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后进生转化的几点思考
【摘 要】小学数学是数学学科中的基础,小学生学好数学才能为初中阶段打好基础,才能初步的利用数学知识去分析现实社会,去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然而,由于数学这门学科有诸多抽象的概念以及公式,对部分小学生而言,由于各方面原因在数学这门学科上学习吃力,这就是我们所谓的“后进生”。本文对小学数学后进生的转化提出了几点思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 后进生 转化
一、前言
“后进生”是整个学生群体中特殊的、重要的一部分,对数学学困生的转化,一直是数学教学中的老大难问题。这里指的后进生是指那些智力发育正常,由于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兴趣差、思维习惯偏颇等原因造成的学习过程困难、学习成绩不达标等等。这部分学生由于得不到教师和家长的认可,受表扬少,基本都是批评以及同学的挖苦,通常表现为自我调控能力较差、纪律感较差,积极性不高、畏难情绪重、态度不认真、我行我素、厌学、逃学、
做事冲动、不计后果等情形比较突出,如果上述情况不能缓解,很多后进生最终完全丧失对数学课的兴趣,甚至有的脱离正规,过早的走入社会,影响的不仅仅是个人的发展,而且对学生家庭以及整个社会都有重要影响。事实上,后进生的存在不仅仅是学生个人以及家庭的原因,我们的教育方法、教育理念也难辞其咎,后进生是个相对的概念,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转化的,这就需要我们小学数学教师改变认识、加强摸索和实践。
二、小学数学后进生转化的策略分析
(一)加强与学生的沟通、构建良好的课堂氛围
教师的态度有时对小学生的学习态度影响巨大,有的教师将后进生视为负担,将主要精力都放在尖子生身上,对后进生十分冷漠,要不就不分场合、不分轻重的对后进生进行挖苦、讽刺、打击;有的教师对后进生过分严厉和苛刻,经常叫到办公室进行训斥,罚作业也特别多,久而久之,学生产生退缩、逃避或者抵触行为,越不喜欢数学,也与教师之间的隔阂越来越深,师生关系越来越冷漠、越来越对立,这样的课堂氛围是压抑和沉闷的,后进生的学习自然越加困难。事实上,只要我们教师转换一种思路和想法,走进学生的心里,给予真诚关爱和激励,了解他们数学学习差的原因,对其进行适当的心理疏导,就能
起到春风化雨的作用。为此,教师在课堂上对后进生要态度亲切,给予适当的关注。运用赏识教育,不断发现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对于一些相对难度较大的题目,如果后进生做出正确答案,教师要抓住机会给予表扬,进行放大处理,让“学困生”切实感到“我能行”“我不笨”,树立起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强学习动力和兴趣。
更多推荐
数学,教师,学习,学生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