念的深远影响,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过于关注结果,轻视过程,忽视学生在不同时期的努力程度和进步状况,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形成性评价,间接造成教学活动重心的偏移,最终势必影响数学教学的效率和效果。
此外,数学教学还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教师教学素养、教学环境及教学设施等因素的直接影响。
二、措施及对策
(一)转变学生落后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习惯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变成学习的主体,成为学习的主人。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以教师行为变化为前提的,因而教师必须认真反思自身的教学,逐步使教学行为符合新课程的理念。
1.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原苏联教育家斯卡特金也认为,教学效果取决于学生的兴趣。当学生对某一件事感兴趣时,他才会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去参与,而不觉得是一种负担。因此,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端正学习态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增进其学习的效率。
2.加强学习方法指导,培养科学的学习数学习惯。
据了解,不少学生由于缺乏有效的学习方法,导致学习成绩差,从而对数学产生畏惧或焦
虑不安,甚至丧失信心。据调查目前很多的学生对数学学习力不从心,对学好数学缺乏信心。因此,在方法上教师要指导学生合理有效地利用学习资源,掌握有效的记忆预习、听课和复习方法,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促使学生的学习更加科学有效;在习惯上教师要强调学生的作业书写必须做到格式规范化、步骤完整化、条理清晰化、逻辑严谨化,并指导学生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复习计划,督促鼓励其逐渐养成并长期保持良好科学的学习习惯。
3.建立评价激励机制,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信心
心理学实验研究表明,一个受到激励的人,其能力可以发挥至80%一90%,因此教师要及时根据学生的学习态度、能力、效果等不同方面的进步,及时给予阶段性评价,通过建立评价激励机制,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使评价成为激励和引导学生发展的有效手段。
(二)转变教师教学方式,大胆探索新的教学模式
1.组织教师进行集体备课,加强教师间的合作交流,互相取长补短。
目前,整个新课改正处于尝试探索阶段,缺乏成熟理论的指导和实践经验的借鉴。因此,组织教师集体备课的意义和作用重大。通过集中备课,教师之间从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层次去认识和理解课改新理念,确保准确、全面的理解和领悟现代素质教育的本质。2008年初开始,我校把实行备课组集中备课作为学校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学习课改新理念,深刻理解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探究学习的要旨;通过学习教学大纲,正确审视教材的功能,合理的创造性使用教材;通过教学反思,转变教学理念,着力探究开展有效数学教学活动的途径和办法,把课堂教学改革推向新台阶。
2.鼓励教师结合班级个性创造性开展教学活动,全面提高教学效率。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一句至理名言,鼓励教师结合本班具体情况创造性开展教学活动是集中备课的最好补充。在我的教学实践中,曾经出现这样的一幕:开展探索实验活动前,学生由于好奇心大,急于动手,对教师的教学意图和操作要求不耐烦听,最终导致探索过程耗时低效甚至根本没法达到探索认知的目的。针对本班这种现象,经过反思,在课堂上设计了听力训练,每个问题教师分析完后都要学生复述分析过程。对于学生本人而言,由
于听过之后要复述,学生听课的时候不得不认真。这样一来,学生对教师的意图和方法相对清晰,大大提高课堂质量。
(三)课后加强师生间的沟通和交流,形成良好的合作状态。
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素质教育的顺利开展,而糟糕的师生关系也可能成为素质教育的绊脚石,甚至令教育寸步难行。“感人心者莫先乎于情”,教师应关爱学生,加强与学生的感情交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热情地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使他们真正喜爱数学,达到“尊其师,信其道”的效果。教师除了要在教学中开发学生的智商以外,更要注意开发和利用他们的情商,让学生体验学数学的愉悦,在轻松舒畅的心境中学习并学好数学。
总之,农村中学虽然条件相对落后,还需要在新课程改革的春风里,善于动脑筋,想办法,出点子,一定能给我们的学生最好的教育。
更多推荐
学生,学习,教学,教师,数学,缺乏,方法,评价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