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教育心理学)历年真题试卷汇编81
(总分120, 做题时间120分钟)
判断题
1.(2017·陕西)学习期待是个体对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的目标的客观估计。 ( )
正确 错误
该题您未回答:х 该问题分值: 3.5
答案:错误
学习期待是个体对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目标的主观估计。
2.(2016·山西)态度与品德也可以通过观察、模仿榜样的行为而习得。 ( )
正确 错误
该题您未回答:х 该问题分值: 3.5
答案:正确
态度与品德是通过学习形成的,不是天生的。树立良好的榜样是加强道德行为的途径。
3.(2016·江苏)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都大于第三边,属于程序性知识。(常考) ( )
正确 错误
该题您未回答:х 该问题分值: 3.5
答案:错误
陈述性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是个人能用言语进行直接陈述的知识,主要用于区别和辨别事物。
4.(2016·山西)自律是指儿童的道德判断是关注行为的客观效果,不关心主观动机,受自身以外的价值标准所支配。 ( )
正确 错误
该题您未回答:х 该问题分值: 3.5
答案:错误
自律是指儿童受自己的主观价值、主观标准所支配的道德判断,具有主体性。
5.(2016·河南)人的品德一旦形成,将不再改变。 ( )
正确 错误
该题您未回答:х 该问题分值: 3.5
答案:错误
学生的品德是在其品德内部矛盾斗争中形成发展的,它是长期积累和发展的结果,是在它的结构的相对稳定性和不断的变动性的矛盾运动中形成发展的。随着人的发展,社会对他的要求也就不断提高,社会本身也在不断发展变化,原有的与社会要求相适应的品德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又有进一步发展提高的必要。
6.(2014·山东)做关系图就是图解各种观点是如何互相联系的,它可以替代做笔记和列提纲。 ( )
正确 错误
该题您未回答:х 该问题分值: 3.5
答案:正确
网络关系图,即概念图,可以用来替代做笔记和列提纲。
7.(2016·河南)成就动机理论对教育实践的启示是:教师应多给学生布置容易的任务,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 )
正确 错误
该题您未回答:х 该问题分值: 3.5
答案:错误
成就动机理论对我们的教育启示有:(1)在教育实践中对力求成功者,应通过给予新颖且有一定难度的任务,安排竞争的情境,严格评定分数等方式来激发其学习动机;(2)对于避免失败者,则要安排少竞争或竞争性不强的情境,如果取得成功则要及时表扬并给予强化,评定分数时要求稍稍放宽些,并尽量避免在公共场合下指责其错误。
8.(2016.河南)算法式策略是问题解决的策略之一。算法式只适用于解决简单的问题,如数学的解和证明等。现实中的问题既复杂又没有明确的解决步骤,不宜用算法式。(易混) ( )
正确 错误
该题您未回答:х 该问题分值: 3.5
答案:正确
9.(2017·山西)儿童自我意识与自我教育能力的发展大致从自我为中心发展到“自律”,再从“自律”发展到“他律”。 ( )
正确 错误
该题您未回答:х 该问题分值: 3.5
答案:错误
儿童自我意识与自我教育能力的发展具有规律性,大致是从自我为中心发展到“他律”,再到“自律"。
10.(2017·山西)根据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8岁的儿童在道德上一般表现为对外在权威的反抗和不满,处于自律道德阶段。 ( )
正确 错误
该题您未回答:х 该问题分值: 3.5
答案:错误
10岁前儿童对道德行为的思维判断主要依据他人设定的外在标准,也就是他律道德。
11.(2014·四川)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从教师提出问题过渡到学生质疑和互动提问,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 )
正确 错误
该题您未回答:х 该问题分值: 3.4
答案:正确
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主动质疑和解决问题的内在动机,有助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12.(2017·山东)家庭教养方式是影响态度与品德学习的内在条件。 ( )
