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数学学困生辅导策略的研究
作者:余季
来源:《速读·上旬》2019年第12期
作者:余季
来源:《速读·上旬》2019年第12期
摘要:数学作为小学阶段的基础科目,有利于学生智力和能力培养,促进学生数学思维拓展。在新课程改革不断实施的背景下,农村小学数学课堂中,由于多个方面因素的影响,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同样有着一定的差异,学困生也在不断增加,其学生跟不上应有的进度,影响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作为农村小学数学教师,应当根据课堂教学实际情况,优化课堂活动方式,实现学困生的转化。本文结合农村小学数学学困生实际情况,探究有效教学策略。
关键词:农村小学;数学学困生;辅导策略
小学阶段学生的年龄比较小,各方面都在发展阶段,逻辑思维能力不足,在数学学习中有着一定的困难,导致一种学生群体的出现——学困生。作为教师,需要了解学困生的实际情况,加强课堂指导和辅导,强化学生逻辑思维,培养学生学習能力。农村学生父母大多在外打工,学生多是由老人照顾,老人的年龄比较大,文化水平较低,没有教育和辅导学生的
能力。同时小学生的自制能力较差,导致学生跟不上班级进度。为了能够更好的转化学困生,加强学困生学习能力培养,需要采取有效的课堂辅导策略,保证课堂活动有效性。
一、优化课堂活动方式,激发学习热情
农村小学数学课堂中,数学学困生对数学教学存在抵触情绪,存在抗拒、厌烦等心理,缺乏学习兴趣,导致学生学习成绩比较差,久而久之,学生丧失学习信心,不利于学困生的辅导和转化。在实际的课堂活动中,为了激发学习兴趣,实现学困生的转化,需要对学困生付出耐心,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调动学生课堂活动参与积极性,让学生逐渐跟上学习进度,实现学困生的转化。在具体的课堂活动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学习能力,将学生进行相应的层次划分,如学优生、中等生以及学困生,结合学生层次情况,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练习,坚持由易到难的原则,帮助学困生夯实基础知识,借助难度较低的习题练习,树立学生学习自信心,调动学生学习热情。例如,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教学中,教师结合学生层次划分,设计相应的题目,如笔算题、思考题以及拓展题。在笔算题中设计一些简单的计算题,帮助学困生掌握计算方式和技巧。思考题:在湖里一共有36只小鸭子,小天鹅的数量是小鸭子的5倍,小大鹅有多少
只?在学生笔算训练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开展思考题计算,帮助学生突破学习困难的问题。拓展题的设计中,可以设计一些比较大小、综合计算等类型的题目。在学生完成习题练习之后,对于学生错误可以引导学生自主纠正,之后再对学生进行评价和鼓励,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更多推荐
学生,学困生,学习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