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创新  Teachinginnovation
216
教育前沿    Cutting Edge Education
培养小学数学学生数感存在的问题及策略
文/游华英
摘要: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提出要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走内涵式发展道路,而素质教育反映在教育领域和学生发展的方方面面。数学教育作为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部分,不仅仅要求学生掌握“会做数学题”等基本技能,而是要“会数学地思考问题,运用数学更好的生活更高层面的要求”。数感的建立是提高学生
数学素养的重要方式,有利于学生以一种高度省略、简化、浓缩的方式洞察数学问题,自觉地应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关键词:小学五年级;小学数学;数感1 小学生数感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1.1 数学课程内容单一,过于注重知识掌握
学生对于数字课程的学习思维较为单一,书本学习是当前数学学习的唯一形式,很多数学不开或者开设较少的数学实践活动课程,导致学生只是从数字的表面理解出发,与具体的生活情境想脱离,从而在数的意义这一维度的外在表现上,过于偏重利用数的运算规则处理问题。新课改中教材的改编已将数学学习与生活情境进行更好地融合,但在学生学习过程中仍将数学作为单一固化的知识进行学习,这说明单一固化地进行数字的学习,难以有效的帮助学生发展数感,只有改变课程结构,知识学习与实践活动相结合,才会更加有利于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理解与发展数感的“感”。
1.2 课程内容与生活情境的联系仍有待加强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教材及教师的观念逐渐改善,但是受到现实因素的影响,学生数学知识的学习仍然与生活具体情境之间的关系相脱离,教师对于数的实际问题解决大多是以口述的形式,向学生讲述生活中出现这样的相关问题,基本是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学生的代入感较弱,课堂知识的导入也较为模式化,这也因此导致学生较少理解至“数学到底能用来做什么?”。例如:教师这样说:“根据新
课改的目标要求,要加深数学知识学习与具体情境的联系,因此我会引用生活中的情境来导入,比如分数的初步认识,我会这样导入‘同学们,今天小丽过生日,她请来了她最好的5个小朋友来参加她的生日派对,这里有一整块大蛋糕,她想给大家一样的多的蛋糕,但是却犯了难,谁能来帮帮他呢?可以看出教师对新课改内容的目标要求较为熟悉,但是这样泛化的形式,是否真正的引导学生建立起数学学习与具体情境间的桥梁呢?这就需要教师对课程内容作更加深刻的思考了。
1.3 教师缺乏对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视和培养
由于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数学教材内容也不断的更迭和完善,数学培养目标更多的体现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因此,教师的教学观也要有所改善,在教学数学知识时采取一定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动机与数学学习兴趣。但通过对五年级学生进行访谈发现,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整体不太高,对数学学习的意义缺乏正确的认识,很多学生认为学习数学是一种负担,不爱学、不想学的呼声高涨。学生对数学的消极态度不仅影响了数学知识的掌握,也影响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不利于数感的发展。2 培养小学生数感教学策略
2.1 加强数学与生活情境的联系,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感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学生经过长时间的知识积累和实践,这就要求学生将生活与学习活动进行结合,做到学有所思、学有所用。数学知识与生活情境联系的越紧密,越有利于学生数感的发
展。例如小学数学中常见的植树问题:从学校到少年宫的这段公路上一共有37根电线杆,原来每两根电线杆之间相距50米,现在要改成每两根之间相距60米,除两端的两根不需要移动外,中间还有多少根不必移动?这是常见的植树问题,也是学生最容易出错的题型,访谈学生过程中,其实发现学生出错
的主要原因在于没有将最后马路两端不用移动的树去掉,这也是学生缺乏数学与生活实际情景联系的有力印证。可见,课程标准的制定不仅要以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建立数学知识与生活情境的有效联系,设计多样化的数学活动,学生在实现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自觉独立发现其中的数学问题,潜移默化地渗透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待生活。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用数学语言进行交流,学生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又会产生新的火花这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在不断进取的过程中发展数感。2.2 加强数的意义的学习,重视对数的含义的理解
学生对数的意义的理解是数感发展的基础。数的意义的主要包含两个方面:数学意义和现实意义。数学意义是指在数学环境下数字所代表的抽象性的数学含义,例如序数和计数(计数单位等)。现实意义是数字所代表的具有现实含义,例如:分数1代表物2体的一半;火车上的数字“6”表示火车上第6个座位等等。在数学环境下,对数的意义的教学可以引导学生可以模拟制作超市里的商品标签或咖啡厅里的价目表,对不同的情况进行分类再分类。在数字读、写的练习过程中,学生会惊喜发现一些能体现数字有联系的活动,这会鼓励学生思考数字与活动之间的关系。同时学生要重视实践经验的积累,
主动去发现生活中的其他常见的数学编码,比较常见的有身份证、护照号、电话号等等,从中感知数字的编码是独一无二的,体会数字的科学性与唯一性,引导学生体会与认知数学知识的严谨性,体会到生活处处有数学。理解是学习其他数学知识的前提,并且数字意义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学生应当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建立数与生活的联系,在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能用具体事物和自己的经历来赋予数的具体含义,数字是抽象的,需要学生在具体情境下理解和表征数,不断加深对数的意义的理解。3 结语
学生数感的发展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提高,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感则显得尤为重要,数感的形成是知识不断积累与反思的过程,因此要将培养学生的数感需要渗透在生活和学习中。培养学生的数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建立数学知识与生活情境的联系,有利于学生通过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有利于培养与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参考文献:
[1] 李兆彬.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数感的培养[J].学周刊,2020(03).[2] 史宁中,吕世虎.对数感及其教学的思考[J].数学教育学报,2019(02).
(作者单位:
广西桂林市阳朔县阳朔镇凤鸣小学)

更多推荐

学生,数学,学习,生活,数感,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