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微课教学设计(精选7篇)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微课教学设计(精选7篇)1
  设计理念:
  利用知识迁移及剪、移、拼的实际操作来分解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的等积转化,通过“剪、移、拼”找出平行四边形底和高与长方形长和宽的关系,把握面积始终不变的特点,归纳出平行四边形等积转化成长方形面积。
  教学内容:
  五年级上册第79-81页《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教学目标:
  1、通过剪一剪,拼一拼的方法,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通过操作、探究、对比、交流,经历平行四边形的推导过程,初步认识转化的思想方法,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运用猜测—验证的方法,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发展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感受数学知识的价值。
  学情分析: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在学生已经掌握并能灵活运用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理解平行四边形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而且,这部分知识的学习运用会为学生学习后面的三角形,梯形等平面图形的面积奠定良好的基础。由此可见,本节课是促进学生空间观念发展,渗透转化、等积变形等数学思想方法的重要环节。学好这部分内容,对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有重要的作用。这节课,让他们动手实践,在做中学,经历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得出过程,让孩子们体会数学就在身边,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思维,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教学重点:
  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具准备:
  课件、平行四边形纸片、剪刀、直尺、三角板等。
  学具准备:
  2块平行四边形彩色纸片、三角板、直尺、剪刀。
  教学过程:
  课前活动:
  1、游戏:小小魔术师。教师出示不规则图形。
  你能将这些图形分别变成我们学过的一个平面图形吗?(强调变形后的图形形状变了,面积不变。)
  2、现在变成了一个什么图形?你能求出这个图形的面积吗?怎样计算长方形的面积?
  小结:刚才同学们先将不平整的部分剪下,再平移补到缺口处,就将不规则的图形转化成学过的长方形,这是一种很重要的数学思考方法—转化。把不认识的图形变成了认识的图形。转化后的图形什么变了,什么是相同的?(形状变了,面积相同)
  设计思路:“温故”是课堂教学起始的重要环节,它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图形变形唤起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回顾,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为后面探究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故事引入,激起质疑
  1、故事: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故事,想听吗?我看有的同学不想听!用行动告诉老师你想听。
  一天,阿凡提在街上卖毛毯,地主巴依走了过来。他一眼就看中了阿凡提的花毛毯。聪明的阿凡提拿出这样的两块毛毯,分别是什么形状?
  阿凡提说:“亲爱的巴依老爷,如果您能从这两块毛毯中挑出一块大的来,我就不收你的钱;可如果你选错的话,你就得答应我,把欠长工的钱全部付清,怎么样?”
  巴依一听不收钱,高兴的两眼放光。他一把抓起这块长方形的毛毯说:“这块大,我就要这块!”
  2、巴依认为这块长方形的毛毯大,你猜猜看哪块大?
  我们说的毛毯的大小指的是毛毯的什么?
  以前我们学过哪些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什么?
  3、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面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板书课题)
  以前学过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对我们今天的学习可能会有帮助。
  设计意图: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以故事引入,产生疑问,从而激发学生极大的学习、探索热情。
  二、动手操作,探究方法
  (一)猜想
  请同学们拿出学具袋中中的平行四边形,看一看,摸一摸、想一想,大胆猜测一下: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呢?
  根据学生猜测,板书:可能出现(底×高或底×邻边)
  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让学生画高,指名板演并强调平行四边形的高有无数条

更多推荐

面积,平行四边形,学生