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讲    1-5的认识与大小比拟
学习目标:
初步感知1-5各数的基数含义,知道1-5的数序,会认、读、写1-5各数;认识“>〞“<〞和“=〞,掌握比拟数的大小的一般方法,渗透一一对应的思想。
学习时间:2小时
学习准备:小棒假设干、计数器、拼音本
【温故知新】
1.数一数,填一填
        有〔    〕个          有〔    〕个 
        有〔    〕个          有〔    〕个   
【教学说明】检测学生对1-5各数的掌握情况。
2.再添几个    就与左边的数同样多了?
3
6
8
9
【教学说明】检测学生对“同样多〞的掌握情况。
【趣味引入】
你知道阿拉伯数字是谁创造的吗?你一定认为阿拉伯数字是阿拉伯人创造的吧?其实阿拉伯数字是古代印度人在生产和实践中逐步创造出来的,后来被阿拉伯人掌握、改良,并传到了西方,西方人便将这些数字称为阿拉伯数字。公元前3世纪,印度出现了整套的数字,但在各地区的写法并不完全一致,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婆罗门式,这一组数字在当时是比拟常用的。它的特点是从“0〞到“9〞每个数字都有专字。现在数字就是由这一组数字演化而来的。
【教学说明】关于“数〞的故事,用故事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知识梳理】
1. 1-5各数的含义:
每个数都可以表示不同事物的数量,有几个物体,就用几来表示。
【教学说明】基数:表示事物的数量
2.  1-5的数序:
〔1〕从前往后:1、2、3、4、5。
〔2〕从后往前:5、4、3、2、1。
【教学说明】序数:表示排列的顺序
3.  1-5各数的写法:
根据每个数字的形状,按数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认真、工整地进行书写。写数时,注意起笔、折笔、停笔的位置。
【教学说明】①写在田字格的左半格;②书写要求顶天立地按照笔顺进行书写。
4.  比大小:
比拟两个数的大小,可以用“>〞“<〞或“=〞表示。当两个数相等时,用“=〞表示;当两个数不相等时,用“>〞“<〞表示。填“>〞或“<〞时,开口对大数,尖角对小数。
【教学说明】①应用一一对应的思想,②用符号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注意:5>3读作5大于3不能读作3小于5。大于号、小于号记住方向的口诀:左手小于、右手大于。
【经典探究】
【例1】数一数图中各种事物的数量分别是多少。
〔1〕填一填
小狗有〔    〕只    大鹅有〔    〕只    红花有〔    〕盆 
蝴蝶有〔    〕只    小鸡有〔    〕只    向日葵有〔    〕朵
南瓜有〔    〕个  玉米有〔    〕串
(2)用小棒摆一摆各种物品的数量。
【教学说明】观察情境图,数一数图中的各种数量:〔1〕用小棒摆出各种物品的数量,是从具体的事物抽象成小棒的过程;〔2〕填写各种事物的数,是从小棒表示具体的数量抽象成数的过程。
【例2】用计数器拨一拨
〔1〕用计数器分别拨出1、2、3、4、5
〔2〕1的后面是〔  〕,2的后面是〔  〕,3的后面是〔  〕,4的后面是〔  〕。
〔3〕5的前面是〔  〕,4的前面是〔  〕,3的前面是〔  〕,2的前面是〔  〕。
【教学说明】用计数器拨一拨,是感受数的顺序,从1颗开始,每增加1个珠子数就增加一个,行程数的顺序:1、2、3、4、5。之后完成填空,稳固数的顺序。
【例3】写数。
【教学说明】①写在田字格的左半格;②注意握笔的姿势、写字时的坐姿;③注意笔顺和运笔,第一个数字表示了笔顺和运笔方向。
【例4】图中的小猴子们正在分水果,要求每只小猴都要分到1个梨、一个桃子、1根香蕉,梨、桃子、香蕉够吗?

更多推荐

表示,数字,数量,笔顺,注意,事物,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