正确 错误
该题您未回答:х 该问题分值: 3.4
答案:错误
影响态度与品德学习的外部条件包括:(1)家庭教养方式;(2)社会风气;(3)同伴群体。内部条件包括:(1)认知失调;(2)态度定势;(3)道德认知。
13.(2017·广东)一切有意义学习中都包含知识的迁移,在机械学习中没有迁移。 ( )
正确 错误
该题您未回答:х 该问题分值: 3.4
答案:错误
迁移可以在各种学习间产生。
14.(2015·河南)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是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 )
正确 错误
该题您未回答:х 该问题分值: 3.4
答案:正确
15.(2016.山东)思想品德的四个基本要素是知、情、意、行,其中情是动力。 ( )
正确 错误
该题您未回答:х 该问题分值: 3.4
答案:正确
学生的思想品德由知、情、意、行四个心理因素构成。品德情感是学生产生品德行为的内部动力,是实现转化的催化剂。
16.(2017.河南)小学生刚学汉语拼音时,又同时学英语字母,就比较容易混淆。这种学习现象为负迁移。(常考) ( )
正确 错误
该题您未回答:х 该问题分值: 3.4
答案:正确
负迁移也叫“抑制性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阻碍作用。学习汉语拼音的同时又学英语字母,容易混淆就是产生了负迁移。
17.(2016·山东)陈述性知识习得速度慢,遗忘也慢;程序性知识习得速度快,遗忘也快。 ( )
正确 错误
该题您未回答:х 该问题分值: 3.4
答案:错误
陈述性知识习得速度快,遗忘也快;程序性知识习得速度慢,但不容易遗忘。
18.(2017·四川)通过对原则的演绎、推广和应用,而确认某些特殊事例隶属于该原则之内。这种学习即是奥苏贝尔提出的上位学习。 ( )
正确 错误
该题您未回答:х 该问题分值: 3.4
答案:错误
经由原则的演绎、推广和应用,而确认某特殊事例隶属于该原则之内的学习属于垂直迁移中自上而下的迁移,类似于奥苏贝尔说的下位学习。
19.(2016·河北)一般来说,学生把学习的成败归因于自己的努力程度对今后的学习是有利的。 ( )
正确 错误
该题您未回答:х 该问题分值: 3.4
答案:正确
根据归因理论,学生将成败归因于努力比归因于能力会产生更强烈的情绪体验,努力而成功,体验到愉快;不努力而失败,体验到羞愧;努力而失败,也应受到鼓励。因此学生将成败归因于努力对学生今后的学习是有利的。
20.(2017·四川)概括化理论强调学习者发现学习任务中共同成分的重要性。 ( )
正确 错误
该题您未回答:х 该问题分值: 3.4
答案:错误
相同要素说认为,迁移是非常具体的、有条件的,需要有共同的要素。两种情境中的刺激相似,反应也相似时,迁移才会发生。两种情境中相同要素越多,迁移的量也就越大。而概括化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一个人只要对自己的经验进行了概括,就可以完成从一个情境到另一个情境的迁移。
21.(2017·山东)教学技能这一程序性知识的获得首先要经过陈述性知识的获得阶段,即必须知道“是什么”和“为什么”;然后才能正确和有效地解决“如何做”和“怎么办”的问题。 ( )
正确 错误
该题您未回答:х 该问题分值: 3.4
答案:正确
程序性知识学习的一般过程是从陈述性知识转化为自动化的技能的过程,它主要由陈述性
阶段、程序化阶段、自动化阶段三个阶段构成。
22.(2017·河南)美国心理学家韦纳对行为结果的归因进行了系统探讨,并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 ( )
正确 错误
该题您未回答:х 该问题分值: 3.4
答案:正确
23.(2017·河北)练习是形成各种操作技能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 ( )
正确 错误
该题您未回答:х 该问题分值: 3.4
答案:正确
24.(2014·江苏)知识与知识之间越有内在联系性,就越有利于学习迁移的发生。 ( )
正确 错误
该题您未回答:х 该问题分值: 3.4
答案:正确
25.(2014·四川)科尔伯格认为,认知是发展的前提,即道德水平随着认知能力的发展而提高。( )
更多推荐
学习,学生,知识,品德,迁移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