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混合运算
第3课时 过河
教材分析:
本节课主要学习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让学生知道一个算式里既有加或减,又有乘或除,还带有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教学步骤和上节课一样,突出现实情境的作用,进一步体会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小括号能改变运算顺序的作用。在教学本节课时,先复习上两节课乘加、乘减、除加、除减的运算顺序,然后用情境图导入,让学生了解情境图的内容,收集情境图中的数学信息,然后根据这些信息解决相应的问题。在解决问题时,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发展学生收集信息、整理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1.结合“过河”的情境,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认识小括号,体会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有改变原来运算顺序的作用。
2.理解并掌握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计算。
3.在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运用混合运算解决问题的经验,逐步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小括号,体会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有改变原来运算顺序的作用。
教学难点:
理解并掌握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环节一 创设情境 | 1.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请看下列算式,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快又准。 20-54÷6= 9×5+25= 72÷9+12= 6×4-23= 54÷6-6= 9×5+15= 师:在乘加、乘减、除加、除减的算式里,要先算乘除,再算加减。 2.情境导入: 出示情境图。 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情境图,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师:同学们观察的很仔细,河岸上有男生29人,女生25人,他们想要过河,一条大船坐学生 9人,每条小船比大船少坐学生3人。那接下来我们看有一位同学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我们该怎么来解答呢? | 生1:11;70;20。 生2:1;3;60。 生1:一条大船能坐9名同学。 生2:一条小船能坐9-3=6名同学。 生3:男生有29人,女生有25人。 | 通过复习导入,让学生巩固乘加、乘减、除加、除减的运算顺序,为探究新课的学习做准备。 通过情境导入,让学生自己整理出数学信息,引出新课的学习。 |
环节二 探究新知 | 1.解决问题 师:观察情境图,思考:同学们都坐大船,需要几条船? 学生交流回答后教师再详细讲解。 师:我们先分步列式计算: 先算出一共有多少人:29+25=54(人) 再用总人数÷每条大船坐的人数就可以算出需要几条大船:54 ÷ 9=6(条) 师:请继续观察下面的情境图,说一说他们的讨论过程你看懂了吗?这个小男孩列的式子正确吗? 师:对,同学们,这样列式是错误的,因为如果这样列式我们要先算除法再算加法。现在为了改变运算顺序,我们要请“( )”来帮忙,加上小括号的综合算式是这样的,请大家试着填一填吧。 出示图片: (29+25)÷9 = ÷ = (条) 师:同学们回答得真棒,在混合运算中,我们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下面我们继续观察情境图,思考:如果54人都坐小船,需要几条船?请同学们结合上面所学,想一想,如果我们用分步计算的方法,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师:那么我们可以这样列式: 9-3=6(人) 54 ÷ 6=9(条) 答:需要9条小船。 师:如果我们要列综合算式该怎么列呢? 教师提醒:总人数÷每条船坐的人数=所需船的条数 出示算式: 54÷(9-3) 师:你们做对了吗?下面请同学们计算一下上面的算式,首先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呢? 师:看来同学们已经学会了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了啊,知道只要有小括号,就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2.试一试 师:同学们,在你们的共同努力下,我们解决了“过河”问题。现在我们又有了新的挑战,你们愿意挑战一下吗? 出示图片: 师: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师:请同学们思考:一共70人,先坐满大车,剩下的坐小车,至少需要多少辆小车?我们可以用分步计算的方法来思考: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师:这位同学回答得非常正确,那么我们可以列个综合算式,就是(70-46)÷8,记得一定要加上小括号哦。现在请同学们拿出练习本计算一下这道题吧。 师:接下来这道题有点难度哦,大家用勇气继续挑战吗?请观察下面图片,说一说,用(70-46)÷8还能解决什么问题? | 学生观察情境图,合作探究。 生:不正确。 生:54;9;6。 生1:先算出一条小船能坐多少人。 生2:再算出需要多少条小船。 学生思考,交流探究。 生: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除法。 生1:这辆大车最多能坐46位乘客。 生2:这辆小车最多能坐8位乘客。 生:先算坐满大车剩下多少人,再算需要几辆小车。 学生做完,展示。 生:(70-46)÷8 =24÷8 =3 生1:一本书共70页,已经看了46页,余下的想用8天看完。平均每天看多少页? 生2:有70元,买了1个书包花了46元,余下的钱可以买几本日记本? | 让学生学会读图,理解图中所呈现的数学信息,逐步培养学生认真读图、仔细审题的好习惯。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梳理,发现混合运算的法则:在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中,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
环节三 巩固新知 | 1.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并计算。 5×(36-29) (46+17)÷3 81÷(16-7) 2.加上小括号,使下面的算式成立。 15-6÷3=3 2×5+3=16 15÷6-3=5 3. 看一看,说一说,用(4+2)×5能解决什么问题? | 学生独立完成。 生1: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乘法。 5×(36-29) =5×7 =35 生2: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除法。 (46+17)÷3 =63÷3 =21 生3: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除法。 81÷(16-7) =81÷9 =9 生1: (15-6)÷3=3。 生2: 2×(5+3)=16。 生3: 15÷(6-3)=5。 生1:摆一个图案用2个白棋子和4个黑棋子,摆5个图案需要多少个棋子? 生2:一件上衣4元,一条裙子2元,给每个布娃娃买一套衣服,5套衣服需要多少元? | 设计一些有梯度的练习,从简到难,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逐步的把所学的知识灵活运用,拓展学生思维。 |
环节四 课堂小结 |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 生1:有乘法有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乘法。 生2:有除法有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除法。 | 课末总结帮助学生对课堂知识进行梳理,回顾知识点的同时让学生学会数学思考的方法。 |
环节五 拓展延伸 | 你知道吗? 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起到可以改变运算顺序的作用,它是荷兰人吉拉特最先开始使用的。 | 了解与数学有关的知识,拓展学生的数学视野。 | |
环节六 布置作业 | 教材P10 第3、5题。 | ||
更多推荐
学生,小括号,运算,情境,混合,信息,数学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